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兴趣,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方法,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实验教学更是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学科秘密和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科实;实验;体会;创新The science experiment teaching realize an intravenous drop Zhao-yong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student experience science process, development science interest, development science spirit of importance period.Science experiment is a development the student i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novation ability of importance path, is also development student intelligence of importance means.As a result,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the experiment have a prominent function, it not only is the method of induction knowledge, and is also development student the foundation of various ability.Th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lso in science teaching to carry on observation to the student, thinking,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the student investigate nature academics secret with set up love science, academics to learn of importance teaching means.
【Key words】The section is solid;Experiment;Realize;Innovation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兴趣,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过去或现在还有些教师对实验不重视,只是照书上念讲,没有实际操作,学生对这门课学习没有兴趣,也淡化了教师对科学课的教学。因此造成了学生实验能力差的现象。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课实验的能力,要必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方法,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实验教学更是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学科秘密和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近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实验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动手实验欲望;鼓励自主探索,可增强学生自然实践能力;让学生独立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要加强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任科学课的教师,要认真加强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精心做好每个实验的演示,教材中的实验,从实验理论到实验操作,除教师进行传授实验演示外,还要让个别学生随着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亲身动手演示,亲身实验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基础技能,并进行归纳总结实验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欲望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特点,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课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为了吸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课前积极认真地准备,努力创设实验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动手实验欲望。
如教《神奇的水》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教师在课间将盛满水的水槽放在讲台上,有意将毛巾的一端浸在水中,把另一端放在桌面的黑板擦上。待到上课时,发现水分已将黑板擦浸湿了,教师用黑板擦擦黑板,发现黑板上留下湿痕时,适时发问:“谁将黑板擦弄湿了呢?”学生经过观察回忆后回答说:“是毛巾将水槽里的水扯到黑板擦上的。”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发问:“毛巾为什么能将水扯到黑板擦上呢?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原因吗?”通过教师看是无意其实有意地设计,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想亲自实验的念头。又如我在教《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在刚准备上课时,我有意将一条磁铁掉在地上,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掉在地上的条形磁铁上,我并没有用手直接去捡,而是用一蹄形磁铁去把它吸起来。学生为之精神一振,目光聚在我手中的两块磁铁上,这时我借机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的有关知识,你们还想知道磁铁的其它一些知识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为后面学生的动手实验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实验教学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
3. 实验操作要规范
实验要有一定的规范操作,提高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看、模仿、教师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动与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一定要严格,做错了要及时给予纠正,使之掌握基本规范操作。 4.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细心做好实验设计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知识是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把演示实验化为学生亲手操作,为学生创造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实验成功的积极兴趣。
做好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拓宽知识观念,在加强实验直观教学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对学生实验设计要认真辅导,指点和鼓励,不能把科学的知识变为死记硬背,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寻找、创新,提高他们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5. 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激起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学生亲手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神奇的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索。分别将布片、纸条、木条、铁片、玻璃片浸入水中,仔细观察。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思考,发现了物体发生毛细现象的先决条件,即水能在结构较疏松的物体中上升。然后再让学生对比思考,为什么木条、布片、纸条的上升高度不一样,进而引出下一个实验。让学生把粗细不同的玻璃管插入水中,然后观察水上升的高度。通过直观具体的实验,学生明白了毛细现象在不同的物体结构中发生的程度不一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既掌握了基础的自然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实践,才能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有长久的记忆。在《磁铁的性质》的实验教学中,在学生明白了磁铁的“N”“S”两极以及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一块条形磁铁和一块蹄形磁铁,两块磁铁上既没有漆着颜色,也没有写着表示哪个极的字。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设法判断两块磁铁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班上的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跃跃欲试。最后让学生上台来亲自实践。表演的学生用线捆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提在空中,观察哪端指向南极,在指向南极的一端用粉笔标上“S”,在另一端标上“N”。接着用条形磁铁的“S”极去接近蹄形磁铁的一端,发现两者互相排斥,随即在蹄形磁铁的那端标上“S”。通过学生实践,答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了。这样既告诉了其他学生实验的方法,又巩固实验者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6. 独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实验,而有的实验则可在教师的布置下学生独立实践。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在课外独立操作某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在《果实和种子》实验教学中,我布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瓶子,自带1—3粒种子,把种子放在瓶内注满水,浸泡3—5天,观察种子在瓶内的变化情况。学生观察后提出种子并没有萌发。教师提示学生:放在仓库里的种子能发芽吗?学生肯定回答“不能”。