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确定性是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不定的可能状态。本文从形式、功能和方法三个层面来比较和分析不确定性在王澍与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分析得出王澍与妹岛和世的建筑思想的不同是受到中日历史文化、建筑环境以及建筑哲学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不确定性;形式;空间;材料;建筑哲学
0引言
建筑界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至今,一直酝酿和加深对“不确定性”的认识,经过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解读和影响后,终于迎来了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时代,这在新一代建筑师王澍和妹岛和世的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王澍利用江南的工艺建造技术在其建筑中处处体现出不确定性,建筑思潮未来的走向仍将以此持续发展下去。而妹岛和世作为伊东丰雄的学生,并没有像老师那样,相对于具体形式上的氛围感,他们在写意层面上将不确定的氛围推到了极致。
1王澍与妹岛和世简介
王澍很特别,他在努力挖掘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把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设计理论结合,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语言,数十年没改变过。
而妹岛和世与她的SANNA事务所的出现在日本建筑史上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在此之前,是肩负经济振兴的国家主义与矫揉藻饰的后现代主义。而在此之后,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泡沫梦碎、地震频袭,日本建筑的形体与意义亦如他们所预见的,越发单薄而轻盈。自妹岛和世起,似乎人们对于日本现代建筑的直观印象只淡淡地剩下轻,透,薄,白,而这几乎就是上一个时代的反面。
2王澍与妹岛和世的建筑思想之比较
2. 1形式的不确定性
2.1.1王澍——质朴的材料、自然的建构、奇异的造型
王澍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在视觉上建筑形式的秩序凌乱、观念变异和形体的不稳定感,一反建筑形式整体的秩序性和清晰的轮廓性。
从材料上说,王澍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大量地使用回收旧砖瓦、碎瓷片来砌筑“瓦爿墙”,这种民间所特有的建造技术呈现出质朴、简陋、自然的表皮特质。从建构上说,王澍对“瓦爿墙”和“毛竹模板混凝土”这两项建造技术都进行了创新运用。从造型上说,王澍建筑作品中有多处地方其造型概念均取自太湖石之意,象山校园、杭州中山御街、五散房等都出现这种外形的房子,这似乎成了王澍建筑中特有的形式语言。其形体百转千折,仿佛是一块经过人工雕琢、高度抽象化的“巨石”,努力挣脱引力的束缚,带给人以一种不稳定的平衡感。
2.1.2妹岛——纤细的柱子、极薄的楼板、轻盈的体量
妹岛和世领悟了伊东丰雄的理念,然而并没有像伊东丰雄那样,谋求具体形式上对轻盈气氛的营造,而是在写意层面上将不确定的氛围推到了极致。浅色或白色或朦胧透明材料的使用,让光线在室内轻盈地来回传递,使得室内形成一个朦胧纯净和半透明的“光的海洋”,这种“光的海洋”呈现天堂般的美丽和魅力把时代的“不确定性”感用建筑语言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2. 2功能的不确定性
2.2.1王澍——曲折的平面、错乱的空间、迂回的流线
王澍的建筑作品表现在平面上是曲折、琐碎的,而这正是王澍想要营造出的一个真正世界,支撑这个世界的根本就是那几许生趣。不完整、琐碎正是他想要的,因为完整意味着完美的作品,而那样往往代表了无生趣。表现在空间上是错乱迂回的。在王澍看来,空间具有不可琢磨性,带给人以一种迷失、未完成的不确定性的空间感受。墙上的各种洞口通过墙面的交错进退窥视出层叠的透视景观,建筑表皮因此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
2.2.2妹岛和世——均质的平面、流动的空间、自由的流线
功能的不确定性是库哈斯在1972年写的《疯狂的纽约》时,就已经意识到。不过后来,库哈斯仅仅是在宏观层面上,对现有的功能单元,打破进行重组。而妹岛和世,以日本文化为媒介,对库哈斯的思想进行了富有日本的禅文化的内心细腻和独特感受的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東方式的功能观念。二者对比来看,库哈斯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功能,而妹岛则是体现在微观人的层面上,来真正考虑人的空间感受。
2. 3方法的不确定性
2.3.1王澍——反复叠加与推翻
王澍说道:“做方案时,我经常做完一个完全重做,因为我脑海里已经看到了一个更好的,但它其实是从已有的东西出来的。我每次都把我前面做的方案作为后面方案的一个历史,就是我做方案的时候不会是简单的推翻,而是在已有的方案的基础上再做。它带有某种偶然性的状态,这种方式的叠加,反复地叠加,也是达到我说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的一种方式。”这种设计方法展现了它不同的特征和魅力。
2.3.2妹岛和世——围绕原始理念来展开
在设计过程中,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紧抓住他们的宗旨“不确定性”。首先要保持一种 “不确定性”的理念。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定,就这点是肯定的。他们把工作细化成各个细小的部分,但各个细小的部分有这个“不确定性”,围绕这个“不确定性”展开研究,紧紧的抓住这“不确定性”的中心。
