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师生互动的过程体验,课堂教学氛围则是教学活动必需的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枯燥沉闷的高职院校,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基础课应用写作来说,更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运用多媒体技术等途径来积极探索一种开放、民主、互动、共享的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关 键 词: 应用写作 课堂教学 氛围营造
一、应用写作与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氛围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种气氛和情境。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运用及写作。但它也是一门人文课,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载体、情感载体。因此,应用写作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能够冲击学生心灵,能够刺激学生情感,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开放、互动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完成整个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
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却受着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如愿。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课时安排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而应用写作课程体系又比较复杂,在实践中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也就凸现出来。
(二)传统意义“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与现代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的矛盾。
传统的意识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缺乏对生命发展的关注,相对忽视了人文修养的培养。而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教学上要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
(三)对教学主体认识的偏差。
传统师生关系往往出现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教,而缺乏学生学的过程、师生互动的体现。教学过程成为单一的、呆板的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四)与专业教学的脱节。
应用写作作为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服务的,但由于其教师基本都是从中文专业毕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大多没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容易与专业脱节,与实践脱节。
这些矛盾、偏差和脱节,使应用写作教学课堂较为沉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常用应用文体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写作需要。但它还是技能课和人文课,除了教授学生文种知识,还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写作技能,在文种的选择上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并且在技能中体现出学生的文化、文采、才能。根据应用写作教学本身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1.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职业人”。
2.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当是课堂的设计者、主持人、合作者。
3.需要学生的体验参与: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主体的参与活动。
4.依赖情境的设计指导:为师生的互创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
四、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物质氛围和心理情感氛围的有机统一。在现有的环境的制约下,营造一种情绪,营造一种心境,使智慧生成,使情境生成。那么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紧密围绕“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作为基础课的应用写作的人才培养方向。作为职业人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写作应该为专业建设服务。
1.通过例文的选择来营造学生的课堂氛围。不同专业在选择例文的时候可根据本专业或尽量与专业相近的材料,这样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通常情况下,学生了解专业信息的兴趣也更大。例如,行政文书中《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这些题目的范文,可以在不同的专业使用。运用和学生专业接近的例文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并在潜移默化中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
2.紧密结合专业展开文种的运用。在讲授调查报告时,可以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调查报告中调查的对象、内容等都可以联系专业,如经贸系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商品类的市场调查;农学系和畜牧系学生可以深入农村基层进行一些农畜产品的销售、牲畜喂养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电子、机电、土建系学生同样可以做相关的调查。既锻炼他们的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多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丰富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二)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凸显学生话语权。
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设计者、组织者,与学生有着共同体验的合作者,教师更似主持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而主体只能是学生,没有学生主体,教学活动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显示存在的目的。所以,师生关系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但是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的人伦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个性交往和审美关照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前提。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使关系更融洽。
对话的关键过程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的导入新课环节,可以注意启发学生兴趣,也可以通过课前轻松愉快的谈话,融洽二者关系。在教学中应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带动学生思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对话,可以以多种方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者演讲式进行。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很轻松很融洽,看似很自由的谈话,但很多问题和重点也在彼此的对话中更加明了。
(三)创设情境,倾情营造写作的实践氛围。
应用写作多安排在大学低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对应用文的使用环境相当陌生。因此,在进行写作程式教学之前,讲授必要的背景知识,在假想的场景中展开教学活动,成为必要的一步。
1.介绍写作运用的背景。如行政文书,对于行文规则的学习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将机关单位中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讲述清楚,比如政府机关与党委、人大等机关系统的关系,机关系统与事业、企业系统的关系及各自的内部结构关系等,教师应结合身边的实际,让学生对机关中隶属关系及非隶属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有关的行文规则有实质性的理解,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比较空洞。
2.假定写作场景。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凸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假定的写作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场景氛围中。例如:合同书的教学,可以假设买卖合同的场景,让学生处于买卖双方的模拟情景来一步步解决合同写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如合同内容应当考虑的因素,双方协议的内容如何考虑周到,合同形式上各要素顺序的安排,语言的准确表达等。又如:会议通知的写作则可以从受文者的角度去模拟。假设自己是受文方,需要获知关于会议的什么情况,来反推自己该如何向与会者通知具体事项。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就如同一个主持人,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成为组织者;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又似不可或缺的引导者。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在授课中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牵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则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能够根据题材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来渲染气氛,活跃思维,题材在创设的情景下会更直观、生动,学生在美妙的写作景象中,文章自然写得顺畅。
教师围绕学生关心的话题,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多个文种的写作。如,一副招聘过程的图景,有用人单位、有求职者。选择一组学生代表画面上的用人单位写出招聘广告,其他同学作为求职者拿着求职信前来应聘,同时用人单位选中一些同学要求他们写一份工作计划书或者市场调查报告等。通过这样一个逼真的情境,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对广告文、求职信、工作计划和调查报告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合同书、招投标书等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置相关的场景。这样,原本枯燥呆板的应用文写作变得新颖有趣了。
(五)构建师生网络平台,倾心营造教学实训氛围。
除了课堂氛围的倾情营造,应用写作作为技能课,还需要营造课外实训氛围。如前面所提到的,调查报告的讲授,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亲身实践、调查,在这过程中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这就是课外实训氛围。它将学生直接置于完全真实的场景,模拟与真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经过初步探索,学生的课后训练与批改、讲评等内容,可以构建一个师生网络平台促进交流。即学生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双方可通过电子邮件等媒介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虽然这种网络平台的构建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但是,对于这样的方式,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以上是对高职高专普遍开设的应用写作课堂氛围建设的简单思考和初步探索。作为逐步走向大众化,走向专业化的应用写作课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课程氛围的营造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单学帮.多媒体技术与大学应用文写作[J].许昌师专学报,1999,(1).
