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门礅儿
门礅儿,读起来是加儿带韵,它是门枕抱鼓石的俗称。门礅是大门的组成部分,院门开启转动是靠门轴的套碗,也叫轴碗。过去,人们就在大门的“下楹”挖两个洞,做轴碗,因木头不经磨,后来改用门枕石,外头加抱鼓石,抱鼓石的分量重,对大门转动时的力能起到平衡作用,抱鼓石与门枕石是连在一起的。
抱鼓石在大门外边,为了美观,要雕刻成不同式样的图案。可以说是很好的石刻艺术品。
松堂医院的李伟,这位可真称得上是“爷”。他收藏的门礅,可以说京城之最了。
骑着门礅儿长大的
50多岁的李伟,从1965年开始收藏门礅,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
他是在东城的干面胡同长大的,爷爷是御医,喜欢收藏,姥爷是军阀,家里藏的宝贝也不少。当教师的父亲喜欢集邮,也好收藏老北京的玩意儿,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古董感兴趣。
过去,干面胡同有个状元府,几经辗转,状元府成了京城一位有名的画家陆鸿年的宅子,陆家跟李家走得比较近,李伟小时候常到陆家玩。
李伟回忆说,陆家收藏的古董很多,光蛐蛐葫芦和蛐蛐罐就有几百个,陆鸿年的母亲常给他讲这些蛐蛐葫芦和蛐蛐罐的来历,这大概是对他搞收藏的启蒙。
陆家的宅门外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礅,李伟小时候常常骑在门礅上玩。这些形态各异的门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藏门礅儿三十载
李伟收藏的第一个门礅,是他从小生活的那个小四合院的门礅。
1965年,他家的老房拆迁,看到从小骑在上面玩耍的门礅要随碎砖烂瓦一起拉走,他感到非常可惜,便把这对门礅收藏起来。
李伟收藏门礅并非以数量取胜,他不是见什么门礅都要,而是有所选择,主要看品相和它的艺术价值。
在30多年的收藏过程中,他曾骑着车把京城的大街和胡同都转遍了,哪条街巷有什么好的石礅,他都一一作了记录。
他说:“品相好的门礅应该放在它该待的地方,我不会惊人之美,我只收藏那些离开了大门和院子的石礅。门礅离开了院门已失去了它存在的实际意义,而只能成为文物。”
这些年,李伟为收集门礅经常远足跋涉,他到过河南、陕西、山西、河北。
在山西农村,他发现了一对带人物的门礅,费尽唇舌,花了300元将其买下,为了把它运回北京,又花了700元租车费。他在陕西买到一对门礅,这对门礅重达几吨,造型和雕刻非常精美。为了运这对大家伙,李伟费了牛劲,搬运的时候,他一下闪了腰,险些把命搭进去。
他收集的每对门礅都有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在河北雄县农村看到一所老宅子要拆,门礅却雕得很精美,他登门求购,院子却上了锁,邻居说主人到闺女家去了。
他等了两天也没等到主人,于是给邻居撂下话说重金收购。回到北京过了一个月,那所老宅的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主人回来了,他连夜赶到雄县,主人又走了。
如此,折腾了四次,终于见到主人,说了许多好话,才花了500元把门礅买了回来。
藏品让人开眼
李伟说:“我能收集到这么多好门礅,也是靠众人相助。门礅的收藏,信息很重要,光靠一个人很难获取信息。”
他不是富人,这些年,他几乎把全部家底都投到了门礅收藏上,有时相中一个好门礅,他宁肯借钱。儿子过10岁生日,要他买台电脑,钱已备好,这时突然看上了一对门礅,把儿子买电脑的钱给花了。
在李伟收藏的400多对门礅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对宋朝的,其他大多数是清代的。
从种类来说,有京城王爷府的门礅;文官武将的门礅;有富商和书香门第的门礅;有买卖店铺、酒楼茶馆肆、戏园子澡堂子的门墩。
从形状来说,有方的圆的扁的长的,有一层的两层的,还有三层的,有兽形、神话传说、吉祥图案,有的门礅还雕有戏出儿。
这些门礅不但有阳宅的,还有阴宅(墓地)的。从地域来说有北京、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的,还有苏杭、福建的。可谓五花八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伟收集的门礅品相都很完整,残破不全的几乎没有。
死活要建私人博物馆
李伟说:“我的夙愿是搞一个私人门礅博物馆。”
他家在雍和宫附近有一套私宅,这是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小四合院,“文革”期间,住进了住户,“文革”结束后,他们家落实“政策”,重新拿到了自己的房子产权。但要想让住户搬走,把房子腾出来,只能自己想辙。他本来想掏几十万元钱让邻居搬迁,好好归置一下,办个私人博物馆,谁知找房时,让一个骗子把买房的钱骗走了,这事便搁置下来。
