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社会对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高层建筑的建筑形式、建造速度和建设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和施工技术难度都比一般建筑要复杂,因而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它也将是未来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由于建筑行业一直在追求功能多样化以及体型复杂化,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向技术先进、外形多样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进和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促进高层建筑工程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工程量较大
高层建筑的体积大,因而工程量较大,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和大型的施工设备。工程设计的难度也较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完善从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有时需要在工程中边设计边施工,这无疑给工程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因而整体工程量较大。
2、埋置深度大
高层建筑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稳定性,特别在风速较大的地区,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和整体的稳定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埋置深度,地基埋置深度一般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对于桩基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并至少有一层地下室。
3、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是由工程量大决定的,一般施工工期至少有几个月,甚至需要几年。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一般需要尽量的缩短工期,但必须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特别在交叉施工的地方。
4、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工程的最显著特点是高空作业多,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和设备都需要高空的垂直运输,运输距离随着楼层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各位注意安全问题,充分考虑防火、通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高空坠物现象的发生。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基础施工技术
一般高层建筑的建设地点都是城市建筑比较密集的地方,因而导致施工现场空间相对狭窄,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埋深大小。在高层建筑的技术施工技术中,主要是根据高层建筑特点采用十字交叉条形基础、桩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类型,且地下室一般要建成3-4层。
2、滑升模板施工
在构筑物或建筑物的底部,沿结构的周边组装高 1.2m 左右的滑升模板,随着向模板内不断地分层浇筑混凝土,用液压提升设备使模板不断沿着埋在混凝土中的支撑杆向上滑升,直到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用滑升模板施工,可以大大节约模板和支撑材料,减少支、拆模板用工,加快施工速度和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但其模板一次性投资多、耗钢量大,對立面造型和结构断面变化有一定的限制 ,施工时宜连续作业,施工组织要求较严。滑升模板主要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三部分组成,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 ,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 ,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支承杆、液压千斤顶、液压控制台、油路系统。
滑升模板工艺,作为目前高层建筑常用的施工方法,对混凝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滑升施工的角度来说,首先混凝土需要有较大的流动度,以便能顺利地浇捣以及在稍加振动后即能保证密实。对轻集料混凝土来说又希望流动度能偏小一点,因为过大的流动度会引起轻集料上浮,破坏混凝土的匀质性。经过试验并参照了国内外的资料认为,对于陶粒混凝土来说,流动度的上限应定在坍落度为 4—5cm 为好。在冬季施工或有其他必要时,流动度还可适当减少。用滑升施工还要求混凝土有相适应的凝结速度,与施工工序相配合的必要的早期强度,以及在滑升过程中有较小的摩阻力等等。
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注意对混凝土质量的检验,而混凝土质量检验指标主要是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主要有水量和水泥共同决定,一般高标号的水泥所配置的强度更高,因而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药对水泥的标号进行核查,严格避免出现水泥标号错误情况。另一方面,水灰比也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因而要进行反复试验进行测定确定最优的配合比,以保证高质量的混凝土。
4、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对轴线布置的空间要求小,而对下部分的轴线布置空间要求大,这与建筑结构设置要求正好相反,导致了结构布置与功能之间的矛盾,因而要采用反常规的防治进行布置,也就是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在转换层结构中,剪力墙高度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要尽量限制转换层的高度,也就是说,转换层高度不能无限制地采用大的高度。
5、后浇带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后浇带是预留在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在实际的高程建筑工程中,一般主楼都与裙房连在一起,且连接形式是裙房围绕主楼的周围。但主楼与裙房在施工中必须用变形缝分开,以保证沉降差的限度。而变形缝的设置会导致建筑平面布局的变动,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需要建设施工后浇带。对于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梁板也需要留出施工后浇带,主楼结构完工后要用膨胀的混凝土将其浇筑起来,达到减小沉降差的目标。
6、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变电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和通信系统。在照明系统中,要注意对楼道、走廊、地下车库等临时用电场所预留照明设施位置,并做好事前控制来保证照明效果和照明安全,特别要注意线路的走向设计,保证线路安全并尽量减小其对楼层外观的影响。高层建筑工程的防雷接地工程至关重要,因为高层建筑一般是地区最高的物体,也是雷击的主要目标,因而要进行对防雷设施的设计。
三、未来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
1、严格控制材料
所选建筑材料的质量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具有很大影响,好的建筑材料能够更好地排除水文、气候等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严禁任何员工为了暂时的利益,使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过程,保证材料的质量即是在源头上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2、采用新技术
要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不仅要使用新材料,还应进行技术革新。要在施工技术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上都进行主动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变革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有序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3、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技术的革新使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在现今条件下还不能被允许,所以要培训现有技术人员,使他们在技术上实现提升。培训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提高员工们对实际操作中易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纠正原先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来。此外,还要组织和培训这些员工学习新技术。
4、加强技术环节间的协调合作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高效运用多种施工技术,所以要使多个技术环节协调合作,才能保证最终的整体结果。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程序,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各个技术环节的密切配合,避免无序施工带来的危险。另外,还要合理提高对新技术的使用率,实现高层建筑工程的预期目标。
结束语
高层建筑行业还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虽然现在的施工技术已经大幅提升,但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和成熟的技术,因此企业应引进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理论、先进技术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引导,再根据现有的实践经历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施工技术标准,使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迈入更加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龚明.现代都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2,(2).
