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木文化出版社隶属于城邦出版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主要出版生活、艺术领域书籍,在业内建立起不可取代的品牌和良好口碑。积木文化有一句标语:“以有限资源,创无限可能。”这可以说是积木文化一路走来的核心精神,是编辑发挥创意,将一块块积木堆砌出精彩城池的写照。
据积木文化总编辑王秀婷介绍,积木文化将出版方向定位为各种面向的美好生活题材,包括饮食、品酒、设计、绘画、艺术等领域,网罗世界各地重量级的生活风格作家。在题材上的不断突破与对质感的孜孜追求,让积木文化在业内树立了独具一格的品牌形象。
以多元书系为主力
饮食书是积木文化的重点经营项目,这一项目中主打“五味坊”、“食之华”、“饮馔风流”三个书系,其中“五味坊”以易上手的食谱书为主,《朱利安诺的厨房系列》与《吴恩文的聪明料理》都是料理爱好者口口相传的推荐必备书目。而“食之华”则引进全球正在蔓延的饮食观点与潮流,如谈及分子厨艺的第一本书《锅里的秘密》,以及带领读者进入顶尖大厨料理艺术境界的《陈力荣的江浙味》、《顶级法师甜点》等。“饮馔风流”这一书系则可谓名家如林,除了酒迷必备的国外大师的工具类著作如《麦可杰克森威士忌品饮事典》、《葡萄酒的风味》、《世界葡萄酒地图》等。亦有华文世界重要的品酒作家如陈匡民,她于2011年推出的《我爱香槟》深受女性读者喜爱;刘永智的《顶级酒庄传奇系列》今年继续推出第二集。酒类书之外,也有摄影作家张耀在久未出书之后以一本追寻云南茶山古树普洱的《山外有山》再现书市;日本咖啡大师田口护的新作《精品咖啡》也是此类书的代表力作。
“Design+”是积木另一个主力书系,此书系过去以引进国外观念先进的设计专书为主,近年考虑到市场面向和实用性,开始拓展针对相关科系学生的工具型书籍,开发本土作家,推出台湾字体设计大师王明嘉的《字母的诞生》与台湾花博绿建筑的推手张清华、郭英钊、邱茂林建筑师的作品集《有氧建筑》等,此类作品在读者群中,特别是年轻学子中深受好评。
书系“Art School”面向自我学习。日本手绘画家秋草爱的“色铅笔系列”曾一度掀起才会热潮。针对市场上流行的钢珠笔(圆珠笔)绘,积木文化特别推出的《最爱钢珠笔:琪琪的同学会》与《最爱钢珠笔:琪琪趣旅行》再度引起手绘迷的注意,成了畅销又常销的代表作。此外,“Hands”系列有别于同类出版社的简单手作技术,转向挑战难度更高的创意工艺,推出例如关于纸质书的《书·手作》,以及自制家具的《ECO DESIGN 瓦楞单品家具》;从占星出发的身心灵系列“Light+”、用绘本表达生活美学的“漫绘系”、关注现代人健康议题的“Wellness”是积木文化最年轻的三个书系,他们逐渐成长,让积木文化的“生活化”日趋成熟、饱满。
所有出版环节都参与选书
王秀婷是一位资深出版人,大学毕业后几乎都在出版界工作,做过童书、商业书、健康与心理学书的编辑,也设计过杂志。2010年她正式进入积木文化,当时同期进入的还有其他四位编辑,王秀婷称之为“生力军”。
生力军加入后的积木文化,一方面维持既有的出版路线,另一方面开始思考随着时间的改变,读者对生活的需求与期望是什么——不论在题材类型,还是出版社本身,应如何满足他们。据王秀婷介绍,积木文化在选题上并不会预设每年引进与本土作品的比例,不过会倾向多出版优秀的本土书。而作为一种补充,积木文化面对具有时效性的议题,则会先观察国外是否有合适的作品引进,省去策划等繁琐细节。
