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也在进行不断完善和改革,对于小学阶段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小学班主任对待这一问题要高度重视以及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来促進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困生;有效措施
1 引言
在学校的教育问题中,“学困生”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指的是自律性相对较差、缺点较多的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没能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水平,进而造成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脚步,所以转化“学困生”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小学班主任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2 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2.1形成“学困生”的主观原因
小学阶段还是处于一个心智并不成熟的阶段,小学生从幼儿园的嬉戏玩耍的状态中过渡到小学这个每天都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同的学习状态中,这个过程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表现出不听从老师安排,不能根据老师的引导来学习相关知识,达不到老师对学生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等能力培养的目的。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会经常分散注意力,这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习效率较差,这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自信,这些问题长时间的积累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慢慢失去兴趣,让学生成为“学困生”。
2.2形成“学困生”的客观原因
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方方面面,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之外,客观原因老师也不能忽视。第一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之中来说,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产生一点的影响,进而造成学生成为“学困生”,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会存在偏爱学习优异、日常行为良好的学生,因此也会经常表扬这一类学生,相对于“学困生”来说,其并不能受到老师的关注,在犯错时也会立即受到老师的指责,老师在对这类学生教学过程中也缺乏耐心,这两类学生一对比,会严重影响“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让这些学生产生自我厌烦或者是产生叛逆的心理,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习好的学生越爱学习,越来越好,然而不好的学生越来越厌倦学习,越来越不好。此外,由于学生各个家庭情况的不同,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造成这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家庭教育比较好的家庭来说,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也是越来越好,对于家庭教育不看重的家庭,或是对孩子溺爱与经常对孩子指责打骂,会影响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造成孩子们成为“学困生”。
3 转化“学困生”方式策略
3.1好学生“带”
一方面,班主任应将好学生与学困生的座位进行调整,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分桌,如此一来,就可促进同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处理好学困生的难题。另一方面,在分桌过程结束后,应布置任务,好学生须在学习上引领学困生,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其摒弃不良言行,教师须考虑为每一同桌组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学困生在做题时,好学生给予适度的点拨,借助这样的互动,提高学困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3.2给学生真诚的关注,锻炼学生们自尊自信
在小学校园中形成“学困生”的学生中很多就是因为上面所提到的学生不自信多导致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相对于这些问题,正在积极探索,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正对于这种学生来说,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学生们的长处,及时给学生们鼓励以及表扬,为他们加大关心力度,随时跟进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进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来达到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目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不恰当的学习方式,应该及时提出,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改正的方式,要单纯的就是论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关心自己,希望学生进步,为学生转化“学困生”做好充分准备。
3.3认可学生,引导学生消除叛逆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中情绪化比较严重的学生往往自尊心比较强,对于一些事情特别敏感,所以很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但是这类学生中往往很多学生洗礼特别脆弱,防备心非常强,与此同时这类学生思想比较极端,所以在老师或者家长与他们进行沟通时,经常出现敌对的心理,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学生们的认可,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进而得到这类学生的认可,逐步引导这类学生消除叛逆心理,进而达到改变“学困生”的教学目的。
3.4为学生们设计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对于身边的事物认知能力也比较有限。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健全人格,在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这个问题上,老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们学习成绩而区别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用一样的心态来为学生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尊重以及对待,并且引导学生也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转化“学困生”,完成教学目标。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未健全,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足够的耐心来教育学生,给学生们最真诚的关心,让学生自己建立好自身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加油打气,使其充满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让学生得到认可,帮助其改变叛逆心理,这些方式都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学困生”后进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罗霞.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分析[J].青年时代,2017(23).
[2]全超贤.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报刊荟萃:下,2018,000(002):P.59-59.
[3]郑权誉.浅谈小学班主任转变学困生的策略[J].赤子,2019,000(018):149.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困生;有效措施
1 引言
在学校的教育问题中,“学困生”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指的是自律性相对较差、缺点较多的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没能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水平,进而造成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脚步,所以转化“学困生”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小学班主任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2 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2.1形成“学困生”的主观原因
小学阶段还是处于一个心智并不成熟的阶段,小学生从幼儿园的嬉戏玩耍的状态中过渡到小学这个每天都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同的学习状态中,这个过程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表现出不听从老师安排,不能根据老师的引导来学习相关知识,达不到老师对学生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等能力培养的目的。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会经常分散注意力,这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习效率较差,这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自信,这些问题长时间的积累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慢慢失去兴趣,让学生成为“学困生”。
2.2形成“学困生”的客观原因
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方方面面,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之外,客观原因老师也不能忽视。第一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之中来说,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产生一点的影响,进而造成学生成为“学困生”,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会存在偏爱学习优异、日常行为良好的学生,因此也会经常表扬这一类学生,相对于“学困生”来说,其并不能受到老师的关注,在犯错时也会立即受到老师的指责,老师在对这类学生教学过程中也缺乏耐心,这两类学生一对比,会严重影响“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让这些学生产生自我厌烦或者是产生叛逆的心理,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习好的学生越爱学习,越来越好,然而不好的学生越来越厌倦学习,越来越不好。此外,由于学生各个家庭情况的不同,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造成这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家庭教育比较好的家庭来说,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也是越来越好,对于家庭教育不看重的家庭,或是对孩子溺爱与经常对孩子指责打骂,会影响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造成孩子们成为“学困生”。
3 转化“学困生”方式策略
3.1好学生“带”
一方面,班主任应将好学生与学困生的座位进行调整,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分桌,如此一来,就可促进同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处理好学困生的难题。另一方面,在分桌过程结束后,应布置任务,好学生须在学习上引领学困生,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其摒弃不良言行,教师须考虑为每一同桌组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学困生在做题时,好学生给予适度的点拨,借助这样的互动,提高学困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3.2给学生真诚的关注,锻炼学生们自尊自信
在小学校园中形成“学困生”的学生中很多就是因为上面所提到的学生不自信多导致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相对于这些问题,正在积极探索,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正对于这种学生来说,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学生们的长处,及时给学生们鼓励以及表扬,为他们加大关心力度,随时跟进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进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来达到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目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不恰当的学习方式,应该及时提出,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改正的方式,要单纯的就是论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关心自己,希望学生进步,为学生转化“学困生”做好充分准备。
3.3认可学生,引导学生消除叛逆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中情绪化比较严重的学生往往自尊心比较强,对于一些事情特别敏感,所以很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但是这类学生中往往很多学生洗礼特别脆弱,防备心非常强,与此同时这类学生思想比较极端,所以在老师或者家长与他们进行沟通时,经常出现敌对的心理,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学生们的认可,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进而得到这类学生的认可,逐步引导这类学生消除叛逆心理,进而达到改变“学困生”的教学目的。
3.4为学生们设计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对于身边的事物认知能力也比较有限。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健全人格,在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这个问题上,老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们学习成绩而区别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用一样的心态来为学生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尊重以及对待,并且引导学生也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转化“学困生”,完成教学目标。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未健全,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足够的耐心来教育学生,给学生们最真诚的关心,让学生自己建立好自身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加油打气,使其充满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让学生得到认可,帮助其改变叛逆心理,这些方式都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学困生”后进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罗霞.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分析[J].青年时代,2017(23).
[2]全超贤.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报刊荟萃:下,2018,000(002):P.59-59.
[3]郑权誉.浅谈小学班主任转变学困生的策略[J].赤子,2019,000(0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