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受到高校扩招、网络普及以及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着“变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笔者在江苏建筑学院开展了一项学生干部满意度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5份,有效问卷375份,有效率93.7%。调查对象中,教师50人,学生350人。结果显示,在学生干部满意度问题上,仅有20%的学生表示满意,教师中则有35%表示满意,学生干部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选拔管理机制亟待加强。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接受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干部满意度问题上,20%的学生表示满意,45%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1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教师中则有35%表示满意,40%表示可以接受,25%表示不满意。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工作积极性高,工作能力不强。在工作积极性方面,65%的教师表示学生干部比较积极,但是在工作能力方面,则有55%的教师表示能力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选拔机制的问题。当前,学校普遍实施民主化管理,教师在学生干部的选拔问题上放权,学习成绩也不再是硬指标。由此,一大批青春靓丽、充满个人魅力的学生干部纷纷出炉。由于选拔标准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下滑,这是造成90后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缺陷的重要因素。
工作作风差,不善于听取意见。4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官僚思想严重,40%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不负责任,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存在拉帮结派现象,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脱离同学,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素质低下,4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缺乏责任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家庭因素。90后学生多数为双独子女,在家庭中可谓是“核心的核心”,从而容易产生极为强烈的个人中心主义。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即便自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容易给人不好的印象。二是社会因素。当前社会中存在着一些极为负面的思想风气,例如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少学生参选学生干部,其主观动机不是想为同学服务,而是想出风头,想当官。此外,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干部的头衔在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可以增加用人单位的好感。因此,不少学生一旦当选之后,便不再关心学生工作,暴露出极度缺乏责任感的面目。
学习成绩偏低,缺乏威信。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存在逃课现象,4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不理想,27%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存在夜不归宿的情况。同时,也有65%的教师表示不满意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问题上,一方面是选拔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干部的心理問题。以往,当选学生干部的学生必然会更加提高自我要求提升学习成绩。而在今天,学习成绩不再是硬指标,学生干部容易自然而然地放低对自身的要求。此外,一些原本成绩就不好的学生干部,往往想在工作上表现出色,而避免其在学习成绩上的不足,虽然动机是好的,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地分配时间,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积重难返。
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优化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笔者认为上述问题从根本上而言是由于不合理的选拔机制造成的。尤其是放任自流式的所谓“民主选拔”机制,其实并不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因此,完善当前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是解决学生干部素质问题的重要措施。
设计多元合理的人才标准。过于单一的标准,是不利于发现人才的。因此,必须设立多元化的人才标准,让更多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具体而言,一是学生干部人选应当具备可靠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当前这个思想多元化时代,学生群体极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因此,对于90后学生干部在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应当更高。二是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学生干部是一个双重主体,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接受者,也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因此,学生干部既有义务搞好学习,也有责任搞好学习。三是学生干部应当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在90后干部的选拔问题上,应当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等。四是学生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是高质量工作和学习的前提条件。
此外,学生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此次调查情况来看,80%以上教师表示,90后学生干部存在着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够理性接受负面评价,容易表现出激烈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出现逃避心理。因此,心理素质作为胜任学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应当给予充分考量。
设计统筹兼顾的选拔流程。调查发现,当前教师在学生干部选拔问题上普遍采取了放手不管的态度。在此情况下,设计合理的选拔流程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一是采用班级推优与年级推优相结合的推优模式。所谓班级推优即在班级内开展年级学生干部候选人的选举活动,在班级候选人的基础上,推选出年级学生干部。二是引入往届干部评审制度。往届干部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了解日常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素质,能够对候选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三是确立学生干部选举大会制度。在民主化管理的背景下,学生干部选举是高校民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学校方面,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且指导其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应当派遣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干部选举大会开展选举工作,并且邀请往届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学生代表成立联合监督小组。最后,设立学生干部审核制度。对于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学校方面应当采取必要的考察。在具体做法上,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学生工作委员会,从思想、能力上加以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既有利于严格把关,也有利于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
