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中,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作为“产业支撑型”专业类型参与建设,为贵州省通信产业与行业提供支持。在项目建设中,通信专业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探索的核心重点,为贵州省通信行业培养能适应和满足行业高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岗位技能型人才作支撑,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产业发展能力 师徒结队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立项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教职成[2011]11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4-02
“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理论+实践”的研究与探索过程。针对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对“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考虑传承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融合,探索出一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出来。
一、为什么要研究“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一)通信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国际及我国通信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更新换代频率远高于其它行业。但人才培养的方式依然雷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演进。
2.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不能有效结合。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未能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通信企业生产一线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脱节,对技能要求不高,造成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
3.教学资源和实验设施地域差异性大,存在明显劣势。特别是贵州工业、经济相对落后欠发达地区,信息产业与高新产业不发达,高校与企业间的科研活动薄弱,致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4.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对于工程实践的项目和岗位创新思维想法的训练不足,从而毕业生走到实际项目运营和开发时往往无从下手,企业需要在这方面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岗前教育培训。
5.通信行业企业类型复杂,总体上讲包括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施工公司、通信网络运维企业、通信网络服务商、通信产品大中型制造商、通信产品销售及服务商等各类公司,并且企业体系深度大,岗位体系复杂,而这些企业都有着大量可供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由此,对通信专业的岗位能力培养提出了很高的多元化要求。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描述,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都提出了很高的建设要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光靠本专业自身的师资力量无法有效贴近相关行业发展,也无法满足行业人才培养与输送的要求”。为此,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原有模式上进行改变。
(二)通信产业高速发展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贵州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贵州通信业“十二五”期间将投资330亿元,开展宽带提速工程、下一代互联网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工程、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城镇信息化推进工程、三网融合工程、“通信村村通” 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通信服务与营销方面的人才。
目前中国大陆手机用户总数已经超过9亿人,贵州省手机用户数也已超过2000万,且仍有巨大增长空间,移动通信的发展将带来对移动终端设备的维修、维护及营销人员的大量需求,并且随着3G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手机业务的不断拓展,与3G相关的一条移动通信产业链将急需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人员与手机制造、维修、销售人员。我省以上的通信产业发展背景,将给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产业支撑型”重点专业提出了很高的建设要求。
面对以上相关问题,在本专业“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中,我们基于企业调研和访谈,系统地研究并建立起了“通信技术专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初次模型”见图1。形成了行业企业“岗位”与能力要求之间的桥梁,并以此作为本专业探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起点,从中发掘和强化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与探索历程
(一)“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
以下是通信技术专业基于职业教育“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所建立的“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见图2。
在以上的理论模型中:
1.“行业企业岗位体系与能力研究、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模式;
2.以“师徒结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建设”为核心,基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将“师徒结队”的人才培养思想和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各个关键环节。
通过以上方式,使“师徒结队”培养模式与通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了:
1.通过“师徒结队”与校企合作,使本专业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将适合于“师徒结队”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与项目,渗透进入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
3.通过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师徒结队”的教学内容安排,推动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面向企业需求的按需提升,实现了本专业面向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历程 首先,“师徒结队”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取得了一定历史成效的基础上,并基于“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启动,才开始系统化研究、探索和推进校企更深层次融合的“校企合作”建设内容。
在推动“师徒结队”探索过程中,得到了贵州省通信管理局职业技能中心的大力支持,并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移动通信贵阳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贵州立诚通信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通信企业行业展开更深层次的调研。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调研,在“师徒结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通过对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进行回访、调研、结合贵州地区通信技术专业岗位及岗位群人才的能力要求,以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职业精神培养为出发点,与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师徒结队”培养模式。
2.制定并施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传统教学与“师徒结队”培养模式逐步融合,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缓解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造就了强有力的“兼职”教学团队,提升了本专业的专业服务能力。
3.在施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方案时,也有走偏的问题,受传统师徒培养的影响,有的学生过分强调依附关系,有的则对师傅敬而远之,除了学技术外几乎没有感情交往,两种极端自然达不到“师徒结队”的培养目标,对于这一典型问题我们经过细致分析后强调“师徒结队”是建立在劳动合同的约定上的新型师徒关系,以传授技能为主要目的,同时要与师傅建立情感上的联络和交往,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4.当学生与企业师傅签订“师徒结队”培养协议时,客观上该学生就有了两种类型的老师,即“兼职老师”和“专任老师”。因此,往往有的学生身上出现不能摆正两者关系的问题,言行不当便会导致师徒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在此我们专任教师作为“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主体,应该承担维护“师徒”培养关系的责任,并且要主动询问学生向师傅学习的情况,并且用这种主体定位来解决其它问题。
5.我们还尝试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逐年加大“师傅”的比例,从行业聘请更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学生的师傅,2012-2013年度使“师傅”教师数量达到8名,使专业课老师的专兼比例达到1:1.6,初步形成每位学生都有一名“师傅”进行校外指导的机制,以此丰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
三、不断探索,使“师徒结队”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师徒结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古老而新鲜的事物,它既不同于过去形式的结合,也不同于传统的职教模式。通过“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品牌专业,有利于企业找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师徒结队”育人模式是通信技术类专业群校企融合、实现互惠共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高俊杰,李婧.师徒制职教培养模式不过时[J].教育与职业,2011(22):88.
[2]吴小虹.创新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60-65.
[3]周晖.师徒结队、订单培养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3):111-112.
