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进行再开发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得以体现的过程。教学活动综合性强 、涉及面宽,其设计除了总体构思 ,还有许多分项策划,主要有 :教学目标设计 (定向);教学内容设计 (定点,即确定重难点和要点);课的类型设计(定型);活动程序设计 (定序);师生角色设计(定位)等等。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在上述五方面彰显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一、“定向”——目标设计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有赖于既定目标的导引,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这种实践便是一种盲目的行动,无法评价其合理性 ,也无从检验其有效性 。教学活动亦然 ,设计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便是如何设计出准确 、全面而清晰的教学活动目标,以此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合性,以此为尺度来检验教与学的质量。目标设计的实质是把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具体化,它要求设计者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考虑:需要学什么(文化价值),学了有何用(工具价值),学了能怎样(育人价值 )。进而结合现实的这一课 (或单元)考虑 :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技能 ),如何助其会学(认识能力 、自学能力),如何使其乐学(兴趣、习惯、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由于活动及其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多样性与活动设计者价值追求的相对专一性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而,目标设计过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价值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注意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仅仅重视书本知识和应试习题解答的取向,要适当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和提高数学思维是我们在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该予以关注的方面。教学目标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如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忽视教学的现实性,那么在实施的时候很难彰显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因此,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 ,我们就要关注小学数学的现实性问题。
二、“定点”—— 内容设计
所谓“点”,即通常说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往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本章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并通过对教学 内容深度 、难度与学生现有学习实力的权衡来确定教学 的难点。也有论者加进了“要点”这一概念 ,认为教学要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则是教材的整体脉络。由此可见,内容要点可以在教材中独立存在,具体到一课教学中,教学重点则应是对要点间内在联系的总体把握。重点之“点”,在设计时是点,而在教学实施中则展开为“线 ”甚至“面”。可以说 ,内容设计中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基础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它鲜明的现实性。我们不能否认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 ,但也不能否认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既包括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公式的掌握也包括在具体的情境 中对概念 、原理和公式的认识和运用。这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究竟谁是教学的重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三、“定型”——课型设计
目标与思路既定,就要为之寻找合适的课型 ,课型实际上是实现教学 目标 、展开教学思路的保障系统。经人们长期课堂实践而探索 出来的课型多不胜数 ,因而 ,设计课型 ,实质上仍是一个选择和重组的问题。以往的小学数学课更多的是讲授课,这是由教学理念 、教学 目标以及实际的教学物资条件共同决定的。我们不否认讲授课在传授知识方面的高效性,它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型 。但是 ,讲授课只是众多课型中的一种,而且它自身也有着不足,尤其是在适用范围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某一原理来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采用活动课或者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因此,我们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型来彰显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四、“定序”——程序设计
就一般原理而言,定序要考虑的是这一课题(单元 )的教学如何导入、展开和终结 的问题,根本依据是学生掌握知识经验过程中动机形成 、经验获得 、知能转化和循序发展 的规律性 ,但在具体的课或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必须将该课题该单元的特殊性纳入考虑之中,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特殊性,教师才有了定序的自由自决权力,否则 ,就会使备课设计成为机械被动的摹仿和照搬式的劣作。在教学程序设计上,我们可以在课的导入部分设计适 当的情境 ,根据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认知水平之间的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 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安排适宜的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让学生在活动中来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五、“定位”—— 角色设计
师生是教学活动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各自的角色地位以及由这地位所决定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活性”及其效率而言,至关重要。我国中小学界一般倾向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每一具体的场合,主导该怎样“导”,主体又该怎样地“主”,不是一律的。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条件下,主导主体的具体角色也是不同的。
具体说来,要彰显小学数学的现实性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和了解师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认知发展水平 、发展需求和教学 中的情感体验。总之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她们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具体的人。数学教学不仅是学习应用广泛、逻辑严密的数学科学,还有学习数学的人。
