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常态教学 音乐课堂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过程都发生了很大的的变化。可在课程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误区。作为多年在一线从事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经常听公开课,却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不但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有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也不是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的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例如在教唱戏曲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时,我把演员演唱的作为欣赏。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范唱来教学,虽然自己范唱的韵味差一些,但学生模仿起来就简单得多,学的也快得多。在欣赏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键盘上的舞蹈》时,我把《秋日私语》的主题用钢琴弹出之后,学生们都给我鼓起掌。学生的兴趣也被吸引过来了。不是我的演奏水平高,而是教师的范奏更贴近学生。所以,教师的范唱、范奏不能丢,要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1.引趣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慢慢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时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用电影导入学生的兴趣立刻就被提起来了。通过观看电影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雪绒花》这首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又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于是我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提问和吸引学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讲故事法逐渐导入:谁知道百鸟朝凤的故事?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知道一点,然后让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接着放录音欣赏并让学生体会音乐是如何来讲述这个故事的?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2.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初中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更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因为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所以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解决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例如,在竖笛练习中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遍一组奏do,二组奏mi,三组奏sol。第二遍再换一换,第三遍再换,每遍每组都演奏不同的音。这样运用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化多样的唱歌教学中的发声练习
一般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要么就是应付,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考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光荣少年》时用la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张大,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的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提高很大,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的。特别是歌曲的重难点也一起解决了,真是一举多得。
(3)如何教学识谱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之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例如,中小学的竖笛教学如果没有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有了器乐教学才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样在歌曲教学中,识谱也起着更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解决教学过程识谱枯燥的问题呢?一般我采用分段练唱降底难度及抢答形式,这样能使会识谱的同学带动不会识谱的同学。也可以先学会演唱歌曲再演唱旋律,这样降低了识谱难度对识谱能力差的同学学习容易一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基本消灭了不会识谱的现象。
三、结语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前进,使音乐如磁铁般吸引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好。
新课程改革常态教学 音乐课堂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过程都发生了很大的的变化。可在课程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误区。作为多年在一线从事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经常听公开课,却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不但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有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也不是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的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例如在教唱戏曲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时,我把演员演唱的作为欣赏。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范唱来教学,虽然自己范唱的韵味差一些,但学生模仿起来就简单得多,学的也快得多。在欣赏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键盘上的舞蹈》时,我把《秋日私语》的主题用钢琴弹出之后,学生们都给我鼓起掌。学生的兴趣也被吸引过来了。不是我的演奏水平高,而是教师的范奏更贴近学生。所以,教师的范唱、范奏不能丢,要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1.引趣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慢慢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时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用电影导入学生的兴趣立刻就被提起来了。通过观看电影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雪绒花》这首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又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于是我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提问和吸引学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讲故事法逐渐导入:谁知道百鸟朝凤的故事?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知道一点,然后让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接着放录音欣赏并让学生体会音乐是如何来讲述这个故事的?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2.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初中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更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因为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所以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解决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例如,在竖笛练习中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遍一组奏do,二组奏mi,三组奏sol。第二遍再换一换,第三遍再换,每遍每组都演奏不同的音。这样运用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化多样的唱歌教学中的发声练习
一般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要么就是应付,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考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光荣少年》时用la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张大,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的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提高很大,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的。特别是歌曲的重难点也一起解决了,真是一举多得。
(3)如何教学识谱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之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例如,中小学的竖笛教学如果没有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有了器乐教学才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样在歌曲教学中,识谱也起着更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解决教学过程识谱枯燥的问题呢?一般我采用分段练唱降底难度及抢答形式,这样能使会识谱的同学带动不会识谱的同学。也可以先学会演唱歌曲再演唱旋律,这样降低了识谱难度对识谱能力差的同学学习容易一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基本消灭了不会识谱的现象。
三、结语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前进,使音乐如磁铁般吸引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