3 王澍与妹岛和世建筑思想差异的原因
从建筑历史文化来说,中国丰富的传统社会文化造就了发达的传统木构建筑;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社会文化逐渐向西方靠拢,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需求。
从建筑环境资源来说,而中国地大物博,传统建筑向来以厚重、自然著称;日本是一个资源乏、地震频发的国家,建筑轻盈化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又有利于抗震。
从建筑哲学理念来说,王澍的建筑哲学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其作品中曲折的空间,迂回的路径与江南园林中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妹岛和世从伊东丰雄那学到了“形式的不确定性”,从库哈斯那学到了“功能的不确定性”和“方法的不确定性”。三者相聚到一起,就形成了妹岛和世的独特建筑思想。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王澍与妹岛和世建筑作品的比较分析,探究他们在形式、功能和方法三方面对不确定性体现的不同。王澍的建筑作品表现出的质朴、厚重、曲折迂回与妹岛和世建筑作品表现出的均质、轻盈、流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分析得出二人是由于历史文化、建筑环境资源以及建筑哲学理念的不同而对不确定性有着不同的解读。王澍以其错乱、曲折的建筑性格表现出时代的错综复杂,而妹岛则是以自由、轻盈的建筑性格呈现出另一种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张溱旼,邓庆坦.建筑的不确定性——妹岛和世的设计思想与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9(08):194-196.
[2]王发堂.不确定性与当代建筑思潮[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03:155.
[3]王发堂,徐宇甦.确定“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解读[J].建筑师,2009(04):51-57+4.
[4]张一兵,黄诚,顾贤光.妹岛和世不确定哲学探析[J].中外建筑,2019(11):56-58.
[5]孟子雄.谈师承对于妹岛“不确定性”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84-85.
[6]陈染.模糊均质消隐——金泽21世纪美术馆设计分析[J].南方建筑, 2009 (01) :46-51.
[7]李凯生.形式书写与织体城市——作为方法和观念的象山校园[J].世界建筑, 2012.05:38.
[8]陈锦椿.本土设计中的不确定性探析——以王澍建筑作品为例[J].中外建筑,2015(02):51-55.
【作者简介】:
李成成(1996.08),男,汉,安徽阜阳,无,硕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
关键词:不确定性;形式;空间;材料;建筑哲学
0引言
建筑界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至今,一直酝酿和加深对“不确定性”的认识,经过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解读和影响后,终于迎来了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时代,这在新一代建筑师王澍和妹岛和世的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王澍利用江南的工艺建造技术在其建筑中处处体现出不确定性,建筑思潮未来的走向仍将以此持续发展下去。而妹岛和世作为伊东丰雄的学生,并没有像老师那样,相对于具体形式上的氛围感,他们在写意层面上将不确定的氛围推到了极致。
1王澍与妹岛和世简介
王澍很特别,他在努力挖掘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把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设计理论结合,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语言,数十年没改变过。
而妹岛和世与她的SANNA事务所的出现在日本建筑史上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在此之前,是肩负经济振兴的国家主义与矫揉藻饰的后现代主义。而在此之后,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泡沫梦碎、地震频袭,日本建筑的形体与意义亦如他们所预见的,越发单薄而轻盈。自妹岛和世起,似乎人们对于日本现代建筑的直观印象只淡淡地剩下轻,透,薄,白,而这几乎就是上一个时代的反面。
2王澍与妹岛和世的建筑思想之比较
2. 1形式的不确定性
2.1.1王澍——质朴的材料、自然的建构、奇异的造型
王澍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在视觉上建筑形式的秩序凌乱、观念变异和形体的不稳定感,一反建筑形式整体的秩序性和清晰的轮廓性。
从材料上说,王澍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大量地使用回收旧砖瓦、碎瓷片来砌筑“瓦爿墙”,这种民间所特有的建造技术呈现出质朴、简陋、自然的表皮特质。从建构上说,王澍对“瓦爿墙”和“毛竹模板混凝土”这两项建造技术都进行了创新运用。从造型上说,王澍建筑作品中有多处地方其造型概念均取自太湖石之意,象山校园、杭州中山御街、五散房等都出现这种外形的房子,这似乎成了王澍建筑中特有的形式语言。其形体百转千折,仿佛是一块经过人工雕琢、高度抽象化的“巨石”,努力挣脱引力的束缚,带给人以一种不稳定的平衡感。
