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创作

来源 :文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世界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早期,以浪漫的剧情、浮华的场景、精致的道具、华丽的服装为元素的浪漫主义风格占据主流,但很快,欧洲影人发现好莱坞不仅要垄断世界电影的物质市场,而且要垄断世界电影的思想意识,他们掀起了以现实主义为总方向的各类电影美学运动。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观念相互对立、交织、融合、促进,为世界影迷奉献出异彩纷呈的精神产品。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也同样有着是倾向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选择曲线,但现实主义俨然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流,应从拓展视野宽度、锤炼思想深度、提升艺术高度、增强文学厚度这几个方面抓好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制作。
  关键词:中国电影;现实题材;典型形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一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世纪之争
  自1895年电影诞生后,法国出现了一位电影魔术大师——乔治·梅里埃,他利用停机再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创作了《贵妇人的失踪》(1896年)、《灰姑娘》(1899年)、《月球旅行记》(1902年)等大量魔幻电影,使得电影一下子从底层人的消遣变成大众的新娱乐。从此,电影便多了一个“造梦”的功能。20世纪初,远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郊外,一大批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接连来到这里,建造了一个名叫“好莱坞”的地方,意思是“冬青树之林”,这个梦幻的名字,定义了早期好莱坞电影的风格——浪漫主义。那里的电影制造者们,把“造梦”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每年生产的上千部电影中,像《巴格达妙贼》《绿野仙踪》《小公主》《最后安全》这样以浪漫的剧情、浮华的场景、精致的道具、华丽的服装为元素的电影占据了大多数,这甚至直接刺激了好莱坞服化、美术、特效技术的创新,他们打造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观,使得观众在2小时的电影世界里,暂时忘却自我,跟随电影踏上一场远离现实的追梦与冒险之旅。
  然而,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当好莱坞以强大的商業竞争力席卷欧洲时,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便意识到,好莱坞不仅要垄断世界电影的物质市场,更是要垄断世界电影的思想意识,他们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强烈愿望,并掀起了各种各样的电影美学运动。①此后的若干年里,受到世界局势以及每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世界电影的百花园里,催生了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多个电影流派,一代又一代影人聚焦现实,回归理性,探寻自我,推动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也培养了像让·雷诺阿、维托里奥·德·西卡、英格玛·伯格曼、罗贝尔·布列松、谢尔盖·格拉西莫夫、特吕弗、戈达尔、黑泽明、小津安二郎这样的现实主义大师。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念相互对立、交织、融合、促进,为世界影迷奉献出异彩纷呈的精神产品。
  二、中国电影的现实题材制作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也有着相似的经历。早期电影脱胎于中国传统戏剧,被称为“影戏”。我国电影文化先驱田汉先生在他的电影生涯早期,即1926年组织“南国电影社”时,也曾把电影看作是“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强调电影是借胶片“宣泄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②
  不过,现实主义创作俨然是中国电影的主流。新文化运动就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1930年代“左翼”电影兴起,拍摄了《渔光曲》《马路天使》《姊妹花》等大量适合客观条件与广大群众要求并积极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③。在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指引下,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
  (一)现实主义创作建立了自然、亲近的观影美学
  著名前苏联导演谢尔盖·格拉西莫夫说过:“我们常常谈到艺术家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谈到观众对待影片的态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艺术力量的标准,这就是观众对艺术家所描绘的现实生活的态度。当银幕的情节与人民固有的现实主义思想方法相吻合时,作品就能够取得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实际上就意味着影片在观众中获得了成功。”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导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每个观众在接受影片当中传达出来的观点时,都会寻找影片当中的人物,那是不是另一个‘我’”。这样看来,尹力导演与格拉西莫夫导演的观点是一致的。
