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5—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了十个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毕节市海拔1 450~1 650 m的生态区域,土地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综合考虑各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适宜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有黔麦18、内麦8号和贵农25,产量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黔麦18。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贵州省毕节市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5.019
知網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515.028.html 網络出版时间:2017/9/8 15:15:14
2015—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了十个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选在毕节市大方县双山镇幺塘村5组王荣焕家责任地上实施,海拔1 560 m,土壤质地为黄棕壤,肥力上等,前作为玉米—小麦分带。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与供种单位详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P1~P10共10个处理,三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30个小区。小区长4.8 m(种植3个复合带),宽4 m,小区面积19.2 m2。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及四周留0.5 m走道。按照1.6 m分带,实行小麦—玉米分带种植,小麦播幅为0.4 m,按每667 m2基本苗8万株的标准,结合供试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测算出每667 m2所需播种量,再按小区面积折算出小区播种量,均匀撒播到各小区。播种时以每667 m2施用磷肥50 kg、尿素5 kg的标准,折算出每小区施用量,均匀撒施作基肥。
1.4 数据统计
试验于10月24日播种,生长过程中调查了基本苗、分蘖、株高和有效穗。6月2日收获,收获时取样对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项目进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十个小麦品种的田间调查和考种结果
由表2看出,667 m2基本苗最多的是P1(黔麦18),为94 722株,比对照P5(内麦8号)多8 611株,多出10%,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少。各品种667 m2基本苗高低排序:P1>P5(CK)>P6>P4>P2>P3>P7>P8>P9>P10。品种间分蘖数差异显著,最大的P6(川麦51)为17 219蘖,最小的仅为5 751蘖。667 m2有效穗最多的是P1(黔麦18),为11.13万穗,比对照P5多1.62万穗,多出16.99%。有效穗高低排序:P1>P6>P4>P5(CK)>P3>P7>P9>P8>P2>P10。平均穗粒数最多的是对照P5(内麦8号),为4.19粒,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少。千粒重最高的P1(黔麦18)为43.83 g,比对照P5(内麦8号)高3.33 g,高出8.23%,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千粒重高低排序:P1>P5(CK)>P4>P6>P3>P10>P7>P8>P9>P2。667 m2产量最高的P1为178.47 kg,最低的P2仅为64.93 kg,品种间差异大。
2.2 十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比较
由表3看出,667 m2产量最高的品种是P1(黔麦18),为178.47 kg,比对照P5(内麦8号)的产量154.51 kg增产23.96 kg,增产15.51%,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减产。品种667 m2产量高低排序:P1>P5(CK)>P4>P3>P6>P10>P7>P8>P9>P2。
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十个小麦品种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区组间F=0.176F0.01,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表明,品种P1的产量与其他参试品种差异极显著,产量优势明显;对照品种P5与P4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极显著高于P3、P6、P10、P7、P8、P9、P2;品种P3和P6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P10、P7、P8、P9、P2;品种P10、P7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显著高于P8、P9、P2;品种P7和P8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显著高于P9、P2;品种P9和P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在毕节市海拔1 450~1 650 m的生态区域,土地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综合考虑各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适宜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有黔麦18、内麦8号和贵农25,产量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黔麦18。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贵州省毕节市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5.019
知網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515.028.html 網络出版时间:2017/9/8 15:15:14
2015—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了十个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选在毕节市大方县双山镇幺塘村5组王荣焕家责任地上实施,海拔1 560 m,土壤质地为黄棕壤,肥力上等,前作为玉米—小麦分带。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与供种单位详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P1~P10共10个处理,三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30个小区。小区长4.8 m(种植3个复合带),宽4 m,小区面积19.2 m2。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及四周留0.5 m走道。按照1.6 m分带,实行小麦—玉米分带种植,小麦播幅为0.4 m,按每667 m2基本苗8万株的标准,结合供试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测算出每667 m2所需播种量,再按小区面积折算出小区播种量,均匀撒播到各小区。播种时以每667 m2施用磷肥50 kg、尿素5 kg的标准,折算出每小区施用量,均匀撒施作基肥。
1.4 数据统计
试验于10月24日播种,生长过程中调查了基本苗、分蘖、株高和有效穗。6月2日收获,收获时取样对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项目进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十个小麦品种的田间调查和考种结果
由表2看出,667 m2基本苗最多的是P1(黔麦18),为94 722株,比对照P5(内麦8号)多8 611株,多出10%,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少。各品种667 m2基本苗高低排序:P1>P5(CK)>P6>P4>P2>P3>P7>P8>P9>P10。品种间分蘖数差异显著,最大的P6(川麦51)为17 219蘖,最小的仅为5 751蘖。667 m2有效穗最多的是P1(黔麦18),为11.13万穗,比对照P5多1.62万穗,多出16.99%。有效穗高低排序:P1>P6>P4>P5(CK)>P3>P7>P9>P8>P2>P10。平均穗粒数最多的是对照P5(内麦8号),为4.19粒,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少。千粒重最高的P1(黔麦18)为43.83 g,比对照P5(内麦8号)高3.33 g,高出8.23%,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千粒重高低排序:P1>P5(CK)>P4>P6>P3>P10>P7>P8>P9>P2。667 m2产量最高的P1为178.47 kg,最低的P2仅为64.93 kg,品种间差异大。
2.2 十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比较
由表3看出,667 m2产量最高的品种是P1(黔麦18),为178.47 kg,比对照P5(内麦8号)的产量154.51 kg增产23.96 kg,增产15.51%,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减产。品种667 m2产量高低排序:P1>P5(CK)>P4>P3>P6>P10>P7>P8>P9>P2。
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十个小麦品种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区组间F=0.176
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表明,品种P1的产量与其他参试品种差异极显著,产量优势明显;对照品种P5与P4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极显著高于P3、P6、P10、P7、P8、P9、P2;品种P3和P6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P10、P7、P8、P9、P2;品种P10、P7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显著高于P8、P9、P2;品种P7和P8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显著高于P9、P2;品种P9和P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在毕节市海拔1 450~1 650 m的生态区域,土地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综合考虑各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适宜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有黔麦18、内麦8号和贵农25,产量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黔麦18。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