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贝恩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引发舆论关注,这份报告指出了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两大变化。
一是“八年首降”,反腐让奢侈品消费中的泡沫被挤出。贝恩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八年来首次出现下跌,跟2013年相比下跌1%至1150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腕表、男士服装的下跌和箱包增速放缓。消费者以前买奢侈品主要是送人,现在他们越来越多为自己买东西。
多项数据都支撑国内奢侈品市场遭遇“寒冬”的事实:2013年,入驻上海外滩3号近十年的阿玛尼旗舰店停业,百达翡丽和宝诗龙相继撤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2014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净收入下跌4%;人头马君度上半年营业利润下降14.6%,并表示是受大中华区减少库存影响。
二是“外流加剧”,国内外价差让消费国外大于国内。贝恩公司的调查显示,2014年代购或者说由海外代购买手购买并寄送奢侈品给中国客户的模式迅速成长,主要集中于化妆品、皮革箱包、腕表和珠宝,市场总额约占中国门店销售的50%。预计2015年规模将增至550亿至750亿元。来自汇丰银行的数据甚至认为,中国人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三分之二发生在海外,这让欧元走弱的欧洲享受了极大的好处。
七成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曾通过代购购买奢侈品,而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国外网站的同步对接,代购也变得越来越便捷。贝恩的报告指出,称国际奢侈品牌正在缩减市场推广预算,更有甚者很多品牌开始收回中国市场的市场预算决策权,每笔支出都要通过总部审批。
中国奢侈品市场冷暖,一直被外媒认为是反腐力度的又一“风向标”,这也反映出这一市场众多沉疴痼疾,亟待净化。在不少媒体和网民看来,这一市场冷暖已成为反腐力度的又一“风向标”,凸显出我国奢侈品市场畸形送礼需求、消费外流加剧等“怪象”。
怪象一:国内多名贪官成奢侈品“拥趸”,奢侈品牌调整将“送礼”作为主打目标市场。例如,被称为“最时尚贪官”的重庆原征地办官员丁萌,家里搜出来的服饰,全部都是阿玛尼、范思哲、寇驰等品牌。有着“LV女王”之称的辽宁省抚顺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江润黎,专门有座190平方米的宅子存放奢侈品,包括48块劳力士等名牌手表、253个LV等手提包等。
此前笔者也发现,不少奢侈品牌都为送礼大开方便之门。例如购买时可开礼品、办公用品等发票,购买奢侈服饰还可开工作服等。例如瑞士著名手表品牌(伯爵)可以将发票开成“维修费”或者“配件”;另一家名表(萧邦)则表示发票上可以选择只写一串型号,名目写“计时器”。
怪象二:消费外流让中国这一“最大市场”却被品牌抛弃,重视程度骤降。贝恩的报告称,很多品牌在中国并没有长久市场规划,只是最快速度利用中国市场获得最大销售额和利润为唯一目标,所以非法虚报数据避税,没有契约精神等情况屡见不鲜。
导致消费外流主要原因,应该是不少产品国内外价差超50%,而国内消费的商品供应不足以及服务欠缺,国人更愿意信赖境外商品的品质与购物体验;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中国旅客购买力增强。
在人民币升值、品牌商维持形象在国内打折力度小、税制运输成本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对于我国奢侈品市场而言,打击畸形消费和维护正常购买同等重要。虽然在奢侈品内外超50%价差中,税收占比不大,主要是由于奢侈品牌维持高端形象的销售策略。但降低部分化妆品的消费税,对消费市场的刺激、以及国际品牌释放“降价”信号仍然有积极意义。
而且国内品牌进商场去卖要租柜台、向百货店交管理费、上货架等,导致百货业不去提升属于主业的管理水平,而是陷入到收取“渠道费用”的“副业”中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而国际大品牌话语权极强,都是“百货公司求奢侈品牌”。政府应扶持零售商加快发展,提升规模,加快连锁化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布局,实施单店的强店策略,提升零售商的话语权。
