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差异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i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而“差异性”教学就是可以解决很多教学难题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运用“差异性”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所谓的“差异性”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二是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问题,保证教学的层次性;三是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给予每个学生成才的机会。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相近,有着很强的共性,但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不同,他们就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除了共性之外,他们还有着更多的差异性。而心理和思维的差异性,也就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差异性”。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注意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二、“差异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灵活采用分层教学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个学生成才,而分层教学就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式。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采用多种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如,笔者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一课教学时。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熟读课文,将文章中不懂的字词或者是学生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找出来。这一预习方式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程度的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和课文的朗读方法。
  随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这四个片段。
  (2)通过这些片段,同学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3)虽然作者的母亲只活了短短的29年,就抛下三男二女,撒手人寰了,留给作者无尽的伤痛。但是,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不是母亲只为孩子们做了四件事呢?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作者只选取这四件事呢?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自主学习,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讲。在各层次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通过点拨、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找出更准确的答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设计不同程度的课堂提问,鼓励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教师却不能只考虑成绩优秀的学生,只针对他们的学习水平进行提问,而是要结合所有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保证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学习,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激励。还是以《我的母亲》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采用了下列课堂提问:
  (1)教师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憧憬、蹑、唏嘘、女红、歉疚、万籁俱寂、瞥见等,让学生进行注音和解释。
  (2)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几个片段,请在文章中找出来。
  (3)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说明它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
  (4)你对妇女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这样先易后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可以参与到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思考能力。
  3.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练习,促进学生自主提高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练习,以适合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目时,可以针对程度较高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他们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能顺利解决一般性的问题,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即可。这样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学习,各有所得,就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而且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从心理上不再恐惧语文学习。
其他文献
通过采访调查,得知广大一线教师对学科资源整合的需求极其迫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整合品德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让教学更高效”的观点。纵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建于民国12年(1923年),原名赣榆县立初级中学,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中央部属全国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试点学校,学校为国家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连云港市首批名校。学校以“坚持三个面向、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为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创高标准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