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标准经费抓管理,依靠标准经费促保障已成为我军理财的基本指导思想。如何管好、用好标准经费,保障各项战备任务的完成,实现经费收支平衡,是当前部队财务工作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现阶段标准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一)物价的波动性强与标准经费供应力弱之间的矛盾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价格体系改革的深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这也就必然影响军费的实际购买力。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我们假定1999年军费购买力为10,按照零售商品物价指数相对计算,则2000-2006各年度的军费购买力分别为9.972、9.845、10.256、10.603、11.295、11.904、12.614。而标准经费的调整修订跟不上物价的上升,标准的货币额度与物价水平不太相适应。从福州地区2000年与2006年日用能源的价格变化表可见,日用能源的价格波动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
(二)财务法规体系不全,执行力度不够
现阶段标准经费供应管理的法规体系并不健全。首先是许多经费管理的条规都是分散、独立的,比如水电费、差旅费、探亲路费的标准,每个地区和部队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某些部门、机构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制定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政策;其次是现行的标准经费供应管理制度中,规定零散、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再次是现行的经费供应管理标准和财务管理规定中,有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比如“条块”关系模糊、机动预备财力缺乏且使用不规范问题等。
(三)个别经费标准偏低,标准化程度不高
虽然公务事业费标准每年都会相应的做出调整后,各项标准明显提高,但在团以下部队、应急作战部队,特别是东南沿海一线部队,水电费、公杂费、差旅费、取暖费、营房维修管理费等经费标准偏低,加上战备训练任务的加重,标准经费保障程度不足的部分,只能向党委机动财力“伸手”或上级业务部门“张口”,影响了管理能动作用的发挥。
(四)没有最高效率的利用好经费。经费供应标准化覆盖面窄、部分经费供应存在随意性,这主要是指标准供应在军费供应总量中所占比重偏低,近年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仍有部分经费没有标准,或者说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一是有任务、编制,但没有经费标准。如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和战勤、财务、审计等,这些都是有任务的在编事业部门,却没有业务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二是标准化供应程度偏低,个别经费标准供应部分甚至达不到50%。三是有的经费既有标准供应部分,又有定额分配部分,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定额分配部分随意性加大。
(五)思想观念滞后,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部队经费保障由“标准加补助”向“标准加管理”转变后,部分同志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及时更新,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过“紧日子”的思想还不够牢,在日常工作中,盲目求全求大,摆阔气、讲排场,导致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惊人。另一种现象则是上级单位频繁下部队、基层进行检查,基层单位的迎来送往加多,造成标准经费开支加大。我们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行政消耗性开支控制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与执行“两张皮”,行政消耗性经费控制制度建设的“瓶颈”是过“紧日子”思想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二、改进和加强标准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按“标准”办事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把立足标准经费强管理、求效益贯穿到部队各项建设和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和内在动力,充分认识到“皇粮”是有限的,供应是有标准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加强标准经费管理是客观形势的需要,是新时期治军特点和规律的需要,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强部队建设,是实现“保障有力”的唯一出路,在部队真正形成一种领导决策看标准、部门办事想标准、部队保障按标准、财务结算抠标准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按标准办事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见诸于实际行动之中。
(二)提高经费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强标准经费供应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标准经费管理基本保证。当前,财务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实效性不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标准经费管理,需要用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高技术手段,提高业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强标准经费供应的管理。在“军财工程”的基础上,开通财务管理自动化信息网,将终端辐射到团级单位,统一信息传递渠道,为标准经费管理信息化创造条件。下级单位应每(下转第29页)(上接第15页)月向上级综合反馈一次财务信息,让上级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走物资计价核算管理的路子是解决物资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为优化资产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奠定基础,还应建立军队资产电算化核算体系。
(三)紧紧抓住党委理财这一中心环节,切实加强宏观调控