一是“八年首降”,反腐让奢侈品消费中的泡沫被挤出。贝恩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八年来首次出现下跌,跟2013年相比下跌1%至1150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腕表、男士服装的下跌和箱包增速放缓。消费者以前买奢侈品主要是送人,现在他们越来越多为自己买东西。
多项数据都支撑国内奢侈品市场遭遇“寒冬”的事实:2013年,入驻上海外滩3号近十年的阿玛尼旗舰店停业,百达翡丽和宝诗龙相继撤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2014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净收入下跌4%;人头马君度上半年营业利润下降14.6%,并表示是受大中华区减少库存影响。
二是“外流加剧”,国内外价差让消费国外大于国内。贝恩公司的调查显示,2014年代购或者说由海外代购买手购买并寄送奢侈品给中国客户的模式迅速成长,主要集中于化妆品、皮革箱包、腕表和珠宝,市场总额约占中国门店销售的50%。预计2015年规模将增至550亿至750亿元。来自汇丰银行的数据甚至认为,中国人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三分之二发生在海外,这让欧元走弱的欧洲享受了极大的好处。
七成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曾通过代购购买奢侈品,而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国外网站的同步对接,代购也变得越来越便捷。贝恩的报告指出,称国际奢侈品牌正在缩减市场推广预算,更有甚者很多品牌开始收回中国市场的市场预算决策权,每笔支出都要通过总部审批。
中国奢侈品市场冷暖,一直被外媒认为是反腐力度的又一“风向标”,这也反映出这一市场众多沉疴痼疾,亟待净化。在不少媒体和网民看来,这一市场冷暖已成为反腐力度的又一“风向标”,凸显出我国奢侈品市场畸形送礼需求、消费外流加剧等“怪象”。
怪象一:国内多名贪官成奢侈品“拥趸”,奢侈品牌调整将“送礼”作为主打目标市场。例如,被称为“最时尚贪官”的重庆原征地办官员丁萌,家里搜出来的服饰,全部都是阿玛尼、范思哲、寇驰等品牌。有着“LV女王”之称的辽宁省抚顺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江润黎,专门有座190平方米的宅子存放奢侈品,包括48块劳力士等名牌手表、253个LV等手提包等。
此前笔者也发现,不少奢侈品牌都为送礼大开方便之门。例如购买时可开礼品、办公用品等发票,购买奢侈服饰还可开工作服等。例如瑞士著名手表品牌(伯爵)可以将发票开成“维修费”或者“配件”;另一家名表(萧邦)则表示发票上可以选择只写一串型号,名目写“计时器”。
怪象二:消费外流让中国这一“最大市场”却被品牌抛弃,重视程度骤降。贝恩的报告称,很多品牌在中国并没有长久市场规划,只是最快速度利用中国市场获得最大销售额和利润为唯一目标,所以非法虚报数据避税,没有契约精神等情况屡见不鲜。
导致消费外流主要原因,应该是不少产品国内外价差超50%,而国内消费的商品供应不足以及服务欠缺,国人更愿意信赖境外商品的品质与购物体验;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中国旅客购买力增强。
在人民币升值、品牌商维持形象在国内打折力度小、税制运输成本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对于我国奢侈品市场而言,打击畸形消费和维护正常购买同等重要。虽然在奢侈品内外超50%价差中,税收占比不大,主要是由于奢侈品牌维持高端形象的销售策略。但降低部分化妆品的消费税,对消费市场的刺激、以及国际品牌释放“降价”信号仍然有积极意义。
而且国内品牌进商场去卖要租柜台、向百货店交管理费、上货架等,导致百货业不去提升属于主业的管理水平,而是陷入到收取“渠道费用”的“副业”中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而国际大品牌话语权极强,都是“百货公司求奢侈品牌”。政府应扶持零售商加快发展,提升规模,加快连锁化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布局,实施单店的强店策略,提升零售商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