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也是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意识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作用。所以,我们要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创造性因素,探索创造性教学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人的创造力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推陈出新的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与以往不同的、独树一帜的思想方法措施。对于教师来讲,要从本质上解决这种状况,就要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教学中各个方面。教师在做这方面工作时,也要督促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达到这一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其实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老师应表扬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正因有“借”才有“还”,暗示曹军造箭射自己,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职明才干,此时大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正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和同学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
二、鼓励质疑,以培育思维的灵活性
我国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益,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这话很有道理。读书无疑,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常有疑点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有疑好问才能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引导他们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要在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引导的方法,一是鼓励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二是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围绕中心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遇事好问,勇于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质疑,这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好奇心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善于提出研究性问题,从中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技能。
三、提倡争辩,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陈述,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这就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同学们品析了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可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争辩,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中描写的是母爱,只有母爱才如此伟大;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父爱,因为父爱也同样伟大。
在大家争辩过程中,思维又一次被激活,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出了一种亲子之情。又如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有的学生就对“这座世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一句产生了质疑:这座宝鼎比起那些高大宏伟的建筑物,简直太渺小了,为何称为宏伟之作,“宏伟”一词是否用大了?于是引发了学生的一场争论,从造型、工艺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争辩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因此,语文课的提问设计,应当具有培养想象力的功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而不是老在重复课文情节上设问。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课文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而“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奇石,课文只是略写,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留下了空间,我让他们想象奇石的样子,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当鸟儿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已变成灯火的树朋友时,“她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此时,鸟儿对着灯火,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教师的启发使学生马上走进想象的空间,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的说:“她在想,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有的说“她在想,树朋友,我来给你唱歌了,你听到了吗?”还有的说:“她在说,树朋友,你不记得我们的约定了吗?明年我还来给你唱歌,你一定要等着我。”……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如果教师不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怎么会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呢!
五、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左右脑协同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主要处理语言信息,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脑主要主管形象记忆、图形识别和运动、音乐舞蹈等活动。从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的“火花”产生期间,主要是右脑在发挥作用。但要将创造性的“火花”加以分析和整理,就必须依赖于左脑的抽象思维。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而以前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上的注入、分析,到课后的“题海式”的作业,使学生更多的偏重于左脑的使用训练,往往忽略了右脑功能的开发。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设法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使他们产生思维动力的良好的情感环境。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方法的选择、教具的准备、内容的准备等,就是让学生保持新鲜的感觉和新异的刺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
时代在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努力,尽最大力量创造出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让教学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人的创造力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推陈出新的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与以往不同的、独树一帜的思想方法措施。对于教师来讲,要从本质上解决这种状况,就要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教学中各个方面。教师在做这方面工作时,也要督促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达到这一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其实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老师应表扬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正因有“借”才有“还”,暗示曹军造箭射自己,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职明才干,此时大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正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和同学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
二、鼓励质疑,以培育思维的灵活性
我国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益,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这话很有道理。读书无疑,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常有疑点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有疑好问才能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引导他们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要在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引导的方法,一是鼓励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二是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围绕中心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遇事好问,勇于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质疑,这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好奇心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善于提出研究性问题,从中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技能。
三、提倡争辩,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陈述,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这就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同学们品析了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可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争辩,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中描写的是母爱,只有母爱才如此伟大;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父爱,因为父爱也同样伟大。
在大家争辩过程中,思维又一次被激活,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出了一种亲子之情。又如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有的学生就对“这座世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一句产生了质疑:这座宝鼎比起那些高大宏伟的建筑物,简直太渺小了,为何称为宏伟之作,“宏伟”一词是否用大了?于是引发了学生的一场争论,从造型、工艺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争辩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因此,语文课的提问设计,应当具有培养想象力的功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而不是老在重复课文情节上设问。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课文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而“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奇石,课文只是略写,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留下了空间,我让他们想象奇石的样子,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当鸟儿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已变成灯火的树朋友时,“她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此时,鸟儿对着灯火,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教师的启发使学生马上走进想象的空间,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的说:“她在想,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有的说“她在想,树朋友,我来给你唱歌了,你听到了吗?”还有的说:“她在说,树朋友,你不记得我们的约定了吗?明年我还来给你唱歌,你一定要等着我。”……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如果教师不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怎么会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呢!
五、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左右脑协同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主要处理语言信息,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脑主要主管形象记忆、图形识别和运动、音乐舞蹈等活动。从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的“火花”产生期间,主要是右脑在发挥作用。但要将创造性的“火花”加以分析和整理,就必须依赖于左脑的抽象思维。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而以前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上的注入、分析,到课后的“题海式”的作业,使学生更多的偏重于左脑的使用训练,往往忽略了右脑功能的开发。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设法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使他们产生思维动力的良好的情感环境。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方法的选择、教具的准备、内容的准备等,就是让学生保持新鲜的感觉和新异的刺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
时代在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努力,尽最大力量创造出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让教学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