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冬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angmaf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阴沉着脸,寒风拉近了夜的黑暗。这样的冬天,一个人走在路上。
   路边孤立着一棵树,在寒冬的飘摇中,它舒展着的枝条上零星地挂着几片树叶,冻结了的绿色生命在寒风中枯黄着身子瑟瑟发抖,但它又似乎在沉思着什么,生命的勇毅能否抵御得了这严寒的冬天?它有了些许茫然,但不管怎样,风的路过,毕竟给了它生命的激情,让它在欢快的舞蹈中捕捉到了风的身影,自然它也就成了风中的使者。这时的风,是从遥远的天际吹来,带着冬天的冷漠,吹跑了天边的云彩,也吹冻了生命的热情。它一路狂奔,让天地昏暗,它失去了以往的柔和,一个劲地只想把生命的号角吹响。
   一只小鸟在这样的一个寒冷的冬天也许还没有找到足够的食物,孤寂地飞过眼前的这棵树。它扑棱着翅膀低飞着,凄厉的叫声划破了长空的落寞。它是想竭力地寻找充饥的食物,还是发出绝望的哀求?倏地,它又一跃而起,苍茫的天宇中留下了它振翅高飞的身影。它是在將冷落的心情释放,还是不屈于这命运的安排?不知是小鸟深情的目光牵引着路旁的树,还是这棵树可怜着小鸟的身世故作怜爱?小鸟盘旋的身影始终没有逃离这棵孤独的树。它们互相吸引着,靠近着。小鸟走进了树,树也走进了小鸟。小鸟收敛起了它倦飞的羽翼,抖落下了满身的疲惫。树热情的拥抱让小鸟流浪的生活有了暂时的着落。柔弱的枝条承载着小鸟瘦小的身体,晃动着摇曳在了风中。小鸟伸缩着脖子左顾右盼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谨慎而又小心。纤细的脚爪紧握着给它立足的枝条,即将来临的黑夜没有让它感到恐怖,能给它心灵慰藉的也许只有这棵树。在这样的一个冬天,尽管寒风吹落了它的家园,吹跑了它的同伴,尽管树上没有一个能让它栖居的鸟巢,但它还是要感谢这样一棵树,在它生命的旅途中曾经给过它关爱的树!也许它眼里正噙满了感动的泪水,在暮色的掩盖下还来不及风干。它低下了头,用尖细的小喙为树枝打理着满身的尘垢,诉说着只有枝条才懂的情怀。那一刻枝条冰冷的身躯因小鸟的体温而有了热力,寒风中的枝条也感动得将满腔的柔情借助风的耳语传送得让天地含情。树知道这也是一只孤独的小鸟,和自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在孤独中学会了成长的小鸟,它有着太多的不易,太多的艰辛和不被理解。孤独与孤独相碰有了一种惜惜相怜的温存。在这个并不太快乐的世界中,这只小鸟没有选择和它的同伴一起迁徙到温暖之乡度过它安乐的时光,因此,它小小的身影也就成了这个冬天的舞者。它的叫声清脆而又有些凄凉,它是在呼唤它的同伴吗?还是在留恋什么?也许它是在抱怨同伴的这般无情,将它独自抛下?或许它是在向冬天作出一项庄严的宣告:离开群体的自己,一样也能坚强长大。可是寒风还是无情地吹疼了它,在柔弱的枝条上它不能作太久的停留,那样,只会让生命枝条背负着更重的生命之荷。它张开了羽翼,在寒风的裹挟下将瘦小的身子遥送到了远方。
   在这样的一个冬天,这只楚楚动人的小鸟轻快地飞过了我的头顶。
  责任编辑:海霞
其他文献
那条德国狼犬名叫火火,是我当年在新疆农场放羊时的忠实跟班。  下乡当“羊倌”的第一天,我随班长去熟悉放牧环境。看了附近几处被农田包围着的草场后,来到一个尚未开发的荒草滩。这里虽然比较偏远,但地域广阔,绿草茵茵,是理想的放牧场所,几百只绵羊融合在一片绿色之中,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突然,草滩一侧的羊群像是受到什么惊吓,一窝蜂似的狂奔起来。远远望去,羊群后面的草丛中,有一匹灰色的动物在疾速运动。“狼
期刊
和文友们几次聊天,聊到乡愁、聊到小时候过年,就聊到杀年猪,每个人都兴奋异常,从杀年猪到猪毛换糖,从大年夜焐猪肉到吃猪肉,从腊肉到霉干菜扣肉,又从猪油到猪草,从母猪到小猪,还聊到牵公猪的事,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一头或者两头,做豆腐的或者做酒的农户,因为有下脚料,会多养几头。一般都是在宰了年猪后去市场或养母猪的人家买得小猪仔,养上一年,待下个年到来之前杀年猪。我小的时候,家
期刊
