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大众创业成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引擎之一,大众创业浪潮正在形成。本文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探索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双创”再一次被写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的一项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可以丰富其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和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 政府层面
(一) 完善政策保障体制
第一,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确保创业者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大学生创业和谐健康地发展。第二,政府的职能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适当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简化手续的办理程序,减少创业壁垒和障碍,解决相关的难题,提供各種帮助。第三,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健全创业的基础措施,完善市场经济规则,净化商务环境。
(二)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以学校为载体,政府设立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全面落实并完善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通过严格的筛选对提出申请的人员进行审核,保证创业基金用到实处;为提高创业资本流向的透明度,政府通过建立健全创业基金的监管机制,保证每一笔创业基金都切实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继续加大对各高校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熟悉创业教育。
(三) 建立创业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应提高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创业失败救助等体系,为大学生创业答疑解惑,形成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第二,可以设立创业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业动机。
二、 学校层面
(一) 加强创业动机培养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要通过开展创业心理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等途径来唤醒并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能让大学生成为一种主体要素,提高大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进而激发创业意识的萌发。第一,要丰富校园文化,将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第二,要开展创业赛事校园巡讲活动以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
(二)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学校应转变观念,将创业教育课程设为大学生必修课,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第二,增加实践课程,创新授课方式。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体会创业的真实性,学以致用。第三,建立教育质量测评与反馈机制。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采用多元的评估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对于积极参加社会创业实践,动手能力强,勇于探索的学生,即使理论知识掌握的少,学校也要予以充分肯定,改变重课本轻实践的传统评价模式。
(三) 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高校要指引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积极地调整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第一,加强创业心理教育队伍与创业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创业心理教育的实效性;第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四) 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创业能力涉及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高校在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重视对基本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大学生开展的创业活动是在其既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大学生首先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对某一行业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言创业;其次要重视创业中各种能力,诸如人际能力、合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耐挫能力等。
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户外拓展和校内企业沙盘模拟大赛,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地分别设计开展,灌输创业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创业挑战带来的乐趣,从而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各种创业所需的能力。
(五)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业孵化园或创业实践基地。对于想创业或正在创业中的学生,学校可以给其配备创业指导老师。建立创业奖励机制,鼓励创业;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创业基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创业活动。
(六) 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创业者心理特质,保护其创业热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开展挫折和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创业风险的品质和精神,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创业遭受失败的同学,学校应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
三、 社会层面
(一) 营造宽容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营造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多鼓励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社会不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跟踪服务,还要全民普及创业知识。媒体应设置与创业相关的专题栏目,普及创业知识,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秀节目,使创业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一个新主流;媒体不仅要宣传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迹,还要关心那些仍在摸索中的创业者,正确地引导与关怀他们,促进创业环境健康发展。对于创业失败者,社会组织也要对其进行宽解和鼓励。
(二) 建立校企联合实践模式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办创业培训班,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教师,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教授创业知识。选派优秀的企业家参加大学生创业沙龙,企业家向学生现场讲述自身创业经历和心路历程,传授创业经验,针对学生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参观企业,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亲身感受企业文化。
(三) 打造包容的家庭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内因和外因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其中,父母的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父母应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大学生应该向父母讲述自己的理想和创业想法,用自己强烈的创业动机和切合实际的创业计划打动父母,以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父母也应该打破传统求稳定的思想,给子女尝试的机会,鼓励子女敢想敢干,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欣欣,武岩,龚倩,胡寅凤,吕颖,唐世语,王丹阳,刘超,河南省郑州市,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双创”再一次被写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的一项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可以丰富其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和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 政府层面
(一) 完善政策保障体制
第一,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确保创业者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大学生创业和谐健康地发展。第二,政府的职能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适当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简化手续的办理程序,减少创业壁垒和障碍,解决相关的难题,提供各種帮助。第三,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健全创业的基础措施,完善市场经济规则,净化商务环境。
(二)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以学校为载体,政府设立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全面落实并完善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通过严格的筛选对提出申请的人员进行审核,保证创业基金用到实处;为提高创业资本流向的透明度,政府通过建立健全创业基金的监管机制,保证每一笔创业基金都切实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继续加大对各高校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熟悉创业教育。
(三) 建立创业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应提高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创业失败救助等体系,为大学生创业答疑解惑,形成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第二,可以设立创业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业动机。
二、 学校层面
(一) 加强创业动机培养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要通过开展创业心理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等途径来唤醒并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能让大学生成为一种主体要素,提高大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进而激发创业意识的萌发。第一,要丰富校园文化,将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第二,要开展创业赛事校园巡讲活动以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
(二)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学校应转变观念,将创业教育课程设为大学生必修课,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第二,增加实践课程,创新授课方式。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体会创业的真实性,学以致用。第三,建立教育质量测评与反馈机制。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采用多元的评估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对于积极参加社会创业实践,动手能力强,勇于探索的学生,即使理论知识掌握的少,学校也要予以充分肯定,改变重课本轻实践的传统评价模式。
(三) 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高校要指引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积极地调整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第一,加强创业心理教育队伍与创业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创业心理教育的实效性;第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四) 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创业能力涉及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高校在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重视对基本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大学生开展的创业活动是在其既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大学生首先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对某一行业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言创业;其次要重视创业中各种能力,诸如人际能力、合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耐挫能力等。
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户外拓展和校内企业沙盘模拟大赛,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地分别设计开展,灌输创业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创业挑战带来的乐趣,从而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各种创业所需的能力。
(五)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业孵化园或创业实践基地。对于想创业或正在创业中的学生,学校可以给其配备创业指导老师。建立创业奖励机制,鼓励创业;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创业基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创业活动。
(六) 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创业者心理特质,保护其创业热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开展挫折和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创业风险的品质和精神,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创业遭受失败的同学,学校应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
三、 社会层面
(一) 营造宽容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营造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多鼓励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社会不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跟踪服务,还要全民普及创业知识。媒体应设置与创业相关的专题栏目,普及创业知识,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秀节目,使创业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一个新主流;媒体不仅要宣传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迹,还要关心那些仍在摸索中的创业者,正确地引导与关怀他们,促进创业环境健康发展。对于创业失败者,社会组织也要对其进行宽解和鼓励。
(二) 建立校企联合实践模式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办创业培训班,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教师,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教授创业知识。选派优秀的企业家参加大学生创业沙龙,企业家向学生现场讲述自身创业经历和心路历程,传授创业经验,针对学生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参观企业,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亲身感受企业文化。
(三) 打造包容的家庭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内因和外因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其中,父母的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父母应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大学生应该向父母讲述自己的理想和创业想法,用自己强烈的创业动机和切合实际的创业计划打动父母,以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父母也应该打破传统求稳定的思想,给子女尝试的机会,鼓励子女敢想敢干,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欣欣,武岩,龚倩,胡寅凤,吕颖,唐世语,王丹阳,刘超,河南省郑州市,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