王秀婷说,生活类的书多是图文书,图文书在企划选题、发掘作者和执行制作上所需的时间更多,周期更长,所以每一次的策划都像是投下巨额赌注,未来却不可知。不过,生活风格类图书的读者对异国文化常常很是向往,希望借由书的内容跨越空间界限。在饮食类书籍方面,王秀婷坦言,积木文化总是愈加谨慎,除了多方考虑食材工具与饮食习惯的差异,类似葡萄酒类书也需要考虑欧美与本土读者对酒的理解差异,因此,“写给法国人的葡萄酒饮品指南可能很难让台湾人领会,反而本土作家的作品更容易帮助读者进入葡萄酒世界。”
通常出版社的选题是由编辑执行,在积木文化则先由编辑撰写内容简介与读者分析,并由营销、业务和版权人员接续观察和分析,针对竞争单品、读者、市场、定价、版权合作条件等提供意见,再由主编会议或总编辑做最后决定。几乎出版的所有环节都参与选书过程,王秀婷说:“因为我们做的是生活书,多面向的意见有助于揣摩不同读者的反应,另外这样的流程设计,可以让后续的出版流程中各环节的同事都有机会发表意见,预测可能有的障碍,或提早对书酝酿更多想象。”
平日,积木文化的五位编辑也会针对大陆、欧美、日本等地区定期提出书市报告,一起了解全世界的读者在关注什么、读什么。“对外界的充分了解能让选题风险降到最低。就选书人而言,你得清楚自己(市场)想要什么,同时还要了解国外出版社在做什么,通常众人追逐的畅销书到了自己手上未必能经营起来,但总会在风格与理念相近的出版社里发现潜力惊人的题材,因此初期的研究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功课。”
本土书的经营,则需要相对多的早期投入与营销力量。在王秀婷看来,熟悉主题与擅于掌控环节的人则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积木文化的作者以及相关协助出版人员都是专业的厨师、设计师、画家等,编辑除了“热爱生活”这一基本条件,还需要尊重与理解不同的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很好的协调和整合的能力,才能确保书的顺利出版。积木文化每年平均出版40种左右的书,要维持这样的出版量和质量,众人参与选书的环节在其中不无帮助,其次便是编辑同其他环节(包括作者)的良好协同性。
积木文化的未来之路
在城邦出版集团旗下,借助共同的平台管理机制,让积木文化拥有行政质量、市场信息、观念提升、品牌形象方面的优势。而出版业务上独立的经营模式也让积木文化有了接近独立出版社的弹性和空间。“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享受到两种方式的好处,当然也有负担,因此需要开拓和突破。”积木文化开始尝试开拓和突破的不仅仅是选题,还包括媒介。
2011年,积木文化有了第一位电子书编辑。同年,积木文化以《好好拜拜》一书制成的APP电子书获得台湾“新闻局”的专项补助金,也入围“金鼎奖”,顺利迈出电子化的第一步。电子书计划从前端的企划着手,尝试以更好的方式整合图文内容,在电子媒体上达到最佳效果,并以同一书目差异化的设计方式让电子书成为服务读者不同需求的互补选项。电子书上的先进技术可以变成营销宣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竞争商品,它的宣传效果直接影响纸本书的销量,这对品牌的树立和稳固起到很好的作用。现阶段,基于市场与技术规格的考虑,积木文化以iOS平台的APP为主,于今年4月随《竞速重机100年》的出版推出一本宣传用的免费APP《重机100》,后续则将陆续推出语言学习类的书本电子书。
选题的特殊性与对质量的坚持,让读者记住积木文化。而对王秀婷个人而言,她的个人生涯上没有想过其他可能性,因为出版带给她的便是无限的可能性。她明知自由撰稿书的编辑比较困难,但还是将积木文化带入发展这一领域的道路,并期许它成为一个有机的出版社,一直保持团队的活力与新鲜想法,持续发掘生活中有趣的题材。
