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70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89-02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需要我们特殊对待。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数量日趋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心理因素对人体既有导致疾病的作用,又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适当加以疏导,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护理理念的提出,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日益显得重要。
1 老年人患者的心理表现
1.1 孤独和失落老年患者入院后失去了与同事们的交流,多数子女工作繁忙,不能陪护,且仅仅对于患者在物质上有所照顾,却忽视了精神上的交流。尤其是没有另一半的老年患者,一旦患者生病住院,孤独和失落的感情立即涌上心头。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感兴趣,自制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2 焦虑和抑郁 :老年患者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入院后医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担心,焦虑抑郁情绪增加。
1.3 自尊心强的老年患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曾今事业上成功、得到下属的尊敬,退休后仍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喜欢坚持己见,回忆年轻时的工作、生活。如果不被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
1.4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容易生气:老年患者性格上的改变,与老年患者的大脑退化有密切关系,所以出现控制能力的下降,容易生气。
1.5 多疑性格:有些老年患者无精神寄托 一旦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绪无法得到发泄,无法恢复内心的平静。常常会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无关的事件凑在一起,或者有意地制造出某些事情来证实自己的成见,把别人无意的行为表现,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
2 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
2.1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应保持病室清洁幽静,地面干燥不滑。患者入院时病室环境的陌生,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因此,当患者进入病房时,床位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自我介绍并介绍床位医生,病室的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同病室病友。使患者能迅速的融入这个小社交圈并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和重视,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2.2 密切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尤其是床位护士应该积极热情地关怀患者,真诚地帮助患者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困难,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得到一定的满足。注意沟通技巧,对老年患者的称呼要尊敬,且要符合患者的身份及其内心的期待。任何护理操作必须要考虑老年患者的感受,不厌其烦地与之沟通,积极取得其配合。老年患者爱回忆往事,应耐心倾听,回答询问要慢而响亮、清晰。对听力降低的老人,要适度提高音量,确保老人听得清楚。并使用婉转得体的语言,动员家属尽量陪伴、探视患者。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
2.3 做到满足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老年患者患病后最关心的是自身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以后能否正常生活。可根据患者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向患者进行告知。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消除思想顾虑,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4 加强生活护理:床位护士应主动嘘寒问暖,保证自己在患者的视线范围内,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饮食。在生活上为患者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应加强生活護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应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晚夜间对于不能入睡的患者进行安慰及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2.5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该注重护理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医院应该定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科室也应该定期进行自查,护理人员自身也应该自省。积极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找出自身护理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认真听取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积极改进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完善护理工作。
2.6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护理学的逐步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个方面,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正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心理护理也逐步成为我们护理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更加精通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还需要丰富的护理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当然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2.7 出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接受能力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的要点。出院后要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乐观,加强社会联系,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并向患者家属交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及护理的效果,以及出院后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丹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云阳[中图分类号]R 4 7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a)-0103-02
[2] 刘惠萍 山西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005)11B-3345-01 2005-08-0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70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89-02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需要我们特殊对待。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数量日趋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心理因素对人体既有导致疾病的作用,又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适当加以疏导,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护理理念的提出,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日益显得重要。
1 老年人患者的心理表现
1.1 孤独和失落老年患者入院后失去了与同事们的交流,多数子女工作繁忙,不能陪护,且仅仅对于患者在物质上有所照顾,却忽视了精神上的交流。尤其是没有另一半的老年患者,一旦患者生病住院,孤独和失落的感情立即涌上心头。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感兴趣,自制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2 焦虑和抑郁 :老年患者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入院后医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担心,焦虑抑郁情绪增加。
1.3 自尊心强的老年患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曾今事业上成功、得到下属的尊敬,退休后仍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喜欢坚持己见,回忆年轻时的工作、生活。如果不被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
1.4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容易生气:老年患者性格上的改变,与老年患者的大脑退化有密切关系,所以出现控制能力的下降,容易生气。
1.5 多疑性格:有些老年患者无精神寄托 一旦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绪无法得到发泄,无法恢复内心的平静。常常会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无关的事件凑在一起,或者有意地制造出某些事情来证实自己的成见,把别人无意的行为表现,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
2 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
2.1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应保持病室清洁幽静,地面干燥不滑。患者入院时病室环境的陌生,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因此,当患者进入病房时,床位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自我介绍并介绍床位医生,病室的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同病室病友。使患者能迅速的融入这个小社交圈并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和重视,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2.2 密切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尤其是床位护士应该积极热情地关怀患者,真诚地帮助患者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困难,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得到一定的满足。注意沟通技巧,对老年患者的称呼要尊敬,且要符合患者的身份及其内心的期待。任何护理操作必须要考虑老年患者的感受,不厌其烦地与之沟通,积极取得其配合。老年患者爱回忆往事,应耐心倾听,回答询问要慢而响亮、清晰。对听力降低的老人,要适度提高音量,确保老人听得清楚。并使用婉转得体的语言,动员家属尽量陪伴、探视患者。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
2.3 做到满足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老年患者患病后最关心的是自身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以后能否正常生活。可根据患者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向患者进行告知。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消除思想顾虑,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4 加强生活护理:床位护士应主动嘘寒问暖,保证自己在患者的视线范围内,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饮食。在生活上为患者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应加强生活護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应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晚夜间对于不能入睡的患者进行安慰及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2.5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该注重护理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医院应该定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科室也应该定期进行自查,护理人员自身也应该自省。积极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找出自身护理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认真听取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积极改进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完善护理工作。
2.6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护理学的逐步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个方面,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正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心理护理也逐步成为我们护理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更加精通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还需要丰富的护理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当然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2.7 出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接受能力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的要点。出院后要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乐观,加强社会联系,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并向患者家属交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及护理的效果,以及出院后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丹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云阳[中图分类号]R 4 7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a)-0103-02
[2] 刘惠萍 山西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005)11B-3345-01 200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