这时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为了让学生弄清种子的萌发,我布置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在课外独立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实验均取得了成功。在实验成果汇报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实验的方法及感受。其中,石佳琪同学的介绍让师生感到意外,她并没有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而是把浸泡好的种子放在垫有湿泥的破盆内,在表面覆盖微膜,结果不到4天种子就萌发了。并把她自己实验的成果展示在师生们面前。我及时肯定了她的成绩并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原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有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获得了实验的成功。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中,可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Key words】The section is solid;Experiment;Realize;Innovation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兴趣,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过去或现在还有些教师对实验不重视,只是照书上念讲,没有实际操作,学生对这门课学习没有兴趣,也淡化了教师对科学课的教学。因此造成了学生实验能力差的现象。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课实验的能力,要必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方法,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实验教学更是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学科秘密和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近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实验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动手实验欲望;鼓励自主探索,可增强学生自然实践能力;让学生独立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要加强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任科学课的教师,要认真加强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精心做好每个实验的演示,教材中的实验,从实验理论到实验操作,除教师进行传授实验演示外,还要让个别学生随着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亲身动手演示,亲身实验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基础技能,并进行归纳总结实验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欲望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特点,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课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为了吸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课前积极认真地准备,努力创设实验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动手实验欲望。
如教《神奇的水》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教师在课间将盛满水的水槽放在讲台上,有意将毛巾的一端浸在水中,把另一端放在桌面的黑板擦上。待到上课时,发现水分已将黑板擦浸湿了,教师用黑板擦擦黑板,发现黑板上留下湿痕时,适时发问:“谁将黑板擦弄湿了呢?”学生经过观察回忆后回答说:“是毛巾将水槽里的水扯到黑板擦上的。”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发问:“毛巾为什么能将水扯到黑板擦上呢?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原因吗?”通过教师看是无意其实有意地设计,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想亲自实验的念头。又如我在教《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在刚准备上课时,我有意将一条磁铁掉在地上,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掉在地上的条形磁铁上,我并没有用手直接去捡,而是用一蹄形磁铁去把它吸起来。学生为之精神一振,目光聚在我手中的两块磁铁上,这时我借机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的有关知识,你们还想知道磁铁的其它一些知识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为后面学生的动手实验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实验教学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
3. 实验操作要规范
实验要有一定的规范操作,提高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看、模仿、教师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动与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一定要严格,做错了要及时给予纠正,使之掌握基本规范操作。 4.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细心做好实验设计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知识是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把演示实验化为学生亲手操作,为学生创造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实验成功的积极兴趣。
做好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拓宽知识观念,在加强实验直观教学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对学生实验设计要认真辅导,指点和鼓励,不能把科学的知识变为死记硬背,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寻找、创新,提高他们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5. 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激起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学生亲手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神奇的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索。分别将布片、纸条、木条、铁片、玻璃片浸入水中,仔细观察。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思考,发现了物体发生毛细现象的先决条件,即水能在结构较疏松的物体中上升。然后再让学生对比思考,为什么木条、布片、纸条的上升高度不一样,进而引出下一个实验。让学生把粗细不同的玻璃管插入水中,然后观察水上升的高度。通过直观具体的实验,学生明白了毛细现象在不同的物体结构中发生的程度不一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既掌握了基础的自然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实践,才能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有长久的记忆。在《磁铁的性质》的实验教学中,在学生明白了磁铁的“N”“S”两极以及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一块条形磁铁和一块蹄形磁铁,两块磁铁上既没有漆着颜色,也没有写着表示哪个极的字。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设法判断两块磁铁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班上的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跃跃欲试。最后让学生上台来亲自实践。表演的学生用线捆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提在空中,观察哪端指向南极,在指向南极的一端用粉笔标上“S”,在另一端标上“N”。接着用条形磁铁的“S”极去接近蹄形磁铁的一端,发现两者互相排斥,随即在蹄形磁铁的那端标上“S”。通过学生实践,答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了。这样既告诉了其他学生实验的方法,又巩固实验者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6. 独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实验,而有的实验则可在教师的布置下学生独立实践。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在课外独立操作某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在《果实和种子》实验教学中,我布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瓶子,自带1—3粒种子,把种子放在瓶内注满水,浸泡3—5天,观察种子在瓶内的变化情况。学生观察后提出种子并没有萌发。教师提示学生:放在仓库里的种子能发芽吗?学生肯定回答“不能”。这时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为了让学生弄清种子的萌发,我布置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在课外独立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实验均取得了成功。在实验成果汇报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实验的方法及感受。其中,石佳琪同学的介绍让师生感到意外,她并没有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而是把浸泡好的种子放在垫有湿泥的破盆内,在表面覆盖微膜,结果不到4天种子就萌发了。并把她自己实验的成果展示在师生们面前。我及时肯定了她的成绩并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原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有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获得了实验的成功。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中,可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