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计学是适用多领域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也是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文章根据他人及自身教学经验,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上提出一些改进;改进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教学侧重;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增加团队学习和考核。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63-03
随着定量研究的日趋重要,统计学已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应用方法论。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内部特征,也可预测事物的未来趋势,从而也成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同时,也成为对现代各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教学中发现统计教学并非尽如人意,也存在某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周丽华和田在兰(2009)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并提出统计学教学三个环节的模式[1];刘秀艳、王听和阮亮(2009)认为统计学课程教学须适应社会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而进行改革[2]。曾五一、肖红叶等人(2010)认为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内容应包括制定新的教学规范和培养目标,要设计课程体系并构建新交流平台[3]。刘丹丹(2013)认为传统方式存在不足,提出重视统计软件的运用和多样化的教学[4]。这些学者都对统计学的教改各自提出有益的建议,但也有些忽略了课程教学中学生本身学习所起的一些作用。
本文以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对统计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老师教学以及学生的反馈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方向,并为统计学的教育工作着适应时代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畏惧和传统教学中的误区
随着社会科学日益向精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对各种研究数据需求剧增,统计学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法,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是在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统计学认识以及目前传统的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相当多的学生理论学习基础不扎实
在经管类院校中有些文科背景的学生,他们原先的数学基础就薄弱,并且在大学里学习高数时相当吃力,对概率论的知识非常头疼;同时有些高校虽然开设概率论,但难度较大的内容不作深入讲解,导致学生知识不扎实,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倍感吃力。因此他们对统计学患有惧怕心态,所以导致许多文科背景的同学不得不被动学习,从而缺少完成学习的信心。
(二)统计学课程具有概念多,容易混淆,不易理解的特点
统计学核心内容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这是定量分的基础。而统计学核心部分是依赖概率、逻辑与推理等内容;其教学过程其他理论性课程相比欠缺趣味。特别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导部分,每章的引入概念很多,概念间相互引入,例如:随机抽样中样本均值的均值分布、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中心极限定理等,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兴趣低落,概念混淆,导致畏惧学习而退却。
(三)传统教学存在忽视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为应用学科,统计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统计学教学,仅仅对理论知识过于强调。目前,统计学大都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作为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偏重记忆和解题,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培养能力重视不多。而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缺乏实际分析问题的锻炼,使得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统计技能。
(四)统计学的教学时间中计算机软件的培训课时不够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对统计中使用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利用计算机来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将会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统计课课程时间的有限,使得众多高校没能将统计学与统计应用软件相结合起来教授学生。这导致学生一旦面临难度较大的内容不作深入演示和练习,使得学生学习时倍感吃力,理论知识和运用脱节。
(五)对学生的统计学考核和激励内容单调
高校统计学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抽象的统计概念以及繁复的统计计算作为闭卷考试,而平时成绩检查仅来自于练习与考勤;甚至只以最终的期末考试一次作为考核标准。学生应付考核通常以死记硬背就可通过考核。这些并没有让学生完整和主动的去理解统计学的相关理论,教师依然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的统计的理论和能力程度。
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统计学是门专业性强的适用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其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依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以及统计学的教学有效与否,文章从改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考核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统计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一)改进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1.选择难度适宜的统计学教材。选择难度适宜的可以让多数学生接受的统计学教材,并辅助与社会热点关联的政治经济案例。教材重要视编写的质量,其选择的标准应以培养统计思维为核心,统计案例练习为补充;培养能应用统计推断能力为重点,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及EXCEL等软件为目标;还要突显教材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知识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中数据要适时更新,案例要联系现实的发展变化,对传统的问题要能够以定量的思维剖析。
