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杭州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功的成是成就自己,功是功德天下。 ——马云
   不要追求去做一个成功者,而应追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
   读了上述两句话,作为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高三学生,你有着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马云的话指出成功既包含成就自己,也包含功德天下。爱因斯坦则明确提出“不要追求去做一个成功者”,当然,这个“成功”指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是说相较于对金钱、名誉或地位等的追求,应该努力追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两则名言的关键词非常明确:“成功”“价值”,旨在引导即将开启人生全新旅程的高三学子思考“成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读了上述两句话”告诉我们,立意需要综合考虑两则材料,要兼顾“成功”和“价值”两个方面。可以写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价值、成功和价值是什么关系、如何才能成功、如何才能有價值等等。论述时,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展开讨论。当然,也可以质疑材料。比如,成功是不是一定要功德天下?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成就自我是不是就是有价值的体现?我们一定不要追求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吗?
   总之,写作应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注意,“成功”和“价值”是比较宏大的话题,论述时要努力做到有真正的思考、真正有话说、接地气,而不是一味地堆砌素材、罗列名言,说一堆大而空的话。
  【评分标准】
   50—60分: 对“成功”和“价值”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论述有深度、有思辨性,论证过程逻辑严密,论证手法丰富。
   45—49分: 对“成功”和“价值”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对事例进行比较充分的分析,论证手法比较多样。
   42—44分: 符合题意,文体明确,能够针对“成功”和“价值”进行一定的阐述,所运用的材料能够说明观点。
   36—41分: 只谈“成功”忽略“价值”,或者只谈“价值”忽略“成功”,论述以罗列事例为主,内容比较单薄。
   35分及以下: 另起炉灶,文章与“成功”和“价值”没有关系,或者是套作作文。
  在社会中追求个人成功
   《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人皆为名利劳苦奔波,然而功成名就者,世之凤毛麟角。我以为,只有当一个人为了广泛而普世之“利”奔走时,他才真正地接近成功;也只有这样的成功,才值得为人赞扬传颂。
   当我们追求个人的成功时,不应出于纯粹的利己性而放弃荫庇他人,甚至沦落至以他人为工具和桥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成功者的价值与贡献同样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存在主义者亦言,人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代表全人类面临同一问题做出抉择,因而一己之成功不可不具有普适的利他性,否则由人组成的社会将难以为继。即便如功利主义者,也强调个人的行为应使尽可能多的人获益和快乐。可见无论是从社会的需要还是道德的要求来看,成功都不是排除社会的“一人获利”,而是功及天下、惠播他人,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而所谓“成就自我”,正是在“功德天下”的过程中社会给予的馈赠与回报。孔子云“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戏言“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其心“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其行“不暇于暖席”,“若求亡子于道路”,他的成功观念自然根植于社会之中,为黎庶寻求一个更好的世界。一心为民,而名自来。西方文豪莎士比亚也有言:“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这些真正的成功者,不约而同地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做着某种“交易”,他们将自己的思想、良知、才学或是文采奉于社会,而社会报他们以名,报他们以利,报他们以彪炳千古的“成功”。
   然而,在当下社会,仍有许多人将自己与社会割裂开来,以一己私欲博取功名,甚至利用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如传媒大亨默多克,将旗下媒体变作美国政府的喉舌,为美国入侵伊拉克鸣锣开道;再如三聚氰胺事件,公司为了利益放弃良知,那么其成功便尽是谎言;再到近日炒作“流浪大师”沈巍的自媒体、主播、营销号,为了出名丧失了对人最基本的尊重……以私欲追求“成功”,正是对真正的成功缺乏理解的体现。在这个“成功”越来越和个人“出名”“谋利”挂钩混淆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感,回归先哲们讲求名利时所真正传达的精神目的,在社会中实现个人成功。
   康德的绝对命令第二条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自己和他人仅仅视为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即是目的。我以为,每个人在追求成功时,都不应忘记,反当更加恪守这一实践原则。这样,个人的成功才能不为时代的碎片所蒙蔽,拥有价值并永垂不朽了。
  点评
   文章从为名利奔波难以功成名就出发,提出观点:为普世之利奔走才真正地接近成功。第2段通过不同的哲学观点指出原因:人具有社会性。第3段分别以孔子和莎士比亚为例,以事实论证为普世之利奔走确能成功。第4段观照现实,指出只求一己私利无视社会利益的危害,由此强调担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成功观的现实意义。最后,活用康德的言论深化观点,呼吁人们在追求成功时,切勿将他人视作工具,而应充分考虑社会利益。
  这是考场中少有的能够深入分析“为何人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价值”的文章,名言和事例的运用也体现出作者相对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学军中学 路颖颖
  “成功”与“成仁”
   古语云:“不成功,便成仁。”深思此语,似乎能咀嚼出言外之意:成功是目标,成仁是退路;若无法成功,成仁也未尝不可。    然而,两者的逻辑关系真是这样吗?
