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有关学案设计的研究非常必要。而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的实施则更需要关注于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需呈现于各环节学生学习活动之中。学案的优化设计与使用将让新课程改革之宗旨得以实现,让“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关键词】学生发展;语文;学案设计
一、关于学案的理论研究
(一)关于学案的理解
要说学案先来理解教案。教案是教师在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由教师主导,由师生共同设计而产生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而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
(二)基于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经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途径或方式,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适合于学生的学案即为——“必要的学习资料”之主要依托材料。
2.生本理论。生本教育理念体系提出: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把学习活动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思维,提升生命。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是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师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这是新课改的精髓。而我们指导学生写学案,正是把教学的重心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变至研究学生的“学”,即“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生本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二、学案设计理论研究的编写原则
1.学习目标的优化原则。学案的学习目标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制订,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阶段性,在学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训练能够反馈检查到达标情况的务实,甚至可以培养学生逐条检测达标情况,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并应注重具有能力迁移价值和情感作用的目标。
2.省时高效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讲解点拨尽量少而精,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以达到学生学习目标全面落实,学业结果全体性提升。
3.学生自主能动原则。让学生拥有学案编撰权,学案是融合师生共同心智的学习方略,在学案设计中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4.层级指导原则。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梯度把握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由易到难,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学案设计的构成要素
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检测、导学思路、思维训练、实践拓展、巩固反思六大部分:
1.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的学习目标,一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
2.自学检测:让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前,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检测”中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检测”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3.导学思路:设置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境,把一个个新的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思维台阶,逐级而上,解决学习道路上的一个个难关,最终突破所有新知识点。
4.思维训练: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精心设计或精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短小精悍的题目设定讨论题,进行思维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充分调动积极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多角度、发散性地组织已掌握的知识,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
5.实践拓展:根据学习内容,精心编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题目,提供学生创新活动与实践机会,力求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6.巩固反思: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并让学生在总结基础上反思自己所学,形成文字,帮助理清思路、归纳重点、突破难点及呈现问题。
四、学案教学模式探究
第一步:导学探究
在学案的开头部分,设立各知识点的“导学探究”,主要是自学完成。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钻研教材。随后学案又导出知识重难点问题。
第二步:目标描述
为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每堂课的开始由学生主讲几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描述学案中学习目标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由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养成上课前一定要预习教材的习惯,且能充分利用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步: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最精彩部分,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讨论题,作为课堂上的主要话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以“文本”为本,深入研读,大胆想像,科学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个体“努力”和合作“学习”得出合理结论。 第四步:思维拓展
当问题讨论渐进尾声时,学案又设计推出一系列由教师精心设计或精选的具有一定思考容量、小巧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在巩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发散性地融会已掌握的知识,把本节课教学推向新高潮。
第五步:学习小结
学案的最后一部分,是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学习小结”。让学生学会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节课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形成知识链条,进而达到当堂掌握和消化的效果,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五、关于学案设计与运用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等同于练习题。学案应该是重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提供材料和指导。
2.学案的应用,要着力引领学生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而不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3.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作为一种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不是简单地提供问题情境和参考资料,而是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
4.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具有保存价值,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再学习、再认识。
5.把学案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便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
6.应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价值。
学案设计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增量、要求提高的前提下,学案设计是提高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增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但笔者探索还有待在实践运用中更进一步,但我们坚信,只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有着让学生在尝试中自由飞翔,充满热情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使“学案”设计教学不断臻于完善,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智园,语文学科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美]大卫·杰纳·马丁.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走进中小学科学课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第二版)[M].长春出版社,2003.
[3]高居贤.让教师没有讲台[M].南方出版社,2005.
[4]陆志平.语文课程再探——高中语文新课程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王荣生.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温儒敏.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学生发展;语文;学案设计
一、关于学案的理论研究
(一)关于学案的理解
要说学案先来理解教案。教案是教师在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由教师主导,由师生共同设计而产生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而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
(二)基于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经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途径或方式,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适合于学生的学案即为——“必要的学习资料”之主要依托材料。
2.生本理论。生本教育理念体系提出: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把学习活动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思维,提升生命。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是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师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这是新课改的精髓。而我们指导学生写学案,正是把教学的重心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变至研究学生的“学”,即“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生本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二、学案设计理论研究的编写原则
1.学习目标的优化原则。学案的学习目标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制订,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阶段性,在学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训练能够反馈检查到达标情况的务实,甚至可以培养学生逐条检测达标情况,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并应注重具有能力迁移价值和情感作用的目标。
2.省时高效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讲解点拨尽量少而精,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以达到学生学习目标全面落实,学业结果全体性提升。
3.学生自主能动原则。让学生拥有学案编撰权,学案是融合师生共同心智的学习方略,在学案设计中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4.层级指导原则。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梯度把握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由易到难,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学案设计的构成要素
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检测、导学思路、思维训练、实践拓展、巩固反思六大部分:
1.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的学习目标,一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
2.自学检测:让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前,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检测”中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检测”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3.导学思路:设置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境,把一个个新的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思维台阶,逐级而上,解决学习道路上的一个个难关,最终突破所有新知识点。
4.思维训练: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精心设计或精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短小精悍的题目设定讨论题,进行思维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充分调动积极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多角度、发散性地组织已掌握的知识,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
5.实践拓展:根据学习内容,精心编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题目,提供学生创新活动与实践机会,力求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6.巩固反思: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并让学生在总结基础上反思自己所学,形成文字,帮助理清思路、归纳重点、突破难点及呈现问题。
四、学案教学模式探究
第一步:导学探究
在学案的开头部分,设立各知识点的“导学探究”,主要是自学完成。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钻研教材。随后学案又导出知识重难点问题。
第二步:目标描述
为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每堂课的开始由学生主讲几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描述学案中学习目标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由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养成上课前一定要预习教材的习惯,且能充分利用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步: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最精彩部分,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讨论题,作为课堂上的主要话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以“文本”为本,深入研读,大胆想像,科学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个体“努力”和合作“学习”得出合理结论。 第四步:思维拓展
当问题讨论渐进尾声时,学案又设计推出一系列由教师精心设计或精选的具有一定思考容量、小巧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在巩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发散性地融会已掌握的知识,把本节课教学推向新高潮。
第五步:学习小结
学案的最后一部分,是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学习小结”。让学生学会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节课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形成知识链条,进而达到当堂掌握和消化的效果,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五、关于学案设计与运用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等同于练习题。学案应该是重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提供材料和指导。
2.学案的应用,要着力引领学生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而不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3.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作为一种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不是简单地提供问题情境和参考资料,而是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
4.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具有保存价值,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再学习、再认识。
5.把学案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便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
6.应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价值。
学案设计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增量、要求提高的前提下,学案设计是提高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增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但笔者探索还有待在实践运用中更进一步,但我们坚信,只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有着让学生在尝试中自由飞翔,充满热情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使“学案”设计教学不断臻于完善,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智园,语文学科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美]大卫·杰纳·马丁.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走进中小学科学课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第二版)[M].长春出版社,2003.
[3]高居贤.让教师没有讲台[M].南方出版社,2005.
[4]陆志平.语文课程再探——高中语文新课程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王荣生.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温儒敏.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