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县域创新的“科技镇长团”模式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32319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新生的基层创新体系在江苏诞生。
  近年来,为更好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以县域需求和基层实践为出发点,积极推进“科技镇长团”模式,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安排上展开积极探索,将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把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到乡镇。此举不仅为地方发展集聚人才力量,还促进了科技和产业合作与融合,取得良好成效,并为全国县域经济开出了创新“良方”。
  动力引擎
  “科技镇长团”是江苏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紧密结合各县域经济特色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挂职区镇副职,并以组团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和协同的一种新型模式。自2008年选派科技鎮长团以来,江苏省已连续选派九批共4374名博士教授参加,覆盖全省102个县(市、区)。
  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科技镇长团由1名团长牵头负责,挂职区政府副区长,另有10余名团员挂职乡镇党委或政府副职,部分还兼挂区政府部门如科技、经信和人社等副职,挂职时间一般为1-2年,可延任续挂。第八批高淳科技镇长团成员中全部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高级职称占比较高,团员分别来自北京、广东、上海、南京等地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大多数团员担任高校学院副院长、中心副主任或央企副总裁等,所学专业及背后资源高度契合高淳区的主流产业和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方向。科技镇长团立足高淳产业基础、挖掘派出单位创新资源,在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科技镇长团一方面补齐县域企业科技发展的短板,解决创新动力不足,为创新加油点火,鼓风送氧;另一方面,科技镇长团处于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三螺旋结构的中心,助力三螺旋结构的稳定演化和发展,为区镇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科技镇长团推进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点燃了动力引擎。
  从创新成果来看,与产业之间错位发展、平行发展是多年来制约企业转型升级难、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现实诱因;创新成果无选择性复制、嫁接是促成产业趋同发展的成因之一。而科技镇长团链接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促使创新链与产业链条的无缝对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产业对接、产业论坛等途径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同时,协助政府,系统谋划,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嫁接发展,构建产业发展的闭合链条。
  一般来说,政府、企业和学研机构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三螺旋动力式结构的主要组成。该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方向失同性和聚力不稳等特征,使得创新与驱动发展之间时常出现“肠梗阻”而搁浅,技术转移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实施科技镇长团有效建立了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各种联系,成为一支懂创新政策、热悉科技转化规律、知市场和企业的专业团队。团队成员既是创新政策的执裁员,又是企业发展的服务员,更是学研机构资源输出的送货员,成为三螺旋结构稳定向前发展的引力轴。
  抓住人才“牛鼻子”
  对于县域创新而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是“牛鼻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为了抓住人才引进和科技服务“牛鼻子”,科技镇长团团员一方面充分利用“同学圈”“朋友圈”把一些好人才和项目引进来,仅一年就推动近十个人才项目和实体企业落户高淳。引进国内第一家“互联网 珠宝”垂直电商交易平台落户高淳。平台的上线运营加速了高淳互联网电商的高起点新发展进度。推动和引进若干实体企业落户高淳,签订落户合作协议43份,投资金额4000万元,实际到账1200万元。
  另一方面,科技镇长团以人才工作为抓手,念好招才、引才、育才六字真经,成为掀起县域人才漩涡的引力法杆。科技镇长团专业化、高效化人才服务的做法促使县域成为人才向往的“雷尼尔山峰”、人才集聚的“硅谷”和杰出智慧涌向的“洼地”。
  通过构建以推动企业科技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双推送”的对接载体,组织积极开展“走进高校,推动校企合作;走进讲堂,推动企业重视科技进步;走进企业,推动企业接受普惠性科技服务”——“三走进,三推动”活动,促进了企业的科技需要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对接。一年有20余家企业分别与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了近30项科技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近2000万元。如推动签署了高淳首个工业4.0合作项目等。
  与此同时,高淳区抓牢创新平台和创新文化软硬两条线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构建载体、营造环境。通过纵深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协同区直部门建立了企业发展的综合动态数据库,成功申报了若干家研究生工作站,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56项;还推进重点实验室落户,该重点实验室自带近1500万元仪器设备落户高淳。通过科技服务和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进一步转变了企业发展的惯性思维,引导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江苏模式”
