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自分层教学引入教学以来,实现了对学生群体学习成绩的提高,对班级、学生的分层更多地被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但是关于教师如何将分层教学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仍然需要进行探讨和摸索。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實际运用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53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接受能力,将学生划类分层,教师再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开教学。高中数学的教材知识点涵盖面广泛,内容相当丰富,但是高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完整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且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将眼光投到了分层教学上。虽然之前有班级的分层教学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单门学科的分层教学运用的探索仍然不算足够充分,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分层教学的运用方法、运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教师要意识到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要意识到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方法不能比拟的,分层教学是根据科学的分组,将学习能力、态度、潜力水平和学业测试成绩各不相同的学生分为与各自水平相近的小组中,小组与小组之间水平不同,但小组之内的成员都差异不大,这更利于教师对其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从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来看,分层教学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业进步,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侧重面,都会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再次作出恰当的调整。在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取得进步后,学生本身也会因为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构建学生的内在成就动机,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教师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来进行实施前的准备
分层教学有显性和隐形的分层原则:显性的条件,即是学生的学业测试成绩、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外显的行为,且可以量化的条件,显性原则的量化遵循科学的原则。隐形的条件,是指学生的知识结构、意义建构方式、学习偏好和方式等等,只能通过教学活动或对本人的了解进行预判和猜测的部分。心理学家为其设定了一系列的问卷和量化表,以增强这种猜测的可信度,但是这种猜测还仅仅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做的一种预判,具有不确定性且不可量化性质。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也应该做好充足准备,比如,分层原则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分层,分层后的层次教学准备等等。在分组之前要确定好可量化的、无疑义的分层依据,这样分层过程会更加顺利且不损伤师生关系;确定好分层之后再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设定分层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否则分层就只是一个口头上的形式。
三、教师应该掌握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和实际运用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要多角度地理解掌握分层教学的意义、特点、使用和具体实施步骤,只有教师熟练使用分层教学,才能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来辅助数学教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知道,所以教师在了解了分层教学之后,要学习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的经验,要学习吸取未完成的、失败的教学实例的教训,也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自己所学的投入到实践中去。分析教学案例中的方法、数据,记录教学实例中的特殊现象和偶发状况,总结课堂经验和教学措施,归纳方法运用规律和注意事项。
四、教师要注意到分层教学的负面影响和运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每一个硬币都有正负两面,分层教学也不例外,它也有自己的正负面影响。比如,在分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分层时,不管是分层依据多么科学,还是分层之后会怎么样,都无法掩盖分层就是给学生划上等级。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恰当地表达分层教学的教学意义和学生的个人意义,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不排斥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配合教师,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奋发学习,向上一梯度进行过渡。还有在分层的隐形条件里,难以量化且仅凭猜测的这个部分,教师是很难做出精准分层的,所以,学生的配合和教师的宣传都十分重要。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阶段,关于分层次的教学中,对各个小组教学方案的侧重和重合以及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阐述表达,都十分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最后,教师还必须在学生有了进步或者有其他变化后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做到人性化和动态化的分层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学生的学习状况可能变化丰富,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小组情况可能也要随之发生调整和改变,学生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要微调,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学困生也建议采用肯定式评价和鼓励式教学,这样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优生也要关心,保持经常沟通谈话,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关注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易于被忽略性,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运用,也利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会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把大量的教学内容硬塞到课堂教学中去,想要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又因为教学知识点多而集中,搞的学生压力过大,不仅花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造成学生感触不深和疲劳感,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极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教师要关注到这样一个教学现象,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个教学问题,并去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侧重点,进而更加专注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和靠近,从而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去学习教材课本上其他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好好的利用分层教学,将它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师万分重视的问题。由于分层教学的课堂实践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它让学生明确学习侧重面和学习目标,缩短学习时间,这样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熟练的运用分层教学,将它变成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只有学生在高中数学科目上取得了学习自信,对于解决数学难题有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才能创建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自主,更高效。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實际运用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53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接受能力,将学生划类分层,教师再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开教学。高中数学的教材知识点涵盖面广泛,内容相当丰富,但是高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完整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且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将眼光投到了分层教学上。虽然之前有班级的分层教学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单门学科的分层教学运用的探索仍然不算足够充分,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分层教学的运用方法、运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教师要意识到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要意识到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方法不能比拟的,分层教学是根据科学的分组,将学习能力、态度、潜力水平和学业测试成绩各不相同的学生分为与各自水平相近的小组中,小组与小组之间水平不同,但小组之内的成员都差异不大,这更利于教师对其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从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来看,分层教学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业进步,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侧重面,都会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再次作出恰当的调整。在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取得进步后,学生本身也会因为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构建学生的内在成就动机,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教师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来进行实施前的准备
分层教学有显性和隐形的分层原则:显性的条件,即是学生的学业测试成绩、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外显的行为,且可以量化的条件,显性原则的量化遵循科学的原则。隐形的条件,是指学生的知识结构、意义建构方式、学习偏好和方式等等,只能通过教学活动或对本人的了解进行预判和猜测的部分。心理学家为其设定了一系列的问卷和量化表,以增强这种猜测的可信度,但是这种猜测还仅仅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做的一种预判,具有不确定性且不可量化性质。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也应该做好充足准备,比如,分层原则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分层,分层后的层次教学准备等等。在分组之前要确定好可量化的、无疑义的分层依据,这样分层过程会更加顺利且不损伤师生关系;确定好分层之后再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设定分层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否则分层就只是一个口头上的形式。
三、教师应该掌握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和实际运用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要多角度地理解掌握分层教学的意义、特点、使用和具体实施步骤,只有教师熟练使用分层教学,才能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来辅助数学教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知道,所以教师在了解了分层教学之后,要学习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的经验,要学习吸取未完成的、失败的教学实例的教训,也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自己所学的投入到实践中去。分析教学案例中的方法、数据,记录教学实例中的特殊现象和偶发状况,总结课堂经验和教学措施,归纳方法运用规律和注意事项。
四、教师要注意到分层教学的负面影响和运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每一个硬币都有正负两面,分层教学也不例外,它也有自己的正负面影响。比如,在分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分层时,不管是分层依据多么科学,还是分层之后会怎么样,都无法掩盖分层就是给学生划上等级。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恰当地表达分层教学的教学意义和学生的个人意义,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不排斥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配合教师,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奋发学习,向上一梯度进行过渡。还有在分层的隐形条件里,难以量化且仅凭猜测的这个部分,教师是很难做出精准分层的,所以,学生的配合和教师的宣传都十分重要。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阶段,关于分层次的教学中,对各个小组教学方案的侧重和重合以及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阐述表达,都十分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最后,教师还必须在学生有了进步或者有其他变化后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做到人性化和动态化的分层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学生的学习状况可能变化丰富,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小组情况可能也要随之发生调整和改变,学生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要微调,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学困生也建议采用肯定式评价和鼓励式教学,这样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优生也要关心,保持经常沟通谈话,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关注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易于被忽略性,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运用,也利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会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把大量的教学内容硬塞到课堂教学中去,想要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又因为教学知识点多而集中,搞的学生压力过大,不仅花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造成学生感触不深和疲劳感,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极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教师要关注到这样一个教学现象,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个教学问题,并去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侧重点,进而更加专注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和靠近,从而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去学习教材课本上其他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好好的利用分层教学,将它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师万分重视的问题。由于分层教学的课堂实践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它让学生明确学习侧重面和学习目标,缩短学习时间,这样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熟练的运用分层教学,将它变成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只有学生在高中数学科目上取得了学习自信,对于解决数学难题有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才能创建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自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