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山深处,一位年逾五旬的山村教师,在孤零零的一所土墙教室里续写着"一名教师与五名学生的故事"……30年过去了,深山依旧,教室依旧,然而,从这简陋的教室里却走出了60多名高中生、13名军人、两名中考生和两名会计师……
甘溪村小,对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大山深处的村民来说,它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
5名学生3个年纪
甘溪村小位于福宝镇西南海拔3400米高的大山峡谷深处,因自然条件险恶,加之与福宝镇相距近100里,山高路险,几乎与世隔绝,因此更显荒凉和孤寂。
今年6月,我和另一名记者经20多个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见到了这所群山之中的小学。甘溪村小现只有一、二、三年级学生共5名。在此教语文、数学等5门课程的老师叫叶先启,现年57岁。
1970年1月,当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甘溪二队农民叶先启,经福宝镇甘溪大队提议并经镇政府同意,成为甘溪民办教师。为了照顾方圆几十里地的村民子女上学,经多方研究,最后将甘溪村小校址选在了甘溪三队大山中部。因资金紧张,学校惟一的一座教室用泥土砌成使用至今。上世纪80年代初,甘溪村小平均每学期有学生10名左右,后因甘溪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不少村民相继举家外迁,到1982年初,学校的学生骤减至5人,这个数字一直持续至今。
一年只能下一次山
叶先启在1997年以前,一直是民办教师,工资最初只有5元钱,最多时17元。调资后如今的工资是400多元。叶老师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吃过早饭,走近3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他每天上4节课,除了语文和数学,还代体育、音乐等课。师生中午休息半小时,不吃午饭,饿了,便吃早上带来的煮土豆或干粮充饥。下午3点放学后,叶老师要负责送偏远学生一程,回到自己的家已是晚上8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老师每天平均往返要走近40里地,翻六座大山,过50多条沟沟坎坎。几十年来,他整整走完了20个长征路!
没有人知道叶老师的苦衷。因长年风里来雨里去,他患上了严重的湿疹、风湿关节炎,腿脚变形。但是,叶老师却抱回了一个又一个镇"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因甘溪村小到镇上的山路奇险无比,要翻数座大山,叶老师一年中只能下一次山,大部分奖状都是托人下山领回的。
叶老师每月工资并不高,但有了失学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都会给予帮助。1998年2月,学生马凡、黄勇的父母因种种原因不在身边,叶老师便把他俩领到自己家里,管吃管住,一直到他俩小学毕业。这两位学生考上高中临走时,拉住叶老师的手,长跪不起……几十年来,叶老师仅帮助学生一项,花费高达数千元。叶老师有两儿一女,现均在外打工。目前,他和爱人王珍琼(现年56岁)及小孙子一起艰难度日。
时至今日,还没人愿意到甘溪村小从教,但在叶老师心里,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续干下去,直到走不动路为止。
一所令人难忘的小学
甘溪村小的师生对记者的到来非常惊奇,他们几乎不相信我们能成功翻越数座险峻的大山。
我们在甘溪村停留了4天,与师生们和村民同吃住。几天时间里,我们深为叶老师和小学生们艰难的生活和纯朴的作风所感染。甘溪村小不通电,教室里是破旧的泥墙和几张久经磨砺的桌凳。小学生们的年龄差异大,但叶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分开教学,有时甚至负起了学生家长的职责。为了得到真实的画面,我们随护送学生返家的叶老师在险峻的山路中先后往返了6次。
甘溪地处森林深处,叶老师在从教的几十年中曾遇到过野猪和毒蛇。我在拍摄中迈入数米高的杂草丛里抓拍,身上立即爬上十多条两寸长的松毛虫。叶老师用手从我身上抓下了毛虫,坚决不准我再踏入丛林一步。
第五天我们即将告别甘溪村小时,叶老师和他的5名学生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他们哭了,我也流下了泪。他们执意要送我们下山,几经劝解,师生们不同意,最终还是在距我们20米的远处一直跟着。甘溪村小,一所令我久久难忘的小学……