党委理财是加强标准经费管理,保证经费投放科学、规范、有效的一个中心环节。主要应做到“三抓”:一抓标准学习,努力提高“一班人”的理财能力。把财务各项标准制度的学习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常组织财务管理知识专题辅导,使党委掌握财务工作的法规、政策,努力成为当家理财的行家里手。二是抓论证,保证经费投向、投量的科学性。党委要端正指导思想,在经费投向投量上坚持面向作战训练、面向基层,确立保战备、保生活、保重点、保急需的思想,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对单位年度经费预算、重大开支、重点建设立项、预算调整等,都要党委成员带领业务人员进行论证,集体研究,拿出方案。三是抓规范,确保财务管理经常化。党委理财要经常化制度化,把党委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落到基层。要大力宣传、学习和贯彻总部、军区有关部门财务管理规定,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保证制度落实,党委应坚持每月听取一次经费收支情况汇报,每季度组织一次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经费审计,每年分析一次财务管理形势,使标准经费管理工作始终在党委的集体领导下实施。
(四)严格标准制度,在标准执行上做足文章
一是在管理方法上求“变”,实行分类管理。即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实践证明,对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不能“一刀切”,不宜确定一个开支比例,这样做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一厢情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做好全面调查、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摸清底数,逐个部门核定开支限额,并纳入预算安排,做到在总量控制下,区别管理。二是在标准制度上求“硬”,做到“严防死守”。在工作中存在过分的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执行标准制度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弹性”,发生了“形变”。标准制度的执行不能用该原则来进行处理,否则,标准就不再是标准,制度则无制无度了。三是在标准执行上求“严”,做到“言行一致”。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难就难在制度与执行不一致,导致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许多具体规定,就是中看却不中用。因此,从各级领导到具体管理人员,对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必须像抗洪抢险一样,做到严防死守。这样,才能在部队不经商后使单位“滴水成河”,为部队建设办大事集聚财力,真正实现紧中有为。
(五)严格落实预算制度,精打细算,确保经费收支平衡
抓好预算调控是加强标准经费管理的计划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决策水平和使用效益的重要环节。一是“先算”。就是先算一算有多少经费收入,要办哪些事情,总的支出大概是多少,根据这些制定好的计划。管家理财没有先算,盲目开支,再多的钱也不够花。所以要牢固确立“先算”的观念,把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细算”。就是在计划管理上,不仅大项开支要细算,而且每花一分钱都要细算。只有“细算”才能从计划上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实算”。就是在计划安排上把收入打准,支出打紧,坚持有多少钱安排多少事,不留经费缺口,不搞超前消费,用“实算”堵住经费赤字。
一、现阶段标准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一)物价的波动性强与标准经费供应力弱之间的矛盾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价格体系改革的深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这也就必然影响军费的实际购买力。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我们假定1999年军费购买力为10,按照零售商品物价指数相对计算,则2000-2006各年度的军费购买力分别为9.972、9.845、10.256、10.603、11.295、11.904、12.614。而标准经费的调整修订跟不上物价的上升,标准的货币额度与物价水平不太相适应。从福州地区2000年与2006年日用能源的价格变化表可见,日用能源的价格波动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
(二)财务法规体系不全,执行力度不够
现阶段标准经费供应管理的法规体系并不健全。首先是许多经费管理的条规都是分散、独立的,比如水电费、差旅费、探亲路费的标准,每个地区和部队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某些部门、机构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制定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政策;其次是现行的标准经费供应管理制度中,规定零散、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再次是现行的经费供应管理标准和财务管理规定中,有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比如“条块”关系模糊、机动预备财力缺乏且使用不规范问题等。
(三)个别经费标准偏低,标准化程度不高
虽然公务事业费标准每年都会相应的做出调整后,各项标准明显提高,但在团以下部队、应急作战部队,特别是东南沿海一线部队,水电费、公杂费、差旅费、取暖费、营房维修管理费等经费标准偏低,加上战备训练任务的加重,标准经费保障程度不足的部分,只能向党委机动财力“伸手”或上级业务部门“张口”,影响了管理能动作用的发挥。
(四)没有最高效率的利用好经费。经费供应标准化覆盖面窄、部分经费供应存在随意性,这主要是指标准供应在军费供应总量中所占比重偏低,近年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仍有部分经费没有标准,或者说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一是有任务、编制,但没有经费标准。如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和战勤、财务、审计等,这些都是有任务的在编事业部门,却没有业务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二是标准化供应程度偏低,个别经费标准供应部分甚至达不到50%。三是有的经费既有标准供应部分,又有定额分配部分,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定额分配部分随意性加大。
