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锻炼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真正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础,让学生快乐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什么是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产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制定与自己年龄特点相适应的身体锻炼计划,并根据计划安全地从事锻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引导培养,尤其是教师的辛勤培养分不开。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并充分利用自身的潜力,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限制,在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方面还比较浅显,但是,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要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能力,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起。
1 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校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减轻学生负担,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体育课时,同时保证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生也能锻炼一小时。在时间安排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班级对班级,个人对个人活动;在内容设置上,增加自主选择的范围;在运动项目上,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健身性;在活动环境上,如场地分配、音乐配置和器材利用上,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锻炼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创造条件。
2 创设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学校要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体育设施,要有一个专门的室内体育课场地,经常修缮并且适当添加乒乓球桌、跳绳、键子、羽毛球、篮球等运动器材,清理、整改学校沙坑、跑道等,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活动,突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以满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活动。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3 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把体育锻炼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兴趣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和潜在力量,深藏与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对体育的认识能力,树立体育的正确价值观念。认识能力的培养,必须融于各种活动、游戏之中,如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如果不加以对比照本宣科的话,小学生不但觉枯燥无味,更无法理解。如果采用对比活动的方法,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慢跑操场几圈,第二组同学跳短绳10分钟,第三组的同学原地站10分钟,结果发现参加慢跑和跳短绳的同学运动10分钟以后,有的越来越热,有的还脱下了外衣。而第三组站着的那组同学觉得越来越冷,冻得直跺脚。借此,再问问学生,运动与不运动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运动后能够热身,运动能够锻炼身体……。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这样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就培养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
4 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应作为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应作为体育锻练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有效锻炼,更要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良好基础。我认为,田径运动是一项结合了速度与耐力、力量与技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绝大部分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的高水平运动员,都具有较高的田径水平。因此,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锻炼是至关重要的。田径运动中小项目较多,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老师对其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帮助他们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项目。在选择了项目之后,经过了训练,就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水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5 以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养成学生的锻炼习惯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活动,具有大众性和竞争性这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通过规模不一、等级不同的比赛来看看:谁更高、谁更快、谁更强,是体育运动能够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而学校体育自然也不会例外,通过比赛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使之更乐于投入到活动中来。组织何种比赛,体育教师有着很大的决定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组织比赛的契机来引导学生进行适于在小场地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诱导他们对这些项目也逐渐产生兴趣。如:当我宣布要举行“三跳”比赛后,许多学生就立刻自发地从家里拿来跳绳,利用课间、课后的空闲时间进行练习,在体育课上更是主动向教师提出要利用课上的时间进行练习的请求,兴致之高可见不一般,同时也向学生证明了体育活动处处存在,有的体育课上练习的内容,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练习。我校能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营造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技比赛,比如:举办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等,并做好相应的比赛评比活动,比赛获胜者适当的给予表彰。这样就更有力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并有利于特长生的培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化,一胎化的普及,学生在家庭地位的提高,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依赖性,害怕吃苦,不能吃苦,应当加强对学生品格、毅力的教育,使之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社会在不断发展,但育人的理念不变,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锻炼的环境和氛围,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健康第一”的运动理念,经常激励学生在奔跑中得到锻炼,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汗水和泪水中收获快乐,在挑战中茁壮成长。
什么是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产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制定与自己年龄特点相适应的身体锻炼计划,并根据计划安全地从事锻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引导培养,尤其是教师的辛勤培养分不开。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并充分利用自身的潜力,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限制,在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方面还比较浅显,但是,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要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能力,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起。
1 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校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减轻学生负担,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体育课时,同时保证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生也能锻炼一小时。在时间安排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班级对班级,个人对个人活动;在内容设置上,增加自主选择的范围;在运动项目上,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健身性;在活动环境上,如场地分配、音乐配置和器材利用上,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锻炼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创造条件。
2 创设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学校要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体育设施,要有一个专门的室内体育课场地,经常修缮并且适当添加乒乓球桌、跳绳、键子、羽毛球、篮球等运动器材,清理、整改学校沙坑、跑道等,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活动,突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以满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活动。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3 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把体育锻炼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兴趣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和潜在力量,深藏与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对体育的认识能力,树立体育的正确价值观念。认识能力的培养,必须融于各种活动、游戏之中,如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如果不加以对比照本宣科的话,小学生不但觉枯燥无味,更无法理解。如果采用对比活动的方法,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慢跑操场几圈,第二组同学跳短绳10分钟,第三组的同学原地站10分钟,结果发现参加慢跑和跳短绳的同学运动10分钟以后,有的越来越热,有的还脱下了外衣。而第三组站着的那组同学觉得越来越冷,冻得直跺脚。借此,再问问学生,运动与不运动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运动后能够热身,运动能够锻炼身体……。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这样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就培养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
4 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应作为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应作为体育锻练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有效锻炼,更要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良好基础。我认为,田径运动是一项结合了速度与耐力、力量与技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绝大部分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的高水平运动员,都具有较高的田径水平。因此,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锻炼是至关重要的。田径运动中小项目较多,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老师对其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帮助他们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项目。在选择了项目之后,经过了训练,就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水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5 以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养成学生的锻炼习惯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活动,具有大众性和竞争性这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通过规模不一、等级不同的比赛来看看:谁更高、谁更快、谁更强,是体育运动能够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而学校体育自然也不会例外,通过比赛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使之更乐于投入到活动中来。组织何种比赛,体育教师有着很大的决定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组织比赛的契机来引导学生进行适于在小场地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诱导他们对这些项目也逐渐产生兴趣。如:当我宣布要举行“三跳”比赛后,许多学生就立刻自发地从家里拿来跳绳,利用课间、课后的空闲时间进行练习,在体育课上更是主动向教师提出要利用课上的时间进行练习的请求,兴致之高可见不一般,同时也向学生证明了体育活动处处存在,有的体育课上练习的内容,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练习。我校能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营造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技比赛,比如:举办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等,并做好相应的比赛评比活动,比赛获胜者适当的给予表彰。这样就更有力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并有利于特长生的培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化,一胎化的普及,学生在家庭地位的提高,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依赖性,害怕吃苦,不能吃苦,应当加强对学生品格、毅力的教育,使之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社会在不断发展,但育人的理念不变,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锻炼的环境和氛围,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健康第一”的运动理念,经常激励学生在奔跑中得到锻炼,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汗水和泪水中收获快乐,在挑战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