建设科学系统的选拔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学生干部选拔问题实则是学校管理问题。从过去的大包大揽,到如今的放手不管,突显出的是管理思想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学生干部选拔体系设计入手。首先,考核方式应当是多层级的。选拔学生干部时,应当采用多层级的选拔模式。每个候选人只有在通过了前一个选拔测评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测评阶段。通过这种层层淘汰的方式,可以确保入选者的质量,也可以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其次,选拔手段应当具备多元性。例如,可以在校内开展学生干部海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竞选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上,可以采用教师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最后,选拔决策应当具备综合性。在学生干部任用的决策问题上,应当充分结合主观性与客观性,避免过于主观。只有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是否选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总之,学生干部队伍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应当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选拔机制上、管理制度上不断给予加强建设。尤其是对于学生干部的后续管理,高校管理者既要注意管理的宽度,也要注意管理的力度;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给予空间;既要重视源头上的控制,也要重视后续的培养;既要有制度上的设计,也要有制度上的落实,从而真正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接受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干部满意度问题上,20%的学生表示满意,45%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1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教师中则有35%表示满意,40%表示可以接受,25%表示不满意。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工作积极性高,工作能力不强。在工作积极性方面,65%的教师表示学生干部比较积极,但是在工作能力方面,则有55%的教师表示能力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选拔机制的问题。当前,学校普遍实施民主化管理,教师在学生干部的选拔问题上放权,学习成绩也不再是硬指标。由此,一大批青春靓丽、充满个人魅力的学生干部纷纷出炉。由于选拔标准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下滑,这是造成90后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缺陷的重要因素。
工作作风差,不善于听取意见。4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官僚思想严重,40%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不负责任,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存在拉帮结派现象,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脱离同学,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素质低下,4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缺乏责任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家庭因素。90后学生多数为双独子女,在家庭中可谓是“核心的核心”,从而容易产生极为强烈的个人中心主义。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即便自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容易给人不好的印象。二是社会因素。当前社会中存在着一些极为负面的思想风气,例如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少学生参选学生干部,其主观动机不是想为同学服务,而是想出风头,想当官。此外,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干部的头衔在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可以增加用人单位的好感。因此,不少学生一旦当选之后,便不再关心学生工作,暴露出极度缺乏责任感的面目。
学习成绩偏低,缺乏威信。3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存在逃课现象,45%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不理想,27%的学生表示学生干部存在夜不归宿的情况。同时,也有65%的教师表示不满意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问题上,一方面是选拔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干部的心理問题。以往,当选学生干部的学生必然会更加提高自我要求提升学习成绩。而在今天,学习成绩不再是硬指标,学生干部容易自然而然地放低对自身的要求。此外,一些原本成绩就不好的学生干部,往往想在工作上表现出色,而避免其在学习成绩上的不足,虽然动机是好的,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地分配时间,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积重难返。
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优化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笔者认为上述问题从根本上而言是由于不合理的选拔机制造成的。尤其是放任自流式的所谓“民主选拔”机制,其实并不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因此,完善当前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是解决学生干部素质问题的重要措施。
设计多元合理的人才标准。过于单一的标准,是不利于发现人才的。因此,必须设立多元化的人才标准,让更多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具体而言,一是学生干部人选应当具备可靠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当前这个思想多元化时代,学生群体极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因此,对于90后学生干部在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应当更高。二是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学生干部是一个双重主体,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接受者,也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因此,学生干部既有义务搞好学习,也有责任搞好学习。三是学生干部应当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在90后干部的选拔问题上,应当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等。四是学生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是高质量工作和学习的前提条件。
此外,学生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此次调查情况来看,80%以上教师表示,90后学生干部存在着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够理性接受负面评价,容易表现出激烈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出现逃避心理。因此,心理素质作为胜任学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应当给予充分考量。
设计统筹兼顾的选拔流程。调查发现,当前教师在学生干部选拔问题上普遍采取了放手不管的态度。在此情况下,设计合理的选拔流程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一是采用班级推优与年级推优相结合的推优模式。所谓班级推优即在班级内开展年级学生干部候选人的选举活动,在班级候选人的基础上,推选出年级学生干部。二是引入往届干部评审制度。往届干部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了解日常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素质,能够对候选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三是确立学生干部选举大会制度。在民主化管理的背景下,学生干部选举是高校民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学校方面,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且指导其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应当派遣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干部选举大会开展选举工作,并且邀请往届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学生代表成立联合监督小组。最后,设立学生干部审核制度。对于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学校方面应当采取必要的考察。在具体做法上,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学生工作委员会,从思想、能力上加以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既有利于严格把关,也有利于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
建设科学系统的选拔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学生干部选拔问题实则是学校管理问题。从过去的大包大揽,到如今的放手不管,突显出的是管理思想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学生干部选拔体系设计入手。首先,考核方式应当是多层级的。选拔学生干部时,应当采用多层级的选拔模式。每个候选人只有在通过了前一个选拔测评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测评阶段。通过这种层层淘汰的方式,可以确保入选者的质量,也可以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其次,选拔手段应当具备多元性。例如,可以在校内开展学生干部海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竞选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上,可以采用教师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最后,选拔决策应当具备综合性。在学生干部任用的决策问题上,应当充分结合主观性与客观性,避免过于主观。只有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是否选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总之,学生干部队伍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应当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选拔机制上、管理制度上不断给予加强建设。尤其是对于学生干部的后续管理,高校管理者既要注意管理的宽度,也要注意管理的力度;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给予空间;既要重视源头上的控制,也要重视后续的培养;既要有制度上的设计,也要有制度上的落实,从而真正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