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高中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分析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以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两所重点学校300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论显示,高中生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且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年级差异显著;高中生的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控制对学习倦怠有负向预测力。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倦怠;自我控制能力
“倦怠”(Burnout)一词源于美国,最初指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而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降低等等。对学生而言,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Pines et a1,1980;Meieret a1,1985)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更要多加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经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对学习产生倦怠,表现为借故逃课、上课睡觉或与人讲话、发短信消磨时光、抄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等等。因为学习压力而引发高中生各类严重的生理损耗心理障碍,甚至因不堪忍受学业压力而自杀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还不够,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因此本研究以重点中学学生为样本,同时引入人格变量,分析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的关系。这对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压力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对高中生课程设置和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被试选择
正式施测的混合型样本共300人,有效样本数为259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回收率89.1%。其中,男生128人,女生131人;高一学生95人,高二学生88人,高三学生75人;文科学生85人,理科学生83人。
2.研究工具
(1)高中生学习倦怠问卷。采用胡俏等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问卷有4个维度,即情绪耗竭8个题目、低效能感5个题目、师生疏离4个题目、生理耗竭4个题目。4个维度及总分的a系数分别是0.8188、0.7116、0.6482、0.7733、0.8592。每个项目从“从未”到“总是”采用5级评分。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388~0.662之间,4个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859、0.719、0.753、0.735。
(2)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所采取的研究工具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问卷的同质信度为0.922,重测信度为0.809,信度较高。
3.实施程序
采用团体施测,统一指导语,当场回收问卷。
4.统计
所有数据使用SPSSl0.0处理分析。
二、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状况
从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到,在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项目上的得分低于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情绪耗竭项目得分最高。这说明高中生在学习倦怠时,学习低效能感和情绪耗竭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表1所示。
2.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1)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分析。表2反映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较低。但是高二学生的各因子得分比高三高。三个年级学习倦怠及其4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年级除了生理耗竭因子得分上差异不显著,在学习倦怠及其他3个维度上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检验三个年级问的差异来源,下面运用LSD多重比较方法对三个年级的平均分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学习倦怠总分、情绪耗竭、低效能感、师生疏离维度上高一和高二学生存在显著差异(sig值分别是,000、000、001、004),高一和高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sig值分别是,002、000、049、016)。
3.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看出学习倦怠及其4个维度无论与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自控的3个维度相关总体上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且各因子之间都呈负相关,而情绪耗竭与自我控制能力及3个维度相关系数最大。
4.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分析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自我控制能力作为自变量,以情绪耗竭、学习的低效能感、师生疏离、生理耗竭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见表4。
表4显示,3个预测变量预测学习倦怠、师生疏离、低效能感、情绪耗竭各效标变量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都存在差异显著;预测生理耗竭效标变量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思维控制和情绪控制也差异显著。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中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起负向作用。因此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是学习倦怠各因子的重要预测变量。
三、高中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建议
1.高中生学习倦怠状况
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已接近中等水平,不容乐观,尤以低效能感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应对学生效能感进行关注,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2.高中生学习倦怠的人口统计变量差异比较
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不一样。高二与高三学生在学习倦怠平均得分上比高一学生高,高二学生的平均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新生的学习是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学习倦怠程度较低。高二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逐渐产生了学习倦怠感。高三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意识增强了面对高考,在浓厚的学习环境下他们能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倦怠感较高二学生要稍低一点。
3.学习倦怠与问题应对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积极应对程度与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呈负相关,消极应对程度与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则呈正相关,且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学习倦怠有效的预测因素。积极的应对策略与低的倦怠水平相伴随,而消极的应对策略则与高的倦怠水平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积极的应对策略通常能更有效地解决应激事件,减少应激引起的情绪倦怠,降低了倦怠水平,而消极应对往往是在行动遭到挫折时为避免痛苦而出现的非理性的自然反应。
4.关于高中生自我学习倦怠的几点教育建议
根据高中生学习倦怠感的年级差异分析,高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与比高三学生要高。由此,对高二学生的管理不能太掉以轻心,不能认为只有高三学生倦怠水平高。作为心理教育者应该指导他们好好学习,疏导他们的情绪,指引他们进行有效学习。
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关系密切。由此,教学工作者应注意,要想减少学生的学习倦怠、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以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也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情绪白控能力等方面入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四、结论
