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辽阳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一颗镶嵌在辽东半岛中部古老而美丽的明珠。这里有“关东第一城”的文化底蕴,又是雷锋的入伍地,鲜明而独特的城市文化中有着发展慈善事业和慈善文化的深厚基础。2013年,市慈善总会通过到教育部门调研了解到,全市69所初中、225所小学15万多名中小学生,在校园里还没有见过《慈善读本》,部分师生对传统文化、慈善文化还比较迷茫。为此,辽阳市慈善总会主动联系中华慈善总会,购进《慈善读本》初中版、小学版近万册,并于2013年12月举行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将读本分发到10所中小学生手中。通过半年多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试点先行,精心筹划“四到位”
慈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关键在于前期的策划和后续的落实。为了使慈善教育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断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的慈善意识,先行试点学校着重做好了四到位,为各项慈善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是机构到位。“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之后,在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各学校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共青团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慈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各校制订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列出了时间表,对活动的开展做了细致安排。
二是人员到位。各学校由教务处组织,以语文或政治教师为主,加强课堂教学慈善文化渗透;由政教处负责,由年级组长牵头,以班主任为主,明确了慈善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实施计划。
三是时间到位。规定每月一次班(团)队会为慈善教育课;每节课上各科教师都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2-5分钟的慈善教育;每个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在学生中组织一次以慈善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是宣传到位。各试点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进行慈善教育宣传;利用校务会、全体教师会,把慈善教育进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利用学校广播站组织了特别栏目,向学生深入浅出地阐述慈善的含义;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慈善宣传,营造浓厚的慈善爱心宣传氛围。
二、整合内容,设置慈善教育主阵地
课堂不仅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慈善教育的主战场,更是对学生渗透慈善理念的主渠道。
一是开设慈善教育课。学校把每月一堂教育课同语文、数学等学科同样对待,坚持做到“五有”:有教材,将《慈善读本》作为慈善教育的专门教材,配发到各年级的每个学生手中;有师资,由各班语文或政治教师兼任慈善教育课教师;有教案,教师要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及相关要求统一书写教案;有考核,由慈善教育领导小组根据教师的备课、上课、活动开展等情况,在学期末进行量化考核;有评比,各学校将在每个学期的期末,对教师的备课及教学效果进行评比,并将结果记入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
二是整合学科教学内容。慈善教育的效果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熏陶、感染、引导、带动。为了提高慈善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慈善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对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提出了课堂渗透慈善教育的要求。要求教师把慈善教育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调查入手,以课堂交流、评论为主,把教学内容与慈善教育联系起来,切实发挥学校、教师在学生慈善行为培养过程中的奠基作用。如,低年级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通过富有童趣的编演进行慈善意识及习惯的训练;中年级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收集课外书和身边的慈善故事,然后通过复述、讲解,在感悟中提高对慈善的认识;高年级主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培养公德意识和爱心、善心。
三是把慈善教育纳入校本研修的范畴。为了提高慈善教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各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研读教材,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将慈善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学以致用。
三、实践体验,活动牵引结硕果
实践体验是实施慈善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慈善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径。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根据各试点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挖掘学区及社会资源,在校内、校外开展了不同特色的系列慈善教育体验活动。
一是校内活动精彩纷呈。市师范附小组织开展了校级、班级、家庭、个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月最后一周班会课为《慈善读本》学习时间,学校统一部署,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习。利用每周三红领巾广播时间进行校级学习感悟交流,适时开展读书征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每月安排亲子诵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交流;在节假日布置特殊德育作业,以学习感悟为主要内容,写感想、谈体会,进行实践反思;建立“爱心驿站”,以师生自愿捐资和购买书籍捐赠的形式,累积爱心资金。成立了校园爱心超市,号召学生将自己的闲置物品捐献出来,换取爱心积分,再用爱心积分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无人换购的物品,学校整理后捐赠给贫困山区,将爱心不断传递。
灯塔市实验小学在学雷锋活动中融合慈善文化,开展宣讲雷锋故事、“走出校园,为他人送温暖”、读书征文、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系列活动。白塔区南林子小学充分发挥《慈善读本》作用,统一编排了科学的集体阅读时间,要求每个师生积极参与。弓长岭区开展了“我们栽下心愿树”卡片寄爱心活动、“心微笑、爱飞扬”慈善故事大赛、“心微笑、爱飞扬”征文比赛以及“感恩社会、情暖人间”演讲比赛等,并组织师生开展了“爱的宣言”签名活动。
