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的加速推进和“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全面铺开,供电企业的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高供电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供电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的人才现状,探讨智能电网背景下供电企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保证供电企业的人才供应。
关键词:供电公司;培训基地;效果
从2006年至今,智能电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电网的许多问题,智能电网将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供电公司必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的人才队伍。为此,我们结合县域供电公司条件,确定了“管理规范、资源优化、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协同高效、管控有力”的培训基地建设目标,在培训软硬件环境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
目前,国家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作为电网系统的核心发展目标。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近几年来,县级的供电公司不断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健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建立了岗位竞聘常态机制和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就目前人才现状而言,大部分员工拥有技术技能等级,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对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员工现有的技术技能已逐步落后于智能电网的发展脚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2.关于供电企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2.1统筹规划县公司培训基地建设
县公司培训基地作为市公司分中心的有益补充,根据自身培训资源,以35kV及以卜配电设备及线路运行与检修、农网营销、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实训为重点承担了市公司统一安排的农网配电各专业培训任务。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要求,首先对各县公司培训基地进行统筹规划,要求各县公司有一个培训中心,设有室内教室、室外演练场地及食堂和宿舍,在供电所则设立了简易练兵场。目前,各县公司均依托基础培训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围绕岗位需要有计划、
分批次对农电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全力提升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2.2制订、完善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智能电网的发展,制订、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对重要的、关键岗位的人才,要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规划、超前培养、超前储备,应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对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定期分批地给予系统培养。
2.3打造“专家型”师资队伍,结合需求授课
1)形成了可靠的师资保障。师资队伍的强弱对培训质量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开展全员培训的需要,公司对专职培训师实行以岗位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首席培训师评聘制度,鼓励专职培训师赴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同时,积极引进有现场经验的技术人才。通过组织各个县公司专业技能比赛,选拔出了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草根儿”专家,市公司聘请为兼职“培训师”,其中多数为一线广大农电员工,从而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能级结构、专业技能配置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为培训基地提供了可靠师资保障。
2)加强培训需求调研。为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编制出针对性强、成效显著、适合员工发展的培训计划是关键。我们精心制作了调研问卷发放到各部门、县公司和基层单位,要求广大员工根据各自岗位特点认真填写需求调研问卷,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对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除调研问卷外,还采取关键事件分析法、绩效考核分析法、个人访谈法、现场观察法等方式对管理层面、基层员工层面进行深入调研,鼓励员工踊跃参与到培训计划的制定,从员工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开展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从而促进了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形成了各基地教育培训全年有计划、月度有安排、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局面。
2.4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方式
智能电网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电网系统,在日常的工作中从业人员往往只是负责其中某一个环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方式,避免出现从业人员“事事会,事事不精”的现象出现。例如对于输电环节的从业人员来说,要注重的是培养其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加强其智能防灾技术的学习;对于变电环节的从业人员来说,加强其对继电保护、微机保护、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等知识的学习等。通过这些专业性的培养方式“以点带面”全面实现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
三、取得的效果
1.培训重点转向技能培训,切实提升了员工岗位技能
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培训基地建设格局使各县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可以组织开展大量的实训演练,并形成一家操作、多家点评、互相纠错、促进提高的机制,使“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的精神要求得到充分贯彻。在此基础上,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把提高员工技术技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培训硬件和软件双管道着手,紧紧围绕员工需求,提高培训设备环境,丰富培训载体,实现了普及培训与提升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能力培训相结合,为全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搭建了良好平台。2013年以来,我们举办各类农电专业技能培训327期,参培人员达到1.73万人,全员培训率达到93.5%,人才密度80.37%,高技能人才比率74%,员工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2.培训方式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大量“草根儿”专家来自生产一线,避免了授课老师对一线实际工作情况不了解、授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的弊病。为此,在注重理论知识系统性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互动式授课,台上台下交流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探讨交流了一线工作中许多实际问题,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措施,让台上台下均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为解决广大一线生产人员时间上的“工学矛盾”,我们还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统一开发和购置优质培训课件,推广应用了远程网络培训系统,使远程网络培训差异性和灵活性特点充分发挥。这样,既节省了“走出去”时间和费用,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正常工作影响。同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
四、总结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一项巨大而又充满革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持续的专业人才加入,而在供电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县级供电公司牢固地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理念,以全面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在了解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改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前瞻性、人才培育的灵活性,从而确保企业人才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邱广云.关于县级供电企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方法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0).
[2] 余晓玲.浅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的地市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J].江西电力,2013,(4).
[3] 骆志华.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J].技术与市场,2013,(4).
