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养池塘水质管理及改良技术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精养池塘水质管理中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关键性理化因子过低或过高的危害,总结水质恶化的简易判断方法,同时提出了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手段进行水质改良的方法。
  关键词 精养池塘;水质管理;理化指标;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250-01
  池塘精养快速发展,大量使用商品饲料,残饵碎屑和鱼类排泄物积累,分解导致底泥和水中营养盐、有机物浓度升高,透明度下降,使养殖环境严重污染,破坏池塘原有生态平衡;养殖对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下降。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来处理养殖废水,控制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和环境污染,对水产养殖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精养池塘水质管理的关键点
  1.1 pH值
  鱼类适宜生长pH值范围为7.0~8.5,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繁殖,甚至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在pH值高于9.0的水体里生活,会发生碱中毒,导致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影响鱼类呼吸,使鱼窒息死亡。在pH值低于5的水体中,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引起缺氧,呼吸困难,摄食量降低,饲料消化费降低,生长缓慢。
  1.2 溶解氧
  通常情况下,水质溶氧量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水质肥、活、爽的特性,溶氧量较高时鱼类生长旺盛,饲料较容易吸收。对于鱼类生长旺盛期,若水中溶氧量低于4 mg/L时,鱼的生理活动就会受抑制。当溶氧量为1.7~2.3 mg/L时,多种鱼类将出现不良反应。当水质重度恶化,溶氧含量低至2 mg/L以下的时候,鱼类生理生态活动发生紊乱,引起窒息死亡。水中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1-2]。
  1.3 氨氮
  鱼类的饲料、排泄物以及动植物体的遗骸经过分解或化学反应会产生氨氮,氨氮在水中以氨(NH3)和铵(NH4 )2种形态存在,铵对鱼类无毒性,而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因此对鱼类来说毒性较强,非离子氨可通过鱼类的鳃或者皮膜侵入到鱼体内部,提升体内血液和组织液中氨的浓度,从而严重影响血液的载氧能力,同时还会升高血液的pH值,影响体内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工作,直接损伤组织机能、引起代谢失常。因血液中氨浓度的升高,影响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带来充血现象,表现的症状与出血性败血症类似,严重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1]。
  1.4 亚硝酸盐
  如果在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受到阻碍,则会造成中间产物亚硝酸盐不断积累的问题,当亚硝酸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会出现鱼虾体内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这样将直接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养殖水中亚硝酸盐控制在0.1 mg/L以下。
  2 精养池塘水质恶化主要特征
  施肥过量或未经清塘处理,耐肥性蓝绿藻过量繁殖,当池塘表面长出大量的蓝绿色漂浮物,且不能被鱼类所食用,则说明水质已经开始恶化。池塘水质恶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恶性循环的过程,水质恶化初期,由于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不能全部分解而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之低温难以分解,久而久之使得蓝绿藻生长所需营養不足,进而丧失活力而大量死亡,水体逐渐变成灰黄色,形成“臭清水”。水质恶化中期,随着生活污水以及过剩有机肥的不断投灌,大量蓝绿藻迅速繁殖,由于养分不足,很快失去活力,进而死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水体逐渐呈现暗绿色,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死水”,为暴发性鱼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水质恶化后期,水体转为黑褐色,此时池塘几乎丧失了生产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池底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气味恶臭,鱼类完全无法生存。
  3 水质改良的主要技术方法
  3.1 科学配制投喂饲料
  饲料是养殖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以鱼需要量和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科学配制符合鱼体需要的配合饲料;提高饲料中氨基酸和磷利用率,降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排泄量[3-4]。
  3.2 物理增氧
  物理增氧主要是指通过增氧机进行增氧,物理增氧的好处除了为鱼类提供生长所需的氧气,还可以增加水中氧含量,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3 补充新鲜水源
  为了保持池塘内水质清新,应当经常向池塘内灌注新鲜水源以改良其中的水质。抽去池塘底层水,加注低氨氮好水,加大换水量,是改良水质的有效办法[5]。
  3.4 施用斜发沸石
  沸石是一种具有较强吸附性的孔状铝硅酸盐,将其放入池塘中,能够有效吸附有毒代谢物,但其吸附能力也有一定极限,待施用一段时间吸附能力明显下降时,可以通过将沸石放入高浓度盐水中恢复其吸附能力。
  3.5 施用生石灰
