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70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89-02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需要我们特殊对待。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数量日趋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心理因素对人体既有导致疾病的作用,又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适当加以疏导,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护理理念的提出,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日益显得重要。
  1 老年人患者的心理表现
   1.1 孤独和失落老年患者入院后失去了与同事们的交流,多数子女工作繁忙,不能陪护,且仅仅对于患者在物质上有所照顾,却忽视了精神上的交流。尤其是没有另一半的老年患者,一旦患者生病住院,孤独和失落的感情立即涌上心头。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感兴趣,自制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2 焦虑和抑郁 :老年患者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入院后医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担心,焦虑抑郁情绪增加。
   1.3 自尊心强的老年患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曾今事业上成功、得到下属的尊敬,退休后仍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喜欢坚持己见,回忆年轻时的工作、生活。如果不被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
   1.4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容易生气:老年患者性格上的改变,与老年患者的大脑退化有密切关系,所以出现控制能力的下降,容易生气。
   1.5 多疑性格:有些老年患者无精神寄托 一旦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绪无法得到发泄,无法恢复内心的平静。常常会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无关的事件凑在一起,或者有意地制造出某些事情来证实自己的成见,把别人无意的行为表现,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
  2 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
   2.1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应保持病室清洁幽静,地面干燥不滑。患者入院时病室环境的陌生,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因此,当患者进入病房时,床位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自我介绍并介绍床位医生,病室的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同病室病友。使患者能迅速的融入这个小社交圈并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和重视,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2.2 密切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尤其是床位护士应该积极热情地关怀患者,真诚地帮助患者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困难,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得到一定的满足。注意沟通技巧,对老年患者的称呼要尊敬,且要符合患者的身份及其内心的期待。任何护理操作必须要考虑老年患者的感受,不厌其烦地与之沟通,积极取得其配合。老年患者爱回忆往事,应耐心倾听,回答询问要慢而响亮、清晰。对听力降低的老人,要适度提高音量,确保老人听得清楚。并使用婉转得体的语言,动员家属尽量陪伴、探视患者。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
   2.3 做到满足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老年患者患病后最关心的是自身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以后能否正常生活。可根据患者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向患者进行告知。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消除思想顾虑,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4 加强生活护理:床位护士应主动嘘寒问暖,保证自己在患者的视线范围内,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饮食。在生活上为患者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应加强生活護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应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晚夜间对于不能入睡的患者进行安慰及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2.5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该注重护理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医院应该定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科室也应该定期进行自查,护理人员自身也应该自省。积极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找出自身护理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认真听取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积极改进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完善护理工作。
   2.6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护理学的逐步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个方面,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正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心理护理也逐步成为我们护理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更加精通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还需要丰富的护理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当然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2.7 出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接受能力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的要点。出院后要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乐观,加强社会联系,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并向患者家属交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及护理的效果,以及出院后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丹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云阳[中图分类号]R 4 7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a)-0103-02
  [2] 刘惠萍 山西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005)11B-3345-01 2005-08-0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调查在校中专护理男生(男护生)的就业认知和择业心态相关情况,为目前的护理专业教育和男护生择业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2名中专护理男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3.81%的男护生就业观念倾向先就业,再择业;47.62%的男护生认为自己择业最大的压力是社会偏见;35.71%男护生表示理想的就业地区沿海开放城市,33.33%表示内地的省会城市,仅2.38%表示想到国家急需护理人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分娩期前后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指导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60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0例在产妇分娩期前后在相应的分娩监护同时进行针对性地心理健康干预,对照组300例按传统方式监护分娩。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试验组的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平均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产时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结论: 在产妇分娩期前后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
期刊
我院自2004年5月引进了以色列GIVEN公司制造的M 2A胶囊内镜以来,至2010年12月已应用于临床68例检查,病变检出阳性率77.94%。现将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3-76岁、平均56.4岁。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9例,腹痛21例,腹泻14例,体检4例,病程3个月~2年。经胃镜和结肠镜等检查不能解释症状,并且行胶囊
期刊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流动性很强的治疗场所,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其患者来源于除急诊外的门诊各科室。患者经过就医、检查、交费,取药等过程后,身心疲惫至极,患者或家属容易把就医过程中的不满情绪发泄至护士身上。所以也是最易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的部门之一,护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减少护患冲突,使患儿和家属在平衡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输液,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尤其小儿患者,由于小儿血管细,穿刺难度,特别
期刊
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而糖耐量异常是介于正常血糖和患糖尿病之间的灰色地带,但以后发生为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GDM发病逐年上升,据2007年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我国发病率为6.6%,世界各国为1%-14%,GDM对母儿危害很大,应高血糖引起的胚胎发肓异常,流产发生率15%-30%,高血压发生率为正常的3-5倍,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10倍,胎儿畸形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在治疗全程实施整体化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糖尿病病情有效控制49例,1例出现皮肤感染,后处理后好转。治愈率为98%。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开展系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6例創伤性皮肤缺损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通过二期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后均愈合。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保持有效负压,严密观察创面情况,保持引流通常,同时做好营养支持,是VSD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皮肤缺损;负压封闭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鼻窦镜术后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68例鼻窦镜术后患者的護理体会。结果: 68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全部愈后良好。结论: 降低手术后疾病复发率及提高手术疗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鼻窦镜;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90-01      随着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开展及技术不断娴熟,使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评分情况、喂养情况及并发症(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评分、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提高对PBC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47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免疫学标志、影像学表现、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女性42例,男性5例,临床表现以乏力(39/4782.98%),纳差(43/4791.49%),黄疸(34/47 72.34%)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皮肤瘙痒(15/4731.91%)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