  江苏在全国首创的科技镇长团工作模式,成功解绑了县域人才和科技资源的制约和束缚,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江苏模式”。
  首先是县域政府找准发展定位,明晰产业发展布局。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准了,用劲才能抓到着力点,落实才能抓到落脚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在科技,关键在人才,落脚点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于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通过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此,政府需要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方向,明晰产业发展布局,借鉴科技镇长团的工作模式,构建少量紧密多数松散的校地合作平台体系。
  其次是进一步整合服务企业力量,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在县域政府中涉及企业服务的单位有发改、经信、科技、人社、开发区等,多个部门都在服务企业,力量分散且容易造成干扰。调研时发现高淳地区三千多家企业综合信息缺失,造成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信息不足。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均管理企业,又对企业的发展信息掌握不足,重复调研浪费人力物力,效率难以提升,还增加企业负担。为此,县域要适度打破按块分工的企业服务体制,建立高效协同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服务企业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是复制科技镇长团工作模式要结合实际,建好机制。科技镇长团的团员遴选很重要,团员本身就是人才,团员依托单位更是蕴藏创新资源的富矿。以地方产业发展的布局和需求为导向遴选挂职人员,重点与契合度高的单位建立长期派员挂职的合作机制,定期走访派出单位。充分利用科技镇长团桥梁纽带和智力外脑作用,挖掘挂职团员背后的资源。建立和延伸服务和长效联络管理机制。用好QQ群、微信群,重要岗位和优秀团员定期邀请座谈,进行科技项目持续对接。
  最后是重视科技镇长团内部体系建设。一要组建好团队。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抓住团队建设,才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二要构建好模式。作为一个随机无关联临时性组建的短期任务型团队,构建好的运转模式是做成事的关键。通过构建好镇长团内部组织架构和合理分工,抓团长统筹协调,促进团队协同形成合力。三要创建好机制。好的机制是加速器,建设好工作机制是保持工作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通过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菜单化以及挂图作战方式,实现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委书记、曾任南京市高淳区挂职干部。)
其他文献
年内我国将出台多项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以及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指南。打造跨省市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已成为新趋势。
五年以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只是日本的一半,今年初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下一个赶超的将是美国这个经济巨人,几乎可以肯定,这只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三
李泽厚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学者。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曾给我很多启迪。近年来李先生在革命与改良、救亡与启蒙、自由与平等问题上的许多论述显
报刊在过去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一直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体,即使在各种新大众传播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也余威犹存,报刊的发行活动,包括报刊发行的规则、路径与办式,直接关
十六烷值是一项最重要的柴油燃烧性能。十六烷值的测定能预测在某些临界工作条件下燃料的点燃特性及在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燃料在燃烧室是如何反应的。Stanhope-Seta公司的点
云聚淮南,数赢未来。淮南发力“大数据 ”,正在实现从煤电能源城到“DT高地”的嬗变,其背后蕴涵淮南新经济的DNA基因。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大数据产业成为这座百年能源城的“故事新篇”,也深刻改变着外界对淮南的固有认识。  在淮南高新区,江淮云产业平台6楼,图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群年轻人紧盯电脑屏幕,敲打键盘,他们繁忙而有序地整理着土地确权的地理信息。该公司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正在建立农村土地地
深改元年地方上的改革创新,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在辞旧迎新之际,本刊举办了第十届“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对2014年地方上的改革创新进行梳理总结,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鲜明的特征。  以往,人们总是诟病,“下改上不改,改了也白改”;对于地方上一些改革创新的失败,也常常归咎于“缺乏顶层设计”。但这样的局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彻底改变,三中全会《决定》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改革蓝图。  刚刚过去的2
简单介绍了丁基橡胶(IIR)的生产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及其环保问题,同时还论述了IIR的国内外生产现状,分析了IIR生产及市场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IIR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