  选用生石灰是因为其遇水会形成氢氧化钙,进而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具有澄清水质的功效,使得水质透明度增加,增加水溶氧量,提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因碳酸钙结构松散,有效改善了池底通气条件,且对pH值的保持具有稳定效果,更加利于鱼类的生长。
  3.6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良水质
  光合细菌营养价值高,净化水质能力强,具有增强动物抗病力功能。光合细菌可以将鱼类的排泄物以及过剩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产生氨基酸、有机酸、氨等,进而以此为基质,加以利用,既净化水质,又改善了生态环境。EM菌制剂由5科10属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包括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2]。EM具有提高水质质量、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功效,此外,其对除臭去污也有良好效果。EM可以经过经固氮、光合等一系列动作降低水体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此外,EM能够有效促进鱼虾对饵料的消化吸收,同时抑制大肠杆菌活动,降低排泄物中氨氮的含量,对净化水质、鱼类生长起到良好促进作用[2]。
  3.7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由于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且众多水生植物都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能力,净化能力排序如下,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槐叶萍>细绿萍。其中,水葫芦净化能力较强,通常是一般植物的5倍左右,且对氮磷具有较强的耐性,对BOD、COD的降解能力较强,且对部分重金属(铜、锌、铅、砷、镉等)也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
  3.8 利用滤食性动物清除水中悬浮颗粒
  池塘中的藻类、有机质,以及原生动物等均可以被河蚌食用,且部分浮游生物可以被其滤食、消化和吸收。河蚌可以充当过滤器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在池塘中同时养殖河蚌以净化水质,为鱼类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河蚌多生活在池塘底部,不存在与鱼类争食的问题,不但最大限度利用水体资源,而且达到净化水质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李海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苏州重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2] 刘革,李月红,张东鸣,等.微生态制剂与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J].中国水产,2004(12):50-51.
  [3] 汪燕玲.几种有益微生物及其对水质的改良作用[J].渔业现代化,2004(4):29-30.
  [4] 邰永芬.北方池塘水质改良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5(1):3-5.
  [5] 宋德春.池塘水质改良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3(14):33-36.
其他文献
阐述了一例黑番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并对该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野外调查表明,遂昌县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观赏蕨类植物57种,隶属于29科41属。将观赏蕨类分为陆生、附生、藤本、水生4种生态类型,分析了观赏蕨类植物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
从笃材学堂到扬州市东关小学(江苏省实验学校),学校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在优秀的校风熏陶下,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工作在世界各地和祖国的各行各
通过统计2005—2014年凌源地区的气候资料,系统分析了凌源地区低能见度天气的年际变化、年变化和日变化特点,归纳出了低能见度天气地面、高空形势特点,提出了出现低能见度的预报指标,并对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健全、巩固和完善,但在选举制度、人大代表的结构和能力素质、议事规则、会期制度、依法行使职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
摘要 为了了解伊犁河谷小麦的品质状况,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伊犁河谷50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变异及出现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种中Glu-A1、Glu-B1、Glu-D1位点上的等位变异分别为4、6、7种,各自位点的优势亚基分别是null、7 8、2 12,其频率分别是49.1%、43.9%、64.9%。在Glu-1位
【正】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比较文学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忽高忽低地发展着。固然至今这一学科的范围、方法和目的均未明确地肯定下来,它在各国文学论坛和学府中的存在,却是无
分析株洲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的基本情况,指出各种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有效教育"日益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早在2004年9月,镇江市京口区即申报立项了省级"十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区域性推进有效教育的研究",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