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画圆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苦恼于学校现行的德育课程呆板无趣,难以深入人心;却又困惑于不知如何切实改变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现状……为此,山东省临沂市的教育工作者们从学生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精心设计了一套取材自生活、育人“细无声”的“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来解决这个困境,并卓有成效。夏日渐至,本刊记者走进这座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采访了临沂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并实地走访了几所初中学校后,逐渐揭开了“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的面纱,真切地感受到了临沂教育者们的集体智慧与创造力。
  以问题为起点,生发课程创意
  “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是临沂全市120多名专家、500多名德育教师和5万多名学生参与实验共同开发出来的成果,凝聚了多方智慧,注入了大量心血。现在很多校长、老师和学生都赞叹“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整套方案设计得科学、灵活,尤其是课程专题选取得当,既贴近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其实,这都得益于整个课程坚持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中学生思想现状,发现问题,整合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首先,正确发现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
  临沂市教育者们深深地认识到,现在德育工作不见效正是因为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去着力。于是,德育课程的改革应运而生。在准备阶段,市教育局专门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学生思想状况专题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相关访谈,从学生本身、学校氛围及教师家长评价等不同的角度,对临沂初中学生的实际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切实的调查与了解。从这一系列调查、调研、访谈结果中发现,中学生主要存在不懂感恩、不会分享、责任感缺失、抗压能力差、爱国情怀不浓、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沉迷手机和网络游戏、早恋现象增多、情绪冲动难以自控、法律意识淡薄等典型问题。同时,课题组还根据具体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有研究水平和能力的70所学校作为研究基地,边试验边开发。
  通过以上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的调查了解,专题组成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梳理,最后归纳出具有共性和实际研究价值的15个学生问题作为专题课程内容并不断进行归因研究。它们分别是:孝道、诚信、感恩、美好的友谊、责任的重量、何为爱国、沟通、在合作中成长、虚拟与现实、挫折之千锤百炼、冲动与自控、我的理想、从规则到法律、生命与敬畏、文明从礼貌开始。并且,在后期试验阶段,专题组还经常组织课程开发人员到城区、县镇和农村不同层次的实验校听课,同时邀请部分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收集师生和家长们的建议意见,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议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每个专题都形成评估意见,再根据评估意见修订专题课程内容。
  另外,“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是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开展而非一般意义的课程推广,因此从研发到实施都保持着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首先体现在课程教学时以这15个专题为抓手,针对本地中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逐一进行讨论与解决。其次,在学校具体应用上,这15个专题也不是随机选择使用,而是依据学生年龄层的不同,考虑到他们的接受情况和课业负担差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区别开课。另外,“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在专家指导下又成立了多个子课题组,很多子课题的负责人正是处在教育一线的管理者,如我们走访的临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临沂十一中”)校长刘书君、临沂第九中学(以下简称“临沂九中”)校长伊永贵。这使得这一课程不仅有理论层面的支撑,更有实际层面的具体实践来随时检验和完善问题方案的不足,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生活为导向,选择课程材料
  “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以学生真实生活作为导向,选择更多接地气的课程材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激发了他们上德育课的兴趣,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受教育的效果。过去,临沂市的教育者们也曾为传统德育课程内容老套,无法吸引现代中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苦恼。在研发“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之时,就特别注重取材自真实生活,跳出传统德育教材,回归到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开发课程素材以家庭生活为基础。
  刚一到临沂,记者先在教育局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孝敬”德育课。市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初中科的陈秀虹副科长和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管理办公室的苗成彦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段“孝敬”专题的视频,并告诉我们,这就是现在临沂初中生们所上的“问题导向”课程使用的“教材”。与印象中思想品德教科书上生硬罗列的文字不同,视频中很少有教导性的话语,只是娓娓道来一个真实的故事。视频中的小女孩以往一直是家里的娇气包,在母亲突然病逝后承担起不少家务,尤其无微不至地照顾工作繁忙的父亲。准备饭菜、打洗脚水、剪下字标贴在烟盒上提醒父亲戒烟……画面中忙碌的身影让观者深受触动,觉得自己和她比起来为父母做得实在不够。这个小女孩不是什么历史典故中的人物,她就是临沂某个初中的普通学生,她就是学生们身边的小伙伴,因此,她的故事更让大家触动。家庭生活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上过“孝敬”这个专题课后变得更加孝顺,更加体谅父母的辛苦了。
  其次,课程内容设计注重与学校生活融合。
