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学史,培养学生的历史共情能力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傳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不足,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致力于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诸多方法策略。把地方史融入课堂教学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文章尝试在教学中通过以史学史的“共情”教学方法,探究地方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历史共情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从家情怀升华到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课堂;以史学史;共情能力
  共情,指的是对同理心的理解,意思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共情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体会历史,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如阅读、探究、考察,都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其中以史学史的方法颇具成效。以史学史,就是用已知历史来解读学习未知历史;用容易掌握的历史帮助学生理解生涩难懂的历史;以相辅历史助力掌握学习新的历史知识,以相通历史促进人文情怀的感悟。以史学史的方式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共情能力的培养,即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当下的认知方式理解感知过去历史背景,历史环境下的人物悲欢离合,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中学历史课堂传统教学思维模式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基本依托于教材编排,而教材存在滞后性,这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有些教师不具备教材整合能力,缺乏再立意、再创作的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宽度、深度受限于教材固有知识,缺乏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历史史观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流程一般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导致学生学习机械化、知识掌握固定化。授课方式普遍是单一制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教学,缺乏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但是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了学生以记忆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忽略了学习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二、地方史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一直在改革与完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直在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规定化、机械化、表面化等不足。而地方史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由于历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年代性,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到更深层次的人文情怀,因此完全有必要加入地方史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通过与地方史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及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相通。教师把“共情力”引入到历史课堂中,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将地方史完整地引入到课堂实际教学中,现实感的转变和生动的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感染力,置身于历史中,为整堂课学习的交流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学习是需要具备共情能力的。将地方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处的地方历史与国家历史的共融,既有利于学生历史共情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以史学史,学生历史共情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三维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家国情怀培育。“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多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学习和探究历史时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教育,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以宏观的大角度感悟得失,进而影响未来。从三维目标来讲,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反思的态度去思考,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认知、有改变,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家国情怀的感悟要基于一定历史史实的学习,形成历史知识体系脉络,在基于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学生具备历史共情能力,能共情才能认同,能感知才能理解。
  共情能力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历史教学,就要培育学生的历史共情能力。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学生而言存在距离感,从教材现有知识去学习缺乏代入感,而从地方史为突破口学习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只有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一定的共情能力,才能客观、公正的做出历史评判,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共情理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比其他学科来说内容更丰富、更神秘,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学习方法呈现多样化,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中融入地方史,用历史学习历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共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及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雍静.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要点构架[J]. 新智慧,2018(22).
  [2]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 袁一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即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这是优质教学的基本逻辑。教、学、评一致性需要采用逆向设计,确定学习成果之后,应该先确定学业质量标准或评估依据,证实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然后,依据目标与成就标准再进行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搭建学生能够真实发生的学习支架。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目标与标准;任务与活动  教、学、评一致性并不是新生事物。近年来,随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在此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进一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复习课作为高中学习的收尾环节,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复习课的有效开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文章围绕高中英语复习高效课堂的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复习教学;高效课堂  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趋于难度化和深度化,
期刊
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而项目式学习则是以学生为主并且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素养为本的化学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  一、以素养为本的化学项目式学习内涵  项目式学习围绕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进行项目设计,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项目,以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学教育教学已经开始逐渐接触线上教学的教育形式,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这些新媒体技术。而对于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则需要教师反复研磨线上直播方式,加强线上直播教学带来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线上直播  为了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直播教学无疑成为了小学教育教学保证教学进度的必要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在线上教学时要避免
期刊
摘 要:主题拓展课型是以“主题”为核心构建数学学习的活动教学。作为一种跨学科融合课型,它源于学科知识,又高于学科知识,体现了学科文化。文章研究在主题拓展课型中,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理解课堂表达的内涵,从而提升主题拓展课型的学习深度,同时对提升主题拓展课型的深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材料;主题拓展;教学深度  在小学阶段渗透适宜的数学主题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渗透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大家也越来越注重数学教学。数学学科在农村初中是一门需要学生加强学习的关键学科。文章主要围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指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一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较为枯燥。在农村,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非常艰深,难以理解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课堂教学应该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要求学生在落实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为例,从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体系、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中考复习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一体两翼;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如何提高新授课教学效率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
期刊
摘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沉浸式学习以其显著的特征和价值内涵对此进行了回答。文章阐述了美术沉浸式学习的价值内涵和基本样式,并对开展沉浸式学习提出了实施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关键词:美术教学;沉浸式学习;本土资源  一、美术沉浸式学习概述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
期刊
摘 要: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对小学英语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对于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情况的掌握也有检测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运用一些技巧,既让学生学习到新的英语知识,又要让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并
期刊
摘 要:隐性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常常采用的是显性教育,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隐性教育的优势,应该重视隐性教育的实施。所谓隐性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一种无意识的教育方式。文章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中学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  关键词:中学教育;隐性教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在隐性教育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文化思想教育,有时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