[2]郑光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分析[J].中华民居,2011,(9).
[3]张金龙.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它也将是未来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由于建筑行业一直在追求功能多样化以及体型复杂化,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向技术先进、外形多样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进和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促进高层建筑工程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工程量较大
高层建筑的体积大,因而工程量较大,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和大型的施工设备。工程设计的难度也较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完善从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有时需要在工程中边设计边施工,这无疑给工程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因而整体工程量较大。
2、埋置深度大
高层建筑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稳定性,特别在风速较大的地区,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和整体的稳定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埋置深度,地基埋置深度一般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对于桩基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并至少有一层地下室。
3、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是由工程量大决定的,一般施工工期至少有几个月,甚至需要几年。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一般需要尽量的缩短工期,但必须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特别在交叉施工的地方。
4、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工程的最显著特点是高空作业多,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和设备都需要高空的垂直运输,运输距离随着楼层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各位注意安全问题,充分考虑防火、通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高空坠物现象的发生。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基础施工技术
一般高层建筑的建设地点都是城市建筑比较密集的地方,因而导致施工现场空间相对狭窄,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埋深大小。在高层建筑的技术施工技术中,主要是根据高层建筑特点采用十字交叉条形基础、桩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类型,且地下室一般要建成3-4层。
2、滑升模板施工
在构筑物或建筑物的底部,沿结构的周边组装高 1.2m 左右的滑升模板,随着向模板内不断地分层浇筑混凝土,用液压提升设备使模板不断沿着埋在混凝土中的支撑杆向上滑升,直到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用滑升模板施工,可以大大节约模板和支撑材料,减少支、拆模板用工,加快施工速度和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但其模板一次性投资多、耗钢量大,對立面造型和结构断面变化有一定的限制 ,施工时宜连续作业,施工组织要求较严。滑升模板主要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三部分组成,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 ,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 ,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支承杆、液压千斤顶、液压控制台、油路系统。
滑升模板工艺,作为目前高层建筑常用的施工方法,对混凝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滑升施工的角度来说,首先混凝土需要有较大的流动度,以便能顺利地浇捣以及在稍加振动后即能保证密实。对轻集料混凝土来说又希望流动度能偏小一点,因为过大的流动度会引起轻集料上浮,破坏混凝土的匀质性。经过试验并参照了国内外的资料认为,对于陶粒混凝土来说,流动度的上限应定在坍落度为 4—5cm 为好。在冬季施工或有其他必要时,流动度还可适当减少。用滑升施工还要求混凝土有相适应的凝结速度,与施工工序相配合的必要的早期强度,以及在滑升过程中有较小的摩阻力等等。
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注意对混凝土质量的检验,而混凝土质量检验指标主要是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主要有水量和水泥共同决定,一般高标号的水泥所配置的强度更高,因而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药对水泥的标号进行核查,严格避免出现水泥标号错误情况。另一方面,水灰比也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因而要进行反复试验进行测定确定最优的配合比,以保证高质量的混凝土。
4、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对轴线布置的空间要求小,而对下部分的轴线布置空间要求大,这与建筑结构设置要求正好相反,导致了结构布置与功能之间的矛盾,因而要采用反常规的防治进行布置,也就是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在转换层结构中,剪力墙高度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要尽量限制转换层的高度,也就是说,转换层高度不能无限制地采用大的高度。
5、后浇带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后浇带是预留在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在实际的高程建筑工程中,一般主楼都与裙房连在一起,且连接形式是裙房围绕主楼的周围。但主楼与裙房在施工中必须用变形缝分开,以保证沉降差的限度。而变形缝的设置会导致建筑平面布局的变动,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需要建设施工后浇带。对于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梁板也需要留出施工后浇带,主楼结构完工后要用膨胀的混凝土将其浇筑起来,达到减小沉降差的目标。
6、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变电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和通信系统。在照明系统中,要注意对楼道、走廊、地下车库等临时用电场所预留照明设施位置,并做好事前控制来保证照明效果和照明安全,特别要注意线路的走向设计,保证线路安全并尽量减小其对楼层外观的影响。高层建筑工程的防雷接地工程至关重要,因为高层建筑一般是地区最高的物体,也是雷击的主要目标,因而要进行对防雷设施的设计。
三、未来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
1、严格控制材料
所选建筑材料的质量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具有很大影响,好的建筑材料能够更好地排除水文、气候等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严禁任何员工为了暂时的利益,使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过程,保证材料的质量即是在源头上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2、采用新技术
要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不仅要使用新材料,还应进行技术革新。要在施工技术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上都进行主动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变革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有序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3、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技术的革新使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在现今条件下还不能被允许,所以要培训现有技术人员,使他们在技术上实现提升。培训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提高员工们对实际操作中易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纠正原先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来。此外,还要组织和培训这些员工学习新技术。
4、加强技术环节间的协调合作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高效运用多种施工技术,所以要使多个技术环节协调合作,才能保证最终的整体结果。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程序,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各个技术环节的密切配合,避免无序施工带来的危险。另外,还要合理提高对新技术的使用率,实现高层建筑工程的预期目标。
结束语
高层建筑行业还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虽然现在的施工技术已经大幅提升,但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和成熟的技术,因此企业应引进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理论、先进技术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引导,再根据现有的实践经历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施工技术标准,使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迈入更加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龚明.现代都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2,(2).
[2]郑光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分析[J].中华民居,2011,(9).
[3]张金龙.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