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监督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工作中所取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玉溪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成效 做法
玉溪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占国土总面积的35.99%,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而,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的发展战略思路,通过集中在“三湖一海一库”径流区开展以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修复能力,有效保护现有的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
1.1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1998年以来,玉溪市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完成了32项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上各级各部门,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6.88km2,其中,坡改梯14303.1hm2,水保林39348.5hm2,经果林19121.8hm2,种草818.7hm2,封禁治理28469.8hm2,保土耕作4580.1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9640处。新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142867hm2。完成投资43407.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287.4万元,地放配套资金28241.72万元,群众自筹4878.03万元。通过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治理区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1.2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有成效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35个,其中市级审批121个,县级审批1214个。征收水土保持“两费”817.10万元,其中,防治费376.74万元,设施补偿费603.89万元。完成了星云湖、抚仙湖综合治理出流改道工程,杞麓湖调蓄水隧道工程,易门县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15项水利工程和18项矿电、公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转报工作。
1.3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玉溪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抚仙湖径流区的尖山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验站建设和全面观测工作,该站已建成坡耕地、林地、疏幼林地、荒山荒坡地4个径流观测小区和1个流域卡口控制站。该项目与西南林学院联合开展,已完成流域内植被及土壤的各项调查工作 ,开始开展降雨、小区径流及泥沙的全面观测工作,该监测站的建设,能为今后保护高原明珠抚仙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合新平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将乙本家河小流域作为玉溪市红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该项目同样与西南林学院联合开展。在小流域内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对流域区内的土壤、植物、水质、泥沙、植物生长量、植物群落演潜情况等进行监测,目前已完成监测报告上报省厅。
1.4 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为宣传主线,充分利用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7月的《水土保持法》宣传月和宣传周,“环保世纪行”等宣传活动,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认真制定宣传实施方案,采取各種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材料、悬挂布标、制作宣传牌等宣传方式深入到各乡镇、村社水土流失严重区、工矿密集区作了大张旗鼓的宣传。通过广泛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搞好水土保持,建设秀美山川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进一步动员人民群众为圆满完成玉溪市“十一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促进了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宣传,各级各部门提高了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市水利局局长亲自抓水土保持工作,深入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为水土保持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重点治理项目的县区都把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成立由水利局、财政局、林业局、农业局、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和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利局为项目实施主体,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治理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在市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国债项目的配套资金,所有实施的重点治理项目市县配套资金均及时足额到位,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如易门县在经果林实施中,主管副县长亲自协调,县经作站以最优惠的价格供应优质经果苗给项目区,大大节约了工程资金。
2.2 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内部素质
几年来,凡是水利部、流域机构、省水利厅组织的培训,市水利局都派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同时为提高基层水土保持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市水利局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和平时单独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层水保人员的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市水保技术人员参与到县区的具体工作中,进行个别指导培训。 2002年5月份市水利局举办了全市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培训,各县区水利局共40多名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史明昌教授向大家讲授了“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及其运用软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为提高水保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业务素质,2003年12月,市水利局又组织开展了水行政执法培训,由市政府法制办的同志向大家讲授了行政执法程序、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行政执法的法律知识。为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2004年12月,市水利局举行办了全市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丙级资格证书单位编制人员上岗培训,各县(区)水利局56名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邀请了省水利厅、西南林学院、昆明有色冶金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讲授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水土保持基本原理及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及实例分析,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及编制方法。
通过各种专业培训,使各县区水保工作人员了解掌握了水土保持当前的最新技术,水土保持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下阶段进一步规范了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做好项目储备,争取更多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培训期间,大家还进行技术交流,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促进了相互的学习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
2.3 总结经验、确保工程质量、巩固治理成果