  临沂十一中是我们走访的第一所学校,还未到时陈科长就介绍到,“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全面实施以后,这所学校对课程的二次开发很有特色,尤其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双线育人体系更是亮点,很有成效,成为不少学校模仿学习的样本。在谈及“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时,临沂十一中校长刘书君对这种生活化的德育方式赞不绝口。除了市局视频教材中准备的内容外,学校思品教师们还特别注意把学校生活中师生的身边事融入其中。比如,在讲到“责任”专题时会重点引入学校正在校改的例子。教学、德育和校改是学校建设的“三大工程”,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学校正在进行校园改建。但是,初中正是孩子们调皮爱闹的阶段,以前总有淘气的学生对学校在盖的新楼搞破坏,屡教不改。现在,学生上过“责任”课,知道校园就是自己的家,正在盖的新楼凝聚了诸多苦心,因此要格外爱护这些校园设施,尽到作为学生保护自己校园的责任。   同时,社会生活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临沂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临沂六中”)的杜庆术校长有句名言,“只要是上过我的法制教育课的学生,就不会再做违法的事。”临沂六中是一所资深名校,当“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的“东风”吹来,学校教干们带头授课,将德育置于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杜庆术亲自给学生们上的“法制教育”课中,引入了大量真实的社会新闻事件,从正反两方面为学生们明晰法律边界、剖析合法与犯法行为,大大弥补了过去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缺陷。一例例真实的案件警示学生们,守法与犯法在一念之间,法律规则对于家庭和社会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义务学好法律、遵守法律。现在,学生们不只了解到同学间打闹也可能成为严重的犯法行为,还学会以后步入社会后恪守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同时在受到伤害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
  另外,除了在现代生活中挑选适合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素材,临沂教师们还注意在“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中引用适切的历史文化典故。比如,沂南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沂南三中”)把15个德育专题课程分别与学校原有的国学传统课程“三一活动”(即一日一字、一日一句、一日一善)结合在一起,通过让学生抄写古籍中的字句,领会其中深意,养成扬善行善的习惯。又如,临沂九中的思品教师介绍到,在上“宽容”主题课时,他们补充了“六尺巷”典故进视频教材中,帮助学生们深切体会古人的宽容情怀。
  以树人为旨归,完善课程设计
  我们在临沂六中时,一位学生分享道,她以前觉得理想都很远大,但上过“人生理想”专题课后,她发现原来真正的理想也可以很平凡,只要自己不懈追求、为之努力,一样很了不起。另一位学生提到,现在的德育课很贴近生活,不像过去那样死板,同学们对德育课从抵触到好奇到喜欢,每堂课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思品教师许光谈到,“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和热爱,也为老师赢得了更多的尊重与认可;不仅使学生道德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师生关系也融洽了不少,真正做到了“无痕德育”。
  “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以学生成人而非仅让学生成材为旨归,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长远发展。面对有些校长、老师和家长对于德育取代教学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可能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的忧虑,临沂六中的回答是,一个学生如果品行规范,充满正能量,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差;相对于德行来说,成绩反倒是附属品,会随着品行修养的提高而提高。
  在实施德育新课程一段时间后,临沂二十三中对实施“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的效果进行了测评。学校专门设立了无人监考和无声餐厅来分别观察学生在诚信和礼仪方面素养的变化,得到的结果明显反映出了这种课程创新的实效,让教师和家长都倍感欣慰。专题组的成员一再强调,用学科化的固定思维去理解、设计德育课,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沂南三中多年来的教育宗旨就是“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材”,只有真正转变传统看重分数而轻视德行发展的思想,德育工作才能跳出困境。
  在思想转变的前提下,临沂教育者从课程形式创新与生活实践两方面来推进“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
  课上采用视频这种直观、活泼的课堂形式,一方面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课堂中来。黄山中学自从开展了这种特殊的德育课程后,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堂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情形,经常有欢声笑语,也有积极的思辨和讨论。同时,正如临沂六中杜庆术校长所说,视频课程的优势在于可以预知不合格的后果,规避不合格的行为。很多学生犯错误并不是故意去犯,一味的批评惩罚并不可取。在学生搞不清是非时就用视频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明白是非,让他们直观深刻地感受到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就是这样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感同身受,始终把问题作为驱动学生思考的基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照自己、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得如此便捷、到位,老师们拿到后可以直接用来上课,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备课负担,又保证了德育课程的质量。沂南三中的袁俊会校长说,“问题导向”德育课程给教师们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德育工作的目标、导向更强,更加贴合实际。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更加深刻,也更加长远。
  课下,生活实践是德育课最丰富的课程资源。
  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往我们总觉得德育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开展;现在,临沂市教育局用临沂本地的故事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上课观看的内容源自生活,课后实践的经历也在生活中,褚墩中学的教师还自己搜集素材,创造性地动手去拍原创视频补充进教学素材当中。这就把立德树人“无声”地落到了实处。
