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性大学公选课建设模式探讨与人才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9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师范特点总结公选课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师范性大学公选课建设的几条改革策略。策略一,在了解学生的学情后设置公选课程,凸显师范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实用的公选课,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策略二,在师资来源方面提出多元化组合,汲取社会力量和有特长生加入到公选课教师行列,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策略三,严格考核考试制度,加大平时成绩比值,并采用多元性考试评价方式。
  
  高校开设公选课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中学教师,在校生学习的内容除专业知识外,还有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技能,如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教法等,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单一,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应是多元化的,即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又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让学生能一门进多门出,以适应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公选课就是培养多远化人才最好的舞台。教师借助公选课将人文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融合,补充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公选课灵活、自主、实用的优势,上出特色,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如何让公选课发挥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呢?本文就目前国内师范性高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校公选课多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
  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的随意性
  公选课课程及内容的选取一般是由任课教师个人的主观需要而定,如课时量等,随意性较强,缺乏宏观指导,很难从全局的角度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考虑课程建设的问题,所以在课程类别的设置上出现有的较多,有的较少,如人文、娱乐类较多,而技能、知识类较少。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取舍,也往往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实用性和严肃性,也较难在课程内容上反映当今社会知识和技能资讯,课程领域前沿性不强,知识含金量不高,课程内容缺乏适时更新。由于缺乏宏观指导和把握,还出现一些课程名称和内容极为相似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对学生就业的引导和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
  2.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当代大学生自主观念较强,勇于尝试和探索,他们对于公选课这类的新鲜事物比较易于接受,但是由于缺乏选课前的引导和宣传,学生的选课观念往往与公选课教学目的发生冲突。他们对公选课教育目的模糊,对任课教师不熟悉,对课程内容不了解,导致他们在公选课的选取时较为盲目和短视。我曾在一个博客里看到学生选修公选课的对话,他们把不点名、没作业、轻松、有趣、考试好过当成选课的条件。有的学生选某些课程是为了增加学分的需要,有的则纯粹是为了一个“合理逃课”的借口,也有的是为了让毕业成绩表上“好看一些”,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公选课往往都是“选的人满满,来的人寥寥”。由于学生的盲目性和短视性,造成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后却不重视,厌学、弃学。有的学生认为上选修课是浪费时间,所以宁愿逃课去图书馆看书,去自习室自习或者回寝室睡觉,把公选课当成一种负担,对上课失去兴趣,久而久之,逃课就成为一种必然。
  3.课程设置的社会差距性
  公选课教学是作为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修课部分的有益的补充,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在校“所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所需”之间的巨大“鸿沟”一直未能真正有效超越。因此有人提出国家应该推行大学生“实习制度”,以缝合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虽然不能“惟技术至上,惟实用至上”,但公选课课程设置却可以以实用型为主,以此缩短学校输送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但是就目前而言,师范性大学公选课设置种类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很好地借助公选课这个平台,有选择地开设出具有一定实用意义和价值的公选课程,确保所培养的大学生能够完全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而且课程的内容也没有摆脱教师专业的束缚,某些公选课内容实际上是教师专业课的简介或综述,没有以专业课为基础向纵向横向拓宽。
  改革的策略
  1.从学生角度入手
  学生的兴趣、需求是公选课教学活动的动力源泉,公选课是最直接地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来设置的课程体系,把握好学生这一重要的教学市场,才能真正开设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公选课程。从学生的角度人手,在充分了解学生和学情后,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上,就应该充分结合本校大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学业特点,突显师范特色,再根据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学生的个性需求与社会需要之间找准平衡点,指导性地建设具有特色的、实用的公选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增加学生创新、动手机会为设定目标,这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策略方面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程设置方面应覆盖以下4个领域:①以人文教育为内容的课程,如婚姻法,家庭继承法,劳动就业法,大学生职业规划,商务礼仪,服饰文化等等。这些课程能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塑造多元化人才,能胜任各种社会工作;②以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如网页设计(专业课堂如果没有)、速写、雕刻、家电修理、按摩、烹调,英语口语等,这些课程能培养学生师范性教学大纲没有的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多层次的需要。比如,有学校开设了“国际饭店业”课程,就很受学生热捧;③以拓宽和深化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程基础上,拓宽和加深专业知识,并将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国际趋势展示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考试,如律师、经济师、心理师、健康营养师,等,学生毕业证和技能证双证在手,既能拓宽未来就业门路,又能增加自主创业的机会;④以娱乐为主要的课程,如影视欣赏、戏曲欣赏,牌类,球类等,这些课程能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也是当今经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广州某大学将桥牌引入公选课课堂,就倍受学生人欢迎。