2.根据不同的统计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统计学核心内容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主要讲授数据的图表展示和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其中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的整理展示,理论难度小,但是概念很多,如果按部就班的讲解能容,就显得内容枯燥无味,但是相关内容可以用Excel或者SPSS进行展示。例如在数透视表一节内容中,让学生看书或者讲解PPT课件,学生的反应依然疑惑。但是通过课堂时间把该内容的案例通过电脑或视频逐步展示时,效果清晰,学生疑问减少。 推断统计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根据概率原理,以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核心内容;并依据样本信息,探讨总体数据的规律性。因此,掌握推断统计的思维框架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要点。根据教学实践来看,少用数学公式,避免统计学课程成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课程知识点的介绍,多用与经济和企业活动相关的案例讲解统计推断中的检验统计量、拒绝域、Z值和P值决策过程,并要通过软件演示。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角,老师虽然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老师依然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改进。通过改进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得课程变的生动有趣,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1.在传统注入式教学中融入自我和启发学习式教学。第一,教学方法融入自我学习式教学。让学生提前做好一些课程内容的PPT课件,这属于自我学习;并且让学生自我讨论并分析总结,在课间时间进行表述;这不仅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也增加他们彼此间的荣誉。但是,自我学习必须加入老师在课间的教学总结,必须对学生自我学习时存在的不足等点评分析,并指出统计学知识的核心内涵和理论的外延扩展。第二,教学方法融入启发式教学。在统计内容较难理解的参数估计何假设检验章节内容中,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注人式教学,融入学生讨论、提问等启发式教学。老师在课堂时的身份像是个教练,一起与学生去讨论探索、分析总结,这种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这个教学思想还要与案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成为一种较灵活的教学实践。
2.增加案例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实现学以致用。增加统计学的案例教学,这是统计学课程的一种效果较好教学的手段。学生们通常厌烦枯燥繁杂的理论,即使机械的记忆,很快就忘记,而案例教学以学生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能够把统计学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首先,利用案例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统计学的一种思维框架,这是理解理论的较好的手段。其次,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需要扮演主要角色,这样才能主动的学习知识和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案例破析,并解决社会中类似相关问题。第三,案例教学还需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甚至科研的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利用消费者购买汽车需要考虑的安全、价格、品牌、舒适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对消费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同时增加与学生毕业的论文相关的案例教学时,把论文中相关的数据和问题抽出,交给学生;由他们讨论后进行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并进行计算分析。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统计课程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改进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日常备课也是一种挑战,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也要利用网络不断更新案例教学的案例库。案例教学的背后,是教学相长,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3.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第一,板书与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一旦遇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演示一些篇幅较长的资料、复杂的图形信息及大量计算时,板书的缺点毕现,从而影响教学。而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尤其是电脑和投影的使用,上述影响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统计中的一元回归和复杂多回归中,对于计算量大,涉及的分析因素较多的回归计数结果,可以迅速地展示出来,这个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第二,多媒体与统计教学软件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非常普及,但是对学生统计软件的学习也要重视。常用的统计软件有Excel、SPSS、SAS等。Excel非常容易操作;SPSS和SA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有着良好的输出界面,需要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上机训练。对于教学Excel软件中提供的函数功能就可以胜任,而对于科研或者复杂的社会问题,后者才能满足。掌握一两种统计软件工具不仅可以快速处理现代信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重视软件的学习也将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通过透视图、派雷托图、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学生在电脑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统计学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4.增加课间的提问式教学。课间提问不仅是师生互动,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提问的形式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变化。对于学习过的内容来讲,提问是检查和复习;对于课时即兴提问,是强调重点和引起学生关注。形式上可以是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这种方式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估计区间内容时,可以班级预先分好的小组,提供每组一份预先准备好的抽样框和随机数表,然后计算样本指标均值和标准差,并估计总体的估计范围。最后将班级各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将区间估计的内容、过程以全面理解和学习。当然还可以上第五章节前必须对第四章节的核心概念进行提问。在课间的提问式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学生的运用能力的大小。
(三)改进考核内容,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普通的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凭借苦记就通过了期末考核,并且这种难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除了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统计考核有较大影响外;本人根据教学经验认为在学生的平时考评中,团队学习和考核也是影响学生统计学习的重要因素。
