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控量决定了学生语言的丰富度,所以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量,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能将词语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以及阅读中;三是准确理解课文中词语所在语句中的含义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对于词语的教学
虽然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实行体系。所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词语有了一定的讲解,却没有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词语作为文章的铺垫。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往往先将陌生的词汇进行简单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对于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不够重视,做不到细致讲解。
2.词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将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对于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环境中也做不到充分讲解,词语教学只是单纯地讲解词语在句中、在段中的意思,学生对文中的词语也只是粗略地理解,对于实际应用就显得十分生硬;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完全忽略对文章中词语的解释,直接进行文字讲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词语学习枯燥乏味,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
3.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教学方法
对于词语教学,大部分低年级的教师选择对生字的词语以及陌生词汇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义的同时还能理解生字。中年级的教师则选择加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使学生对于事物的特征能有所掌握,体会核心词语在文中起到的作用。而高年级的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于词语深层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可以很好地将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由此得知,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做不到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首先,模糊意会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一清晰一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其次,同位游戏法。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学生理解词语的兴趣。这样,不但能增强词语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再次,运用联系比较法,把握用词的准确性。在小学语文的词语训练中,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学生理解、掌握语言和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这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体会作者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如《金色的鱼钩》最后一小节有“瞻仰”一词,教学时如果学生仅仅理解为“看”是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瞻仰”换成“观看”、“观察”等词,进行比较辨析,结合语境理解文中为什么非用“瞻仰”不可。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是老班长用缝衣针制成的。老班长用它钓鱼,用鱼汤维持了三个病号的生命,使战友终于走出了草地,而自己却牺牲在草地的边缘;这鱼钩是老班长舍己救人的见证,是老班长崇高品质的象征,使人们见物如见人,崇敬、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在这里用上“瞻仰”,措辞更加贴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些词语只有通过反复推敲,才能体会作者用词的真正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感受能力。
最后,生活积累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字词教学效率。如《自选商场》一课教学中,我设法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先从学生熟悉的“开盛、金世纪、新华”等超市谈起,并告诉学生这些超市叫“自选商场”之后,让学生说说在超市中看到什么或买到什么?是怎么买到东西的?到了自选商场有什么感受?借助生活在师生交谈中,学生认识了“商、场、东、西”等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理解了“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这句话。在学词认字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出示文中的牛奶、牙膏、铅笔、尺子、毛巾、面包、作业本、洗衣粉、火腿肠等生活用品,学生看到精美的物品之后,眼睛都亮了,纷纷脱口而出,读出他们的名称,还让学生给物品贴标签、分类。通过认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用词的。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对于词语的教学
虽然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实行体系。所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词语有了一定的讲解,却没有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词语作为文章的铺垫。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往往先将陌生的词汇进行简单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对于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不够重视,做不到细致讲解。
2.词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将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对于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环境中也做不到充分讲解,词语教学只是单纯地讲解词语在句中、在段中的意思,学生对文中的词语也只是粗略地理解,对于实际应用就显得十分生硬;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完全忽略对文章中词语的解释,直接进行文字讲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词语学习枯燥乏味,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
3.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教学方法
对于词语教学,大部分低年级的教师选择对生字的词语以及陌生词汇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义的同时还能理解生字。中年级的教师则选择加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使学生对于事物的特征能有所掌握,体会核心词语在文中起到的作用。而高年级的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于词语深层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可以很好地将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由此得知,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做不到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首先,模糊意会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一清晰一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其次,同位游戏法。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学生理解词语的兴趣。这样,不但能增强词语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再次,运用联系比较法,把握用词的准确性。在小学语文的词语训练中,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学生理解、掌握语言和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这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体会作者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如《金色的鱼钩》最后一小节有“瞻仰”一词,教学时如果学生仅仅理解为“看”是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瞻仰”换成“观看”、“观察”等词,进行比较辨析,结合语境理解文中为什么非用“瞻仰”不可。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是老班长用缝衣针制成的。老班长用它钓鱼,用鱼汤维持了三个病号的生命,使战友终于走出了草地,而自己却牺牲在草地的边缘;这鱼钩是老班长舍己救人的见证,是老班长崇高品质的象征,使人们见物如见人,崇敬、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在这里用上“瞻仰”,措辞更加贴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些词语只有通过反复推敲,才能体会作者用词的真正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感受能力。
最后,生活积累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字词教学效率。如《自选商场》一课教学中,我设法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先从学生熟悉的“开盛、金世纪、新华”等超市谈起,并告诉学生这些超市叫“自选商场”之后,让学生说说在超市中看到什么或买到什么?是怎么买到东西的?到了自选商场有什么感受?借助生活在师生交谈中,学生认识了“商、场、东、西”等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理解了“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这句话。在学词认字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出示文中的牛奶、牙膏、铅笔、尺子、毛巾、面包、作业本、洗衣粉、火腿肠等生活用品,学生看到精美的物品之后,眼睛都亮了,纷纷脱口而出,读出他们的名称,还让学生给物品贴标签、分类。通过认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用词的。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