2.1.2妹岛——纤细的柱子、极薄的楼板、轻盈的体量
妹岛和世领悟了伊东丰雄的理念,然而并没有像伊东丰雄那样,谋求具体形式上对轻盈气氛的营造,而是在写意层面上将不确定的氛围推到了极致。浅色或白色或朦胧透明材料的使用,让光线在室内轻盈地来回传递,使得室内形成一个朦胧纯净和半透明的“光的海洋”,这种“光的海洋”呈现天堂般的美丽和魅力把时代的“不确定性”感用建筑语言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2. 2功能的不确定性
2.2.1王澍——曲折的平面、错乱的空间、迂回的流线
王澍的建筑作品表现在平面上是曲折、琐碎的,而这正是王澍想要营造出的一个真正世界,支撑这个世界的根本就是那几许生趣。不完整、琐碎正是他想要的,因为完整意味着完美的作品,而那样往往代表了无生趣。表现在空间上是错乱迂回的。在王澍看来,空间具有不可琢磨性,带给人以一种迷失、未完成的不确定性的空间感受。墙上的各种洞口通过墙面的交错进退窥视出层叠的透视景观,建筑表皮因此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
2.2.2妹岛和世——均质的平面、流动的空间、自由的流线
功能的不确定性是库哈斯在1972年写的《疯狂的纽约》时,就已经意识到。不过后来,库哈斯仅仅是在宏观层面上,对现有的功能单元,打破进行重组。而妹岛和世,以日本文化为媒介,对库哈斯的思想进行了富有日本的禅文化的内心细腻和独特感受的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東方式的功能观念。二者对比来看,库哈斯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功能,而妹岛则是体现在微观人的层面上,来真正考虑人的空间感受。
2. 3方法的不确定性
2.3.1王澍——反复叠加与推翻
王澍说道:“做方案时,我经常做完一个完全重做,因为我脑海里已经看到了一个更好的,但它其实是从已有的东西出来的。我每次都把我前面做的方案作为后面方案的一个历史,就是我做方案的时候不会是简单的推翻,而是在已有的方案的基础上再做。它带有某种偶然性的状态,这种方式的叠加,反复地叠加,也是达到我说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的一种方式。”这种设计方法展现了它不同的特征和魅力。
2.3.2妹岛和世——围绕原始理念来展开
在设计过程中,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紧抓住他们的宗旨“不确定性”。首先要保持一种 “不确定性”的理念。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定,就这点是肯定的。他们把工作细化成各个细小的部分,但各个细小的部分有这个“不确定性”,围绕这个“不确定性”展开研究,紧紧的抓住这“不确定性”的中心。
3 王澍与妹岛和世建筑思想差异的原因
从建筑历史文化来说,中国丰富的传统社会文化造就了发达的传统木构建筑;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社会文化逐渐向西方靠拢,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需求。
从建筑环境资源来说,而中国地大物博,传统建筑向来以厚重、自然著称;日本是一个资源乏、地震频发的国家,建筑轻盈化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又有利于抗震。
从建筑哲学理念来说,王澍的建筑哲学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其作品中曲折的空间,迂回的路径与江南园林中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妹岛和世从伊东丰雄那学到了“形式的不确定性”,从库哈斯那学到了“功能的不确定性”和“方法的不确定性”。三者相聚到一起,就形成了妹岛和世的独特建筑思想。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王澍与妹岛和世建筑作品的比较分析,探究他们在形式、功能和方法三方面对不确定性体现的不同。王澍的建筑作品表现出的质朴、厚重、曲折迂回与妹岛和世建筑作品表现出的均质、轻盈、流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分析得出二人是由于历史文化、建筑环境资源以及建筑哲学理念的不同而对不确定性有着不同的解读。王澍以其错乱、曲折的建筑性格表现出时代的错综复杂,而妹岛则是以自由、轻盈的建筑性格呈现出另一种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张溱旼,邓庆坦.建筑的不确定性——妹岛和世的设计思想与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9(08):194-196.
[2]王发堂.不确定性与当代建筑思潮[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03:155.
[3]王发堂,徐宇甦.确定“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解读[J].建筑师,2009(04):51-57+4.
[4]张一兵,黄诚,顾贤光.妹岛和世不确定哲学探析[J].中外建筑,2019(11):56-58.
[5]孟子雄.谈师承对于妹岛“不确定性”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84-85.
[6]陈染.模糊均质消隐——金泽21世纪美术馆设计分析[J].南方建筑, 2009 (01) :46-51.
[7]李凯生.形式书写与织体城市——作为方法和观念的象山校园[J].世界建筑, 2012.05:38.
[8]陈锦椿.本土设计中的不确定性探析——以王澍建筑作品为例[J].中外建筑,2015(02):51-55.
【作者简介】:
李成成(1996.08),男,汉,安徽阜阳,无,硕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