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我们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在知识激增的今天,只有让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让语文素养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课堂阅读教学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和提供方法,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会思考,陶冶情操,服务课堂阅读教学。
  关键词:教学; 课堂阅读;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08-001
  阅读是我们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当今社会知识激增,更新周期逐渐缩短,这就对当代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接触的阅读文本无外课内与课外,教材是流,课外文本是源;课内文本是沧海一粟,课外文本则是浩瀚汪洋;教材与课外文本资源互通声息,互相呼应,如花与叶,枝与根一般亲密,两者不可分割。只有让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才会让语文素养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课堂阅读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训练,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会阅读,善于阅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和提供方法,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是人文自然科学的载体,它无所不包容,无所不涉及,教师要善用巧用教材,帮助学生课外阅读。
  一、感悟文本,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中要多层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以教材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精神敞开,面对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中人物进行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对话,品字读文,亲历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言,运用语言。对自己喜欢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培养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如此赏心悦目,学生自然会对阅读充满向往,并把阅读的内容由课内增至课外。课外文本丰富多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净化心灵,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书中感知积极向上,乐观顽强,好学敏思,还能和书中人物同悲喜,共欢乐,让学生不断成长,心智不断成熟,真正做到乐于读书,乐于探索,乐于学习。
  二、授人以渔,培养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疑而学,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动心读,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动耳听。学生只有全身心的参与阅读,才能习得系统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中华民族的经典要诵读,反复诵读,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更多的经典没时间和精力去精读,那就用泛读,略读,浏览,大量吸收知识,增长见识。阅读仅仅停留在表面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精读。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教学《海燕》一文,先让学生默读,圈出作者用的关联词,通过学生体会,感受作者描写的有序性。再读这段文字,用横线画出描写的动词,经过多次朗读,海燕的勇敢、执着便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中。这些方法的掌握都源自教师一堂堂阅读课扎扎实实的施教,而学生只要掌握这个点石成金术,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能随时随地点文本为知识。
  三、根据文本,拓展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要能够举一反三。教材是施教的基础,但仅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现在提倡大语文观,要求学生身在课堂知天下。这就必须以文本为基础,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式的阅读方式。教材的课文内涵丰富,引导学习领悟之后,就做好课内与课外的链接,寻找最恰当的链接点,把学生的视线投向丰富的课外,引领学生把对教材浅层的理解深化到对整个材料深层的追问。教完《藤野先生》,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与藤野有关的故事,更深刻感受人物的品质;学完《夸父逐日》,接着便可以向学生介绍《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继而便是整部《山海经》。要想让教材之流清如许,只能把学生带入深源远长的文化世界之中,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利用课外阅读,铺垫情感基调
  课文是课外文本资源的引入,很多文章或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或许跨越许多年代,学生与之很陌生。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而不做深层的挖掘,学生的思维认知就被禁锢于课堂,如无源之水。这时就要结合课文内容补充课外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拉近学生与作品距离,铺垫情感基调。
  2.利用课外阅读,突破教学重难点
  阅读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保证学生提高认知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适当利用课外阅读资料,有助于降低课文难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感悟文章。课文《再塑生命》中的句子,学生很难对生活有更多感触,此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教材一些删除部分,牵着学生上知识台阶就容易多了。
  3.利用课外阅读,描写课文空白处
  教材中有很多地方留有空白,让我们遐想连篇,这也是学生用笔写我心之时,把一堂课收获凝聚笔芯,留下创作。学生能否表达,表达得是否淋漓尽致,那就要看他的文学功底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平时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在教学课文《大雁归来》的尾声,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第二年”,学生们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做了各种假设,也有了更丰富的续集。在短暂的练笔之后,学生们对课文理解更深刻了。
  总之,课堂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地教,课外阅读要丰丰富富地读,课内牵手课外,学生就能遨游知识的海洋。
其他文献
上好英语阅读课,首先要有好的阅读教学设计,好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每一位学过初中语文的人都知道,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基、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是一场绝对的重头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阅读的作用:阅读能够沟通人与
摘 要:本文结合本市正在推行的“学讲”计划,一个良性发展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充分发挥民主、体现理解和尊重的过程。关键词:物理教学; 有效性中图分类: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05-001不论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是:如何
从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及加强概念设计教学四个方面深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理念。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
为建立中国的注册建筑师制度,原建设部决定在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同时,建立建筑学专业评估认证制度。文章介绍了中国建筑学专业评估认证制度建立的背景,概述了专业评估认证
趣味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已然开展的如火如荼。本文主要针对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新课导入中的运用展开探索。提出的具体策略包括:结合影视资源运用趣味教学法;结合美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