不过,他这个人办事有一股子执著劲儿,坎儿再多,他也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他说:“我立志要办一个像模像样的门礅博物馆,让北京人欣赏到中国的门礅艺术。”
为此,他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来筹建。向专家请教,自己亲自设计,然后找最好的古建队施工,历经三年多,博物馆终于大功告成。但审批却费了周折,在此之前京城已有五家私人博物馆,经营状况都不太好,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对私人博物馆的审批非常严格,李伟只好用“硬件”说话。文物局的领导看了他的藏品大吃一惊,个人手里有这么丰富的石刻藏品实在罕见,很快给他开了“绿灯”。
李伟开的私人博物馆起名叫“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匾是启功先生题的字,个人能办起这么大一个博物馆,李伟这个玩家名不虚传。
在玩中淘洗心灵
许多人以为李伟主要玩门礅儿,但他玩的东西不只是这一项,用他的话说,凡是有文物价值的东西,他都玩。他玩过火花、烟标、老自行车,玩过蛐蛐、蝈蝈、鸟、鸽子,玩过瓷器、字画、玉器,玩过柘片和古籍及档案资料。他可不是一般的瞎玩,玩每一项都玩出点名堂。
一次,李伟一大早逛潘家园旧货市场,一个老农的摊上摆着许破罐破碗,旁边还有许多旧画和一些旧的画册,李伟拿起两个25×30的像框一看,又像是油画,又像是老照片,全是中国民俗,是一个外国人画的。
李伟问老农这两个画框多少钱?老农说:“500块钱。”
两人正讨价还价,李伟突然发现旁边摊儿上有一个碗不错,他赶紧放下画框,去抓那只瓷碗,~细看,碗的瓷很细,像是宋代官窑的。等把这只碗买到手,再回过头去买那两本画册。那个老农说:“你刚才不买,我已经420块钱卖出去了。”
李伟说,真可惜,跟它失之交臂。
两年以后,他在一家拍卖公司的油画图录里看到了这两幅画,敢情是英国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画的,一幅画的拍卖价是22万。
李伟说,这种丢“漏儿”的事多了,但不能后悔,后悔得去上吊,玩嘛,哪能把自己的命搭进去?那就没意思了。
李伟这么多年收藏的东西很多,但他认为好的东西,从来没卖过。即便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卖藏品。
玩家的境界就是比一般人要高,玩,实际上是一种心灵淘洗的过程。这一点,从李伟身上可以得到印证。
门礅儿,读起来是加儿带韵,它是门枕抱鼓石的俗称。门礅是大门的组成部分,院门开启转动是靠门轴的套碗,也叫轴碗。过去,人们就在大门的“下楹”挖两个洞,做轴碗,因木头不经磨,后来改用门枕石,外头加抱鼓石,抱鼓石的分量重,对大门转动时的力能起到平衡作用,抱鼓石与门枕石是连在一起的。
抱鼓石在大门外边,为了美观,要雕刻成不同式样的图案。可以说是很好的石刻艺术品。
松堂医院的李伟,这位可真称得上是“爷”。他收藏的门礅,可以说京城之最了。
骑着门礅儿长大的
50多岁的李伟,从1965年开始收藏门礅,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
他是在东城的干面胡同长大的,爷爷是御医,喜欢收藏,姥爷是军阀,家里藏的宝贝也不少。当教师的父亲喜欢集邮,也好收藏老北京的玩意儿,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古董感兴趣。
过去,干面胡同有个状元府,几经辗转,状元府成了京城一位有名的画家陆鸿年的宅子,陆家跟李家走得比较近,李伟小时候常到陆家玩。
李伟回忆说,陆家收藏的古董很多,光蛐蛐葫芦和蛐蛐罐就有几百个,陆鸿年的母亲常给他讲这些蛐蛐葫芦和蛐蛐罐的来历,这大概是对他搞收藏的启蒙。
陆家的宅门外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礅,李伟小时候常常骑在门礅上玩。这些形态各异的门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藏门礅儿三十载
李伟收藏的第一个门礅,是他从小生活的那个小四合院的门礅。
1965年,他家的老房拆迁,看到从小骑在上面玩耍的门礅要随碎砖烂瓦一起拉走,他感到非常可惜,便把这对门礅收藏起来。
李伟收藏门礅并非以数量取胜,他不是见什么门礅都要,而是有所选择,主要看品相和它的艺术价值。
在30多年的收藏过程中,他曾骑着车把京城的大街和胡同都转遍了,哪条街巷有什么好的石礅,他都一一作了记录。
他说:“品相好的门礅应该放在它该待的地方,我不会惊人之美,我只收藏那些离开了大门和院子的石礅。门礅离开了院门已失去了它存在的实际意义,而只能成为文物。”
这些年,李伟为收集门礅经常远足跋涉,他到过河南、陕西、山西、河北。
在山西农村,他发现了一对带人物的门礅,费尽唇舌,花了300元将其买下,为了把它运回北京,又花了700元租车费。他在陕西买到一对门礅,这对门礅重达几吨,造型和雕刻非常精美。为了运这对大家伙,李伟费了牛劲,搬运的时候,他一下闪了腰,险些把命搭进去。