文圣区小屯镇中心小学坚持把学习《慈善读本》纳入假期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全书主要内容,用日记形式撰写自己的感悟、收获;利用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慈善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慈善理念、慈善行为、典型人物和事迹等,让学生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通过主题班会、“学雷锋·日行一善”活动、校园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学校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中向学生家长宣传慈善文化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把慈善文化向家庭、社会延伸。
太子河区把“爱与责任”确立为此项活动的主题。将慈善教育纳入课程计划,通过各科课程挖掘慈善教育因素,渗透慈善教育;开展慈善征文、书画、感恩主题班会、诗歌朗诵等活动。启发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让爱心在行动中扎根,在行动中健康成长。通过活动,让慈善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师生们的感性体验,形成慈善教育的良好氛围。市六中开展了“手拉手、一帮一”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党员教师、优秀学生每人帮助一名留守儿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师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辽化二小鼓励全校师生参加“寒窗基金”慈善捐赠活动;组织师生在寒假期间开展慈善爱心体验活动,撰写慈善心得体会和慈善征文。
二是走出校园奉献爱心。一直以来,各学校都很重视爱心捐赠活动的开展。每年六一、元旦以及其他节假日,市师范附小组织师生看望市孤儿院儿童,为他们捐钱并送去奶粉、尿不湿等生活必需品,许多家长也参与到福利院献爱心活动中;师范附小与辽阳县寒岭镇唐家小学建立了姊妹校帮扶关系,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与唐家小学学生“手拉手”,每逢大型活动,如六一前夕校园艺术节,邀请山区的教师及学生到校参与。
首山农场学校组织师生到各村孤寡老人家中做好事,为他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买纪念品等,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组织领导教师到贫困学生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去年学校为患严重脑积水的黄小倩同学举行了以“爱的接力”为主题的特别捐款活动。活动共募得善款2.7万余元,彰显了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弓长岭区是雷锋工作过的地方,该区教育系统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标准化、系列化,开展了“争做雷锋式学生”“争做雷锋式教师”“争做雷锋式学校”活动,使慈善深入人心。今年,弓长岭区师生为患白血病高中学生献爱心捐款捐物;为因事故导致骨盆粉碎性骨折的教师捐款达四万七千余元。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们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慈善家”、“小小爱心家”。
三是发挥以点带面辐射效应。在慈善教育中,注重对家庭、社会的辐射、带动,开展“小手拉起大手”活动,让更多家长投入慈善事业。各试点学校把“爱心飞扬、温暖常在”的倡议书同样分发给每个家长,让家长们达到知晓、支持、参与慈善行动的目的;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主题队会、慈善教育课,给学生讲述慈善故事;通过学生的“感恩行动”,向家长传递“爱的思想”,促进“爱心相传”的效果;面对自然灾害,号召学生们用积攒的压岁钱、零花钱,献出自己对灾区的真情。在校内、校外的慈善活动中,师生们让爱心飞扬、将温暖传递,感受到了“施与爱、传递爱、发送爱”的快乐,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慈善无止步,爱心将永恒!各试点学校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所做的工作只是爱心行动的起步,为把慈善理念融入学校教育之中,辽阳市继续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育人的首要载体,让“以爱育爱、爱心相传”的慈善之花在古城辽阳竞相开放。?誙
一、试点先行,精心筹划“四到位”
慈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关键在于前期的策划和后续的落实。为了使慈善教育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断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的慈善意识,先行试点学校着重做好了四到位,为各项慈善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是机构到位。“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之后,在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各学校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共青团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慈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各校制订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列出了时间表,对活动的开展做了细致安排。
二是人员到位。各学校由教务处组织,以语文或政治教师为主,加强课堂教学慈善文化渗透;由政教处负责,由年级组长牵头,以班主任为主,明确了慈善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实施计划。
三是时间到位。规定每月一次班(团)队会为慈善教育课;每节课上各科教师都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2-5分钟的慈善教育;每个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在学生中组织一次以慈善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是宣传到位。各试点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进行慈善教育宣传;利用校务会、全体教师会,把慈善教育进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利用学校广播站组织了特别栏目,向学生深入浅出地阐述慈善的含义;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慈善宣传,营造浓厚的慈善爱心宣传氛围。
二、整合内容,设置慈善教育主阵地
课堂不仅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慈善教育的主战场,更是对学生渗透慈善理念的主渠道。
一是开设慈善教育课。学校把每月一堂教育课同语文、数学等学科同样对待,坚持做到“五有”:有教材,将《慈善读本》作为慈善教育的专门教材,配发到各年级的每个学生手中;有师资,由各班语文或政治教师兼任慈善教育课教师;有教案,教师要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及相关要求统一书写教案;有考核,由慈善教育领导小组根据教师的备课、上课、活动开展等情况,在学期末进行量化考核;有评比,各学校将在每个学期的期末,对教师的备课及教学效果进行评比,并将结果记入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
