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初秋的冷风掠过北半球时,南半球正值春光萌动之际。九月的长昼越来越明亮,文化遗产节选在这个月,想必是考虑到了此时正是大家松活筋骨而四处走动的好时光。遗产节的地图上,我首先圈定的是阿尔伯顿老宅举办的皇家阿尔伯特百年茶具展。去观展顺带喝下午茶,这个计划应是最贴切自然的。
位于阿尔伯特街100号的老宅,旧时是白人殖民前辈精英开派对的常选之地。这幢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名噪奥克兰的大屋,其建筑师名叫阿兰·克尔泰勒(Allan Kerr Taylor),也是这幢大屋的主人。阿尔伯顿的原身是1863年建的农宅,几经扩建,最后成为这么一座有18个房间、艺术气息浓郁的木构大屋。阿兰·克尔泰勒在印度出生,11岁同家人一起到新西兰,16岁就拥有自己的农场,可谓少年得志。其大屋的装饰显然受到印度风格的影响,有人曾经觉得这所老宅两端塔状的屋顶相当古怪夸张,不过宅子内部结构一切正常,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不过是一幢朴质的农居。
阿尔伯顿老宅早年是上流社会的欢聚之地,常办各种舞会、茶会、音乐会、狩猎园会。这一传统经年累月被承继了下来,不论何人掌管,老宅始终因为有花样翻新的活动而充溢健旺的生命力。
即便在潮湿阴暗的天色中,茶室高高的拱形落地窗前,白色蕾丝窗纱总是垂拂着透映花园的青枝老藤,琴声隐现,一幅典型的维多利亚场景,无怪乎今日阿尔伯顿老宅不但成为新人举办婚礼的上佳之选,也是一些杂志拍外景的必到之处。
这所大宅生活了阿兰·克尔泰勒家族的三代人。泰勒家在MT ALBERT算名门望族,家族在阿尔伯顿一直呆到1972年,最终把大宅移交给新西兰历史名迹基金会。
商而优则仕在早期新西兰不鲜见,阿兰·克尔泰勒早早地就投资成功,在地方政治圈也是一个人物。他的后任妻子苏菲娅更不是等闲女流——她是争取新西兰女性选举权的先驱者之一,还身兼歌手、园艺师以及10个孩子的母亲之职。事实上,阿尔伯顿老宅真正是在女主人苏菲娅手里度过流年岁月的。丈夫去世后的四十年里,苏菲娅打理了大宅的全部事务,没有了男主人的老宅气数渐衰时,也是苏菲娅卖掉了部分地产以维持阿尔伯顿的日常用度。令人颇为奇怪的是,苏菲娅的三个女儿竟然都终身未婚,于是在苏菲娅身后,三个老姑娘又掌管了阿尔伯顿达四十年之久。
宅中两代女性的娟秀面容今日可在墙上的照片中看到,昔日的家具、陈设、收藏品都一仍其旧。我相信。几乎全由女性管理的这幢著名大宅一定有很多故事,可惜被掩藏得太好、太深,只留下营丝帘帏影影绰绰供人缅想。
老宅被食家评为奥克兰市喝“高茶”(HIGH TEA)最传统的去处。这里每年二到四月必办茶会和茶舞等,衣香鬓影,英式乡村花园,绿草如茵,很合适做BBC剧目的外景。
在阿尔伯顿办百年茶具展,顺带喝茶,算得上绝配。
皇家阿尔伯特茶具展展出1910年~2010年100年间代表性茶具。平素虽有机会在古董市场见到不同时期的阿尔伯特茶具,但呈现百年风貌的展示却是初睹。阿尔伯特公司问世于十九世纪末期,它成立之年正值阿尔伯特小王子满周岁,所以取了同名以示庆贺。1906年才正式以“皇家阿尔伯特”注册。从此佳作层出,享誉日隆。
阿尔伯特茶具展展区即在老宅的大客厅里,厅中央设长桌为宾客用茶之处,缘走道及墙以每十年为间隔精选10组代表茶具,所有纹饰均为植物花卉。据说,历史上皇家阿尔伯特茶具中最好销的纹样,即是乡村玫瑰,难怪这百年茶具展的茶组中,同样以玫瑰图案为多。其十九世纪一十年代的代表组名‘荷兰’。这一组包括描金藏蓝花的两杯一盘,配一尊同样纹饰的仕女小瓷塑。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二战结束,人们心情为之一松,这时的一组是粉色描金的‘英国玫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名为“节日”的一组,粉蓝底器身,选的是风铃草图案,寓意着人们向往的新生活正在起步。这一组茶具传达了轻松喜悦的气息。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茶组“金色玫瑰”,传递的却是颓废金粉世代的感觉。轻粉的器身恍似春梦,三朵一组的金色乡村玫瑰纹饰无比饱满,令人想象波普艺术的旧时光。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是摇滚乐、反战与女权运动风潮之时。触目皆是反叛的青年,皇家阿尔伯特代表此期的茶具主题以“罂粟”为名,算是透露了一些时代的愤怒情绪吧。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其时轰动的事件包括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的大婚,所以酒红嵌金的边饰恰似衣香鬓影的声色花边。