  另外,在学生选课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宣传,端正选课态度。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入手,让他们认清公选课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目的和开课内容,以及社会需求和生存危机意识等,规范学生选课,在自由与秩序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充分发挥公选课的积极作用。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高大学时代的有效时间值,涉及各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在大学这个百宝箱里,充实自己、造就自己,为未来就业或创业做好铺垫。
  2.从教师的角度人手
  教师是培养目标的实施者,公选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传授与引导,教师个人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公选课的教学效果[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在高校教师由于科研和教学压力大,要分出时间和精力好好建设一门面向全校的“通识”性质的公选课,困难很多。所以,公选课的师资来源采取多元化,可以是本校教师或其他院校教师,也可以是有特长的在校学生,也可以向社会上聘请某方面有造诣的优秀人才,形成 “百家争鸣”的公选课氛围。借助公选课平台,广泛会集人才,传承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另外,由于公选课学生来源复杂,知识结构与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寻求合适的公选课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系列的选修课在教学方法上是有区别的,有的选修课侧重于实际运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重在引导探索和知识传授,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能背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学情。公选课老师可以用自己独特、赋有个性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用诙谐风趣的谈吐、推陈出新的见解,让同学们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气氛中感悟道理,可以用娴熟的演示或操作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技术或技能。在课程讲授中注重生动性、趣味性和启示性,既重视知识系统和实用技能的教育,也重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引导。调查发现,能“动手”的课学生比较喜欢,象“电脑动画”等课程,选修可以弥补专业课堂的不足,象“中西方文化比较”、“逻辑学”之类的等课程,不少学生认为这些课理论性太强,难以增加就业竞争力,选课者不多。所以,在选修课教学模式上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多采用学生参与的方式,体现公选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知识性内容多用视频、图片、音频、会议录像等有实际说服力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把握实用性和与社会的衔接性。
  3.从考核和成绩评定入手
  平时考核和终末成绩评定是公选课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不能为迎合学生而放宽或降低考核、考试标准要求,平时坚持点名制度和抽查制度,并将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评定采取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可以开卷、闭卷考试,可以是研究性小论文,也可以是以竞赛等方式展示选修成果。成绩分配可不同于专业课程,平时成绩占60%,终末考试成绩占40%,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
  思考与展望
  高校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具备文、理、工、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设公选课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公选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学习的减负,但公选课不是专业课的陪衬,更不是专业课的附庸,她是专业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由于公选课在我国高校实施较晚,所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让公选课与专业课达到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为社会输送各级各类的高素质人才。另外,学校应建立鼓励机制鼓励有精力、有特长的教师开设公选课。大学教师压力很大,既要科研又要上专业课,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课时而建设一门面向各专业的公选课,多数教师积极性不高,因为那要投入大量的劳动。所以,学校应制定鼓励和奖励制度,推动公选课的建设与发展。
其他文献
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的本质是自然灾难直接导致以社交接触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活动进入休克状态.“大封锁”(Great Lockdown)究竟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有多大?虽然国家统计局早些时候公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机电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对机电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提高机电工程安装管理
建筑施工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若要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效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从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的实
目的:观察接受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超声评估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引导价值.方法:选择40例在本院接受诊治并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群体临床数据为本次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礼,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用礼品作引线。传说最古老的节日礼品是人们为躲避“年”这个怪物,在门前摆放了许多食品。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凭
目的 探讨面部埋线提升术矫正中下面部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6-2018年对56例中下面部松弛下垂的中老年女性求美者采用多维度均匀布线,通过穿刺、提拉、加固韧带及颞深筋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核心业务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当90年代的学生正为大学生的主体时,学生的群体特征也显得格外明显。学生整体上注重自我、追求个性、思想鲜明,成熟与稚嫩相杂、稳重与冲动相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方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莫特罗吸入治疗成人哮喘伴慢阻肺的可行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0例哮喘伴慢阻肺患者为治疗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及进行分组,分别纳入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
成人高考是我国的一类特殊高考,为广大不能通过正常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有志青年提供了一条进入大学深造的途径.这类考试的考前辅导班具有自身的特点,参加这类辅导班的学生也
目的 将人脱细胞脂肪组织(decellularized adipose tissue,DAT)构建成可注射的水凝胶支架,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检测.方法 自2017---2019年,将从人体中得到的DAT制备成水凝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