1.改进考核内容,引入“团队”学习及成绩进入个人考评。学生的总成绩是考核的结果,而学生的总成绩考核来自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团队成绩三个方面)、以及最终考试;一共四个方面,并分别分配一定的考核权重(例如:10%、10%、20%、60%、)。
由于统计课学习通常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好有差,可以近似一个正态分布;对数学较差的学生来说,统计学习中可能会存在困难,但是以宿舍就近原则(或者学号就近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不超过10人),采用小组内帮扶、考评的方式学习,并且小组内部自由的推荐小组组长;用小组计分方式考评学生成绩。 2.团队考评需要奖罚分明。统计学知识需要精讲和练习,传统题型有利于学生对统计基础知识的培养,但在对统计学知识点进行提问式教学中,可以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课后作业和课堂作业,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上台演示,有利对学生应用能力考核,使得教师能够切实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
小组成员上台演示次序如下:各组的组长上讲台做题,然后随机抽取组员上台做题;如果组长做出来,而组员做不出来,我们将结合情况扣小组组长和小组集体分数。如果组长和组员都能做出来,就可以加分。
另外,根据教学经验每个组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可以快速的进行考勤。对于就座前排第一排的小组适当加平时分,最后排先回答的问题、随时小组点名上讲台演示的方式,随机进行检查和考评,让学生们上课不敢分心。另外小组考核,增加了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大家在学习中既有相互帮助,也有相互竞争。
3.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需要团队的配合。传统练习题有助于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但对学生具体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无效。由于不同的学生其个人在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上各不相同,导致其在统计软件学习中水平各异。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有些问题老师不能够一一作答;团队的互助学习就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要问题被团队中一人知道,该问题就将会在团队中迅速传开。这不仅有利学生们的学习,也起到老师教学中的助手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科学日益向精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统计分析研究的方法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掌握统计学知识和统计相关软件工具也成为现代各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就要有不同的模式和创新点,一方面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把统计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合理组织学生们的适当学习和考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和自主的学习。
此外,统计学教师不仅需要个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需要学校大力开展教师的培训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丽华,田在兰.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2]刘秀艳,王昕,阮亮.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8).
[3]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4]刘丹丹.高校统计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04).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63-03
随着定量研究的日趋重要,统计学已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应用方法论。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内部特征,也可预测事物的未来趋势,从而也成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同时,也成为对现代各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教学中发现统计教学并非尽如人意,也存在某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周丽华和田在兰(2009)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并提出统计学教学三个环节的模式[1];刘秀艳、王听和阮亮(2009)认为统计学课程教学须适应社会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而进行改革[2]。曾五一、肖红叶等人(2010)认为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内容应包括制定新的教学规范和培养目标,要设计课程体系并构建新交流平台[3]。刘丹丹(2013)认为传统方式存在不足,提出重视统计软件的运用和多样化的教学[4]。这些学者都对统计学的教改各自提出有益的建议,但也有些忽略了课程教学中学生本身学习所起的一些作用。
本文以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对统计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老师教学以及学生的反馈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方向,并为统计学的教育工作着适应时代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畏惧和传统教学中的误区
随着社会科学日益向精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对各种研究数据需求剧增,统计学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法,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是在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统计学认识以及目前传统的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相当多的学生理论学习基础不扎实
在经管类院校中有些文科背景的学生,他们原先的数学基础就薄弱,并且在大学里学习高数时相当吃力,对概率论的知识非常头疼;同时有些高校虽然开设概率论,但难度较大的内容不作深入讲解,导致学生知识不扎实,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倍感吃力。因此他们对统计学患有惧怕心态,所以导致许多文科背景的同学不得不被动学习,从而缺少完成学习的信心。
(二)统计学课程具有概念多,容易混淆,不易理解的特点
统计学核心内容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这是定量分的基础。而统计学核心部分是依赖概率、逻辑与推理等内容;其教学过程其他理论性课程相比欠缺趣味。特别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导部分,每章的引入概念很多,概念间相互引入,例如:随机抽样中样本均值的均值分布、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中心极限定理等,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兴趣低落,概念混淆,导致畏惧学习而退却。