[4]北京师大教育系《教学认识论》编写组.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5]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关 键 词: 应用写作 课堂教学 氛围营造
一、应用写作与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氛围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种气氛和情境。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运用及写作。但它也是一门人文课,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载体、情感载体。因此,应用写作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能够冲击学生心灵,能够刺激学生情感,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开放、互动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完成整个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
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却受着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如愿。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课时安排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而应用写作课程体系又比较复杂,在实践中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也就凸现出来。
(二)传统意义“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与现代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的矛盾。
传统的意识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缺乏对生命发展的关注,相对忽视了人文修养的培养。而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教学上要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
(三)对教学主体认识的偏差。
传统师生关系往往出现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教,而缺乏学生学的过程、师生互动的体现。教学过程成为单一的、呆板的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四)与专业教学的脱节。
应用写作作为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服务的,但由于其教师基本都是从中文专业毕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大多没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容易与专业脱节,与实践脱节。
这些矛盾、偏差和脱节,使应用写作教学课堂较为沉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常用应用文体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写作需要。但它还是技能课和人文课,除了教授学生文种知识,还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写作技能,在文种的选择上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并且在技能中体现出学生的文化、文采、才能。根据应用写作教学本身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1.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职业人”。
2.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当是课堂的设计者、主持人、合作者。
3.需要学生的体验参与: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主体的参与活动。
4.依赖情境的设计指导:为师生的互创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
四、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物质氛围和心理情感氛围的有机统一。在现有的环境的制约下,营造一种情绪,营造一种心境,使智慧生成,使情境生成。那么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紧密围绕“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作为基础课的应用写作的人才培养方向。作为职业人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写作应该为专业建设服务。
1.通过例文的选择来营造学生的课堂氛围。不同专业在选择例文的时候可根据本专业或尽量与专业相近的材料,这样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通常情况下,学生了解专业信息的兴趣也更大。例如,行政文书中《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这些题目的范文,可以在不同的专业使用。运用和学生专业接近的例文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并在潜移默化中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
2.紧密结合专业展开文种的运用。在讲授调查报告时,可以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调查报告中调查的对象、内容等都可以联系专业,如经贸系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商品类的市场调查;农学系和畜牧系学生可以深入农村基层进行一些农畜产品的销售、牲畜喂养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电子、机电、土建系学生同样可以做相关的调查。既锻炼他们的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多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丰富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二)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凸显学生话语权。
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设计者、组织者,与学生有着共同体验的合作者,教师更似主持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而主体只能是学生,没有学生主体,教学活动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显示存在的目的。所以,师生关系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但是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的人伦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个性交往和审美关照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前提。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使关系更融洽。
对话的关键过程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的导入新课环节,可以注意启发学生兴趣,也可以通过课前轻松愉快的谈话,融洽二者关系。在教学中应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带动学生思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对话,可以以多种方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者演讲式进行。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很轻松很融洽,看似很自由的谈话,但很多问题和重点也在彼此的对话中更加明了。
(三)创设情境,倾情营造写作的实践氛围。
应用写作多安排在大学低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对应用文的使用环境相当陌生。因此,在进行写作程式教学之前,讲授必要的背景知识,在假想的场景中展开教学活动,成为必要的一步。
1.介绍写作运用的背景。如行政文书,对于行文规则的学习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将机关单位中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讲述清楚,比如政府机关与党委、人大等机关系统的关系,机关系统与事业、企业系统的关系及各自的内部结构关系等,教师应结合身边的实际,让学生对机关中隶属关系及非隶属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有关的行文规则有实质性的理解,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比较空洞。
2.假定写作场景。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凸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假定的写作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场景氛围中。例如:合同书的教学,可以假设买卖合同的场景,让学生处于买卖双方的模拟情景来一步步解决合同写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如合同内容应当考虑的因素,双方协议的内容如何考虑周到,合同形式上各要素顺序的安排,语言的准确表达等。又如:会议通知的写作则可以从受文者的角度去模拟。假设自己是受文方,需要获知关于会议的什么情况,来反推自己该如何向与会者通知具体事项。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就如同一个主持人,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成为组织者;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又似不可或缺的引导者。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在授课中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牵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则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能够根据题材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来渲染气氛,活跃思维,题材在创设的情景下会更直观、生动,学生在美妙的写作景象中,文章自然写得顺畅。
教师围绕学生关心的话题,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多个文种的写作。如,一副招聘过程的图景,有用人单位、有求职者。选择一组学生代表画面上的用人单位写出招聘广告,其他同学作为求职者拿着求职信前来应聘,同时用人单位选中一些同学要求他们写一份工作计划书或者市场调查报告等。通过这样一个逼真的情境,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对广告文、求职信、工作计划和调查报告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合同书、招投标书等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置相关的场景。这样,原本枯燥呆板的应用文写作变得新颖有趣了。
(五)构建师生网络平台,倾心营造教学实训氛围。
除了课堂氛围的倾情营造,应用写作作为技能课,还需要营造课外实训氛围。如前面所提到的,调查报告的讲授,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亲身实践、调查,在这过程中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这就是课外实训氛围。它将学生直接置于完全真实的场景,模拟与真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经过初步探索,学生的课后训练与批改、讲评等内容,可以构建一个师生网络平台促进交流。即学生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双方可通过电子邮件等媒介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虽然这种网络平台的构建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但是,对于这样的方式,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以上是对高职高专普遍开设的应用写作课堂氛围建设的简单思考和初步探索。作为逐步走向大众化,走向专业化的应用写作课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课程氛围的营造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单学帮.多媒体技术与大学应用文写作[J].许昌师专学报,1999,(1).
[4]北京师大教育系《教学认识论》编写组.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5]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