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
小兰的爸爸是个老好人,对谁都和和气气的。从开始工作起就一直待在一家国有企业,十几年下来,工作做得还行,职位上没有任何变化。他在家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做饭、打扫卫生、修修补补。爸爸从来没有对小兰发过火,有时候妈妈骂小兰,爸爸想劝和还会被妈妈连带着一起骂。在妈妈眼里,爸爸是个十足的窝囊废,一点血性都没有,升职、涨工资永远轮不到他……小兰想,妈妈如果不是思想保守,早就和爸爸离婚了。
小兰从小争强好胜,事事争第一,是妈妈的骄傲。现在她已经28岁了,留学回国后在一家500强的企业做中层领导。一切都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小兰找不到男朋友。并不是没有男人喜欢小兰,只是小兰一个也看不上,独自一人时,小兰想,是不是天下就没有一个好男人呢?
按理说,小兰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双全,而且他们都很少离开家,一直陪在小兰身边。但爸爸虽然在家,却随时可以被妈妈骂得狗血淋头。在小兰的眼里,这样的爸爸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和威信。所以小兰会在心里贬低男人,对男人失去信心,反而认同妈妈,认同女性。如果在小兰的家庭里长大的是男孩,也不会认同父亲,反而是认同母亲,这样他就失去了男性榜样,个性容易“女性化”。所以小兰的父亲只是在角色上存在,在功能和位置上却是缺失的。
规则、边界、力量
如果说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功能是温暖、理解和包容,父亲的功能就是规则、秩序、边界和力量。母亲的功能和父亲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
建立规则
有个心理学实验,把一群小孩子先后放在有护栏和没有护栏的蹦蹦床上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在有护栏的蹦蹦床上活动范围很大,从中心到边缘都有小孩;而在没有护栏的蹦蹦床上,他们都挤在中间,活动范围小,看上去没有安全感。可见,护栏既是限制又是保护,它把孩子限制在护栏里面,同时又保护着孩子可以安心地跳来跳去。父亲在家庭里就扮演着护栏的作用。父亲通过“立规矩”让孩子认识、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行事,这看起来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是重要的保护,保护孩子免受违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惩罚。
从依赖走向独立
两岁之前,孩子和妈妈之间是“封闭的二人关系”——相互依赖、满足、欣赏,边界不清,融合在一起。一个积极、强有力的爸爸的介入,会帮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切开这种“二人关系”,走向“开放的三人关系”。如果爸爸常不在家,或在家只是隐形人,或是离异家庭,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就会跟妈妈一直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界线不清,不利于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很多上学后又以各种理由休学、退学、逃学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他们无法独立面对社会,在潜意识中找到各种理由回到妈妈身边,和妈妈继续纠缠。
逐渐社会化
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妈妈和孩子有很深的情感联结,妈妈总是能及时地、无条件地、积极地响应孩子的各种需求,这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信任感。而爸爸的爱却是有条件的,要获得爸爸的爱和奖励,必须遵守他设立的规则。从这个角度来说,爸爸就代表着社会,只有当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时,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并适应社会。
性别意识
父爱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男孩认同父亲,能够站在“男人角度”看待妈妈和外部世界,这时,他是有竞争力和有能力的;一个被妈妈尊重和欣赏的父亲角色,会帮助女孩站在“女人的角度”,变得有女人味和有魅力。
父亲不在,如何“补位”
我曾经接到过一个咨询,来访者是小宇妈妈,她33岁,孩子小宇1岁。小宇妈妈说小宇爸爸接到公司的通知,要外派到欧洲去工作两年。这个机会是小宇爸爸期待了好久的,专业学习、回来后的升职机会等都让小宇爸爸心动不已。但小宇妈妈的苦恼是,孩子这么小就没有爸爸的陪伴好不好?而她一个人要怎么又当爹又当妈地带好孩子?
其实小宇妈妈的问题很多家庭都曾面临过,只是离开的时间长短、孩子年龄不同而已。那么当父亲暂时缺席时,妈妈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保持爸爸与孩子的联系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说,爸爸真实的存在都是对家人最好的安慰。所以爸爸要尽量常回家陪孩子,充分发挥爸爸在孩子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爸爸回家困难,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保持和家人的联系,让孩子感觉到爸爸的存在。妈妈也可以创造机会,带孩子去探望爸爸,多和孩子讲爸爸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父母要共同努力,切实地让爸爸积极地介入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二人关系”。
树立爸爸的形象
在孩子面前,妈妈要多提起爸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爸爸的作用与优点。如果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指责爸爸,特别是把夫妻之间的矛盾告诉孩子,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边,对孩子绝对是一场灾难。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些男性和女性榜样。对于离异家庭,妈妈可以给孩子找“爸爸替身”,比如,外公、舅舅、继父等。当他们在孩子心中承担起“父亲”的职能时,会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特别要提的是
继父和孩子并不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不过是生活在一起的成年男人和孩子的关系。妈妈无法通过命令让孩子接受和爱继父,只有当孩子愿意信任继父,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才能建立。
同时,妈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及父亲,让孩子以他为参照——“如果你爸爸在,他不会同意你这样做”或者“爸爸要是知道了,肯定会为你骄傲”,这样,虽然爸爸不在了,但可以永远活在孩子心中。
小兰的爸爸是个老好人,对谁都和和气气的。从开始工作起就一直待在一家国有企业,十几年下来,工作做得还行,职位上没有任何变化。他在家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做饭、打扫卫生、修修补补。爸爸从来没有对小兰发过火,有时候妈妈骂小兰,爸爸想劝和还会被妈妈连带着一起骂。在妈妈眼里,爸爸是个十足的窝囊废,一点血性都没有,升职、涨工资永远轮不到他……小兰想,妈妈如果不是思想保守,早就和爸爸离婚了。
小兰从小争强好胜,事事争第一,是妈妈的骄傲。现在她已经28岁了,留学回国后在一家500强的企业做中层领导。一切都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小兰找不到男朋友。并不是没有男人喜欢小兰,只是小兰一个也看不上,独自一人时,小兰想,是不是天下就没有一个好男人呢?