(三)传统教学存在忽视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为应用学科,统计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统计学教学,仅仅对理论知识过于强调。目前,统计学大都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作为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偏重记忆和解题,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培养能力重视不多。而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缺乏实际分析问题的锻炼,使得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统计技能。
(四)统计学的教学时间中计算机软件的培训课时不够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对统计中使用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利用计算机来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将会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统计课课程时间的有限,使得众多高校没能将统计学与统计应用软件相结合起来教授学生。这导致学生一旦面临难度较大的内容不作深入演示和练习,使得学生学习时倍感吃力,理论知识和运用脱节。
(五)对学生的统计学考核和激励内容单调
高校统计学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抽象的统计概念以及繁复的统计计算作为闭卷考试,而平时成绩检查仅来自于练习与考勤;甚至只以最终的期末考试一次作为考核标准。学生应付考核通常以死记硬背就可通过考核。这些并没有让学生完整和主动的去理解统计学的相关理论,教师依然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的统计的理论和能力程度。
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统计学是门专业性强的适用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其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依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以及统计学的教学有效与否,文章从改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考核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统计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一)改进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1.选择难度适宜的统计学教材。选择难度适宜的可以让多数学生接受的统计学教材,并辅助与社会热点关联的政治经济案例。教材重要视编写的质量,其选择的标准应以培养统计思维为核心,统计案例练习为补充;培养能应用统计推断能力为重点,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及EXCEL等软件为目标;还要突显教材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知识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中数据要适时更新,案例要联系现实的发展变化,对传统的问题要能够以定量的思维剖析。
2.根据不同的统计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统计学核心内容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主要讲授数据的图表展示和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其中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的整理展示,理论难度小,但是概念很多,如果按部就班的讲解能容,就显得内容枯燥无味,但是相关内容可以用Excel或者SPSS进行展示。例如在数透视表一节内容中,让学生看书或者讲解PPT课件,学生的反应依然疑惑。但是通过课堂时间把该内容的案例通过电脑或视频逐步展示时,效果清晰,学生疑问减少。 推断统计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根据概率原理,以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核心内容;并依据样本信息,探讨总体数据的规律性。因此,掌握推断统计的思维框架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要点。根据教学实践来看,少用数学公式,避免统计学课程成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课程知识点的介绍,多用与经济和企业活动相关的案例讲解统计推断中的检验统计量、拒绝域、Z值和P值决策过程,并要通过软件演示。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角,老师虽然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老师依然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改进。通过改进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得课程变的生动有趣,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1.在传统注入式教学中融入自我和启发学习式教学。第一,教学方法融入自我学习式教学。让学生提前做好一些课程内容的PPT课件,这属于自我学习;并且让学生自我讨论并分析总结,在课间时间进行表述;这不仅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也增加他们彼此间的荣誉。但是,自我学习必须加入老师在课间的教学总结,必须对学生自我学习时存在的不足等点评分析,并指出统计学知识的核心内涵和理论的外延扩展。第二,教学方法融入启发式教学。在统计内容较难理解的参数估计何假设检验章节内容中,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注人式教学,融入学生讨论、提问等启发式教学。老师在课堂时的身份像是个教练,一起与学生去讨论探索、分析总结,这种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这个教学思想还要与案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成为一种较灵活的教学实践。
2.增加案例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实现学以致用。增加统计学的案例教学,这是统计学课程的一种效果较好教学的手段。学生们通常厌烦枯燥繁杂的理论,即使机械的记忆,很快就忘记,而案例教学以学生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能够把统计学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首先,利用案例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统计学的一种思维框架,这是理解理论的较好的手段。其次,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需要扮演主要角色,这样才能主动的学习知识和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案例破析,并解决社会中类似相关问题。第三,案例教学还需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甚至科研的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利用消费者购买汽车需要考虑的安全、价格、品牌、舒适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对消费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同时增加与学生毕业的论文相关的案例教学时,把论文中相关的数据和问题抽出,交给学生;由他们讨论后进行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并进行计算分析。