小流域治理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改善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中,总结以往治理中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治理资金不足、保面积难以保工程质量,治理成果管护难以落实、治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市水保办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水保项目季节性强的特点,指导项目县做好工期计划安排,要求各县在项目实施前进一步落实地块、树种、苗木。把好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好每一项工程,做到治理一片、成一片,并落实管护制度,保证治理成果。如华宁县巴西河流域开展了集中连片的水保林治理,成活率、长势都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红塔区红旗河小流域在施工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民工抢抓工期,保证了规划范围内措施的落实,并开展了不同整地种植水保林的对比实验。澄江县针对治理区坡耕地面积较大,仅靠水利部门治理难以取得实效的情况,与林业部门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在抚仙湖周边、径流区营造大量水保林、解决了坡耕地退耕难,坡改梯投入大、治理难的问题。在泥沙较大的东大河水库库尾,建起了两座拦沙坝,当年就拦截了十多万方泥沙,大大减少了水库的淤积。
2.4 坚持不懈抓好水保监督执法工作
水保监督执法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开展预防保护工作,有效巩固治理成果,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执法来保证。各县(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加强监督检查,对新建开发建设项目严把方案审批关,对破坏比较严重的矿山、砂石料厂,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清理整顿,限期关停、依法取缔。对水保两费的征收,进行严格管理,做到“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有效防止了两费使用和管理上的违规行为。
3.存在的问题
3.1 水土保持宣传深度、力度有待提高
表现在:(1)一些偏远地区干部群众对水土流失危害性和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2)在治理区中也有部分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不到位,使得一些措施难以落实。(3)一些生产建设单位法制意识淡薄,采取推诿、回避、拖延等手段拒绝缴纳水保“两费”。(4)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不够,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没有水土保持方案,仍然得到批准开工建设。
3.2 治理方式、投资渠道单一
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涉及到流域内的乡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得到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圆满完成整个治理工程。目前有的县(区)在实施小流域重点治理过程中,以水利局作为实施主体,忽略了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組的作用,使得协调工作难度加大,一些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治理方式、投资渠道也比较单一。
3.3 治理后的管护有待提高
水土保持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尤其生物措施,高标准高质量的治理加良好的管护等于高效益,如果没有较好的管护,再好的治理几年后的效益也几乎为零。目前一方面由于治理补助标准低,管护资金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必须改变观念,明确产权,落实治理后的使用权和管护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治理效益。
3.4 监督执法工作需要全面加强
玉溪市监督执法管理规范化建设多来,虽然在贯彻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要求新建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由于一些项目审批主管单位对水土保持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关不严格,使一些新建项目仍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还有很多困难。
4.结语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有突出重点,效果明显,特色鲜明等特点,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做法,但是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时刻在更新变化,今后更需进一步加强,多依靠各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重视水土保持、支持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才能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使全社会以更加积极、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快我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步伐。
作者简介:
孙振富(1969—),男,云南华宁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管理、规划设计、监督执法、监测等方面工作。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成效 做法
玉溪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占国土总面积的35.99%,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而,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的发展战略思路,通过集中在“三湖一海一库”径流区开展以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修复能力,有效保护现有的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
1.1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1998年以来,玉溪市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完成了32项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上各级各部门,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6.88km2,其中,坡改梯14303.1hm2,水保林39348.5hm2,经果林19121.8hm2,种草818.7hm2,封禁治理28469.8hm2,保土耕作4580.1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9640处。新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142867hm2。完成投资43407.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287.4万元,地放配套资金28241.72万元,群众自筹4878.03万元。通过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治理区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1.2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有成效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35个,其中市级审批121个,县级审批1214个。征收水土保持“两费”817.10万元,其中,防治费376.74万元,设施补偿费603.89万元。完成了星云湖、抚仙湖综合治理出流改道工程,杞麓湖调蓄水隧道工程,易门县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15项水利工程和18项矿电、公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转报工作。
1.3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玉溪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抚仙湖径流区的尖山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验站建设和全面观测工作,该站已建成坡耕地、林地、疏幼林地、荒山荒坡地4个径流观测小区和1个流域卡口控制站。该项目与西南林学院联合开展,已完成流域内植被及土壤的各项调查工作 ,开始开展降雨、小区径流及泥沙的全面观测工作,该监测站的建设,能为今后保护高原明珠抚仙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合新平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将乙本家河小流域作为玉溪市红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该项目同样与西南林学院联合开展。在小流域内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对流域区内的土壤、植物、水质、泥沙、植物生长量、植物群落演潜情况等进行监测,目前已完成监测报告上报省厅。
1.4 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为宣传主线,充分利用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7月的《水土保持法》宣传月和宣传周,“环保世纪行”等宣传活动,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认真制定宣传实施方案,采取各種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材料、悬挂布标、制作宣传牌等宣传方式深入到各乡镇、村社水土流失严重区、工矿密集区作了大张旗鼓的宣传。通过广泛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搞好水土保持,建设秀美山川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进一步动员人民群众为圆满完成玉溪市“十一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促进了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宣传,各级各部门提高了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市水利局局长亲自抓水土保持工作,深入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为水土保持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重点治理项目的县区都把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成立由水利局、财政局、林业局、农业局、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和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利局为项目实施主体,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治理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在市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国债项目的配套资金,所有实施的重点治理项目市县配套资金均及时足额到位,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如易门县在经果林实施中,主管副县长亲自协调,县经作站以最优惠的价格供应优质经果苗给项目区,大大节约了工程资金。
