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老舍《骆驼祥子》的词汇特点,围绕儿化词、北京方言词方面,用以叙述故事、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作分析。
【关键词】:儿化词;北方方言词汇;表达效果
引言:精湛的语言艺术技巧,是老舍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骆驼祥子》中的语言质朴、简单,没有进行大量华丽的修辞与描写。书中没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语上注重现代白话文的用语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儿化”的密集
儿化是北方部分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式。在词根(一般为名词)后面加上几尾以构成一个新的名词,新名词的含义是对词根名词含义的拓展或者特定化。《骆驼样子》是以北京为主要地点的小说描写,其中儿化词在北京方言中占主体地位,儿化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跟词汇、语法、修辞都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将从区分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儿化的现象。
区别词义: 有些词在“儿化”之后会改变原意,例: ①“别生病,别出一点岔儿。” 岔(山脉或道路分歧地方)——岔儿(差错,麻烦)②“她的话是抄着根儿来的”,根(植物的器官)——根儿(事物的本源)
区分词性:有些词在“儿化”之后会改变原来的词性。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成为名词;例1:蹦(动词)——蹦儿(形容词)挑(动词)——挑儿(形容词)①老马感叹:“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②“极慢的立起来,找了个馄饨挑儿”这里“蹦”本意是向上跳跃的一个动词,加上“儿”,就变成了进步的空间的意思,变成名词。“挑”是把重物抬起来的动作,加上“儿”,就变成了一个意思是摊位的名词。
表达情感:在《骆驼祥子》中,起表达情感作用的儿化词比比皆是,第一类表示细小的感情变化,例如“自己的胸脯有多么宽,仿佛还没有个小筒儿值钱,” “小筒儿”有“小”的意思,表示细小的情感波动,这里的语境意义是祥子陷入生活和事业的困惑,原先,他以为拉车是他最美好的事,由拉车他可以成家立业,但是现在遭受的一系列艰辛使他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怀疑,从憧憬到伤感,这是儿化的精妙之处。第二类表示负面的情感,如愤怒与讨厌,例如“糙糙的收拾好了,我出来看你,好,你没影儿啦!”这是高妈埋怨祥子气急败坏的态度,祥子的不露脸给曹家带来许多担忧,如果去掉“儿”,表达感情的程度将大大降低。第三类表示亲切与喜爱的感情,例如“鸡子儿正便宜,炸蛋角焦黄稀嫩的惹人咽着唾沫”“玫瑰枣儿”,这里老舍用亲昵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他对北京市井风情的喜爱之情。
北方方言词汇
《现代汉语》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北京口语词汇的大量使用是老舍京味小说最为明显的标志,它可以用生活化的词汇表现人物性格和生活景象。语言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而在《骆驼祥子》中的北京方言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可以帮助读者熟悉北平的习俗和人情,具有“把顶平实的话调动的生动有力”的作用。笔者将从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地域特色、凸显故事风格等方面分析北方方言词匯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汉·扬雄《法言·问神》中有“言为心声”的说法,人物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产物。而北方方言词汇则是最好的工具。例如第八章 “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力,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这是高妈劝祥子放高利贷的一段话,“放秃尾巴鹰”是北京话中放帐收不回的意思,“新新”指的是新鲜,奇怪的意思,“堵窝掏”这几个京味特色浓厚的词正面反映了高妈的精明、泼辣与有手段的性格,展现了底层人物谋生的智慧。而第十六章 “她颇得用点心思才能拢得住这个急了也会尥蹶子的大人”,尥蹶子在北京话里面的意思是犯脾气,叛逆,这里塑造了祥子对婚姻悲剧逆来顺受、忍无可忍的软弱,也侧面反映了虎妞的强悍与极强的控制欲。又如“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打哈哈、外场劲儿、吐沫都是典型的北方词汇,这里用典型的北方词汇,将虎妞强撑平静、与父亲斗气的性格写了出来。