今年10月,距这次采访结束不久,记者欣闻甘溪村小将搬至山下。真诚祝愿叶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甘溪村小,对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大山深处的村民来说,它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
5名学生3个年纪
甘溪村小位于福宝镇西南海拔3400米高的大山峡谷深处,因自然条件险恶,加之与福宝镇相距近100里,山高路险,几乎与世隔绝,因此更显荒凉和孤寂。
今年6月,我和另一名记者经20多个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见到了这所群山之中的小学。甘溪村小现只有一、二、三年级学生共5名。在此教语文、数学等5门课程的老师叫叶先启,现年57岁。
1970年1月,当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甘溪二队农民叶先启,经福宝镇甘溪大队提议并经镇政府同意,成为甘溪民办教师。为了照顾方圆几十里地的村民子女上学,经多方研究,最后将甘溪村小校址选在了甘溪三队大山中部。因资金紧张,学校惟一的一座教室用泥土砌成使用至今。上世纪80年代初,甘溪村小平均每学期有学生10名左右,后因甘溪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不少村民相继举家外迁,到1982年初,学校的学生骤减至5人,这个数字一直持续至今。
一年只能下一次山
叶先启在1997年以前,一直是民办教师,工资最初只有5元钱,最多时17元。调资后如今的工资是400多元。叶老师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吃过早饭,走近3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他每天上4节课,除了语文和数学,还代体育、音乐等课。师生中午休息半小时,不吃午饭,饿了,便吃早上带来的煮土豆或干粮充饥。下午3点放学后,叶老师要负责送偏远学生一程,回到自己的家已是晚上8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老师每天平均往返要走近40里地,翻六座大山,过50多条沟沟坎坎。几十年来,他整整走完了20个长征路!
没有人知道叶老师的苦衷。因长年风里来雨里去,他患上了严重的湿疹、风湿关节炎,腿脚变形。但是,叶老师却抱回了一个又一个镇"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因甘溪村小到镇上的山路奇险无比,要翻数座大山,叶老师一年中只能下一次山,大部分奖状都是托人下山领回的。
叶老师每月工资并不高,但有了失学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都会给予帮助。1998年2月,学生马凡、黄勇的父母因种种原因不在身边,叶老师便把他俩领到自己家里,管吃管住,一直到他俩小学毕业。这两位学生考上高中临走时,拉住叶老师的手,长跪不起……几十年来,叶老师仅帮助学生一项,花费高达数千元。叶老师有两儿一女,现均在外打工。目前,他和爱人王珍琼(现年56岁)及小孙子一起艰难度日。
时至今日,还没人愿意到甘溪村小从教,但在叶老师心里,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续干下去,直到走不动路为止。
一所令人难忘的小学
甘溪村小的师生对记者的到来非常惊奇,他们几乎不相信我们能成功翻越数座险峻的大山。
我们在甘溪村停留了4天,与师生们和村民同吃住。几天时间里,我们深为叶老师和小学生们艰难的生活和纯朴的作风所感染。甘溪村小不通电,教室里是破旧的泥墙和几张久经磨砺的桌凳。小学生们的年龄差异大,但叶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分开教学,有时甚至负起了学生家长的职责。为了得到真实的画面,我们随护送学生返家的叶老师在险峻的山路中先后往返了6次。
甘溪地处森林深处,叶老师在从教的几十年中曾遇到过野猪和毒蛇。我在拍摄中迈入数米高的杂草丛里抓拍,身上立即爬上十多条两寸长的松毛虫。叶老师用手从我身上抓下了毛虫,坚决不准我再踏入丛林一步。
第五天我们即将告别甘溪村小时,叶老师和他的5名学生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他们哭了,我也流下了泪。他们执意要送我们下山,几经劝解,师生们不同意,最终还是在距我们20米的远处一直跟着。甘溪村小,一所令我久久难忘的小学……
今年10月,距这次采访结束不久,记者欣闻甘溪村小将搬至山下。真诚祝愿叶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