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为更好的对接建筑装饰高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建筑装饰计量与计价为例以成果导向为理念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课程设计改革。
本文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基于修订版的布鲁姆知识和认知二维表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其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從学生认知水平和目标描述规范性进行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以及元认知知识四个维度开展阐述,最后教学评价需要结合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形式匹配分析,以此路径来分析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装饰;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改革
教学评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高质量的实现。如何实现这种一致性,需要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知识分类、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所以以上四个方面归结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1.教学目标的设定
高职类的课程目标需要紧密对接岗位核心技能,学生在学习过该门课程后能够具备岗位能力所要求的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高职类的课程目标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可以再次划分为单元目标(授课内容以相互关联的单元形式呈现,每个单元又由相对完整且不同的知识点构成)或是模块目标(授课内容各个模块相互独立,可自由组合),而教学目标比较微观,承载着每堂课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具体任务,是单元或模块目标的再次分解,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又可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教学目标描述的规范性。
1.1 学生的认知水平
2001年安德森修正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教师要首先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因为要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该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就需要将绝大多数的平均认知水平设计到课堂中来,通常情况下将低中等的认知维度(记忆、理解和应用)放入课堂内,将高维度(分析、评价与创造)的认知放在课外拓展。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确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参考教育目标亚类中的动词词语进行精准描述。
1.2 教学目标的描述
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可评、可测。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测评,则需要一个可观测的行为载体,这样就需要将教学目标具体为行为目标,使得教师可以通过行为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目标的制定,就像是小学生写作文一样,需要有人物、时间、地点、在哪里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不同的是教学里的行为目标是一种导向性的,必须要达成一定教学标准。所以行为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元素:行为对象、行为产生的条件、具体行为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1]。以建筑装饰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墙面壁纸计量与计价的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可描述为:掌握清单规范中墙纸裱糊7个项目特征描述,客观测试正确率90%以上。这里目标的行为对象是学生,具体条件是提供清单规范,学生的具体行为是掌握壁纸裱糊7个项目特征,标准是客观测验正确率90%以上。
在设定好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对目标中的教学内容提炼划分,结合知识呈现的特点对接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梳理,能够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 教学内容知识分类
教学内容的划分需要遵循安德森的四个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2.1 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就是可以应用日期、时间、地点进行事件描述叙述性的知识。主要表述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人物做了哪些事情,该类知识简单易懂,呈现的典型特点是零散化、碎片化,该类知识是素质目标的良好载体,以墙面壁纸计量与计价为例,该堂课要求体现审美意识素质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可以由“壁纸”的诞生为例设计一堂微课,让学生在此次微课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审美意识。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类知识的记忆或是引起共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最好的呈现形式是以图片、声频、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方式进行传授。
2.2 概念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相对于事实性知识抽象程度高,内容繁多,多数是不能够仅仅描述是什么或者怎么样就可以将知识讲授清楚,它需要传授者说明为什么。概念性知识呈现的形式为零散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个庞大且丰富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有组织有结构的体系化知识,对于该类知识较好的呈现方式是结构化图表,可以起到一箭双雕——既区分又联系的作用。
2.3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认知是做事的一系列程序或者是步骤。相对于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而言,程序性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更强。在这个知识里面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其呈现一定会涉及到相关原理、准侧甚至事实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习得的基础是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较好的呈现方式是一些借助相关工具进行进阶式的练习。国内学者针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模式设计多有研究,其中曾祥春,杨必德、钟福明[2]提出的示例阶段(教师示范)、一般练习阶段(创设与示例相同的情境条件)和变式练习阶段(创设与示例不同的情境条件)的三阶段的教学设计模式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为相类似的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提供了借鉴。
2.4 元认知知识
元知识的认知是知识维度的最高级别,代表能动性认知。元认知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太容易组织,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个学生的认知知识水平不能够达到统一的水平,无法断定元认知知识程度的高低,所以该类知识的通常是作为提升拓展类知识展开,依托的载体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创造性的项目来实现。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养目标都可以在四个知识维度中找到所述的知识类别,根据不同知识类别呈现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 教学评价
不同的知识类别,评价形式不一,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别与评价形式的一致性,需要对教学评价展开分析。布鲁姆将教学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3]。诊断性评价适用在教学之前,以诊断性测验为基础产生的评价,用于教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是每个教学单元(模块)结束后进行过程性测验基础上得到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进行的总结性测验基础上的综合评价。这三个阶段可以构成一个评价体系的框架,其理论基础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即认为学生成绩的差异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个性化学习相关,与智力因素不大。所以这三个阶段的评价多数在于学生的知识评价,也就是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的评价,而程序性知识或元认知知识,并没有过多涉及。如果要保持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需要增设程序性知识的测验形式,除去常见的测验形式之外,需要增设可以彰显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多样:包括口语评价、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以及实做评价(成果评价、课堂实训、日常表现、行为观测等)。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范描述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目标中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不同知识类别,不同的知识类别对应不同形式的评价形式,换句话说,一定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与评价形式分门别类的对应起来一体化设计,这样可确保教学的规范性、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方,论学科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29(3):29-33
[2]曾祥春,杨也德,钟福明.变式练习的必理机制与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06:79-82
