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现代的文化就是市场文化,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消费,这也就形成了消费时代的消费文化。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成了消费对象。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改变也左右着艺术创作的进程。
[关键词]消费时代 绘画创作 审美观念
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里,大众文化与艺术界限的消失,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的重大改变等等,势必会对绘画创作者及其绘画创作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的中国,其绘画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绘画创作者思想观念的转变
自上世纪90年代市场和消费的全球化、商业时代和信息化、网络资讯时代的来临,消费成为了新的潮流。经济制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政治、文化、生活、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绘画创作者的艺术思想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艺术家审美观念的变化必然牵动着诸多创作环节的改变,例如:绘画创作的风格和绘画语言特色的形成,对体裁的选择和对技巧材料的把握等等。所以,这是我们了解现代绘画创作的前提条件。
当代的大批青年画家与老一辈艺术家相比较,他们已经没有了对社会、对他人过于沉重的“使命感”和“历史感”。他们不再像老一辈画家们用一种对社会的共性价值和普遍关怀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创作。他们的绘画不再像传统绘画那样强调语言自身的审美关怀,而把绘画作为一种传达个人理念和情绪的媒介形式,并向平面化、图像化的趋势发展。他们关注的是个体生存的状态,以个人的现实生活体验为题材,以一种个人眼光来观察社会。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了过去那种叙事性和文学性的主题,而更为重视美术的“本体化”。
新的观念、新的表现方式的注入为绘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在绘画语言和题材的选择上,他们更多是通过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描绘来表现当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问题,其作品更具有鲜明的个人的“精神内涵”。这是因为他们的绘画更直接地触及个人化的精神世界、生存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以艺术的眼光重新认知这个社会。在形式上采用了许多图像的观念,强调用流行图像和高科技图像进行再创作,并吸收来自摄影、广告、多媒体等大众视觉传媒的元素,把绘画推向平面化的发展方向,这也就形成了现代绘画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绘画技法和材料的科技化
在当今社会里,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数码影像、电脑排版印刷、计算机图形设计等新型影像技术正在向传统的绘画形象世界渗透,中国绘画创作者们已不再满足于对传统语言技法的研究,而是更多的把目光紧紧盯住时代文化动态的前沿。就绘画艺术而言,既需要掌握娴熟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绘画语言,也需要绘画创作手段的不断更新。
当代,许多中青年绘画家们对于流行图像的利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图片转借,而是直接的复制、粘贴、再复制、再粘贴,可以说对图像的利用显得更为材料化和技术化;或者是对材料的直接使用,采取拿来主义,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成为艺术的载体。获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金奖的刘俐蕴的《山水图卷》,用棉花和白丝绸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图式和意境阐释为具有现代灯光和空间的一种场景。这个从经典艺术的角度既不能归类中国画,也不属于雕塑的作品,正是利用大众性的媒介营构了幽雅、恬静、神秘而独特的空间审美境界。这个可以让普通观众自由进出的空间装置,正体现了消费时代艺术媒介无限扩展的可能性。画家们强调的是造型语言的直接性、纯粹性,以及风格的个人化。所以,我们说这些新媒介艺术的产生,正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出道于绘画的人转了行,投入其他媒介如摄影、装置等行业的怀抱,在他们看来架上绘画技术成分太大,表达观念又太慢,无法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消费时代的进程中,绘画的手段不再似过去那般纯粹,这是因为艺术家关心的是如何能更快速、便捷的张扬自己,而电脑和数码媒介等高科技的运用就是他们选择的最快速的表达方式。
引用现代科技作为绘画手段,可以说是绘画艺术在消费时代下发生巨大变化并产生一种新的图像视觉观念的直接动因。在消费时代里,随着高新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采用新的绘画工具,新的表现手段,创造出新的绘画艺术语言。现代绘画艺术中,科技与传统绘画艺术的结合,早已琳琅满目.从一些现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适当地利用电脑科技等先进工具确实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运用科技手段达到极至时,绘画的韵味和本来面目却已消失,再也不是架上经典艺术的形象塑造性,而是模糊不同艺术语言的边界、创造个性化的媒材乃至利用大众媒体或日常物品形成的泛图像性,这也就导致了艺术创造的形象泛化问题、技术本体化倾向及大众传播问题等。这一切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
三、绘画创作的平面化倾向
在消费时代下,人们审美观念的多样化和时尚化、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独特化、技法和材料的多样化和科技化等,使当代艺术领域里产生变化无常、不安定的气氛,同时也导致绘画艺术界出现更多的风格、更多的流派。
在当代文化条件下表现对大众生存状态,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注,积极向大众文化的视觉经验靠拢,开掘都市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资源,给中国当代绘画创作带来了生机。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当代中国绘画创作中的平面化倾向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的。既包括内因,如:中国绘画创作在各种文化消费时代下的变化的精神导向作用,以及艺术家个体艺术方式的选择。也包括外因,如:由消费带来的阅读习惯的衍变、当代审美意识的转化、视觉科技革命对绘画艺术的冲击等等。
中国绘画面临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高科技媒介的挑战时,不得不思考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于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吸收了影像、图片、多媒体等视觉技术观念,图像性、平面性成为绘画的典型特征,平面化倾向的绘画创作方式映射出时代气息。
总之,在消费时代里,不仅仅要求人们,特别是拥有启蒙身份的艺术创作者们一定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一种合理的人生目标,和怀有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怀。
中国消费时代的绘画创作进入个人化、破碎化、平面化的解构性的图像时代,可以说这是绘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吕澎著:《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2]吕澎 易丹编:《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
[3]周小仪著:《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人学出版社,2002年
