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偏至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历史主义小说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对它的概念一直未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它试图构建时空破碎的历史图景,书写浓缩的个人史,重建个人话语、身份体系。虽然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但对于重新认识历史与小说方面却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小说;人物身份体系变化;历史破碎
  [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24-1
  
  二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了一个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它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更关注个人尤其是小人物的内心欲望和生存的合理性。其中新历史主义小说经历了诞生、命名、发展壮大并形成成熟的“历史诗学”、“文化诗学”,在20年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经典性的文本,成为新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什么是新历史主义小说?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颜敏认为可取的做法是,在同“以往及同时代的历史小说的比较中辨别它的新质和特质”。这种新质和特质,颜敏认为:“新历史主义小说指涉的对象是生活的世界,它们的历史世界是作家根据历史流传性而想象出来的、虚构的世界;新历史小说是个人性记忆的写作历史”。张清华则认为:新历史小说“它们应当分为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中心’与‘边缘’的两个部分,其边缘部分是与‘旧历史小说’相对立的‘新历史小说’,其‘中心部分则是与旧的历史方法和历史观对立的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的小说”。针对张清华对“新”、“旧”历史小说的区别,刘圣宇指出:“实际上,当时革命题材是相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题材而提出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从来就没有被作为历史小说看待过,在小说类别上,它只是一般的虚构小说。”尽管,他们对“新历史主义小说”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新历史主义小说是以革命历史小说为“前文本”产生的,从历史观、文学观和叙事话语等多层面上“解构”了有关历史和有关历史写作的观念,试图为历史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佐证。
  同革命历史主义小说相比,新历史主义小说构造了时空破碎的历史图景,一改之前小说对历史图说的历时性,变宏大的单线的大历史为浓缩的复杂的小历史,从个人视角观察历史,对历史背景做淡化处理,突出小人物生存的酸甜苦辣,试图给历史一个新的定位。这不同于革命历史小说的进化论观点,没有英雄或者英雄“已经死亡”。以李洱的《花腔》为例,对于葛任的处理,更像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对这个“英雄”的生死,白圣韬、赵耀庆、范继槐分别给了不同的叙事版本,三者都从自身出发选择性记忆与遗忘,对葛任的人生、生死做成一个定义,但是葛任的结局究竟如何,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当然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模式,对于历史,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历史——我们所理解的历史就一定是真实的么?也许这才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本意。在新历史主义看来,历史只是相对的真实,是“打上我的个性烙印的历史”,如果说之前的历史观点是大片段的历史拼接,那么新历史主义的历史就是零散的碎片,即“野史”、“民族的秘史”(陈忠实),由一个个被遗忘、被忽略的个体组合成的历史。对人物的情节化的处理,也由喜剧变成一出闹剧、讽刺剧或者悲剧,避免了传统的“大团圆”的结局,采取狂欢化的解构方式。狂欢是解构的特殊形式,它“充满了对一切神圣事物的亵渎和歪曲,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巴赫金)历史被“去魅”,揭开了崇高化、神秘化的面纱,也就解构了历史的理性,确立了新的历史观: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新历史主义小说书写浓缩的历史,着重展现历史的破碎化、个人化。它重新解构了反映论的方式,淡化处理历史情景、书写欲望化的历史景观、“悬置”政治话语判断等方式。不同于之前的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淡化处理历史情境,规避宏大的历史图景,将恢宏壮阔的历史缩小到一个人。对应着新历史主义对于历史的理解——“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着更多的主观性、人为性,呈现出一种“去欲望化”的趋势,在社会大欲望面前,无限放大了个人的小欲望,对于权力尤其是个人权力的狂热追求,以至不惜采取以暴制暴的暴力手段。在此,作者“悬置”、“中立”了政治话语判断,采取冷眼观照的视角,更多的是从文化的、审美的、民间的立场出发,纠缠于人性编织的命运之网。但在政治这样的敏感问题上,新历史主义小说多采取冷眼观望的视角,作者及人物对政治失去了敏感度,只展现人物自身的生存状态,间接地表述当时的历史图景。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人物身份体系的变化。通过解构集体话语体系,新历史主义小说变为“我”的写作,明显区别于之前的写作模式。但对照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一直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对于历史题材的书写经历了一个“我”的写作-“我们”的写作-“我”的写作的过程。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学现象。如果单单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种主体模式的写作,可以简单概括为“政治”写作与“文化”写作,其实也是对应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无论是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的“我”的写作还是后来的“我们”的写作,立足点都是从政治的立场出发,通过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展现当时政治的波澜壮阔的场景,借以表达出作者及人物的政治态度。在文本中,人物无法摆脱社会主矛盾的洪流,个人之间的矛盾、个人欲望必须服从于主流的政治需要。人物的形象是伟大的、崇高的,为了政治理想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当然在一些革命历史主义小说的书写中,也会展现人物的不足,主人公也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有表现主流之外的个人追求。以“革命+恋爱”的模式为例,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主人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战线,为了革命事业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内心是伟大的、崇高的,不含有太多的个人欲望。虽然与之前相比,革命题材文本中加入了个人的欲望——爱情,可当爱情与革命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主人公尽管会经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后还是服从于政治的大洪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而新历史主义小说,避开了主流的社会矛盾,把当时的政治大背景无限后推或者做淡化处理,将视野更多地放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生存、死亡等层面,渲染人物的人性色彩。