[4] 田立甫.全力打造“复合型”县级供电企业[J].农村电工,2005,(9).
关键词:供电公司;培训基地;效果
从2006年至今,智能电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电网的许多问题,智能电网将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供电公司必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的人才队伍。为此,我们结合县域供电公司条件,确定了“管理规范、资源优化、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协同高效、管控有力”的培训基地建设目标,在培训软硬件环境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
- 县级供电公司人才现状和存在的問题
目前,国家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作为电网系统的核心发展目标。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近几年来,县级的供电公司不断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健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建立了岗位竞聘常态机制和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就目前人才现状而言,大部分员工拥有技术技能等级,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对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员工现有的技术技能已逐步落后于智能电网的发展脚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2.关于供电企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2.1统筹规划县公司培训基地建设
县公司培训基地作为市公司分中心的有益补充,根据自身培训资源,以35kV及以卜配电设备及线路运行与检修、农网营销、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实训为重点承担了市公司统一安排的农网配电各专业培训任务。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要求,首先对各县公司培训基地进行统筹规划,要求各县公司有一个培训中心,设有室内教室、室外演练场地及食堂和宿舍,在供电所则设立了简易练兵场。目前,各县公司均依托基础培训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围绕岗位需要有计划、
分批次对农电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全力提升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2.2制订、完善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智能电网的发展,制订、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对重要的、关键岗位的人才,要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规划、超前培养、超前储备,应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对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定期分批地给予系统培养。
2.3打造“专家型”师资队伍,结合需求授课
1)形成了可靠的师资保障。师资队伍的强弱对培训质量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开展全员培训的需要,公司对专职培训师实行以岗位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首席培训师评聘制度,鼓励专职培训师赴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同时,积极引进有现场经验的技术人才。通过组织各个县公司专业技能比赛,选拔出了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草根儿”专家,市公司聘请为兼职“培训师”,其中多数为一线广大农电员工,从而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能级结构、专业技能配置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为培训基地提供了可靠师资保障。
2)加强培训需求调研。为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编制出针对性强、成效显著、适合员工发展的培训计划是关键。我们精心制作了调研问卷发放到各部门、县公司和基层单位,要求广大员工根据各自岗位特点认真填写需求调研问卷,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对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除调研问卷外,还采取关键事件分析法、绩效考核分析法、个人访谈法、现场观察法等方式对管理层面、基层员工层面进行深入调研,鼓励员工踊跃参与到培训计划的制定,从员工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开展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从而促进了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形成了各基地教育培训全年有计划、月度有安排、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局面。
2.4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方式
智能电网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电网系统,在日常的工作中从业人员往往只是负责其中某一个环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方式,避免出现从业人员“事事会,事事不精”的现象出现。例如对于输电环节的从业人员来说,要注重的是培养其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加强其智能防灾技术的学习;对于变电环节的从业人员来说,加强其对继电保护、微机保护、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等知识的学习等。通过这些专业性的培养方式“以点带面”全面实现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
三、取得的效果
1.培训重点转向技能培训,切实提升了员工岗位技能
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培训基地建设格局使各县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可以组织开展大量的实训演练,并形成一家操作、多家点评、互相纠错、促进提高的机制,使“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的精神要求得到充分贯彻。在此基础上,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把提高员工技术技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培训硬件和软件双管道着手,紧紧围绕员工需求,提高培训设备环境,丰富培训载体,实现了普及培训与提升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能力培训相结合,为全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搭建了良好平台。2013年以来,我们举办各类农电专业技能培训327期,参培人员达到1.73万人,全员培训率达到93.5%,人才密度80.37%,高技能人才比率74%,员工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2.培训方式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大量“草根儿”专家来自生产一线,避免了授课老师对一线实际工作情况不了解、授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的弊病。为此,在注重理论知识系统性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互动式授课,台上台下交流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探讨交流了一线工作中许多实际问题,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措施,让台上台下均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为解决广大一线生产人员时间上的“工学矛盾”,我们还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统一开发和购置优质培训课件,推广应用了远程网络培训系统,使远程网络培训差异性和灵活性特点充分发挥。这样,既节省了“走出去”时间和费用,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正常工作影响。同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
四、总结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一项巨大而又充满革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持续的专业人才加入,而在供电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县级供电公司牢固地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理念,以全面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在了解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改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前瞻性、人才培育的灵活性,从而确保企业人才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邱广云.关于县级供电企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方法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0).
[2] 余晓玲.浅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的地市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J].江西电力,2013,(4).
[3] 骆志华.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J].技术与市场,2013,(4).
[4] 田立甫.全力打造“复合型”县级供电企业[J].农村电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