   窃以为,“成仁”是一切事业的出发点,而不是聊以自慰的退路。那些将“成功”作为目标的急功近利之人,又有几个能够在撞南墙后幡然醒悟,说“我要成仁”呢?相反,往往是那些将“成仁”作为初心的人,在长风破浪、挂帆沧海之后,“成功”也悄悄地降临在他身上。
   爱伦·坡说,既然上帝花了六千年来等待一位观察者,他为什么不可以花一个世纪来等一位读者?于他而言,专注于自己的文章是本职工作,而能否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不必急功近利。屠呦呦说,她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她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于她而言,追求成功不如悉心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恩泽惠及千万人远比自己独步天下有意义。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未把成功作为自己汲汲追求的夙愿,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高远的全社会、全人类的天空。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他看到的是秦王朝暴政下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马丁·路德·金庄严宣告“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他心中挂念的是南方的600万黑奴;当蘑菇云在广岛的上空缓慢升起时,爱因斯坦在为日本人民写忏悔信,并劝告罗斯福总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使用原子弹。他们在履行自己的初心时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那么辉煌,会以那么崇高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因为“成功”从来就不是他们的目标,只不过是“成仁”的附属品罢了。
   “成功”的人有很多,但他们的光芒往往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削弱,直至湮没在泥土中,而“成仁”的人却有着不朽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记住的文天祥,不是那个科举状元,而是那个向南而死的忠臣。原来,“成仁”的魅力远比“成功”更持久,更摄人心魄。
   朋友,想成功,先成仁。当你拥有了“仁”,“功”也会随之而来。
   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点评
   文章以反驳古语“不成功,便成仁”切入,在重新定义“成功”与“成仁”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观点:“‘成仁’是一切事业的出发点。”接着先用爱伦·坡、屠呦呦的事例指出“成仁”的第一个内涵“非功利”,论证“专注己事”的重要性;再用陈胜、马丁·路德·金、爱因斯坦等人的事例指出“成仁”的第二个内涵“为社会”,阐释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选材涵盖古今中外,论述精当有力。然后又以文天祥的事例深化“成仁”的意义;最后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作结,在总结全文的同时从形式上回应了“成仁”与“成功”的关系,展示了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
   反用古语立意并以此构建文章思路,是本文的可取之处。不足之处是入题过慢;第3、4段引用的材料都是“没有将成功作为目标”的,内涵有重复之处以致思路不够清晰、有堆砌材料之嫌。若针对这两点进行改进,文章会更完美。
  学军中学 路颖颖
  追寻价值的脚步
   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面的教育观让我印象颇深。当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学会了抽烟喝酒,并表示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像父母亲那样成功时,作者教导他:不一定要功成名就,却要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有价值。
   这不免引发了我的一个深度思考:什么是成功?古代文人把考中进士作为一种成功,把当上“状元”“榜眼”“探花”视为无上光荣。而我们知道每年落榜的文人成千上万,他们中却依然有人名传千古,这也可被视为一种成功。比如柳永,暮年及第,没有当过大官,却在曼妙的宋词中,开启了自己的王国。世人爱他的作品,“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追逐功名的失败者,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活出自我价值的一大范本。
   再观现今,北岛是现代著名诗人,他可算作一位成功者。而他自言:“那时我们有梦,关于爱情,关于文学,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我们知道北岛最后的结局,他想要自己的人生活得有价值,却总是事与愿违。还有那个20多岁经营着一家生意平平的酒吧的青年,谁会知道他后来将是立于日本文坛的不朽巨星村上春树呢?
   马云说:“成功的成是成就自己,功是功德天下。”这其实给了“成功”二字一个很好的定义。我们要以实现自身价值作为人生的莫大成就,然后再将其彰显于世、造福于世。先成后功,首先,得活得有价值。“不要追求去做一个成功者,而应追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纵观我们高三学生,多少学子挑灯夜读,为高考“抛头颅洒热血”,拼尽全力不顾一切,是为一张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们把考上大学视为成功,因为这是我们寒窗苦读十二年的硕果。而当我们真正进入大学,成功又是什么?是终日埋在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枯燥无味地打拼,只为赚取一份固定的薪水养活自己的家庭,还是其他?我们又何时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呢?
