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
联会理事长陈勇先生访谈录
陈勇先生,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北区区议会议员、太平绅士、註册社工、香港中文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硕士、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工作(荣誉)学士、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2010—2014年)、大屿山发展諮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秘书长、香港农业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星火基金会社区发展顾问、新界青年联会副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董、香港城市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记者:陈先生您好,很高兴今天能访问您。您自1994年大学毕业之後至今,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一直参与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您身兼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北区区议员、註册社工等多种身份,横跨服务事业多个领域,请您谈谈对社会服务工作的看法?
陈勇先生:香港的社区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社区服务,包括怎样改善社区?怎麽与社区居民合作,让整个社区更符合大家的期望?二是参政议政,所牵涉的内容包括政治事务、政党的责任、香港特区政府在未来政治、经济上的发展,尤其是香港特区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的政策、方针、大的发展方向,是否更加符合香港市民大众短、中、长的利益,尤以长期利益为主。
记者:作为今届全国人大代表,您参加了今年的全国两会,您觉得两会的精神给香港带来怎样的启示?
陈勇先生: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系统阐发了“中国梦”这个思想,落实在香港就是“香港梦”,“中国梦”便包含了“香港梦”。实现“香港梦”就是如同歌中所唱:让香港每一个人都开心,让香港每一个人都富足。换言之,就是令香港所有民众的生活质量上能夠得到提高,具体体现在市民的“安居”和“乐业”上。
关於“安居”,梁振英特首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遏制楼价的疯狂飙升,但是现在的香港楼价还不能让大部分市民“安居”,在这一点上,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力度,无论是公屋还是居屋,或者其它楼宇,都需要出台一些房屋政府,让年轻一代参加工作後,有合理的期限与负担,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居所。
“乐业”这一方面,记得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到,一个城市未来生活的改变、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这个城市的经济动力能夠高速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舒缓和解决一个城市大部分的矛盾。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经济长期处於走下坡的状态,大家再如何有激情,都改变不了生活质量下降的现状。所以,现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区应该集中精力大力发展经济,提升整体经济水平。“衣食足而知荣辱”,当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大家对於政治的发展、社会的改善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和理性的空间。
现在的香港,在推动政改的时候,需要依照《基本法》,一步步改变,我希望香港各界,能夠放下成见,将2017年的一人一票普选特首落实。普选特首落实,意味着香港民主的一大跨越。香港关於普选有一句话:“一人一票选特首,把握时机向前走。”如果做到持续向前走,相信到最後,无论梦想有多高,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记者:您在内地出生,在香港成长,完成中学、大学学业,获得硕士文凭,作为香港市民,作为香港最大的政党、香港十八个区中担任区议员人数最多的团体的民建联副主席,您如何看待近期一段时间以来,香港与内地发生的各种矛盾?
陈勇先生:整体看来,这是发展的问题,就像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的时候,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如填海、移山、建楼等,对经济引起波动。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曾提出“八万五”计划,广建楼房,这样的举措拉低了房价,卻也成为了特首被指责的地方,现在看来,如果当时董建华特首坚持下来,也许香港市民安居的问题已经大部分得到解决。从这件事看来,短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行为,从长远来看,反而是对整个香港的发展是有益的。
再如自由行政策的实行,现在的市场趋势,不只是香港,乃至整个世界都希望爭取到内地的旅客,当内地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後,他们的购买力强。香港在经历“SARS”之後,经济一度陷入低迷,中央政府出台的自由行政策,优先希望将内地的消费群体引入香港,促进香港经济的复苏。对於这一点,香港市民大众大多心怀感恩。香港的民心是长远的,大家会觉得香港和国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民意是短期的,会因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引起波动。
自由行政策实行之後,内地来港遊客增加,一些人认为过多的遊客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这个时候,无论是政党、是社团、还是各级议员,应该用最多的精力去研究、去疏导、去引领,令到香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减少整个环境中不利因素的改变,减少大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对香港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香港在整个大中华圈的发展裏再次腾飞,在这列高速列车中,香港需顺势而行。因为,只有融入整个中华发展圈的共同体中,香港的未来才有希望。
香港与内地的矛盾,是一个国家裏不同城市的内部矛盾,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遇到问题,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香港作为一个拥有现代化管理的城市,在以前一直让我们引以为傲。如今,我们更应该运用好香港的高水平管理能力,如香港迪斯尼乐园和海洋公园的管理一样,设定每天接待的限额,在超出接待范围前告知各位遊客,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承载能力和接待能力,同时也能减少对本地市民的影响,还能保证顾客的舒适程度。
香港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城市,所有来香港的人都需要遵守香港的法规,如果有人不了解,触犯了香港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以法律的程序来处理,用香港本地的公民教育去影响。以不文明的行为处理不文明的行为,只会让问题恶化,将矛盾激化。
反之,如果像一些人一样,将其上升为族群、政治矛盾,当矛盾激发到一定程度,将会改变香港好客的印象,改变香港作为现代化开放的国际大城市的风格,内地遊客,甚至海外遊客对香港望而卻步,香港的根基遭到破坏,长期以往,香港将以何以生存?