二是整合学科教学内容。慈善教育的效果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熏陶、感染、引导、带动。为了提高慈善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慈善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对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提出了课堂渗透慈善教育的要求。要求教师把慈善教育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调查入手,以课堂交流、评论为主,把教学内容与慈善教育联系起来,切实发挥学校、教师在学生慈善行为培养过程中的奠基作用。如,低年级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通过富有童趣的编演进行慈善意识及习惯的训练;中年级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收集课外书和身边的慈善故事,然后通过复述、讲解,在感悟中提高对慈善的认识;高年级主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培养公德意识和爱心、善心。
三是把慈善教育纳入校本研修的范畴。为了提高慈善教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各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研读教材,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将慈善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学以致用。
三、实践体验,活动牵引结硕果
实践体验是实施慈善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慈善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径。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根据各试点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挖掘学区及社会资源,在校内、校外开展了不同特色的系列慈善教育体验活动。
一是校内活动精彩纷呈。市师范附小组织开展了校级、班级、家庭、个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月最后一周班会课为《慈善读本》学习时间,学校统一部署,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习。利用每周三红领巾广播时间进行校级学习感悟交流,适时开展读书征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每月安排亲子诵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交流;在节假日布置特殊德育作业,以学习感悟为主要内容,写感想、谈体会,进行实践反思;建立“爱心驿站”,以师生自愿捐资和购买书籍捐赠的形式,累积爱心资金。成立了校园爱心超市,号召学生将自己的闲置物品捐献出来,换取爱心积分,再用爱心积分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无人换购的物品,学校整理后捐赠给贫困山区,将爱心不断传递。
灯塔市实验小学在学雷锋活动中融合慈善文化,开展宣讲雷锋故事、“走出校园,为他人送温暖”、读书征文、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系列活动。白塔区南林子小学充分发挥《慈善读本》作用,统一编排了科学的集体阅读时间,要求每个师生积极参与。弓长岭区开展了“我们栽下心愿树”卡片寄爱心活动、“心微笑、爱飞扬”慈善故事大赛、“心微笑、爱飞扬”征文比赛以及“感恩社会、情暖人间”演讲比赛等,并组织师生开展了“爱的宣言”签名活动。
文圣区小屯镇中心小学坚持把学习《慈善读本》纳入假期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全书主要内容,用日记形式撰写自己的感悟、收获;利用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慈善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慈善理念、慈善行为、典型人物和事迹等,让学生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通过主题班会、“学雷锋·日行一善”活动、校园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学校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中向学生家长宣传慈善文化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把慈善文化向家庭、社会延伸。
太子河区把“爱与责任”确立为此项活动的主题。将慈善教育纳入课程计划,通过各科课程挖掘慈善教育因素,渗透慈善教育;开展慈善征文、书画、感恩主题班会、诗歌朗诵等活动。启发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让爱心在行动中扎根,在行动中健康成长。通过活动,让慈善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师生们的感性体验,形成慈善教育的良好氛围。市六中开展了“手拉手、一帮一”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党员教师、优秀学生每人帮助一名留守儿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师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辽化二小鼓励全校师生参加“寒窗基金”慈善捐赠活动;组织师生在寒假期间开展慈善爱心体验活动,撰写慈善心得体会和慈善征文。
二是走出校园奉献爱心。一直以来,各学校都很重视爱心捐赠活动的开展。每年六一、元旦以及其他节假日,市师范附小组织师生看望市孤儿院儿童,为他们捐钱并送去奶粉、尿不湿等生活必需品,许多家长也参与到福利院献爱心活动中;师范附小与辽阳县寒岭镇唐家小学建立了姊妹校帮扶关系,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与唐家小学学生“手拉手”,每逢大型活动,如六一前夕校园艺术节,邀请山区的教师及学生到校参与。
首山农场学校组织师生到各村孤寡老人家中做好事,为他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买纪念品等,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组织领导教师到贫困学生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去年学校为患严重脑积水的黄小倩同学举行了以“爱的接力”为主题的特别捐款活动。活动共募得善款2.7万余元,彰显了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弓长岭区是雷锋工作过的地方,该区教育系统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标准化、系列化,开展了“争做雷锋式学生”“争做雷锋式教师”“争做雷锋式学校”活动,使慈善深入人心。今年,弓长岭区师生为患白血病高中学生献爱心捐款捐物;为因事故导致骨盆粉碎性骨折的教师捐款达四万七千余元。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们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慈善家”、“小小爱心家”。
三是发挥以点带面辐射效应。在慈善教育中,注重对家庭、社会的辐射、带动,开展“小手拉起大手”活动,让更多家长投入慈善事业。各试点学校把“爱心飞扬、温暖常在”的倡议书同样分发给每个家长,让家长们达到知晓、支持、参与慈善行动的目的;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主题队会、慈善教育课,给学生讲述慈善故事;通过学生的“感恩行动”,向家长传递“爱的思想”,促进“爱心相传”的效果;面对自然灾害,号召学生们用积攒的压岁钱、零花钱,献出自己对灾区的真情。在校内、校外的慈善活动中,师生们让爱心飞扬、将温暖传递,感受到了“施与爱、传递爱、发送爱”的快乐,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慈善无止步,爱心将永恒!各试点学校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所做的工作只是爱心行动的起步,为把慈善理念融入学校教育之中,辽阳市继续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育人的首要载体,让“以爱育爱、爱心相传”的慈善之花在古城辽阳竞相开放。?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