  新历史主义小说迄今为止仍在发展,对于历史的这种书写模式也已经扩展到影视等领域。尽管学术界对新历史主义小说仍有不少分歧,但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显赫的创作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它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它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及许多值得注意的艺术教训,这需要我们在一个开放的时空坐标中加以深入探寻。
  
  [参考文献]
  [1]颜敏,破碎与重构[J],创作评谭,1997(3)
  [2]张清华,十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回顾[J],钟山,1998(4)
  [3]刘圣宇,历史与小说写作[J],艺术广角,1998(2)
  [4]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新具象绘画是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在中国美术界掀起了不大不小的高潮,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很独特的文化存在。但是新具象绘画并没有形成一个固有的紧凑的团体,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影响深远的艺术理念和共同原则。在21世纪初,我们回顾“85美术思潮”以来出现的各种美术现象,对新具象绘画作出一定的梳理和总结,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新具象绘画 美术 哲学  [中图分类号]J209
期刊
[摘 要]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长达百年的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局面。宋朝对各国降臣的政策与方法,以及各国降臣在政治、社会、学术生活中生存、发展的问题,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本文试选择吴越钱氏后裔钱惟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一生的研究,力求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钱惟演 钱氏纳土 趋利避害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 要]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媒介带来了一场信息的革命。本文以一个语文学习者兼未来语文老师的视角探究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教材更新、教学手段、师生交流、思维模式培养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弊端。本文论述了在网络背景下,网络对解决以上问题所起的作用,并且对未来的语文教学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在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新定位。  [关键词]网络背景 语文教学 危机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视的东西。本文从抽象和具体的含义出发,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来认识马克思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含义 黑格尔 马克思 抽象 具体  [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180-03  一、含义  关于抽象上升
期刊
[摘 要]笛卡尔从“我在怀疑”这一点直观到“我在思想”,以及直观到作为“在思想的我”的存在,从而找到一个认识论的可靠开端——“天才的发现”。而这一“天才的发现”是相对于传统的柏拉图主义而言的,即是对主体性意义确立的重大意义,这是笛卡尔对柏拉图的一种超越。  [关键词]怀疑 理性 实体 自我  [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177-03  笛
期刊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开头,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AN_要有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课堂显得精彩纷呈,从而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本文针对如何为语文课进行艺术收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结尾发散式、结尾回味式、结尾延伸式这三种结尾方法,并通过实际的课程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结尾艺术;结尾发散式;结尾回味式;结
期刊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是教育的灵魂,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育研究活动,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魂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37-1    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现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将“法院调解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在总则中加以规定,并在第八章中以专章的形式对其作出了阐述,可见法院调解制度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调解的合理性和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不合理因素,进而提出对于改革与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构想,以期使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解决纠纷的功能。  [关键词]法院调解;合理性;不合理因素;改革;完善  [中图分类号]DF7
期刊
[摘要]“两个证据规定”颁布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证据规则”的规定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在这种背景下,“两个证据规定”应运而生,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具有非凡意义。另一方面,从2010年7月1日“两个证据规定”生效之日起至今已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两个证据规定”远非完美,现实的落实情况也并非如同预计的那样顺利。究竟有哪些因素会阻碍“两个证据规定”的落实,值得我们
期刊
[摘要]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就是“管理科学”。企业向“管理科学”迈进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这既是企业管理的方向,也是企业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更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