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脑透明的科学家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进大脑成像技术
  阿兰·贾萨诺夫是脑神经科学领域新一代领军人物。他对大脑的研究始于2004年,在哈佛大学拿到分子生物物理学的博士学位之后,出于对神经科学强烈的兴趣,贾萨诺夫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的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任教,他试图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理解大脑如何在微观的分子层面上行使其复杂的功能。
  几个月之后,贾萨诺夫发现这非常困难,因为他缺少足够精确的研究工具。比如,在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广泛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观测大脑的活动情况。这种技术是通过测量脑部各区域血液流动的变化来反映大脑执行特定任务时哪一部分会处于活跃状态,这就好比是通过测量计算机各部件的热量来分析计算机的工作情况。但是,血液流动的变化通常发生在神经细胞活动的数秒钟之后,无法及时反映大脑活动的真实情况。而且,微小的血管限制了空间分辨率,成像可以分辨的最小体积中足以包含上千个神经元,这对分工高度细化的脑部组织而言实在是太粗糙了。所以,出于对已有研究工具的不满足,贾萨诺夫进一步将研究方向定位为“分子影像学”,专门研究如何对大脑进行更加精确的成像。
  在麻省理工学院努力了几年后,贾萨诺夫确实发明了一些研究大脑的好方法。他敏锐地意识到,相比起血液的流动,钙离子的活动其实是反应大脑神经活动更加直接的表征,因为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而且,只要神经元兴奋,就会有钙离子进入神经元。如果能够测量大脑钙离子的活动情况,就可以更加直接地绘出大脑活动的图像。
  于是,贾萨诺夫将一种对钙离子敏感的造影剂与超顺磁性氧化铁分子结合,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纳米钙颗粒造影剂。实验时,贾萨诺夫和学生们将这种造影剂输入动物的大脑,然后再用功能性磁共振设备来对脑部成像,结果显示,当使用具备超级顺磁性的钙纳米颗粒时,功能性磁共振设备的信号显著增强,信噪比也更好。而且,基于此种造影剂而做出的脑部成像可以反映大脑局部瞬时的钙离子的变化,也就由此研究了特定活动下脑部组织的兴奋情况。
  让基因成为跟踪工具
  贾萨诺夫认为,分子影像学的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提供生物体完整的生物学信息。于是,他又尝试在更小的尺度上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将动物大脑内的基因活动变得可视化。贾萨诺夫和学生们采用的办法是设计新型的“报告基因”,这个“报告基因”只会随着动物大脑内特定的“目标基因”的活跃而活跃,也就是说它能“报告”动物大脑内某种基因的活跃状态。如果能够使用造影剂,将“报告基因”的活跃程度可视化,那么科学家就可以监测动物大脑内“目标基因”的活动了。
  贾萨诺夫使用了一种叫做“锰卟啉”的造影剂和一种可以编码“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的基因(简称为“SEAP基因”)来做实验。“锰卟啉”本身可溶于水,容易被排出体外,难以被功能性磁共振设备所检测。然而,当“分泌型碱性磷酸酶”遇到“锰卟啉”时,两者会发生反应,使“锰卟啉”造影剂变得难溶,并开始在脑组织中积累,使其可以被检测到。
  贾萨诺夫和学生们通过将携带“SEAP基因”的病毒注入动物的脑细胞内,想办法将“SEAP基因”并入动物自身细胞的基因组。然后,动物的脑细胞开始生产“分泌型碱性磷酸酶”,这种酶被脑细胞分泌出来并锚定在脑细胞的表面。接下来,贾萨诺夫为动物大脑注入“锰卟啉”造影剂,造影剂扩散至大脑,但是大部分被排出体外,仅在生产了“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的细胞表面有定量的积累,这时,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就可以查明“SEAP基因”在大腦哪个部分是活跃的。
  目前,贾萨诺夫还只能做到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测出“SEAP基因”是否被成功植入动物大脑。在未来,他计划计划将“SEAP基因”与影响大脑学习和记忆的“目标基因”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做到只有在“目标基因”开启时才处于活跃状态,这还需要贾萨诺夫和学生们对“报告基因”作进一步的设计。
其他文献
买一盏能发出淡黄色灯光的床头灯,挂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种一盆带着点点绿意的多肉植物……人们总会用各种小东西装点自己的居所。  但出乎意料的是,装饰自己的家却并非人类的专利,鸟类也会装饰自己的巢穴。  比如园丁鸟,雄鸟会精心制作一个巢穴,再找来一些彩色毛线、玻璃、金属丝、纸片、布料、羽毛、花朵等来装饰这个新建成的巢穴。竣工后,带着雌鸟来参观一番,还会衔着装饰品翩翩起舞,以才艺表演讨取雌鸟的欢心
期刊
提到蚂蚁,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一种弱小的能够轻易被我们捏死的生物。但是当它们成群结队的时候,其爆发的力量往往不容小觑。  前不久,美国休斯顿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洪水。这时候,网络社交媒体上一张关于火蚁的照片火了起来,上面无数的火蚁密密麻麻地团在一起,像一片木筏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无独有偶,在2015年的一次大洪水中,火蚁筏也被发现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西北部。2017年6月下旬,在