他收集的每对门礅都有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在河北雄县农村看到一所老宅子要拆,门礅却雕得很精美,他登门求购,院子却上了锁,邻居说主人到闺女家去了。
他等了两天也没等到主人,于是给邻居撂下话说重金收购。回到北京过了一个月,那所老宅的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主人回来了,他连夜赶到雄县,主人又走了。
如此,折腾了四次,终于见到主人,说了许多好话,才花了500元把门礅买了回来。
藏品让人开眼
李伟说:“我能收集到这么多好门礅,也是靠众人相助。门礅的收藏,信息很重要,光靠一个人很难获取信息。”
他不是富人,这些年,他几乎把全部家底都投到了门礅收藏上,有时相中一个好门礅,他宁肯借钱。儿子过10岁生日,要他买台电脑,钱已备好,这时突然看上了一对门礅,把儿子买电脑的钱给花了。
在李伟收藏的400多对门礅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对宋朝的,其他大多数是清代的。
从种类来说,有京城王爷府的门礅;文官武将的门礅;有富商和书香门第的门礅;有买卖店铺、酒楼茶馆肆、戏园子澡堂子的门墩。
从形状来说,有方的圆的扁的长的,有一层的两层的,还有三层的,有兽形、神话传说、吉祥图案,有的门礅还雕有戏出儿。
这些门礅不但有阳宅的,还有阴宅(墓地)的。从地域来说有北京、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的,还有苏杭、福建的。可谓五花八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伟收集的门礅品相都很完整,残破不全的几乎没有。
死活要建私人博物馆
李伟说:“我的夙愿是搞一个私人门礅博物馆。”
他家在雍和宫附近有一套私宅,这是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小四合院,“文革”期间,住进了住户,“文革”结束后,他们家落实“政策”,重新拿到了自己的房子产权。但要想让住户搬走,把房子腾出来,只能自己想辙。他本来想掏几十万元钱让邻居搬迁,好好归置一下,办个私人博物馆,谁知找房时,让一个骗子把买房的钱骗走了,这事便搁置下来。
不过,他这个人办事有一股子执著劲儿,坎儿再多,他也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他说:“我立志要办一个像模像样的门礅博物馆,让北京人欣赏到中国的门礅艺术。”
为此,他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来筹建。向专家请教,自己亲自设计,然后找最好的古建队施工,历经三年多,博物馆终于大功告成。但审批却费了周折,在此之前京城已有五家私人博物馆,经营状况都不太好,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对私人博物馆的审批非常严格,李伟只好用“硬件”说话。文物局的领导看了他的藏品大吃一惊,个人手里有这么丰富的石刻藏品实在罕见,很快给他开了“绿灯”。
李伟开的私人博物馆起名叫“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匾是启功先生题的字,个人能办起这么大一个博物馆,李伟这个玩家名不虚传。
在玩中淘洗心灵
许多人以为李伟主要玩门礅儿,但他玩的东西不只是这一项,用他的话说,凡是有文物价值的东西,他都玩。他玩过火花、烟标、老自行车,玩过蛐蛐、蝈蝈、鸟、鸽子,玩过瓷器、字画、玉器,玩过柘片和古籍及档案资料。他可不是一般的瞎玩,玩每一项都玩出点名堂。
一次,李伟一大早逛潘家园旧货市场,一个老农的摊上摆着许破罐破碗,旁边还有许多旧画和一些旧的画册,李伟拿起两个25×30的像框一看,又像是油画,又像是老照片,全是中国民俗,是一个外国人画的。
李伟问老农这两个画框多少钱?老农说:“500块钱。”
两人正讨价还价,李伟突然发现旁边摊儿上有一个碗不错,他赶紧放下画框,去抓那只瓷碗,~细看,碗的瓷很细,像是宋代官窑的。等把这只碗买到手,再回过头去买那两本画册。那个老农说:“你刚才不买,我已经420块钱卖出去了。”
李伟说,真可惜,跟它失之交臂。
两年以后,他在一家拍卖公司的油画图录里看到了这两幅画,敢情是英国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画的,一幅画的拍卖价是22万。
李伟说,这种丢“漏儿”的事多了,但不能后悔,后悔得去上吊,玩嘛,哪能把自己的命搭进去?那就没意思了。
李伟这么多年收藏的东西很多,但他认为好的东西,从来没卖过。即便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卖藏品。
玩家的境界就是比一般人要高,玩,实际上是一种心灵淘洗的过程。这一点,从李伟身上可以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