  2017年末,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与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几乎同期上映,两位一线导演短兵相接,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票房大战。毋庸置疑,两部都是商业大片,《妖猫传》制作成本2.5亿,《芳华》制作成本1.35亿,《妖猫传》启用了中日一线明星,《芳华》则都是新人,就艺术水准而论,两部影片都可圈可点,比较硬性指标,《妖猫传》应该更胜一筹。然而,最终证明 ,《芳华》以14.23亿国内票房收官,《妖猫传》则以5.3 亿完败。《妖猫传》的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受访者表示,《妖猫传》虽然视效华丽,但讲述的东西太过空泛,用重金呈现的盛唐气象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芳华》则用亲历者的视角,呈现了军队文工团一群年轻人30年来的人生轨迹,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
  再来看看近二十年来的电影爆款:《疯狂的石头》《泰囧》《湄公河行动》《大圣归来》《我不是药神》《哪吒》《你好,李焕英》,现实主义题材占据压倒性优势。不能否认,现实主义风格已经在我国的主流观众中建构了一种自然的、亲近的观影美学。
  (二)现实主义创作顺应时势,讴歌时代、礼赞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上之活力,奋斗之朝气,追梦之精神,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标识。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不知道每天都要发生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多少气壮山河的奇迹,出现多少可歌可泣的追梦人。
  新时代赋予现实主义创作的光荣使命,就是让文艺家们把眼光投向现实生活,看到时代发展的方向,感知时代主题,点燃创作的激情,果断奔向火热的生活,用自己的理想、智慧、勤奋,谱写和奏响最响亮的时代交响,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记录新时代、抒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更呼唤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广大人民群众热情期盼反映新时代、新变革、新面貌、新生活、新人物、新思想、新风采的好作品。《战狼2》《湄公河行动》《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等电影体现出的爱国主义、人性之光、亲情之爱,使得人们自发走进电影院,主动地谈论、宣传它们,使得看电影成为风靡一时的电影现象,也使得它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电影。
  (三)现实主义创作打造中国形象,树立文化自信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我们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民族要振兴,文化必定繁荣。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建筑之外的“第七艺术”,也是唯一一门可以把六类艺术涵盖在内的综合艺术。作为一个国家文艺百花园中最耀眼的艺术之花,理所应当要担当起用电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文化交流和激荡的潮流中绽放异彩的时代重任。因此我们必须高扬现实主义的旗帜,紧跟时代脉搏,聚焦现实题材,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积极关注现实,热情拥抱生活,以“入世”的情怀,去讴歌时代、书写时代,礼赞英雄,更好地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迎接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高潮,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之路。
  三、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2019年9月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评选结果在兰州大学发布,《上甘岭》《青春之歌》《三毛流浪记》《蒋筑英》《孔繁森》《袁隆平》等70部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形象入选。这70部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他们把不同时代的中国气质、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表达了出来,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尚善、尚美、尚真的心,做到了和时代共鸣。从这一点上就不难证明,电影创作特别是现实主义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表达,应是剧本创作的核心和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好电影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呢?作为一名年轻编剧,笔者在创作的道路上经常受优秀编剧们在电影中倾情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启示,总结了一些心得。
  (一)拓展视野宽度
  视野的宽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艺术创作者们要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生活,反映现实,从生活的真实中去发现自己要在电影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即便是历史题材,也要观照现实)。