2.2 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内部素质
几年来,凡是水利部、流域机构、省水利厅组织的培训,市水利局都派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同时为提高基层水土保持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市水利局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和平时单独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层水保人员的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市水保技术人员参与到县区的具体工作中,进行个别指导培训。 2002年5月份市水利局举办了全市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培训,各县区水利局共40多名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史明昌教授向大家讲授了“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及其运用软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为提高水保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业务素质,2003年12月,市水利局又组织开展了水行政执法培训,由市政府法制办的同志向大家讲授了行政执法程序、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行政执法的法律知识。为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2004年12月,市水利局举行办了全市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丙级资格证书单位编制人员上岗培训,各县(区)水利局56名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邀请了省水利厅、西南林学院、昆明有色冶金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讲授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水土保持基本原理及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及实例分析,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及编制方法。
通过各种专业培训,使各县区水保工作人员了解掌握了水土保持当前的最新技术,水土保持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下阶段进一步规范了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做好项目储备,争取更多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培训期间,大家还进行技术交流,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促进了相互的学习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
2.3 总结经验、确保工程质量、巩固治理成果
小流域治理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改善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中,总结以往治理中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治理资金不足、保面积难以保工程质量,治理成果管护难以落实、治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市水保办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水保项目季节性强的特点,指导项目县做好工期计划安排,要求各县在项目实施前进一步落实地块、树种、苗木。把好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好每一项工程,做到治理一片、成一片,并落实管护制度,保证治理成果。如华宁县巴西河流域开展了集中连片的水保林治理,成活率、长势都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红塔区红旗河小流域在施工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民工抢抓工期,保证了规划范围内措施的落实,并开展了不同整地种植水保林的对比实验。澄江县针对治理区坡耕地面积较大,仅靠水利部门治理难以取得实效的情况,与林业部门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在抚仙湖周边、径流区营造大量水保林、解决了坡耕地退耕难,坡改梯投入大、治理难的问题。在泥沙较大的东大河水库库尾,建起了两座拦沙坝,当年就拦截了十多万方泥沙,大大减少了水库的淤积。
2.4 坚持不懈抓好水保监督执法工作
水保监督执法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开展预防保护工作,有效巩固治理成果,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执法来保证。各县(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加强监督检查,对新建开发建设项目严把方案审批关,对破坏比较严重的矿山、砂石料厂,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清理整顿,限期关停、依法取缔。对水保两费的征收,进行严格管理,做到“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有效防止了两费使用和管理上的违规行为。
3.存在的问题
3.1 水土保持宣传深度、力度有待提高
表现在:(1)一些偏远地区干部群众对水土流失危害性和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2)在治理区中也有部分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不到位,使得一些措施难以落实。(3)一些生产建设单位法制意识淡薄,采取推诿、回避、拖延等手段拒绝缴纳水保“两费”。(4)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不够,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没有水土保持方案,仍然得到批准开工建设。
3.2 治理方式、投资渠道单一
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涉及到流域内的乡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得到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圆满完成整个治理工程。目前有的县(区)在实施小流域重点治理过程中,以水利局作为实施主体,忽略了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組的作用,使得协调工作难度加大,一些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治理方式、投资渠道也比较单一。
3.3 治理后的管护有待提高
水土保持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尤其生物措施,高标准高质量的治理加良好的管护等于高效益,如果没有较好的管护,再好的治理几年后的效益也几乎为零。目前一方面由于治理补助标准低,管护资金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必须改变观念,明确产权,落实治理后的使用权和管护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治理效益。
3.4 监督执法工作需要全面加强
玉溪市监督执法管理规范化建设多来,虽然在贯彻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要求新建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由于一些项目审批主管单位对水土保持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关不严格,使一些新建项目仍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还有很多困难。
4.结语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有突出重点,效果明显,特色鲜明等特点,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做法,但是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时刻在更新变化,今后更需进一步加强,多依靠各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重视水土保持、支持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才能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使全社会以更加积极、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快我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步伐。
作者简介:
孙振富(1969—),男,云南华宁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管理、规划设计、监督执法、监测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