记者:青年是香港、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您在青年上也做了许多工作,每天都会与年轻人打交道,请问您觉得现在香港的年轻人最缺少什麽?内地的年轻人与香港的年轻人有哪些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
陈勇先生:我们的上一代,他们年轻的时候正值香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那时的他们身上有一种狮子山下奋鬥的精神,遇到困难,咬紧牙关,攻克困难,艰苦奋鬥。然而,到了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因为环境好,生活条件优越,大家都习惯安逸的生活,那种狮子山下奋鬥的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甚至已经远去。然而,在内地二三线城市,常常上演着曾经在香港天天发生的三支矿泉水、三个面包过一天的励志故事。我希望香港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夠温故这样的故事,做到居安思危。要知道,如果不继承前辈们那种创新、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好的条件,终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年轻一代,与其坐叹命运,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鬥,去实现理想。用“挖井理论”,坚持一个方面,深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涌出汩汩清泉,或者石油,或者矿产,成果将超过你的预期。
新界是整个香港面积最广的地方,佔据着整个香港九成的面积,人口数量佔据一半,也是香港年轻人的主要生活地。新界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香港特区政府对城市未来的主要规划亦在新界,如大屿山发展,机场扩建,增加第三道跑道,新界东北、西北的发展,新开放的港口——莲塘,在2016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等。坐落在新界的“钻石三角”,给整个香港经济的第二次腾飞带来希望,也为年轻一代带来无数机会。不久後,新界这个年轻人居住的地方,将变成经济发展的诱因和发展的机遇,在未来,青年人的发展将不需要为市场发愁。现在,香港各界的年轻人,尤其是新界的年轻人应该集思广益,去创造、去打拼,去实现理想。
此外,特首梁振英的施政报告中也表示支持香港青年人去内地读大学,李克强总理来港时,也说到将内地的知名大学向香港优惠开放。这对香港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大机遇。香港年轻人是幸运的,在他们的面前,有很多机会,从政府到民间,从青年社团到各界,都在为他们创造机遇,年轻人要把握好这些机遇。
寄予未来,我希望下一代,无论是生活,还是思维、梦想方面,都有进步,能夠为香港、为国家、为民族投入更多,承担多一些,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更加夺目,让中国更被世界注目。
联会理事长陈勇先生访谈录
陈勇先生,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北区区议会议员、太平绅士、註册社工、香港中文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硕士、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工作(荣誉)学士、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2010—2014年)、大屿山发展諮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秘书长、香港农业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星火基金会社区发展顾问、新界青年联会副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董、香港城市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记者:陈先生您好,很高兴今天能访问您。您自1994年大学毕业之後至今,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一直参与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您身兼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北区区议员、註册社工等多种身份,横跨服务事业多个领域,请您谈谈对社会服务工作的看法?
陈勇先生:香港的社区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社区服务,包括怎样改善社区?怎麽与社区居民合作,让整个社区更符合大家的期望?二是参政议政,所牵涉的内容包括政治事务、政党的责任、香港特区政府在未来政治、经济上的发展,尤其是香港特区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的政策、方针、大的发展方向,是否更加符合香港市民大众短、中、长的利益,尤以长期利益为主。
记者:作为今届全国人大代表,您参加了今年的全国两会,您觉得两会的精神给香港带来怎样的启示?
陈勇先生: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系统阐发了“中国梦”这个思想,落实在香港就是“香港梦”,“中国梦”便包含了“香港梦”。实现“香港梦”就是如同歌中所唱:让香港每一个人都开心,让香港每一个人都富足。换言之,就是令香港所有民众的生活质量上能夠得到提高,具体体现在市民的“安居”和“乐业”上。
关於“安居”,梁振英特首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遏制楼价的疯狂飙升,但是现在的香港楼价还不能让大部分市民“安居”,在这一点上,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力度,无论是公屋还是居屋,或者其它楼宇,都需要出台一些房屋政府,让年轻一代参加工作後,有合理的期限与负担,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居所。
“乐业”这一方面,记得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到,一个城市未来生活的改变、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这个城市的经济动力能夠高速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舒缓和解决一个城市大部分的矛盾。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经济长期处於走下坡的状态,大家再如何有激情,都改变不了生活质量下降的现状。所以,现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区应该集中精力大力发展经济,提升整体经济水平。“衣食足而知荣辱”,当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大家对於政治的发展、社会的改善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和理性的空间。
现在的香港,在推动政改的时候,需要依照《基本法》,一步步改变,我希望香港各界,能夠放下成见,将2017年的一人一票普选特首落实。普选特首落实,意味着香港民主的一大跨越。香港关於普选有一句话:“一人一票选特首,把握时机向前走。”如果做到持续向前走,相信到最後,无论梦想有多高,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记者:您在内地出生,在香港成长,完成中学、大学学业,获得硕士文凭,作为香港市民,作为香港最大的政党、香港十八个区中担任区议员人数最多的团体的民建联副主席,您如何看待近期一段时间以来,香港与内地发生的各种矛盾?
