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民族地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民宿旅游融合了住宿、休闲、餐饮等多种业态,推动更多人才、资本、技术要素向农村和农业流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乡村振兴;阿坝州;民宿
近年来,阿坝州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程中,以理县“浮云牧场”为代表的特色民宿新业态崭露头角,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全域旅游重要支撑,同时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精准扶贫等紧密结合,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本文以2019年对理县的四次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探讨理县以民宿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以期为阿坝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一、理县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理县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之路,旅游产业呈现持续井喷的良好态势。据理县政府统计,“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4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旅游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15%,九寨地震后理县已成为阿坝旅游重要支撑,全县80%的群众参与旅游业,农村居民收入旅游占比达65%,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社会蒸蒸日上,理县县域经济综合评价51个民族县市第6、藏区第3、阿坝第2,率先在高原民族地区脱贫摘帽”。民宿旅游發展形势尤为可喜,目前全县共有三星级酒店1家,乡村星级酒店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10家),住宿818家,餐馆119家,房间12575间,接待床位26000余张,直接或间接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网红品牌,如浮云牧场、恭德岭庄园、莎朗风情等中高端藏羌特色民宿。
(二)问题
1、理县旅游以粗放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现有民宿旅游产品存在诸多短板
根据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理县旅游仍以粗放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除观光浏览游客满意度较高外,理县旅游在住宿、餐饮的规模、档次及服务水平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旅游发展趋势,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游客需求,存在在理县旅游、到其他地方购物的旅游消费模式。过境游大于过夜游,与理县富集的旅游资源、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厚重的民俗文化不匹配。
2、民宿旅游业态创新不足,“民宿+”和“+民宿”融合发展沿处初级阶段
一是旅游的特色、特质、旅游的IP未形成,缺乏龙头产品作为全县旅游业引擎,民宿旅游度假型产品缺乏,游客停留时间短,客单价低。二是民宿旅游接待水平、接待设施、档次较低,宣传营销以传统营销方式为主,不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大众旅游趋势。
3、理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不能满足民宿旅游发展需要
目前,理县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在交通、娱乐、住宿等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还存在许多不足,理县景点全域分散,交通线路长、路况较差,厕所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道路标识、信息平台、医疗保障、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存在不足与短板,亟待改进。
三、对策建议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目标,民宿旅游发展应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助力乡村振兴:
(一)促进民宿产业振兴
首先,深入研究领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宏观政策,利用好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使其成为助推民宿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其次,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吸引多元主体回乡投资民宿产业。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一是尊重乡村原始风貌,加强绿色环保软环境建设。原生态与特色是民宿产业的核心资源,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创造宜居绿色软环境。二是加强民宿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规划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交通、给排水、电力、网络、物流等条件。
(三)坚持藏羌文化传承与保护
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应体现在藏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一是树立重视传统藏羌民族文化研习、保护、传承的意识,构建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保障体系。二是将民宿产业发展与传统藏羌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
(四)提升政府对民宿产业的治理水平
一是要尽快制订落实民宿产业发展的制度规范。适应国家关于民宿产业发展相关法律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民宿产业的运营标准及监管要求。二是加强民宿投资运营方面的政府指导,避免不必要的社会财富的浪费。三是探索构建促进民宿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应探索制订民宿建设运营基本标准,明确促进管理民宿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构建民宿产业运营管理系统。
(五)促进民宿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为促进民宿经营效益,应构建多元产品体系,发展民宿旅游新兴业态。如构建“民宿+藏医药康养”、“民宿+藏羌文化”、“民宿+生态农业”、“民宿+山地户外”等产品系列与新兴业态。
作者简介:
张林(1968,01-)男,籍贯:四川蓬溪,民族:汉,学历学位:本科,研究方向:区域发展研究。
本文为阿坝州2019年度社会科学事业专项资金项目(ABKT2019036)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阿坝州;民宿
近年来,阿坝州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程中,以理县“浮云牧场”为代表的特色民宿新业态崭露头角,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全域旅游重要支撑,同时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精准扶贫等紧密结合,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本文以2019年对理县的四次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探讨理县以民宿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以期为阿坝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一、理县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理县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之路,旅游产业呈现持续井喷的良好态势。据理县政府统计,“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4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旅游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15%,九寨地震后理县已成为阿坝旅游重要支撑,全县80%的群众参与旅游业,农村居民收入旅游占比达65%,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社会蒸蒸日上,理县县域经济综合评价51个民族县市第6、藏区第3、阿坝第2,率先在高原民族地区脱贫摘帽”。民宿旅游發展形势尤为可喜,目前全县共有三星级酒店1家,乡村星级酒店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10家),住宿818家,餐馆119家,房间12575间,接待床位26000余张,直接或间接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网红品牌,如浮云牧场、恭德岭庄园、莎朗风情等中高端藏羌特色民宿。
(二)问题
1、理县旅游以粗放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现有民宿旅游产品存在诸多短板
根据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理县旅游仍以粗放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除观光浏览游客满意度较高外,理县旅游在住宿、餐饮的规模、档次及服务水平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旅游发展趋势,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游客需求,存在在理县旅游、到其他地方购物的旅游消费模式。过境游大于过夜游,与理县富集的旅游资源、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厚重的民俗文化不匹配。
2、民宿旅游业态创新不足,“民宿+”和“+民宿”融合发展沿处初级阶段
一是旅游的特色、特质、旅游的IP未形成,缺乏龙头产品作为全县旅游业引擎,民宿旅游度假型产品缺乏,游客停留时间短,客单价低。二是民宿旅游接待水平、接待设施、档次较低,宣传营销以传统营销方式为主,不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大众旅游趋势。
3、理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不能满足民宿旅游发展需要
目前,理县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在交通、娱乐、住宿等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还存在许多不足,理县景点全域分散,交通线路长、路况较差,厕所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道路标识、信息平台、医疗保障、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存在不足与短板,亟待改进。
三、对策建议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目标,民宿旅游发展应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助力乡村振兴:
(一)促进民宿产业振兴
首先,深入研究领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宏观政策,利用好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使其成为助推民宿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其次,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吸引多元主体回乡投资民宿产业。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一是尊重乡村原始风貌,加强绿色环保软环境建设。原生态与特色是民宿产业的核心资源,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创造宜居绿色软环境。二是加强民宿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规划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交通、给排水、电力、网络、物流等条件。
(三)坚持藏羌文化传承与保护
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应体现在藏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一是树立重视传统藏羌民族文化研习、保护、传承的意识,构建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保障体系。二是将民宿产业发展与传统藏羌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
(四)提升政府对民宿产业的治理水平
一是要尽快制订落实民宿产业发展的制度规范。适应国家关于民宿产业发展相关法律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民宿产业的运营标准及监管要求。二是加强民宿投资运营方面的政府指导,避免不必要的社会财富的浪费。三是探索构建促进民宿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应探索制订民宿建设运营基本标准,明确促进管理民宿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构建民宿产业运营管理系统。
(五)促进民宿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为促进民宿经营效益,应构建多元产品体系,发展民宿旅游新兴业态。如构建“民宿+藏医药康养”、“民宿+藏羌文化”、“民宿+生态农业”、“民宿+山地户外”等产品系列与新兴业态。
作者简介:
张林(1968,01-)男,籍贯:四川蓬溪,民族:汉,学历学位:本科,研究方向:区域发展研究。
本文为阿坝州2019年度社会科学事业专项资金项目(ABKT201903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