展现地域特色:方言是地域文化中最大的特点,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的交流沟通语言媒介,折射出社会的千变万化,而这一特点则在《骆驼祥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帮助读者熟悉北平的习俗和人情,例如第一章的“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嚼谷”在北京话中是吃用的意思,这句话运用了北京口语之后,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北平当时车夫的生存方式,寥寥数词勾勒出劳动人民在北京的状态,第六章中“我现在用着的人太懒,他老不管擦车,虽然跑的挺麻利的” 这边的“麻利”指的是普通话中的利索,作者运用此词就是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北京百姓之间的寒暄方式,“第十二章“他放了点胆子,脚踏实地的走,雪很瓷实,发着一点点声响”,这边的“麻利”指的是普通话中的利索,“瓷实”就是指结实,写出北平冬天之寒冷。而描写美食用的词汇也有鲜明的北京风格,如祥子到桥头吃的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还有祥子和虎妞吃熏酱肉、喝白干,小摊子上来碗馄饨,就着个热烧饼夹爆羊肉,韭菜末儿、老豆腐、热烧饼夹爆羊肉这些词汇都令人感到十分亲切,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承载着丰厚的京味文化的内蕴。此外,西直门、清华、西苑等方位词也能将京味展现在读者面前。
凸显故事风格:北京方言词汇具有活潑与灵动的特点,可以使读者陷入情景之中,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如“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这里“碰巧儿”“着落”都是地道的北京话,使用这些词汇仿佛使读者置身于北平车夫的攀谈与闲聊之中,了解他们的行业规则与生活的艰辛。
又如虎妞:“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以及下面的与祥子展开的对话:“上哪儿啦,你?”她一边盛白菜,一边问。“洗澡去了。”他把长袍脱下来。“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这些都是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北京底层群众鸡毛蒜皮的对话情境,干净利索,平易近人而不粗俗,有旁观整个故事的真实感觉。
总结
小说语言如同小说的形体,只有精细雕琢方见其美,《骆驼祥子》作为一部京派的现当代小说,就像是一部活字典,词语就像一湖清水,平静而又灵动,简单但不死板,其中的方言词、儿化词一直是许多京派作家模仿的典范,勾勒出北京旧社会形形色色的各种阶层,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M】商务印书馆,1995
【2】杨琛,《《骆驼祥子》方言特色词语研究【D】,2014
【关键词】:儿化词;北方方言词汇;表达效果
引言:精湛的语言艺术技巧,是老舍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骆驼祥子》中的语言质朴、简单,没有进行大量华丽的修辞与描写。书中没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语上注重现代白话文的用语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儿化”的密集
儿化是北方部分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式。在词根(一般为名词)后面加上几尾以构成一个新的名词,新名词的含义是对词根名词含义的拓展或者特定化。《骆驼样子》是以北京为主要地点的小说描写,其中儿化词在北京方言中占主体地位,儿化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跟词汇、语法、修辞都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将从区分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儿化的现象。
区别词义: 有些词在“儿化”之后会改变原意,例: ①“别生病,别出一点岔儿。” 岔(山脉或道路分歧地方)——岔儿(差错,麻烦)②“她的话是抄着根儿来的”,根(植物的器官)——根儿(事物的本源)
区分词性:有些词在“儿化”之后会改变原来的词性。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成为名词;例1:蹦(动词)——蹦儿(形容词)挑(动词)——挑儿(形容词)①老马感叹:“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②“极慢的立起来,找了个馄饨挑儿”这里“蹦”本意是向上跳跃的一个动词,加上“儿”,就变成了进步的空间的意思,变成名词。“挑”是把重物抬起来的动作,加上“儿”,就变成了一个意思是摊位的名词。
表达情感:在《骆驼祥子》中,起表达情感作用的儿化词比比皆是,第一类表示细小的感情变化,例如“自己的胸脯有多么宽,仿佛还没有个小筒儿值钱,” “小筒儿”有“小”的意思,表示细小的情感波动,这里的语境意义是祥子陷入生活和事业的困惑,原先,他以为拉车是他最美好的事,由拉车他可以成家立业,但是现在遭受的一系列艰辛使他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怀疑,从憧憬到伤感,这是儿化的精妙之处。第二类表示负面的情感,如愤怒与讨厌,例如“糙糙的收拾好了,我出来看你,好,你没影儿啦!”这是高妈埋怨祥子气急败坏的态度,祥子的不露脸给曹家带来许多担忧,如果去掉“儿”,表达感情的程度将大大降低。第三类表示亲切与喜爱的感情,例如“鸡子儿正便宜,炸蛋角焦黄稀嫩的惹人咽着唾沫”“玫瑰枣儿”,这里老舍用亲昵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他对北京市井风情的喜爱之情。