陈勇先生:整体看来,这是发展的问题,就像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的时候,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如填海、移山、建楼等,对经济引起波动。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曾提出“八万五”计划,广建楼房,这样的举措拉低了房价,卻也成为了特首被指责的地方,现在看来,如果当时董建华特首坚持下来,也许香港市民安居的问题已经大部分得到解决。从这件事看来,短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行为,从长远来看,反而是对整个香港的发展是有益的。
再如自由行政策的实行,现在的市场趋势,不只是香港,乃至整个世界都希望爭取到内地的旅客,当内地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後,他们的购买力强。香港在经历“SARS”之後,经济一度陷入低迷,中央政府出台的自由行政策,优先希望将内地的消费群体引入香港,促进香港经济的复苏。对於这一点,香港市民大众大多心怀感恩。香港的民心是长远的,大家会觉得香港和国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民意是短期的,会因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引起波动。
自由行政策实行之後,内地来港遊客增加,一些人认为过多的遊客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这个时候,无论是政党、是社团、还是各级议员,应该用最多的精力去研究、去疏导、去引领,令到香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减少整个环境中不利因素的改变,减少大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对香港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香港在整个大中华圈的发展裏再次腾飞,在这列高速列车中,香港需顺势而行。因为,只有融入整个中华发展圈的共同体中,香港的未来才有希望。
香港与内地的矛盾,是一个国家裏不同城市的内部矛盾,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遇到问题,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香港作为一个拥有现代化管理的城市,在以前一直让我们引以为傲。如今,我们更应该运用好香港的高水平管理能力,如香港迪斯尼乐园和海洋公园的管理一样,设定每天接待的限额,在超出接待范围前告知各位遊客,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承载能力和接待能力,同时也能减少对本地市民的影响,还能保证顾客的舒适程度。
香港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城市,所有来香港的人都需要遵守香港的法规,如果有人不了解,触犯了香港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以法律的程序来处理,用香港本地的公民教育去影响。以不文明的行为处理不文明的行为,只会让问题恶化,将矛盾激化。
反之,如果像一些人一样,将其上升为族群、政治矛盾,当矛盾激发到一定程度,将会改变香港好客的印象,改变香港作为现代化开放的国际大城市的风格,内地遊客,甚至海外遊客对香港望而卻步,香港的根基遭到破坏,长期以往,香港将以何以生存?
记者:青年是香港、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您在青年上也做了许多工作,每天都会与年轻人打交道,请问您觉得现在香港的年轻人最缺少什麽?内地的年轻人与香港的年轻人有哪些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
陈勇先生:我们的上一代,他们年轻的时候正值香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那时的他们身上有一种狮子山下奋鬥的精神,遇到困难,咬紧牙关,攻克困难,艰苦奋鬥。然而,到了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因为环境好,生活条件优越,大家都习惯安逸的生活,那种狮子山下奋鬥的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甚至已经远去。然而,在内地二三线城市,常常上演着曾经在香港天天发生的三支矿泉水、三个面包过一天的励志故事。我希望香港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夠温故这样的故事,做到居安思危。要知道,如果不继承前辈们那种创新、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好的条件,终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年轻一代,与其坐叹命运,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鬥,去实现理想。用“挖井理论”,坚持一个方面,深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涌出汩汩清泉,或者石油,或者矿产,成果将超过你的预期。
新界是整个香港面积最广的地方,佔据着整个香港九成的面积,人口数量佔据一半,也是香港年轻人的主要生活地。新界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香港特区政府对城市未来的主要规划亦在新界,如大屿山发展,机场扩建,增加第三道跑道,新界东北、西北的发展,新开放的港口——莲塘,在2016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等。坐落在新界的“钻石三角”,给整个香港经济的第二次腾飞带来希望,也为年轻一代带来无数机会。不久後,新界这个年轻人居住的地方,将变成经济发展的诱因和发展的机遇,在未来,青年人的发展将不需要为市场发愁。现在,香港各界的年轻人,尤其是新界的年轻人应该集思广益,去创造、去打拼,去实现理想。
此外,特首梁振英的施政报告中也表示支持香港青年人去内地读大学,李克强总理来港时,也说到将内地的知名大学向香港优惠开放。这对香港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大机遇。香港年轻人是幸运的,在他们的面前,有很多机会,从政府到民间,从青年社团到各界,都在为他们创造机遇,年轻人要把握好这些机遇。
寄予未来,我希望下一代,无论是生活,还是思维、梦想方面,都有进步,能夠为香港、为国家、为民族投入更多,承担多一些,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更加夺目,让中国更被世界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