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临汾大震震源断层的相互作用和地震趋势分析

来源 :华北地震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临汾地区1303年和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 3/4)两次相距最近特大地震。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震活动。我们根据1670次中、小地震精确震源定位结果和149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震源三维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洪洞地震和临汾地震的强相互作用是解锁,因此导致临汾地震提前发生;此外,2者之间还存在弱相互作用,并且和随机发生的地震达到一种平衡。2次大地震对区域所积累的应变基本释放完毕,难以再形成与应力场一致的大破裂,使得临汾地区连续的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的形式体现,连续300多年都没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估计今后临汾地区的这种低水平活动将继续下去,发展趋势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以不同剂量尼卡地平用于丙泊酚靶控麻醉病人,观察尼卡地平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尼卡地平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流体力学实验室的演变发展和各不同专业流体力学课程开设情况,结合我校的定位和学生培养目标,以及流体力学实验室的运行现状,指出了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实验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变与对策措施,为流体力学实验在课程教学以及后续课程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不同专业;《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
环境条件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需要从理论中论证,也需要从实践中得到体现。城市远郊区传统工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如果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