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统计课程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改进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日常备课也是一种挑战,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也要利用网络不断更新案例教学的案例库。案例教学的背后,是教学相长,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3.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第一,板书与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一旦遇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演示一些篇幅较长的资料、复杂的图形信息及大量计算时,板书的缺点毕现,从而影响教学。而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尤其是电脑和投影的使用,上述影响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统计中的一元回归和复杂多回归中,对于计算量大,涉及的分析因素较多的回归计数结果,可以迅速地展示出来,这个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第二,多媒体与统计教学软件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非常普及,但是对学生统计软件的学习也要重视。常用的统计软件有Excel、SPSS、SAS等。Excel非常容易操作;SPSS和SA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有着良好的输出界面,需要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上机训练。对于教学Excel软件中提供的函数功能就可以胜任,而对于科研或者复杂的社会问题,后者才能满足。掌握一两种统计软件工具不仅可以快速处理现代信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重视软件的学习也将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通过透视图、派雷托图、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学生在电脑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统计学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4.增加课间的提问式教学。课间提问不仅是师生互动,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提问的形式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变化。对于学习过的内容来讲,提问是检查和复习;对于课时即兴提问,是强调重点和引起学生关注。形式上可以是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这种方式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估计区间内容时,可以班级预先分好的小组,提供每组一份预先准备好的抽样框和随机数表,然后计算样本指标均值和标准差,并估计总体的估计范围。最后将班级各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将区间估计的内容、过程以全面理解和学习。当然还可以上第五章节前必须对第四章节的核心概念进行提问。在课间的提问式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学生的运用能力的大小。
(三)改进考核内容,培育学生统计思维
普通的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凭借苦记就通过了期末考核,并且这种难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除了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统计考核有较大影响外;本人根据教学经验认为在学生的平时考评中,团队学习和考核也是影响学生统计学习的重要因素。
1.改进考核内容,引入“团队”学习及成绩进入个人考评。学生的总成绩是考核的结果,而学生的总成绩考核来自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团队成绩三个方面)、以及最终考试;一共四个方面,并分别分配一定的考核权重(例如:10%、10%、20%、60%、)。
由于统计课学习通常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好有差,可以近似一个正态分布;对数学较差的学生来说,统计学习中可能会存在困难,但是以宿舍就近原则(或者学号就近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不超过10人),采用小组内帮扶、考评的方式学习,并且小组内部自由的推荐小组组长;用小组计分方式考评学生成绩。 2.团队考评需要奖罚分明。统计学知识需要精讲和练习,传统题型有利于学生对统计基础知识的培养,但在对统计学知识点进行提问式教学中,可以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课后作业和课堂作业,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上台演示,有利对学生应用能力考核,使得教师能够切实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
小组成员上台演示次序如下:各组的组长上讲台做题,然后随机抽取组员上台做题;如果组长做出来,而组员做不出来,我们将结合情况扣小组组长和小组集体分数。如果组长和组员都能做出来,就可以加分。
另外,根据教学经验每个组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可以快速的进行考勤。对于就座前排第一排的小组适当加平时分,最后排先回答的问题、随时小组点名上讲台演示的方式,随机进行检查和考评,让学生们上课不敢分心。另外小组考核,增加了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大家在学习中既有相互帮助,也有相互竞争。
3.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需要团队的配合。传统练习题有助于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但对学生具体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无效。由于不同的学生其个人在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上各不相同,导致其在统计软件学习中水平各异。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有些问题老师不能够一一作答;团队的互助学习就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要问题被团队中一人知道,该问题就将会在团队中迅速传开。这不仅有利学生们的学习,也起到老师教学中的助手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科学日益向精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统计分析研究的方法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掌握统计学知识和统计相关软件工具也成为现代各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就要有不同的模式和创新点,一方面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把统计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合理组织学生们的适当学习和考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和自主的学习。
此外,统计学教师不仅需要个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需要学校大力开展教师的培训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丽华,田在兰.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2]刘秀艳,王昕,阮亮.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8).
[3]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4]刘丹丹.高校统计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