我们是立春那天出生的。  出生那天没有预兆。家里穷,地里的农活儿都忙不过来。母亲怀着身孕也没闲着,煮饭洗衣、打理菜园,照样干活儿。那天下雨,母亲去喂猪时路滑闪了腰,动了胎气。  没有足月,早产。  请来的接生婆是邻村的,已经有几十年接生经验。附近村子里生孩子都是请她接生的,她胖胖的,蛮有力气的。母亲这次是第二胎,我姐是头胎,顺产,很顺利,母亲认为这次也会瓜熟蒂落。接生婆很老练,个把小时,一声啼哭传
期刊
春天,来到睢宁。满眼绿色,摇熠着古黄河的新歌。古老的睢水,已成为传说,翻飞在人眼前,成为一处处风景。  隹,成为这片土地的记忆,就是满天的飞鸟。飞鸟,成为这里的歌声,千年不衰。  飞鸟,显示的是翅膀的力量与意志。飞向何方?这里的土地,给了人许多答案。  翅膀的美丽,就在于飞翔。  这片土地,到处都生长着飞翔的旋律和韵味。这里静卧着古老的黄河,任千百年的中国历史成为故事。当年的黄河,曾经浊浪滔天,让
期刊
我站在睢宁的古黄河岸边,恍惚能听见遥远的涛声。  采风之前,中国的苏北地区给我的文字印象是贫穷和落后,低矮的小土房,泥泞的道路,流窜在全国各地的逃荒者被人歧视。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如今水网交织,果树成林,不觉间还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古黄河两岸的村庄,农民集中居住的新社区,典雅大气,雪墙黛瓦的小别墅,别墅前有流水缓缓趟过,樱花和海棠安静地绽放。来自北京的作家很羡慕,因为这样的居住环境在京城就是天价。社
期刊
1978年9月,一天,我的二人转作品集《书记搬家》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捧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处女作样书,我陶醉其中。正在这时,县文工团团长李义来我家送信儿,说县委某书记明天早上在他办公室接见我,嘱我拿两本我的书。  第二天上午8点,我带着书,准时报到。书记高兴地翻阅着我的书,边看边问我:“小王,你今年多大岁数?”我说:“32岁。”他不无赞扬地说:“你小子,三十多岁就著书立说了,前程远大呀!
期刊
1976年,我20岁,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又累又寒。为了挣钱,我决心学习一门手艺,也方便找对象。托人跟生产队长说情,就和六叔一起打铁了。  打铁是个力气活儿。我拿起十来斤重的大锤一天打到黑,还要拉风箱烧火,尤其要经常起早摸黑去大黄山偷着买铁,当时属于控制物资,担惊受怕,真累啊!开始我的手指手掌都磨出了泡,有时不注意误拿了烧热的铁,“嗤”的一股白烟,发出一股刺鼻的烧焦皮子味,钻心的疼啊! 
期刊
父亲刚刚退休时,在家里无所事事,心绪忧忧,有时甚至茶饭不思。父亲的一位上海老战友邀请他赴沪做客,他欣然接受,在电话里说,我带我儿子一起去可以吗?老战友答应了。  这是父亲第一次去上海。  这位老战友老刘的家里有一整套喝茶的器具,茶杯、茶盏、建盏、茶漏、茶宠、茶罐、茶匙……最主要的还是那套茶盘,黑松木的,常年在茶水的冲刷下“老树新芽”,让人看出生命的律动。  我在两位长辈旁边,看着他们一杯杯互敬暖茶
期刊
我决定写他,而且是在那个一般人似乎不该出远门的时刻,踏上了漫漫长途去采访他的事迹。他是汽车兵,我也是汽车兵出身,而且都是在2000公里长的青藏公路上跑车。其实,这不重要。我和他站在一起,差距显而易见。他能问心无愧走到的高度,我,还有像我一样的不少汽车兵,也许曾经想做却未必能到达。当然,我们都像一棵树朝着一个方向生长,我无意间长出了一些多余的枝叶,他没有。或者说一度有过,后来被岁月剪枝了。他生命的最
期刊
一曲《鄂伦春族小唱》,唱出了我国“五小”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民族在兴安岭上“一匹猎马一杆枪”的游猎生活,也唱出了鄂伦春人不忘共产党的心。  那是1947年秋,东北局调王肯他们这些投奔解放区的大学生到哈尔滨,又乘胶轮大马车从辽吉二分区长岭出发,中途在昭兵站歇马。那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五间大平房,两铺对面炕,自带小铁碗,吃着大锅饭菜。由于屋子大,人少,秋风破窗而入,寒气袭人。王肯来到室外靠着被秋阳照得暖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