她也希望在这种理念下,让积木文化的每一本书像一块块积木,从各种面向搭筑起读者的美好生活。
据积木文化总编辑王秀婷介绍,积木文化将出版方向定位为各种面向的美好生活题材,包括饮食、品酒、设计、绘画、艺术等领域,网罗世界各地重量级的生活风格作家。在题材上的不断突破与对质感的孜孜追求,让积木文化在业内树立了独具一格的品牌形象。
以多元书系为主力
饮食书是积木文化的重点经营项目,这一项目中主打“五味坊”、“食之华”、“饮馔风流”三个书系,其中“五味坊”以易上手的食谱书为主,《朱利安诺的厨房系列》与《吴恩文的聪明料理》都是料理爱好者口口相传的推荐必备书目。而“食之华”则引进全球正在蔓延的饮食观点与潮流,如谈及分子厨艺的第一本书《锅里的秘密》,以及带领读者进入顶尖大厨料理艺术境界的《陈力荣的江浙味》、《顶级法师甜点》等。“饮馔风流”这一书系则可谓名家如林,除了酒迷必备的国外大师的工具类著作如《麦可杰克森威士忌品饮事典》、《葡萄酒的风味》、《世界葡萄酒地图》等。亦有华文世界重要的品酒作家如陈匡民,她于2011年推出的《我爱香槟》深受女性读者喜爱;刘永智的《顶级酒庄传奇系列》今年继续推出第二集。酒类书之外,也有摄影作家张耀在久未出书之后以一本追寻云南茶山古树普洱的《山外有山》再现书市;日本咖啡大师田口护的新作《精品咖啡》也是此类书的代表力作。
“Design+”是积木另一个主力书系,此书系过去以引进国外观念先进的设计专书为主,近年考虑到市场面向和实用性,开始拓展针对相关科系学生的工具型书籍,开发本土作家,推出台湾字体设计大师王明嘉的《字母的诞生》与台湾花博绿建筑的推手张清华、郭英钊、邱茂林建筑师的作品集《有氧建筑》等,此类作品在读者群中,特别是年轻学子中深受好评。
书系“Art School”面向自我学习。日本手绘画家秋草爱的“色铅笔系列”曾一度掀起才会热潮。针对市场上流行的钢珠笔(圆珠笔)绘,积木文化特别推出的《最爱钢珠笔:琪琪的同学会》与《最爱钢珠笔:琪琪趣旅行》再度引起手绘迷的注意,成了畅销又常销的代表作。此外,“Hands”系列有别于同类出版社的简单手作技术,转向挑战难度更高的创意工艺,推出例如关于纸质书的《书·手作》,以及自制家具的《ECO DESIGN 瓦楞单品家具》;从占星出发的身心灵系列“Light+”、用绘本表达生活美学的“漫绘系”、关注现代人健康议题的“Wellness”是积木文化最年轻的三个书系,他们逐渐成长,让积木文化的“生活化”日趋成熟、饱满。
所有出版环节都参与选书
王秀婷是一位资深出版人,大学毕业后几乎都在出版界工作,做过童书、商业书、健康与心理学书的编辑,也设计过杂志。2010年她正式进入积木文化,当时同期进入的还有其他四位编辑,王秀婷称之为“生力军”。
生力军加入后的积木文化,一方面维持既有的出版路线,另一方面开始思考随着时间的改变,读者对生活的需求与期望是什么——不论在题材类型,还是出版社本身,应如何满足他们。据王秀婷介绍,积木文化在选题上并不会预设每年引进与本土作品的比例,不过会倾向多出版优秀的本土书。而作为一种补充,积木文化面对具有时效性的议题,则会先观察国外是否有合适的作品引进,省去策划等繁琐细节。
王秀婷说,生活类的书多是图文书,图文书在企划选题、发掘作者和执行制作上所需的时间更多,周期更长,所以每一次的策划都像是投下巨额赌注,未来却不可知。不过,生活风格类图书的读者对异国文化常常很是向往,希望借由书的内容跨越空间界限。在饮食类书籍方面,王秀婷坦言,积木文化总是愈加谨慎,除了多方考虑食材工具与饮食习惯的差异,类似葡萄酒类书也需要考虑欧美与本土读者对酒的理解差异,因此,“写给法国人的葡萄酒饮品指南可能很难让台湾人领会,反而本土作家的作品更容易帮助读者进入葡萄酒世界。”