[3]王瑞霞.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育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本文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基于修订版的布鲁姆知识和认知二维表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其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從学生认知水平和目标描述规范性进行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以及元认知知识四个维度开展阐述,最后教学评价需要结合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形式匹配分析,以此路径来分析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装饰;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改革
教学评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高质量的实现。如何实现这种一致性,需要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知识分类、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所以以上四个方面归结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1.教学目标的设定
高职类的课程目标需要紧密对接岗位核心技能,学生在学习过该门课程后能够具备岗位能力所要求的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高职类的课程目标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可以再次划分为单元目标(授课内容以相互关联的单元形式呈现,每个单元又由相对完整且不同的知识点构成)或是模块目标(授课内容各个模块相互独立,可自由组合),而教学目标比较微观,承载着每堂课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具体任务,是单元或模块目标的再次分解,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又可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教学目标描述的规范性。
1.1 学生的认知水平
2001年安德森修正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教师要首先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因为要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该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就需要将绝大多数的平均认知水平设计到课堂中来,通常情况下将低中等的认知维度(记忆、理解和应用)放入课堂内,将高维度(分析、评价与创造)的认知放在课外拓展。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确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参考教育目标亚类中的动词词语进行精准描述。
1.2 教学目标的描述
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可评、可测。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测评,则需要一个可观测的行为载体,这样就需要将教学目标具体为行为目标,使得教师可以通过行为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目标的制定,就像是小学生写作文一样,需要有人物、时间、地点、在哪里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不同的是教学里的行为目标是一种导向性的,必须要达成一定教学标准。所以行为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元素:行为对象、行为产生的条件、具体行为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1]。以建筑装饰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墙面壁纸计量与计价的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可描述为:掌握清单规范中墙纸裱糊7个项目特征描述,客观测试正确率90%以上。这里目标的行为对象是学生,具体条件是提供清单规范,学生的具体行为是掌握壁纸裱糊7个项目特征,标准是客观测验正确率90%以上。
在设定好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对目标中的教学内容提炼划分,结合知识呈现的特点对接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梳理,能够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 教学内容知识分类
教学内容的划分需要遵循安德森的四个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2.1 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就是可以应用日期、时间、地点进行事件描述叙述性的知识。主要表述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人物做了哪些事情,该类知识简单易懂,呈现的典型特点是零散化、碎片化,该类知识是素质目标的良好载体,以墙面壁纸计量与计价为例,该堂课要求体现审美意识素质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可以由“壁纸”的诞生为例设计一堂微课,让学生在此次微课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审美意识。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类知识的记忆或是引起共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最好的呈现形式是以图片、声频、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方式进行传授。
2.2 概念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相对于事实性知识抽象程度高,内容繁多,多数是不能够仅仅描述是什么或者怎么样就可以将知识讲授清楚,它需要传授者说明为什么。概念性知识呈现的形式为零散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个庞大且丰富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有组织有结构的体系化知识,对于该类知识较好的呈现方式是结构化图表,可以起到一箭双雕——既区分又联系的作用。
2.3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认知是做事的一系列程序或者是步骤。相对于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而言,程序性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更强。在这个知识里面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其呈现一定会涉及到相关原理、准侧甚至事实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习得的基础是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较好的呈现方式是一些借助相关工具进行进阶式的练习。国内学者针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模式设计多有研究,其中曾祥春,杨必德、钟福明[2]提出的示例阶段(教师示范)、一般练习阶段(创设与示例相同的情境条件)和变式练习阶段(创设与示例不同的情境条件)的三阶段的教学设计模式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为相类似的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提供了借鉴。
2.4 元认知知识
元知识的认知是知识维度的最高级别,代表能动性认知。元认知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太容易组织,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个学生的认知知识水平不能够达到统一的水平,无法断定元认知知识程度的高低,所以该类知识的通常是作为提升拓展类知识展开,依托的载体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创造性的项目来实现。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养目标都可以在四个知识维度中找到所述的知识类别,根据不同知识类别呈现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 教学评价
不同的知识类别,评价形式不一,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别与评价形式的一致性,需要对教学评价展开分析。布鲁姆将教学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3]。诊断性评价适用在教学之前,以诊断性测验为基础产生的评价,用于教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是每个教学单元(模块)结束后进行过程性测验基础上得到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进行的总结性测验基础上的综合评价。这三个阶段可以构成一个评价体系的框架,其理论基础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即认为学生成绩的差异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个性化学习相关,与智力因素不大。所以这三个阶段的评价多数在于学生的知识评价,也就是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的评价,而程序性知识或元认知知识,并没有过多涉及。如果要保持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需要增设程序性知识的测验形式,除去常见的测验形式之外,需要增设可以彰显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多样:包括口语评价、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以及实做评价(成果评价、课堂实训、日常表现、行为观测等)。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范描述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目标中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不同知识类别,不同的知识类别对应不同形式的评价形式,换句话说,一定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与评价形式分门别类的对应起来一体化设计,这样可确保教学的规范性、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方,论学科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29(3):29-33
[2]曾祥春,杨也德,钟福明.变式练习的必理机制与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06:79-82
[3]王瑞霞.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育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