期刊
让我们穿越回500万年前,那时人类祖先刚与黑猩猩告别。在非洲某地。一天,大风把地面的尘埃扬到了高空,然后将其吹到南极。这些尘埃满载着来自非洲的数以千计的微生物。当南极降雪时,尘埃随着雪花落回到地面,并永久地冻在了冰里,微生物也被“时间胶囊”封存了起来。  直到热衷探索的人类到来,它们才重见天日。人类提取出一块冰芯,将其融化,并在实验室培养。几个月后,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古代的微生物开始生长起来。  
期刊
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轮椅上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6岁。  霍金的一生极富传奇性。他以一副病躯,执着于思考宇宙、黑洞、时空等深奥的主题。一般人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大概能对科学泛泛地有所了解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霍金对宇宙的研究,可以说代表了当前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高峰,所以他本人,早已成为人类强大的精神可以战胜脆弱的肉体的一个象征。在这篇文章里,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他对
期刊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一部著名的浪漫喜剧《小迷糊天翻地覆》,剧中女主角遭遇意外,在一次游艇事故中大脑受伤,经抢救后性命无忧,但是她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之前她被人宠溺,为人自私,功利心强,伤好后她虽然丧失了部分记忆,但却变得乐观积极,会体贴关怀别人,也不再物质、功利化了。  意外受伤,没想到竟然性情大变,几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这种电影故事不纯粹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脑损
期刊
没有脑子也能活  2011年,一张美国监狱的囚犯大头照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这个囚犯的正面照,看上去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侧面照让人毛骨悚然,他的大脑从额头到头顶的一大块像被人削去了一样,整个脑袋就像一个被部分踩扁的皮球。但这不是什么恶搞照片,这个囚犯确实曾因为某次事故,造成头部受到重创,医生切除了他的颅骨前半部分,导致他现在有这个怪模样。那么,他怎么能活下来呢?  我们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当一部
期刊
很多人小的时候肚子里都养过寄生虫,不过呢,我们通常都要吃药把它们打掉。  但现在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吞服寄生虫卵,有意想在肚子里养虫子。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000多人从网上购买了寄生虫卵服用。  如果没事找事,这个点子可能会让你恶心,但服用寄生虫卵并非是新的“时尚”,据一些研究表明,在肚子里有意养一些寄生虫,可以治疗或缓解从抑郁症、肥胖症到肠炎等多种疾病。  原来在人类的卫生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之前
期刊
本不存在的多面体  右图中这个漂亮的球体模型,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克雷格·卡普兰用纸板和透明胶带组装而成的。它看起来就像美国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发明的网格穹顶,或者像一种新款足球。它由4个正十二边形和12个正十边形构成,此外它还留有28个等边三角形形状的缺口。  但这里却有一个大问题:这种球体模型在数学上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些正多边形本应不会在每个顶点上完全对齐,所以它们无法构成这个球
期刊
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形成绝大多数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揭示这些规则。但是事无绝对,有些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规則之外的情况。  物质中化学键的形成,大多都是通过共享电子的方式而使各个原子结合在一起。但为什么水(H2O)里面氧原子与两个氢成键,而氨气(NH3)中氮原子要结合三个氢?这其实都可以通过8电子稳定原则解释。  众所周知,能量最低原理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因为能量越低越
期刊
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人类就希望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但是,天气太变幻无常了,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时代,气象学家大多依靠经验、猜测甚至通过巫术、占卜来分析天气,即使气象学家能够成功预报出天气的变化,但谁也说不清楚,这样的预报究竟有多大的运气成分。  直到20世紀的前五十年,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气象仪器的进步,传统气象学才彻底转变了面貌。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