  3年前,我从电视和报纸上,知晓湖南浏阳市推行河长制,各级河长主动担起责任,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治水,形成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良好氛围,浏阳河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的信息后,感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现实题材。于是,我和创作团队多次深入到浏阳市的村镇采访、考察,广泛接触基层河长,并实地察访沿河两岸养殖企业的搬迁转产退养,与村民交谈。剧本中的典型人物民間河长蔡清江、镇党委书记潘梅雪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为了塑造好镇党委书记作为河长的典型形象,展现她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焦点,我单独在村镇采访了3个曾担任过村镇长兼河长的女干部。她们介绍和讲述的许多治河护水的动人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这样我脑海里主人公形象逐渐鲜活了起来。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剧作家自己也融入主人公的生活情境中去,触碰焦点、痛点和难点,才能发现典型人物,并从他身上让人看到美好、希望和梦想就在前方。我们团队想到,当年一首《浏阳河》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今天的浏阳河变得更清澄,更美丽,把影片名定为《浏阳河上》,这多么具有时代特征呵,而且这样更能体现浏阳河的新风貌,也更贴近现实,贴近老百姓。现电影《浏阳河上》已经拍摄完成,正在后期制作中,预计下半年上映。
  (二)锤炼思想深度
  文艺来源于生活,但生活并不等于文艺本身。生活是由历史、自然、社会和人的力量相融生成的。不同的时代,社会生活和个人的生活都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可谓生活是万千气象、百态千姿、丰富多彩,但也苍凉凝重、冷暖交替,而文艺作品不应也不可只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和胡思乱想,而是需要文艺家对生活进行剖析、思考、提炼,融入逻辑和想象进行艺术加工。
  在观照现实的同时,应兼具冷峻的眼光和温暖的情怀,敢于触碰社会痛点,捕捉伟大时代的人性光芒。《我不是药神》中,原本格局狭隘的程勇,在贩卖抗癌药物的过程中人性逐渐复苏,将盈利之举转化为助人义举,完成自我救赎。源于真实“打拐”事件的《亲爱的》,以田文军、鲁晓娟为代表的寻子家庭,以李红琴为代表的农村留守妇女,他们的艰难境遇令人喟叹,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全社会“打拐”的关注。这几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均在社会存在原型或相似的案例,电影和现实相互影响,阐释了时代精神。
  (三)提升艺术高度
  杰出作品不能缺少优异的艺术之美,文艺创作者要增强脑力,在创作之外,还要加强艺术史、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哲学等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再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在影片后半部分,程勇为救病危的吕传益再次来到印度,当他从药店出来,大街上烟雾弥漫,他看到了缓慢经过的两尊神像。第一尊神像是湿婆,第二尊神像是迦梨。迦梨是印度教三大主神湿婆之妻,相传天地间曾出现一个法力无边的恶魔,恶魔的血滴在地上就会化身更多的恶魔去危害人间。迦梨与这只恶魔决斗并将其消灭,但自己变得无比愤怒,双脚不断踩踏大地,湿婆不得已躺在妻子迦梨的脚下,牺牲自己,保护苍生。于是迦梨代表着破坏和保护,湿婆代表死亡和再生。影迷认为,徐峥饰演的程勇透过神像看到了自己。起初的他,跟迦梨一样,搞来了仿制药,那时候的他是勇斗恶龙的勇士,以一己之力让很多人看到了生的希望,但后来他放弃卖药,等同于迦梨愤怒的踩踏大地,很多人生的希望再一次破灭。第二次去印度买药,先看到湿婆,再看到迦梨,他忽然明白了,自己既是拯救者,也是献祭者。之前程勇是迦梨,现在应该换个角色,去做湿婆,躺在迦梨的脚下,来阻止这一切,之后,他便不计后果、不计成本地付出所有。神像这段剧情升华了主题,堪称电影的神来之笔。   (四)增强文学厚度
  电影与文学的交情由来已久,在电影的早期,就开始从古典文学和戏剧中去寻找高尚题材进行展现,例如上世纪第一个十年法国的“艺术电影运动”中,很多优秀的艺术影片,就是根据大仲马、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改编的。印象派、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意识流、达达主义等文学流派也都有电影作品与之对应。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空闲时间变得碎片化,短视频、手游越来越多地填充着现代人的业余生活,沉下心来进行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说过:“今天‘80后’、‘90后’一代,有些寫作者一开始可能看的就是影视作品,和从前的写作者还是有一些不同。我个人觉得现在的青年受影视的影响比较大,在文学创作上并没有多少益处。现在的电影和从前的电影很不一样。从前的经典电影是以塑造人物为主的,尤其是早期的外国电影,特别重视细节,节奏比较从容,而细节只有在从容的叙事中才能够被顾及。现在的电影太商业化,似乎要在有限的时段内将观众想看的内容都塞进去,人物往往被情节所淹没,许多电影缺少细节。”{4}
  日本著名电影大师黑泽明在接受采访被问到给年轻导演以及有志于导演的年轻人建议,他就说过,要多读书,多读经典,因为记忆是创造之源,记忆一方面来源于生活体验,一方面来源于文学阅读,阅读面广是创作的基础。
  时代呼唤现实主义创作,我们要高举现实主义创作大旗,同时,我们也不要孤立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还要善于寻找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的契合点,用心用情精心刻画典型人物,塑造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制作成功的中国电影。
  注释:
  ①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7年版,第47页。
  ②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
  ③ 1905年列宁同志提出:“无产阶级的文学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了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作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研讨会上重申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出了“我们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并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
  {4}梁晓声:《现实主义亦应寄托对人的理想》,《文艺报》2019年1月16日。