(五)思想观念滞后,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部队经费保障由“标准加补助”向“标准加管理”转变后,部分同志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及时更新,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过“紧日子”的思想还不够牢,在日常工作中,盲目求全求大,摆阔气、讲排场,导致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惊人。另一种现象则是上级单位频繁下部队、基层进行检查,基层单位的迎来送往加多,造成标准经费开支加大。我们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行政消耗性开支控制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与执行“两张皮”,行政消耗性经费控制制度建设的“瓶颈”是过“紧日子”思想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二、改进和加强标准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按“标准”办事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把立足标准经费强管理、求效益贯穿到部队各项建设和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和内在动力,充分认识到“皇粮”是有限的,供应是有标准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加强标准经费管理是客观形势的需要,是新时期治军特点和规律的需要,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强部队建设,是实现“保障有力”的唯一出路,在部队真正形成一种领导决策看标准、部门办事想标准、部队保障按标准、财务结算抠标准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按标准办事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见诸于实际行动之中。
(二)提高经费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强标准经费供应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标准经费管理基本保证。当前,财务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实效性不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标准经费管理,需要用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高技术手段,提高业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强标准经费供应的管理。在“军财工程”的基础上,开通财务管理自动化信息网,将终端辐射到团级单位,统一信息传递渠道,为标准经费管理信息化创造条件。下级单位应每(下转第29页)(上接第15页)月向上级综合反馈一次财务信息,让上级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走物资计价核算管理的路子是解决物资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为优化资产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奠定基础,还应建立军队资产电算化核算体系。
(三)紧紧抓住党委理财这一中心环节,切实加强宏观调控
党委理财是加强标准经费管理,保证经费投放科学、规范、有效的一个中心环节。主要应做到“三抓”:一抓标准学习,努力提高“一班人”的理财能力。把财务各项标准制度的学习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常组织财务管理知识专题辅导,使党委掌握财务工作的法规、政策,努力成为当家理财的行家里手。二是抓论证,保证经费投向、投量的科学性。党委要端正指导思想,在经费投向投量上坚持面向作战训练、面向基层,确立保战备、保生活、保重点、保急需的思想,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对单位年度经费预算、重大开支、重点建设立项、预算调整等,都要党委成员带领业务人员进行论证,集体研究,拿出方案。三是抓规范,确保财务管理经常化。党委理财要经常化制度化,把党委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落到基层。要大力宣传、学习和贯彻总部、军区有关部门财务管理规定,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保证制度落实,党委应坚持每月听取一次经费收支情况汇报,每季度组织一次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经费审计,每年分析一次财务管理形势,使标准经费管理工作始终在党委的集体领导下实施。
(四)严格标准制度,在标准执行上做足文章
一是在管理方法上求“变”,实行分类管理。即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实践证明,对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不能“一刀切”,不宜确定一个开支比例,这样做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一厢情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做好全面调查、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摸清底数,逐个部门核定开支限额,并纳入预算安排,做到在总量控制下,区别管理。二是在标准制度上求“硬”,做到“严防死守”。在工作中存在过分的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执行标准制度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弹性”,发生了“形变”。标准制度的执行不能用该原则来进行处理,否则,标准就不再是标准,制度则无制无度了。三是在标准执行上求“严”,做到“言行一致”。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难就难在制度与执行不一致,导致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许多具体规定,就是中看却不中用。因此,从各级领导到具体管理人员,对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必须像抗洪抢险一样,做到严防死守。这样,才能在部队不经商后使单位“滴水成河”,为部队建设办大事集聚财力,真正实现紧中有为。
(五)严格落实预算制度,精打细算,确保经费收支平衡
抓好预算调控是加强标准经费管理的计划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决策水平和使用效益的重要环节。一是“先算”。就是先算一算有多少经费收入,要办哪些事情,总的支出大概是多少,根据这些制定好的计划。管家理财没有先算,盲目开支,再多的钱也不够花。所以要牢固确立“先算”的观念,把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细算”。就是在计划管理上,不仅大项开支要细算,而且每花一分钱都要细算。只有“细算”才能从计划上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实算”。就是在计划安排上把收入打准,支出打紧,坚持有多少钱安排多少事,不留经费缺口,不搞超前消费,用“实算”堵住经费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