  另外,在给学生布置看过视频后动手实践的作业时,很多学校的教师尤其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和听取来自家长的反馈,这就大大弥补了很多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密切了原本不够融洽的亲子关系。例如,临沂二十中教师给学生“感恩”专题课程留的作业是,让学生课后回家学做三明治给父母吃;“人际交往”专题中“书信表达”主题的作业是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介绍自己初一以来的朋友。这都使得“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不只是在课上教育学生,更在课后的实际生活中继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美临沂,不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隽永,更因德育创造而美。尽管“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尚在试验过程中,很多初中学校还未开展。但是,“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相信在临沂教育者的继续努力下,这种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一切围绕学生展开的德育新课程在成熟完善后,一定会让更多的学生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黄蜀红
其他文献
春节已然是中华民族对天地、对人伦、对家庭的最强大的文化表达,它的影响早已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甚至全球华人的血脉之中。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凝结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春节是童年的重要生命组成,对儿童的身体行为、道德情操、伦理关系都会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按照人类学的仪式种类划分,节日属于“时令仪式”,每年或多年规律性的出现,伴以纪念或庆祝等活动。春节来临的时刻
据悉,2015年起,长春市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体育与健康纳入考试范围。据介绍,从2013年入学的学生开始,也就是2016年毕业的学生,将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评定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实验操作与社会实践等五方面。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作为学生初中毕业、择优推荐和普通高中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始终保持先进性。”中学共青团是学校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追求更加多样的新形势,如何发挥中学共青团组织优势,以便更好地服务青年发展,是新时代中学共青团先进性建设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中学共青团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定位  新时代中学共青团先进性建设,必须做到几个“坚持”
据日本《产经新闻》官方网站报道,日本全面实施的小学新学习指导纲要已把编程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小学编程教育以文部科学省制作的指导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为目的。所谓编程思维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学生有逻辑性地思考努力方向,一步步接近目标的能力。新学习指导纲要并没有设置编程教育的授课时间。所以,编程教育可以在数学、理科以及综合学习的时间进行,各学校也可以自行判断在哪个学年、哪个学科开课。另外,除
在帕夫雷什中学,学生集体活动、同伴影响、教师集体的言传身教等都是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途径。  集体主义教育对于促进同伴合作、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集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集体主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集体主义教育仍须加强,学生之间缺少交往和团结,难以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在帕夫雷什中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系统总结了集体主义教育理论,主张通过教师引导、
近日,我们邀请读者通过杂志微信公众号对本刊梳理的过去一年中国德育大事进行了投票。从34件德育大事中评选出了2017年中国德育十大事件,现将结果公布如下(以得票多少为序)。  3月26日,《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发布。《报告》基于全国35所高校抽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呈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念、政治态度、道德意愿、文化素养及其行为表现和学习、生活状况。 
沈阳市盛京小学是一所有着333年兴教办学历史和浓郁满风清韵的校园,是沈阳最古老的学校。学校以“清新文化”为主旨,对学校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确立了“传统文化立品,现代文化树人”的办学理念和培养“能自律有理想的文明人,善求知有底蕴的文化人,会生活有担当的社会人,乐创新有发展的接班人”的育人目标。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学情校情,学校探索出了“盛京六德”(礼德、爱德、勤德、孝德、诚德、仁德)德育模
:檀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人们都会谈论起与劳动有关的话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人均生产总值逐年递增,富裕之后的中国人民,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也必然会产生变化。能否谈谈您是如何理解劳动教育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和内涵的?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
2016年5月25日,教育部破例在山东济南召开现场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标志着山东省全面开启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行动。  其实,早在一年之前,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滨海城市日照市就已经在全市全面实施德育“三化”改革工作,此改革与一年之后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推行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思路相当契合。  日照市所谓的德育“三化”改革,据教育局局长朱先亮解释,是指德育的序
发现一  在教学目标达成上,教师大都能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出较合理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度较好,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度较低。  发现二  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教师提问时倾向于机械、记忆性质的问题,理解性问题次之,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集体、个体回答,而讨论与探究性回答占比偏低。  发现三  在学生回答问题上,推理性回答、个别回答较多,创造评价性回答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