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高考改革视域下,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应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优势,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为此,笔者结合执教经验,立足于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解析,展开对有效培育路径的浅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語文;核心素养;内涵;培育路径
一、解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应紧抓学科育人特点,解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实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它们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本体性要素。语文教育必须以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为根基,语言乃存在之家,建构学生的语言就是建构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2]。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通过学得促进习得。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文字及内容的开发,让学生从中发现意义,实现自我建构和运用,在建构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语文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情感。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核心任务,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形成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与目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借助表象、概念等要素进行判断与推理的认识活动。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教育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构建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旨归的课堂活动体系,应是语文教育的一种自觉追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活动从来就和语文教育密不可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是体现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诉求。审美既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提升。审美活动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它是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高度统一的过程。语文教育若与美育分离,就丢失了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追求的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健全者的终极关怀就无法实现。审美活动既是一种对象化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非对象化的活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推进新课改就是进行深刻的文化变革。语文是母语学科,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汉语文化为依托、以人类文化为背景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语文教育需要对文化进行转换,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适应能力,促进其理解传统文化,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增值”。
二、浅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促进生动教学,培养语言能力
在新课改工作纵深推进下,为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还应进行生动授课。只有使高中语文课堂具有创新活力,其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让他们在感受母语文化的丰厚博大中,感受语言与文字的滋养、浸润,具有运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实践力,使其具有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部编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毛泽东同志伟人胸襟与诗词中的磅礴气势,走入诗词意境,感受其语言之美,教师应构建生动的情境。可播放《恰同学少年》中表现毛泽东同志伟人气概的微视频,使学生了解改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应充分展现湘江美景。使学生有情感的朗读,进行内容解析,使其深入学习,透过文字感受诗词意象与诗人内心情感。
(二)关注创新教学,助力思维发展
为使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产生改观,让他们具有思辨意识、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等,教师还需重视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比如:在任务驱动教学、教育戏剧、思维导图等应用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体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进取精神与奋进意识,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使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预习,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感受袁老的人格魅力与科学精神。围绕“写的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其展开深入学习。在课堂中,促进师生互动,依据学生预习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引导,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使其充分获取文本知识。
(三)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审美品味
提升高中生审美品味,使其具有鉴赏力与思维独创性,还需鼓励并引导他们广泛阅读。
教师应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在《我与地坛》教学后,向学生推荐同作者的《病隙碎笔》《务虚笔记》《奶奶的星星》等;在《故都的秋》教学后,使学生进行对《茑萝集》《在寒风里》《屐痕处处》的阅读。并可组织阅读探讨活动,促进生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聚焦教学拓展,提升文化品味
为了使学生具有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提升其文化品位,教师应重视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
只有使学生具有感知力、探究兴趣,才能化解文言文、古诗词教学难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文化自信。例如:在《赤壁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精妙,文本的情韵深致;感受其寓情于景、借景明理;体会赋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认识作者的心情变化。教师应进行赏析指导,并且使学生试着进行内容的翻译,感受作者的语言表现力,并融入情感教育,促进其展开联想。在喜悲之间,使学生感受清风明月之美与物中有我的哲思。
三、结语
综上,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上述有关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虽各有特点,但不可截然分开,四大核心素养间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3]。因此,对各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选择也不能顾此失彼,应在培育路向中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张帆.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6).
[2]刘蕊.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9(6).
[3]柴辉军.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高考,2021(4):16.
关键词:高中語文;核心素养;内涵;培育路径
一、解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应紧抓学科育人特点,解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实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它们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本体性要素。语文教育必须以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为根基,语言乃存在之家,建构学生的语言就是建构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2]。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通过学得促进习得。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文字及内容的开发,让学生从中发现意义,实现自我建构和运用,在建构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语文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情感。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核心任务,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形成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与目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借助表象、概念等要素进行判断与推理的认识活动。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教育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构建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旨归的课堂活动体系,应是语文教育的一种自觉追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活动从来就和语文教育密不可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是体现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诉求。审美既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提升。审美活动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它是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高度统一的过程。语文教育若与美育分离,就丢失了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追求的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健全者的终极关怀就无法实现。审美活动既是一种对象化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非对象化的活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推进新课改就是进行深刻的文化变革。语文是母语学科,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汉语文化为依托、以人类文化为背景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语文教育需要对文化进行转换,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适应能力,促进其理解传统文化,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增值”。
二、浅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促进生动教学,培养语言能力
在新课改工作纵深推进下,为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还应进行生动授课。只有使高中语文课堂具有创新活力,其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让他们在感受母语文化的丰厚博大中,感受语言与文字的滋养、浸润,具有运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实践力,使其具有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部编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毛泽东同志伟人胸襟与诗词中的磅礴气势,走入诗词意境,感受其语言之美,教师应构建生动的情境。可播放《恰同学少年》中表现毛泽东同志伟人气概的微视频,使学生了解改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应充分展现湘江美景。使学生有情感的朗读,进行内容解析,使其深入学习,透过文字感受诗词意象与诗人内心情感。
(二)关注创新教学,助力思维发展
为使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产生改观,让他们具有思辨意识、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等,教师还需重视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比如:在任务驱动教学、教育戏剧、思维导图等应用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体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进取精神与奋进意识,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使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预习,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感受袁老的人格魅力与科学精神。围绕“写的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其展开深入学习。在课堂中,促进师生互动,依据学生预习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引导,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使其充分获取文本知识。
(三)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审美品味
提升高中生审美品味,使其具有鉴赏力与思维独创性,还需鼓励并引导他们广泛阅读。
教师应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在《我与地坛》教学后,向学生推荐同作者的《病隙碎笔》《务虚笔记》《奶奶的星星》等;在《故都的秋》教学后,使学生进行对《茑萝集》《在寒风里》《屐痕处处》的阅读。并可组织阅读探讨活动,促进生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聚焦教学拓展,提升文化品味
为了使学生具有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提升其文化品位,教师应重视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
只有使学生具有感知力、探究兴趣,才能化解文言文、古诗词教学难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文化自信。例如:在《赤壁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精妙,文本的情韵深致;感受其寓情于景、借景明理;体会赋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认识作者的心情变化。教师应进行赏析指导,并且使学生试着进行内容的翻译,感受作者的语言表现力,并融入情感教育,促进其展开联想。在喜悲之间,使学生感受清风明月之美与物中有我的哲思。
三、结语
综上,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上述有关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虽各有特点,但不可截然分开,四大核心素养间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3]。因此,对各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选择也不能顾此失彼,应在培育路向中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张帆.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6).
[2]刘蕊.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9(6).
[3]柴辉军.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高考,20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