高中生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高中生的倦怠感水平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二、高三学生的倦怠水平没有差异,高一与高二学生、高一与高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生的倦怠感与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控制维度中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对学习倦怠有负向预测力。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倦怠;自我控制能力
“倦怠”(Burnout)一词源于美国,最初指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而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降低等等。对学生而言,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Pines et a1,1980;Meieret a1,1985)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更要多加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经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对学习产生倦怠,表现为借故逃课、上课睡觉或与人讲话、发短信消磨时光、抄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等等。因为学习压力而引发高中生各类严重的生理损耗心理障碍,甚至因不堪忍受学业压力而自杀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还不够,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因此本研究以重点中学学生为样本,同时引入人格变量,分析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的关系。这对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压力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对高中生课程设置和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被试选择
正式施测的混合型样本共300人,有效样本数为259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回收率89.1%。其中,男生128人,女生131人;高一学生95人,高二学生88人,高三学生75人;文科学生85人,理科学生83人。
2.研究工具
(1)高中生学习倦怠问卷。采用胡俏等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问卷有4个维度,即情绪耗竭8个题目、低效能感5个题目、师生疏离4个题目、生理耗竭4个题目。4个维度及总分的a系数分别是0.8188、0.7116、0.6482、0.7733、0.8592。每个项目从“从未”到“总是”采用5级评分。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388~0.662之间,4个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859、0.719、0.753、0.735。
(2)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所采取的研究工具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问卷的同质信度为0.922,重测信度为0.809,信度较高。
3.实施程序
采用团体施测,统一指导语,当场回收问卷。
4.统计
所有数据使用SPSSl0.0处理分析。
二、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状况
从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到,在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项目上的得分低于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情绪耗竭项目得分最高。这说明高中生在学习倦怠时,学习低效能感和情绪耗竭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表1所示。
2.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1)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分析。表2反映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较低。但是高二学生的各因子得分比高三高。三个年级学习倦怠及其4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年级除了生理耗竭因子得分上差异不显著,在学习倦怠及其他3个维度上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检验三个年级问的差异来源,下面运用LSD多重比较方法对三个年级的平均分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学习倦怠总分、情绪耗竭、低效能感、师生疏离维度上高一和高二学生存在显著差异(sig值分别是,000、000、001、004),高一和高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sig值分别是,002、000、049、016)。
3.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看出学习倦怠及其4个维度无论与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自控的3个维度相关总体上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且各因子之间都呈负相关,而情绪耗竭与自我控制能力及3个维度相关系数最大。
4.高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分析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自我控制能力作为自变量,以情绪耗竭、学习的低效能感、师生疏离、生理耗竭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见表4。
表4显示,3个预测变量预测学习倦怠、师生疏离、低效能感、情绪耗竭各效标变量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都存在差异显著;预测生理耗竭效标变量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思维控制和情绪控制也差异显著。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中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起负向作用。因此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是学习倦怠各因子的重要预测变量。
三、高中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建议
1.高中生学习倦怠状况
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已接近中等水平,不容乐观,尤以低效能感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应对学生效能感进行关注,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2.高中生学习倦怠的人口统计变量差异比较
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不一样。高二与高三学生在学习倦怠平均得分上比高一学生高,高二学生的平均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新生的学习是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学习倦怠程度较低。高二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逐渐产生了学习倦怠感。高三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意识增强了面对高考,在浓厚的学习环境下他们能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倦怠感较高二学生要稍低一点。
3.学习倦怠与问题应对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积极应对程度与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呈负相关,消极应对程度与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则呈正相关,且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学习倦怠有效的预测因素。积极的应对策略与低的倦怠水平相伴随,而消极的应对策略则与高的倦怠水平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积极的应对策略通常能更有效地解决应激事件,减少应激引起的情绪倦怠,降低了倦怠水平,而消极应对往往是在行动遭到挫折时为避免痛苦而出现的非理性的自然反应。
4.关于高中生自我学习倦怠的几点教育建议
根据高中生学习倦怠感的年级差异分析,高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与比高三学生要高。由此,对高二学生的管理不能太掉以轻心,不能认为只有高三学生倦怠水平高。作为心理教育者应该指导他们好好学习,疏导他们的情绪,指引他们进行有效学习。
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关系密切。由此,教学工作者应注意,要想减少学生的学习倦怠、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以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也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情绪白控能力等方面入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四、结论
高中生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高中生的倦怠感水平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二、高三学生的倦怠水平没有差异,高一与高二学生、高一与高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生的倦怠感与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控制维度中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对学习倦怠有负向预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