按理说,小兰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双全,而且他们都很少离开家,一直陪在小兰身边。但爸爸虽然在家,却随时可以被妈妈骂得狗血淋头。在小兰的眼里,这样的爸爸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和威信。所以小兰会在心里贬低男人,对男人失去信心,反而认同妈妈,认同女性。如果在小兰的家庭里长大的是男孩,也不会认同父亲,反而是认同母亲,这样他就失去了男性榜样,个性容易“女性化”。所以小兰的父亲只是在角色上存在,在功能和位置上却是缺失的。
规则、边界、力量
如果说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功能是温暖、理解和包容,父亲的功能就是规则、秩序、边界和力量。母亲的功能和父亲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
建立规则
有个心理学实验,把一群小孩子先后放在有护栏和没有护栏的蹦蹦床上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在有护栏的蹦蹦床上活动范围很大,从中心到边缘都有小孩;而在没有护栏的蹦蹦床上,他们都挤在中间,活动范围小,看上去没有安全感。可见,护栏既是限制又是保护,它把孩子限制在护栏里面,同时又保护着孩子可以安心地跳来跳去。父亲在家庭里就扮演着护栏的作用。父亲通过“立规矩”让孩子认识、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行事,这看起来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是重要的保护,保护孩子免受违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惩罚。
从依赖走向独立
两岁之前,孩子和妈妈之间是“封闭的二人关系”——相互依赖、满足、欣赏,边界不清,融合在一起。一个积极、强有力的爸爸的介入,会帮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切开这种“二人关系”,走向“开放的三人关系”。如果爸爸常不在家,或在家只是隐形人,或是离异家庭,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就会跟妈妈一直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界线不清,不利于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很多上学后又以各种理由休学、退学、逃学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他们无法独立面对社会,在潜意识中找到各种理由回到妈妈身边,和妈妈继续纠缠。
逐渐社会化
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妈妈和孩子有很深的情感联结,妈妈总是能及时地、无条件地、积极地响应孩子的各种需求,这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信任感。而爸爸的爱却是有条件的,要获得爸爸的爱和奖励,必须遵守他设立的规则。从这个角度来说,爸爸就代表着社会,只有当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时,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并适应社会。
性别意识
父爱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男孩认同父亲,能够站在“男人角度”看待妈妈和外部世界,这时,他是有竞争力和有能力的;一个被妈妈尊重和欣赏的父亲角色,会帮助女孩站在“女人的角度”,变得有女人味和有魅力。
父亲不在,如何“补位”
我曾经接到过一个咨询,来访者是小宇妈妈,她33岁,孩子小宇1岁。小宇妈妈说小宇爸爸接到公司的通知,要外派到欧洲去工作两年。这个机会是小宇爸爸期待了好久的,专业学习、回来后的升职机会等都让小宇爸爸心动不已。但小宇妈妈的苦恼是,孩子这么小就没有爸爸的陪伴好不好?而她一个人要怎么又当爹又当妈地带好孩子?
其实小宇妈妈的问题很多家庭都曾面临过,只是离开的时间长短、孩子年龄不同而已。那么当父亲暂时缺席时,妈妈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保持爸爸与孩子的联系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说,爸爸真实的存在都是对家人最好的安慰。所以爸爸要尽量常回家陪孩子,充分发挥爸爸在孩子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爸爸回家困难,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保持和家人的联系,让孩子感觉到爸爸的存在。妈妈也可以创造机会,带孩子去探望爸爸,多和孩子讲爸爸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父母要共同努力,切实地让爸爸积极地介入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二人关系”。
树立爸爸的形象
在孩子面前,妈妈要多提起爸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爸爸的作用与优点。如果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指责爸爸,特别是把夫妻之间的矛盾告诉孩子,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边,对孩子绝对是一场灾难。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些男性和女性榜样。对于离异家庭,妈妈可以给孩子找“爸爸替身”,比如,外公、舅舅、继父等。当他们在孩子心中承担起“父亲”的职能时,会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特别要提的是
继父和孩子并不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不过是生活在一起的成年男人和孩子的关系。妈妈无法通过命令让孩子接受和爱继父,只有当孩子愿意信任继父,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才能建立。
同时,妈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及父亲,让孩子以他为参照——“如果你爸爸在,他不会同意你这样做”或者“爸爸要是知道了,肯定会为你骄傲”,这样,虽然爸爸不在了,但可以永远活在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