北方方言词汇
《现代汉语》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北京口语词汇的大量使用是老舍京味小说最为明显的标志,它可以用生活化的词汇表现人物性格和生活景象。语言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而在《骆驼祥子》中的北京方言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可以帮助读者熟悉北平的习俗和人情,具有“把顶平实的话调动的生动有力”的作用。笔者将从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地域特色、凸显故事风格等方面分析北方方言词匯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汉·扬雄《法言·问神》中有“言为心声”的说法,人物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产物。而北方方言词汇则是最好的工具。例如第八章 “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力,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这是高妈劝祥子放高利贷的一段话,“放秃尾巴鹰”是北京话中放帐收不回的意思,“新新”指的是新鲜,奇怪的意思,“堵窝掏”这几个京味特色浓厚的词正面反映了高妈的精明、泼辣与有手段的性格,展现了底层人物谋生的智慧。而第十六章 “她颇得用点心思才能拢得住这个急了也会尥蹶子的大人”,尥蹶子在北京话里面的意思是犯脾气,叛逆,这里塑造了祥子对婚姻悲剧逆来顺受、忍无可忍的软弱,也侧面反映了虎妞的强悍与极强的控制欲。又如“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打哈哈、外场劲儿、吐沫都是典型的北方词汇,这里用典型的北方词汇,将虎妞强撑平静、与父亲斗气的性格写了出来。
展现地域特色:方言是地域文化中最大的特点,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的交流沟通语言媒介,折射出社会的千变万化,而这一特点则在《骆驼祥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帮助读者熟悉北平的习俗和人情,例如第一章的“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嚼谷”在北京话中是吃用的意思,这句话运用了北京口语之后,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北平当时车夫的生存方式,寥寥数词勾勒出劳动人民在北京的状态,第六章中“我现在用着的人太懒,他老不管擦车,虽然跑的挺麻利的” 这边的“麻利”指的是普通话中的利索,作者运用此词就是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北京百姓之间的寒暄方式,“第十二章“他放了点胆子,脚踏实地的走,雪很瓷实,发着一点点声响”,这边的“麻利”指的是普通话中的利索,“瓷实”就是指结实,写出北平冬天之寒冷。而描写美食用的词汇也有鲜明的北京风格,如祥子到桥头吃的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还有祥子和虎妞吃熏酱肉、喝白干,小摊子上来碗馄饨,就着个热烧饼夹爆羊肉,韭菜末儿、老豆腐、热烧饼夹爆羊肉这些词汇都令人感到十分亲切,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承载着丰厚的京味文化的内蕴。此外,西直门、清华、西苑等方位词也能将京味展现在读者面前。
凸显故事风格:北京方言词汇具有活潑与灵动的特点,可以使读者陷入情景之中,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如“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这里“碰巧儿”“着落”都是地道的北京话,使用这些词汇仿佛使读者置身于北平车夫的攀谈与闲聊之中,了解他们的行业规则与生活的艰辛。
又如虎妞:“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以及下面的与祥子展开的对话:“上哪儿啦,你?”她一边盛白菜,一边问。“洗澡去了。”他把长袍脱下来。“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这些都是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北京底层群众鸡毛蒜皮的对话情境,干净利索,平易近人而不粗俗,有旁观整个故事的真实感觉。
总结
小说语言如同小说的形体,只有精细雕琢方见其美,《骆驼祥子》作为一部京派的现当代小说,就像是一部活字典,词语就像一湖清水,平静而又灵动,简单但不死板,其中的方言词、儿化词一直是许多京派作家模仿的典范,勾勒出北京旧社会形形色色的各种阶层,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M】商务印书馆,1995
【2】杨琛,《《骆驼祥子》方言特色词语研究【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