  (作者单位: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佘  晔
其他文献
患者男,50岁,因间断发热、关节疼痛20 d,加重伴神志恍惚3 d人院.患者于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38.5~40.0℃,无咳嗽、咳痰、胸痛、咳血、关节疼痛、多汗,无腹胀、腹泻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他啶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3 d患者出现神志恍惚,无复视、肢体麻木、肢体活动障碍、抽搐。
期刊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在各种新型抗菌药物的压力下不断被筛选出来,现在几乎所有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均陆续产生了耐药株,使原来有效的抗菌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细菌的感染.为了解安徽省临床感染就诊患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现状及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我们对2005年至2008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网络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患儿分离的革兰阳性菌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情况分析,旨在掌握儿童感染常
期刊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也是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DC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以及DC分泌的IFN-γ、IL-12、IL-18等细胞因子,反映了DC的分化成熟程度[1]。
期刊
细胞凋亡为急、慢性肝病的主要特征之一.近来研究表明,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凋亡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1-3].目前发现,Bcl-2家族蛋白有20余种,其中Bcl-2、Bcl-xL蛋白具有抗凋亡作用,而Bad、Bax和Bid等具有促凋亡作用[2-4]。
期刊
李铮(以下简称“李”):雷老师您好,很荣幸受《文艺论坛》杂志委托对您进行一次访谈。在访谈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功课,阅读了您的全部著作以及发表的论文,发现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学、边地叙事文学、乡土小说等几个领域,还发现您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五六篇,而且几乎全是CSSCI来源期刊,想就此请教一些问题。   雷鸣(以下简称“雷”):感谢《文艺论坛》给予这次交流机会。辛苦你阅读了我的全部著作和论
期刊
目的 研究人埃里希体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人埃里希体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本次人埃里希体病流行地区位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区,疫区蜱活动性高.病例均为农民,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中位数为50岁,男女比约为2∶3.病例均无类似病例接触史,3例在起病前1周有明确蜱咬史.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咳痰;并发症包
摘 要:《民谣》是一部借个人记忆的触角、以日常化碎片化的方式重述和反思革命历史的小说。作家采用私人视角和日常化叙事,建构起一段既残酷而又充满人性温情的革命历史,充分表现出“私化历史”、重建“我”与历史联系的努力。这种“私化历史”艺术效果的形成,得益于作家在叙事和结构等形式方面的探索,从中不难看出作家在将“怎么写”“真正由形式成为内容”所做出的努力,这也是《民谣》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民谣》;王
摘 要: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产生于新时期以后。把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态置于当代文学谱系中观察,其为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诸多变革维度及新的意义。对工业文明的检视与批判,对人之主体性与科技的反思,为当代文学建构了以往不同的价值向度;塑造尊崇自然、淡漠物质生活、主张人与万物共同在家的统一性的后现代特征的“生态人”,为当代文学建构了一种不同以往的人物类型;以现代生态立场,激活远古神话及民间宗教,为当代
目的 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在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及愈后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5例SARS康复人员、37例医护人员和66例健康人员,进行TGF-β1基因多态性与SARS-CoV易感性及与SARS愈后肺问质纤维化关系的分析.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设计,在SARS康复患者中分析TGF-β1基因多态性与SARS愈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CR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结核菌感染所致的结核病,是近10多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以来出现了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报道.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XDR-TB是指在符合M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