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为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改革或创新,去探究一种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来付诸于日常教学之中。本文中重点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推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让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深厚基础。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目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无论从教法还是内容上,基本上没有脱离枯燥无味的境界。可能是由于学科原因,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很是呆板,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这与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不太合谐,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重点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此带动相关教学内容犹如流动的泉水沁入学生的心田。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引导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引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非常突出。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一.教师应该课前对内容进行分析和设计,选择适宜的教法与学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教材都属于那种讲义式的,内容罗列在一起,很简介和明
  了,都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创新没有什么帮助之道。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做完之后才进行的,属于典型的学习模仿活动。而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的是教师对所要讲授知识内容进行规划、分析和提炼,最后设计出具有以能力为本位的一堂教学课。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研析教材,确立具体教学目标。比如,在讲授《指数函数应用》那一节,通
  过分析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就是以指数函数应用为主,锻炼学生对指数型函数的认知和建构,达到对这节课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结合目标,安排具体讲授内容。在本节课中,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来安排
  详细教学内容:一是指数型函数概念和具体模型;二是模型的实际应用。
  3.采用适宜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就拿《指数函数应用》这节课来说,首先采用情景引入教学法,借助幻灯片从建国60周年开始,分析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引导学生探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解决了指数型函数模型的导出,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比如说现在购车还贷问题,就是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张先生贷款10万元购买了一台雪佛兰轿车,贷款五年,利率是5%,问张先生5年后一次性付给银行多少钱?这样的例子在老师给出以后,因为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马上有兴趣来解决,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能够达到很高的层次。这里的情景引入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只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其中两种,其实还有诸多方法,如头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采用,运用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得课堂上能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来充分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二.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
  “做中学,做中教”是温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旨在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增强学生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依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课堂教学过程化管理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选择并设计适宜的教学形式。那么,如何进行设计呢?教学形式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之中充当什么角色呢?教师扮演的只是一个指导者、咨询者,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启发和帮助。一般情况下,教学形式设计的体现是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按着任务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从而达到完成教师的授课。但是学生任务的编写和设计要结合本节重要知识点,在任务中可以包含具体的德育情感教育、知识教育、教法及学法等相关等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当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每个环节设计一定要具体,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练习,以适应“吃太饱”和“不够吃”这种现象,达到分层次教学,使有着不同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对班级学生实现了全面教育。比如在讲授《椭圆》一节时,在让学生体验椭圆是如何形成这一环节时,设计到哪些器材和用品都应该提前准备好。所以在制定学生的学习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充分、细致、全面些,应该照顾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素质差异。
  三.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利有效地实施,与组建课堂小组好坏有很大关系。如果不考虑学生学习态度、基础好坏、性格特点和男女比例等因素,那么会导致行动导向教学无法很好的有效实施和进行。因为行动导向教学包含很多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粘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小组合作学习。
  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合作进步、协手发展的效果,摒弃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任课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灵活的分组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划分小组前,应该仔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个性特征、能力素质等方面,为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打好基础。这样分出的小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挖掘他们的集体智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顺利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   为了做到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教师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小组的个数和每个小组的人数必须合理。每组人数最还在6人左右。合理的人数和小组数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均衡发展,教师能够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考核评价;二是小组长选择非常重要。在按着上面所讲的因素特点分成小组后,小组长的选择必须能起到统领全局作用,即领导作用。选择学习基础好、有爱心、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这样才能够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组长带领组内成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较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同时,可以帮助组内上课纪律不好的同学改掉不良上课习惯,比如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可以使这样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组学习之后,行为上能够得到很大的变化,从整体上提高了班级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由符号、公式及图像等因素组成,展现给学生眼前的都是比较抽象、呆板、枯燥无味等东西,学生见了头大眼花,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如何能改变目前这种课堂现状呢?改革的春天给我们带来了阳光,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使得这一困境被打破,把枯燥的东西变得有声有色,使得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任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行动导向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1.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各种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指数函数图像》那一节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变化底数a的取值,现场演示图像形成过程,学生也可以参入到多媒体做图像之中,学生感觉很直观新奇。
  2.逻辑清晰,条理明确,抽象归为简单。
  基于现在的中专生而言,由于知识功底相对非常薄弱,不善于进行考虑和思维,无论哪门文化课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些知识或内容比较费解,或者是难于向学生讲解的很透彻、清晰,让人听起来感觉逻辑不清,思维混乱。但是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把有些问题处理得非常简洁,使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知识。
  例如,在讲《指数函数》的时候,函数表达式的导出就是一个抽象过程,以往老师是从函数定义出发得出该函数式子。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生物学从一个细胞分裂着手,将分裂过程制作成有动感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观看以后很直观地就明白怎么回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裂的次数和所得到细胞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会很容易推导出这个函数解析式,那样对于学生来说,就很容易理解指数函数。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极大改变了教师传统晦涩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走入了春天,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忠生主编,《做中学,做中教》.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L少华.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性探讨[J].教学与管理,1997,(1).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数学教学大纲[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简单理解: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昕课活动中,发现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有如下几种现象: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2、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
求函数的值域常和求函数的最值问题紧密相关,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注意:求值域要先求定义域。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常用的方法有:  一、1.直接法:利用常见函数的值域来求  一次函数y=ax+b(a 0)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R;  反比例函数 的定义域为{x|x 0},值域为{y|y 0};  二次函数 的定义域为R,  当a>0时,值域为{ };当a<0时,值域为{ }.  例1:求函数
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健康的心理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目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主流的背后,也存在着阴影。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①学习压力心理。在家长社会的应试压力之下,学生始终处于高强度学习,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同时,农村中学生从小便有家长“学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