综上所述,在任何一次严肃负责的备课活动中,绝无任何现成的目标、重点、课型、程序或角色位置拿过来便适用的 。教师必须对他工作所涉及的所有对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 、权衡直至做出决断。
一、“定向”——目标设计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有赖于既定目标的导引,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这种实践便是一种盲目的行动,无法评价其合理性 ,也无从检验其有效性 。教学活动亦然 ,设计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便是如何设计出准确 、全面而清晰的教学活动目标,以此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合性,以此为尺度来检验教与学的质量。目标设计的实质是把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具体化,它要求设计者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考虑:需要学什么(文化价值),学了有何用(工具价值),学了能怎样(育人价值 )。进而结合现实的这一课 (或单元)考虑 :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技能 ),如何助其会学(认识能力 、自学能力),如何使其乐学(兴趣、习惯、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由于活动及其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多样性与活动设计者价值追求的相对专一性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而,目标设计过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价值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注意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仅仅重视书本知识和应试习题解答的取向,要适当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和提高数学思维是我们在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该予以关注的方面。教学目标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如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忽视教学的现实性,那么在实施的时候很难彰显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因此,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 ,我们就要关注小学数学的现实性问题。
二、“定点”—— 内容设计
所谓“点”,即通常说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往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本章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并通过对教学 内容深度 、难度与学生现有学习实力的权衡来确定教学 的难点。也有论者加进了“要点”这一概念 ,认为教学要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则是教材的整体脉络。由此可见,内容要点可以在教材中独立存在,具体到一课教学中,教学重点则应是对要点间内在联系的总体把握。重点之“点”,在设计时是点,而在教学实施中则展开为“线 ”甚至“面”。可以说 ,内容设计中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基础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它鲜明的现实性。我们不能否认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 ,但也不能否认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既包括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公式的掌握也包括在具体的情境 中对概念 、原理和公式的认识和运用。这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究竟谁是教学的重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三、“定型”——课型设计
目标与思路既定,就要为之寻找合适的课型 ,课型实际上是实现教学 目标 、展开教学思路的保障系统。经人们长期课堂实践而探索 出来的课型多不胜数 ,因而 ,设计课型 ,实质上仍是一个选择和重组的问题。以往的小学数学课更多的是讲授课,这是由教学理念 、教学 目标以及实际的教学物资条件共同决定的。我们不否认讲授课在传授知识方面的高效性,它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型 。但是 ,讲授课只是众多课型中的一种,而且它自身也有着不足,尤其是在适用范围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某一原理来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采用活动课或者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因此,我们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型来彰显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四、“定序”——程序设计
就一般原理而言,定序要考虑的是这一课题(单元 )的教学如何导入、展开和终结 的问题,根本依据是学生掌握知识经验过程中动机形成 、经验获得 、知能转化和循序发展 的规律性 ,但在具体的课或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必须将该课题该单元的特殊性纳入考虑之中,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特殊性,教师才有了定序的自由自决权力,否则 ,就会使备课设计成为机械被动的摹仿和照搬式的劣作。在教学程序设计上,我们可以在课的导入部分设计适 当的情境 ,根据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认知水平之间的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 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安排适宜的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让学生在活动中来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五、“定位”—— 角色设计
师生是教学活动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各自的角色地位以及由这地位所决定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活性”及其效率而言,至关重要。我国中小学界一般倾向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每一具体的场合,主导该怎样“导”,主体又该怎样地“主”,不是一律的。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条件下,主导主体的具体角色也是不同的。
具体说来,要彰显小学数学的现实性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和了解师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认知发展水平 、发展需求和教学 中的情感体验。总之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她们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具体的人。数学教学不仅是学习应用广泛、逻辑严密的数学科学,还有学习数学的人。
综上所述,在任何一次严肃负责的备课活动中,绝无任何现成的目标、重点、课型、程序或角色位置拿过来便适用的 。教师必须对他工作所涉及的所有对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 、权衡直至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