[4]姚玉坤,胡庆,任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06).
[5]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52-54.
作者简介:
刘丽萍(1982-),女,贵州贵阳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产业发展能力 师徒结队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立项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教职成[2011]11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4-02
“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理论+实践”的研究与探索过程。针对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对“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考虑传承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融合,探索出一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出来。
一、为什么要研究“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一)通信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国际及我国通信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更新换代频率远高于其它行业。但人才培养的方式依然雷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演进。
2.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不能有效结合。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未能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通信企业生产一线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脱节,对技能要求不高,造成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
3.教学资源和实验设施地域差异性大,存在明显劣势。特别是贵州工业、经济相对落后欠发达地区,信息产业与高新产业不发达,高校与企业间的科研活动薄弱,致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4.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对于工程实践的项目和岗位创新思维想法的训练不足,从而毕业生走到实际项目运营和开发时往往无从下手,企业需要在这方面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岗前教育培训。
5.通信行业企业类型复杂,总体上讲包括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施工公司、通信网络运维企业、通信网络服务商、通信产品大中型制造商、通信产品销售及服务商等各类公司,并且企业体系深度大,岗位体系复杂,而这些企业都有着大量可供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由此,对通信专业的岗位能力培养提出了很高的多元化要求。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描述,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都提出了很高的建设要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光靠本专业自身的师资力量无法有效贴近相关行业发展,也无法满足行业人才培养与输送的要求”。为此,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原有模式上进行改变。
(二)通信产业高速发展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贵州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贵州通信业“十二五”期间将投资330亿元,开展宽带提速工程、下一代互联网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工程、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城镇信息化推进工程、三网融合工程、“通信村村通” 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通信服务与营销方面的人才。
目前中国大陆手机用户总数已经超过9亿人,贵州省手机用户数也已超过2000万,且仍有巨大增长空间,移动通信的发展将带来对移动终端设备的维修、维护及营销人员的大量需求,并且随着3G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手机业务的不断拓展,与3G相关的一条移动通信产业链将急需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人员与手机制造、维修、销售人员。我省以上的通信产业发展背景,将给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产业支撑型”重点专业提出了很高的建设要求。
面对以上相关问题,在本专业“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中,我们基于企业调研和访谈,系统地研究并建立起了“通信技术专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初次模型”见图1。形成了行业企业“岗位”与能力要求之间的桥梁,并以此作为本专业探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起点,从中发掘和强化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与探索历程
(一)“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
以下是通信技术专业基于职业教育“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所建立的“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见图2。
在以上的理论模型中:
1.“行业企业岗位体系与能力研究、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模式;
2.以“师徒结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建设”为核心,基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将“师徒结队”的人才培养思想和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各个关键环节。
通过以上方式,使“师徒结队”培养模式与通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了:
1.通过“师徒结队”与校企合作,使本专业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将适合于“师徒结队”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与项目,渗透进入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
3.通过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师徒结队”的教学内容安排,推动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面向企业需求的按需提升,实现了本专业面向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历程 首先,“师徒结队”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取得了一定历史成效的基础上,并基于“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启动,才开始系统化研究、探索和推进校企更深层次融合的“校企合作”建设内容。
在推动“师徒结队”探索过程中,得到了贵州省通信管理局职业技能中心的大力支持,并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移动通信贵阳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贵州立诚通信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通信企业行业展开更深层次的调研。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调研,在“师徒结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通过对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进行回访、调研、结合贵州地区通信技术专业岗位及岗位群人才的能力要求,以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职业精神培养为出发点,与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师徒结队”培养模式。
2.制定并施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传统教学与“师徒结队”培养模式逐步融合,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缓解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造就了强有力的“兼职”教学团队,提升了本专业的专业服务能力。
3.在施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方案时,也有走偏的问题,受传统师徒培养的影响,有的学生过分强调依附关系,有的则对师傅敬而远之,除了学技术外几乎没有感情交往,两种极端自然达不到“师徒结队”的培养目标,对于这一典型问题我们经过细致分析后强调“师徒结队”是建立在劳动合同的约定上的新型师徒关系,以传授技能为主要目的,同时要与师傅建立情感上的联络和交往,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4.当学生与企业师傅签订“师徒结队”培养协议时,客观上该学生就有了两种类型的老师,即“兼职老师”和“专任老师”。因此,往往有的学生身上出现不能摆正两者关系的问题,言行不当便会导致师徒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在此我们专任教师作为“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主体,应该承担维护“师徒”培养关系的责任,并且要主动询问学生向师傅学习的情况,并且用这种主体定位来解决其它问题。
5.我们还尝试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逐年加大“师傅”的比例,从行业聘请更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学生的师傅,2012-2013年度使“师傅”教师数量达到8名,使专业课老师的专兼比例达到1:1.6,初步形成每位学生都有一名“师傅”进行校外指导的机制,以此丰富“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
三、不断探索,使“师徒结队”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师徒结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古老而新鲜的事物,它既不同于过去形式的结合,也不同于传统的职教模式。通过“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品牌专业,有利于企业找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师徒结队”育人模式是通信技术类专业群校企融合、实现互惠共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高俊杰,李婧.师徒制职教培养模式不过时[J].教育与职业,2011(22):88.
[2]吴小虹.创新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60-65.
[3]周晖.师徒结队、订单培养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3):111-112.
[4]姚玉坤,胡庆,任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06).
[5]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52-54.
作者简介:
刘丽萍(1982-),女,贵州贵阳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