   愿我们都能寻求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追求的东西,莫在电腦前眯眼,莫在文案前抱怨,莫在鲜活的生活前失声痛哭。等风来,等云起,追寻价值的脚步,追逐梦想的港湾。
  点评
   作者从自身的阅读心得出发,借书中教导孩子之言引入对成功的思考;进而以柳永为证,指出世俗的成功观之外,还有另一种成就自我的方式;随后以北岛、村上春树两人成长经历论述成就个人价值的重要性;接着以马云的话阐述个人价值的实现对社会价值实现的意义;最后回到高三学子的当下,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指明高三学子的努力方向——追寻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文章没有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出发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没有强调“功德天下”的重要作用,而是遵循了爱因斯坦名言的理路,着眼于“价值”与“成功”的关系,论证实现价值,尤其是个人价值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不失为另一种写作的可能性。
  学军中学 路颖颖
其他文献
玉米结婚  两粒相爱的玉米终于决定要结婚了。  婚礼当天,新娘突然失踪了。新郎万分焦急,一把抓住一直跟着自己的爆米花,问:“你看见我的新娘了吗?”  爆米花害羞地说:“讨厌,人家穿婚纱了嘛!”    坠楼的醉汉  一名醉汉不慎从三楼掉了下来,引来很多路人围观。  一名警察路过,问:“发生了什么事?”  醉汉:“不清楚,我也刚到。”    诚实的汽车商  全家人开着新车出去兜风。突然,车子熄火了,一
要求写作论述类文章的作文题,在审题上大多不会为难大家,会给出一些比较明确的观点,请同学们就此阐述自己的看法、态度。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作家王安忆在选编《给孩子的故事》一书时,选择了不少表现“苦难”和“残酷”的故事,她希望这些故事能“澄澈地映照世界”,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成长。  有不少教育家并不同意王安忆的这一看法,他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多感受世界的温存,少让他们接触
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如果将不同词人同一主题的作品或同一词人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既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又能有效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和北宋末代皇帝赵佶的《燕山亭》,两位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的亡国之君在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与透露出的愁情不尽相同,就可以从景、情、境三方面切入进行比较阅读。景,指作品中表现的景物,形成的画面;情,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情和景的和谐统一下达到的境界
埃德蒙·莫里斯1940年出生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评价说,他拥有最宝贵的品质——原创性。从大学辍学后,他先后移民到英国和美国。他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所设计的广告不如人意,被公司解雇,只好从事各种零碎的写作项目:旅行手册,电影剧本……他一直徘徊在破产的边缘,直到他将一部没能拍成电影的剧本扩写成传记《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并获得1980年的普利策传记奖。  1983年,时任美国
一、选择题  1. A。B项,扪mén。C项,楯shǔn。D项,禊xì。  2. B。A項,倍思亲。C项,熏陶。D项,洞幽烛微。  3. D。“天有不测风云”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用在此句不恰当。  4. B。A项,缺主语。C项,句式杂糅,“体现了”改为“体现的”。D项,重复累赘,“借此”指代不明。  5. A。“改善”较“改变”有方向性;“经济效益”指“经济效率和经济利益”;“改善管理”“提高
穿越到秦朝生活,要怎样打扮才跟得上当时的服饰潮流?不要以为随随便便穿一套古装就行。  发型:披头散发不可取,  发髻扎起来  穿越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脑袋,如果你是短发,还是把头发留长了再去吧。上一期说了,秦朝有一种刑罚叫“髡”,会把受刑者的头发剃掉,所以假如你顶着一头短发在秦朝的街头游走,会被当作有前科的人,被警惕的目光包围。  把头发留长了以后,也要注意发型。别看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各种“披头士”,
学生作文,特别是作论述类文章,破题之后,通常就会引证一句名人名言。这句名言作用很大,肯定是支持了自己想要论说的观点,而且出于名人之口,更增添了此语的权威性。有了这一句名人名言,下文的进一步申说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且慢,引证了这句名人名言,就一定能服人吗?  相互“打架”的谚语格言  比如要谈论历史上有不少事是“故技重演”,是“披着新装演旧戏”,我们可以用一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予以打发;
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摘自《关于独处》  [德国哲学家、作家叔本华 著]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摘自《汉书》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 著]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疫情就是命令,灾难就是号角。当代青年,面对灾难洪流,拒绝惶惶不安,拒绝一切空想,迎“难”而上,以每一个“小我”成就“大我”,以钢铁洪流阻遏灾祸。   灾难,绝大多数都是那么偶然而避无可避。“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对于普通人来说,灾祸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它可以是磕磕碰碰的创伤,也可能是手术刀下的呻吟;它可以是自然灾害的肆虐,也可能是战争带来的离散伤亡……而伴随着灾祸而生的“后遗症”,其对精
开始学写论述类文章后,不少同学觉得文章的过渡、照应等方面较好操作,但在论据的取舍,特别是如何在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统率下,把论据与论证自然又紧密地结合起来还存在较大问题。大多数同学在写作时能用事实说话,并且与中心有一定联系,但这样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常常是论据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缺乏分析,导致文章松散无力,缺乏理性思考。  在《“独”》一文中,作者由《梅花》一诗提炼出“孤独是一种智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