通常出版社的选题是由编辑执行,在积木文化则先由编辑撰写内容简介与读者分析,并由营销、业务和版权人员接续观察和分析,针对竞争单品、读者、市场、定价、版权合作条件等提供意见,再由主编会议或总编辑做最后决定。几乎出版的所有环节都参与选书过程,王秀婷说:“因为我们做的是生活书,多面向的意见有助于揣摩不同读者的反应,另外这样的流程设计,可以让后续的出版流程中各环节的同事都有机会发表意见,预测可能有的障碍,或提早对书酝酿更多想象。”
平日,积木文化的五位编辑也会针对大陆、欧美、日本等地区定期提出书市报告,一起了解全世界的读者在关注什么、读什么。“对外界的充分了解能让选题风险降到最低。就选书人而言,你得清楚自己(市场)想要什么,同时还要了解国外出版社在做什么,通常众人追逐的畅销书到了自己手上未必能经营起来,但总会在风格与理念相近的出版社里发现潜力惊人的题材,因此初期的研究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功课。”
本土书的经营,则需要相对多的早期投入与营销力量。在王秀婷看来,熟悉主题与擅于掌控环节的人则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积木文化的作者以及相关协助出版人员都是专业的厨师、设计师、画家等,编辑除了“热爱生活”这一基本条件,还需要尊重与理解不同的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很好的协调和整合的能力,才能确保书的顺利出版。积木文化每年平均出版40种左右的书,要维持这样的出版量和质量,众人参与选书的环节在其中不无帮助,其次便是编辑同其他环节(包括作者)的良好协同性。
积木文化的未来之路
在城邦出版集团旗下,借助共同的平台管理机制,让积木文化拥有行政质量、市场信息、观念提升、品牌形象方面的优势。而出版业务上独立的经营模式也让积木文化有了接近独立出版社的弹性和空间。“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享受到两种方式的好处,当然也有负担,因此需要开拓和突破。”积木文化开始尝试开拓和突破的不仅仅是选题,还包括媒介。
2011年,积木文化有了第一位电子书编辑。同年,积木文化以《好好拜拜》一书制成的APP电子书获得台湾“新闻局”的专项补助金,也入围“金鼎奖”,顺利迈出电子化的第一步。电子书计划从前端的企划着手,尝试以更好的方式整合图文内容,在电子媒体上达到最佳效果,并以同一书目差异化的设计方式让电子书成为服务读者不同需求的互补选项。电子书上的先进技术可以变成营销宣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竞争商品,它的宣传效果直接影响纸本书的销量,这对品牌的树立和稳固起到很好的作用。现阶段,基于市场与技术规格的考虑,积木文化以iOS平台的APP为主,于今年4月随《竞速重机100年》的出版推出一本宣传用的免费APP《重机100》,后续则将陆续推出语言学习类的书本电子书。
选题的特殊性与对质量的坚持,让读者记住积木文化。而对王秀婷个人而言,她的个人生涯上没有想过其他可能性,因为出版带给她的便是无限的可能性。她明知自由撰稿书的编辑比较困难,但还是将积木文化带入发展这一领域的道路,并期许它成为一个有机的出版社,一直保持团队的活力与新鲜想法,持续发掘生活中有趣的题材。
她也希望在这种理念下,让积木文化的每一本书像一块块积木,从各种面向搭筑起读者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