观赏完茶具展,在时光长河里淌得心醉,返身在厅中长桌边坐下,正好是用午茶的时间。桌上茶具琳琅,都是二盘一杯的骨瓷茶组,但年份不同,款饰相异。每位客人用茶组均不同,各人可以自选茶具。这自主的安排为一桌午茶凭添了不少趣味与宾至如归的愉悦。
位于阿尔伯特街100号的老宅,旧时是白人殖民前辈精英开派对的常选之地。这幢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名噪奥克兰的大屋,其建筑师名叫阿兰·克尔泰勒(Allan Kerr Taylor),也是这幢大屋的主人。阿尔伯顿的原身是1863年建的农宅,几经扩建,最后成为这么一座有18个房间、艺术气息浓郁的木构大屋。阿兰·克尔泰勒在印度出生,11岁同家人一起到新西兰,16岁就拥有自己的农场,可谓少年得志。其大屋的装饰显然受到印度风格的影响,有人曾经觉得这所老宅两端塔状的屋顶相当古怪夸张,不过宅子内部结构一切正常,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不过是一幢朴质的农居。
阿尔伯顿老宅早年是上流社会的欢聚之地,常办各种舞会、茶会、音乐会、狩猎园会。这一传统经年累月被承继了下来,不论何人掌管,老宅始终因为有花样翻新的活动而充溢健旺的生命力。
即便在潮湿阴暗的天色中,茶室高高的拱形落地窗前,白色蕾丝窗纱总是垂拂着透映花园的青枝老藤,琴声隐现,一幅典型的维多利亚场景,无怪乎今日阿尔伯顿老宅不但成为新人举办婚礼的上佳之选,也是一些杂志拍外景的必到之处。
这所大宅生活了阿兰·克尔泰勒家族的三代人。泰勒家在MT ALBERT算名门望族,家族在阿尔伯顿一直呆到1972年,最终把大宅移交给新西兰历史名迹基金会。
商而优则仕在早期新西兰不鲜见,阿兰·克尔泰勒早早地就投资成功,在地方政治圈也是一个人物。他的后任妻子苏菲娅更不是等闲女流——她是争取新西兰女性选举权的先驱者之一,还身兼歌手、园艺师以及10个孩子的母亲之职。事实上,阿尔伯顿老宅真正是在女主人苏菲娅手里度过流年岁月的。丈夫去世后的四十年里,苏菲娅打理了大宅的全部事务,没有了男主人的老宅气数渐衰时,也是苏菲娅卖掉了部分地产以维持阿尔伯顿的日常用度。令人颇为奇怪的是,苏菲娅的三个女儿竟然都终身未婚,于是在苏菲娅身后,三个老姑娘又掌管了阿尔伯顿达四十年之久。
宅中两代女性的娟秀面容今日可在墙上的照片中看到,昔日的家具、陈设、收藏品都一仍其旧。我相信。几乎全由女性管理的这幢著名大宅一定有很多故事,可惜被掩藏得太好、太深,只留下营丝帘帏影影绰绰供人缅想。
老宅被食家评为奥克兰市喝“高茶”(HIGH TEA)最传统的去处。这里每年二到四月必办茶会和茶舞等,衣香鬓影,英式乡村花园,绿草如茵,很合适做BBC剧目的外景。
在阿尔伯顿办百年茶具展,顺带喝茶,算得上绝配。
皇家阿尔伯特茶具展展出1910年~2010年100年间代表性茶具。平素虽有机会在古董市场见到不同时期的阿尔伯特茶具,但呈现百年风貌的展示却是初睹。阿尔伯特公司问世于十九世纪末期,它成立之年正值阿尔伯特小王子满周岁,所以取了同名以示庆贺。1906年才正式以“皇家阿尔伯特”注册。从此佳作层出,享誉日隆。
阿尔伯特茶具展展区即在老宅的大客厅里,厅中央设长桌为宾客用茶之处,缘走道及墙以每十年为间隔精选10组代表茶具,所有纹饰均为植物花卉。据说,历史上皇家阿尔伯特茶具中最好销的纹样,即是乡村玫瑰,难怪这百年茶具展的茶组中,同样以玫瑰图案为多。其十九世纪一十年代的代表组名‘荷兰’。这一组包括描金藏蓝花的两杯一盘,配一尊同样纹饰的仕女小瓷塑。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二战结束,人们心情为之一松,这时的一组是粉色描金的‘英国玫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名为“节日”的一组,粉蓝底器身,选的是风铃草图案,寓意着人们向往的新生活正在起步。这一组茶具传达了轻松喜悦的气息。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茶组“金色玫瑰”,传递的却是颓废金粉世代的感觉。轻粉的器身恍似春梦,三朵一组的金色乡村玫瑰纹饰无比饱满,令人想象波普艺术的旧时光。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是摇滚乐、反战与女权运动风潮之时。触目皆是反叛的青年,皇家阿尔伯特代表此期的茶具主题以“罂粟”为名,算是透露了一些时代的愤怒情绪吧。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其时轰动的事件包括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的大婚,所以酒红嵌金的边饰恰似衣香鬓影的声色花边。
观赏完茶具展,在时光长河里淌得心醉,返身在厅中长桌边坐下,正好是用午茶的时间。桌上茶具琳琅,都是二盘一杯的骨瓷茶组,但年份不同,款饰相异。每位客人用茶组均不同,各人可以自选茶具。这自主的安排为一桌午茶凭添了不少趣味与宾至如归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