[4]刘淳著:《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5]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6]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一兼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的思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关键词]消费时代 绘画创作 审美观念
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里,大众文化与艺术界限的消失,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的重大改变等等,势必会对绘画创作者及其绘画创作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的中国,其绘画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绘画创作者思想观念的转变
自上世纪90年代市场和消费的全球化、商业时代和信息化、网络资讯时代的来临,消费成为了新的潮流。经济制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政治、文化、生活、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绘画创作者的艺术思想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艺术家审美观念的变化必然牵动着诸多创作环节的改变,例如:绘画创作的风格和绘画语言特色的形成,对体裁的选择和对技巧材料的把握等等。所以,这是我们了解现代绘画创作的前提条件。
当代的大批青年画家与老一辈艺术家相比较,他们已经没有了对社会、对他人过于沉重的“使命感”和“历史感”。他们不再像老一辈画家们用一种对社会的共性价值和普遍关怀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创作。他们的绘画不再像传统绘画那样强调语言自身的审美关怀,而把绘画作为一种传达个人理念和情绪的媒介形式,并向平面化、图像化的趋势发展。他们关注的是个体生存的状态,以个人的现实生活体验为题材,以一种个人眼光来观察社会。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了过去那种叙事性和文学性的主题,而更为重视美术的“本体化”。
新的观念、新的表现方式的注入为绘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在绘画语言和题材的选择上,他们更多是通过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描绘来表现当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问题,其作品更具有鲜明的个人的“精神内涵”。这是因为他们的绘画更直接地触及个人化的精神世界、生存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以艺术的眼光重新认知这个社会。在形式上采用了许多图像的观念,强调用流行图像和高科技图像进行再创作,并吸收来自摄影、广告、多媒体等大众视觉传媒的元素,把绘画推向平面化的发展方向,这也就形成了现代绘画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绘画技法和材料的科技化
在当今社会里,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数码影像、电脑排版印刷、计算机图形设计等新型影像技术正在向传统的绘画形象世界渗透,中国绘画创作者们已不再满足于对传统语言技法的研究,而是更多的把目光紧紧盯住时代文化动态的前沿。就绘画艺术而言,既需要掌握娴熟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绘画语言,也需要绘画创作手段的不断更新。
当代,许多中青年绘画家们对于流行图像的利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图片转借,而是直接的复制、粘贴、再复制、再粘贴,可以说对图像的利用显得更为材料化和技术化;或者是对材料的直接使用,采取拿来主义,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成为艺术的载体。获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金奖的刘俐蕴的《山水图卷》,用棉花和白丝绸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图式和意境阐释为具有现代灯光和空间的一种场景。这个从经典艺术的角度既不能归类中国画,也不属于雕塑的作品,正是利用大众性的媒介营构了幽雅、恬静、神秘而独特的空间审美境界。这个可以让普通观众自由进出的空间装置,正体现了消费时代艺术媒介无限扩展的可能性。画家们强调的是造型语言的直接性、纯粹性,以及风格的个人化。所以,我们说这些新媒介艺术的产生,正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出道于绘画的人转了行,投入其他媒介如摄影、装置等行业的怀抱,在他们看来架上绘画技术成分太大,表达观念又太慢,无法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消费时代的进程中,绘画的手段不再似过去那般纯粹,这是因为艺术家关心的是如何能更快速、便捷的张扬自己,而电脑和数码媒介等高科技的运用就是他们选择的最快速的表达方式。
引用现代科技作为绘画手段,可以说是绘画艺术在消费时代下发生巨大变化并产生一种新的图像视觉观念的直接动因。在消费时代里,随着高新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采用新的绘画工具,新的表现手段,创造出新的绘画艺术语言。现代绘画艺术中,科技与传统绘画艺术的结合,早已琳琅满目.从一些现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适当地利用电脑科技等先进工具确实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运用科技手段达到极至时,绘画的韵味和本来面目却已消失,再也不是架上经典艺术的形象塑造性,而是模糊不同艺术语言的边界、创造个性化的媒材乃至利用大众媒体或日常物品形成的泛图像性,这也就导致了艺术创造的形象泛化问题、技术本体化倾向及大众传播问题等。这一切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
三、绘画创作的平面化倾向
在消费时代下,人们审美观念的多样化和时尚化、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独特化、技法和材料的多样化和科技化等,使当代艺术领域里产生变化无常、不安定的气氛,同时也导致绘画艺术界出现更多的风格、更多的流派。
在当代文化条件下表现对大众生存状态,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注,积极向大众文化的视觉经验靠拢,开掘都市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资源,给中国当代绘画创作带来了生机。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当代中国绘画创作中的平面化倾向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的。既包括内因,如:中国绘画创作在各种文化消费时代下的变化的精神导向作用,以及艺术家个体艺术方式的选择。也包括外因,如:由消费带来的阅读习惯的衍变、当代审美意识的转化、视觉科技革命对绘画艺术的冲击等等。
中国绘画面临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高科技媒介的挑战时,不得不思考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于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吸收了影像、图片、多媒体等视觉技术观念,图像性、平面性成为绘画的典型特征,平面化倾向的绘画创作方式映射出时代气息。
总之,在消费时代里,不仅仅要求人们,特别是拥有启蒙身份的艺术创作者们一定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一种合理的人生目标,和怀有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怀。
中国消费时代的绘画创作进入个人化、破碎化、平面化的解构性的图像时代,可以说这是绘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吕澎著:《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2]吕澎 易丹编:《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
[3]周小仪著:《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人学出版社,2002年
[4]刘淳著:《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5]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6]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一兼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的思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