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通过心理咨询、课堂教学以及活动训练等进行,隐性课程的教育没有受到重视。充分挖掘隐性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先简单分析了隐性课程教育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述隐性课程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隐性课程;大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174-0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为课程化发展,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完整的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谓显性课程是指其存在形式以及作用方式都是裸露的,非常明晰,目前高校大多数的教育课程都是显性课程,隐性课程非常常见,如各种教学教材、教学活动以及课堂气氛和校园环境等,通过各种内容改变学生的心理机能,在教育中隐性课程虽然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并没有受到重视。本文为更好地说明隐性课程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先概述隐性课程的相关知识。
  一、隐性课程概述
  (一)隐性课程的特点
  隐性课堂最早可追溯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隐性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具有教育目标隐藏性,与传统的课程意义不同,隐性课程不具有有计划或者有组织的实施,其教育人的目的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达到,由于隐性课程本身具有隐性特点,因此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往往会得到超过显性课程的教育影响,这是教育者所无法估计的,对于显性课程而言,教师可以预期到学习进度的安排,并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式进行实现,但是隐性课堂则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预期或者测试。
  隐性课程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环境来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其教育对象具有公平性,非常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够自由地接受教育,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参与到课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隐性课程具有教育内容丰富性的特点,隐性课程涉及学校中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如宿舍文化、校园环境以及教学教材等,既包括了物质方面的还包括了精神层次的,对学生本身来讲,隐性课程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思维模式以及各种学习方法,还包括了各种非学术性的教学活动,如人际关系等。隐性课程的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持久性和牢固性,隐性课程在教育中往往是通过潜在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旦形成,如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人生态度等就会长期存在下去。隐性课程的这些特点具有情感上的陶冶功能,非常适合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
  (二)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隱性课程教育活动非常适合于大学生的发展教育,满足了学生追求自由的需求,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隐性课程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隐性课程具有认知导向功能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隐性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等来促进学生人格、信念等的发展,其中通过情感教育还能起到改善学生心理结构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性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是通过理论灌输和环境的影响形成,在现实的校园环境中,从物质环境到人际关系以及校园教师仪表等都会为学生提供非常明确的形象差,为学生传递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其次隐性课程具有陶冶学生情感的功能,心理教育研究显示情感的产生需要在特定环境下,而隐性课程就具有这种特点,其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也比较复杂,涉及各个方面,在教育学生心理方面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隐性课程既包括校园文化活动还包括了学习环境以及校风校貌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隐性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三,人的个性往往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形成,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隐性课程具有隐性、间接的方式,它的实施没有特定的需要,往往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不会受到压力的影响,非常适合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形成。
  二、隐性课程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高校隐性课程设计策略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方式等,使隐性课程具有轻松、自由以及愉快的特点,满足学生心理的发展需求,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隐性课程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加强对隐性课程的认识
  在高校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这种影响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以是进步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课程中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想要提高隐性课程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只有不断加强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等,才能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进而发挥出教师的教育优势。
  高校还需要组建一个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教学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增加一些专兼结合的心理稳定的成员,共同来发挥作用,学校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班主任等的培训工作,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教育。为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面对现实问题,学校还应建立心理咨询室,进一步完善学校的隐性课程,为学生的心理教育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二)隐性课程设计贴近学生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性格正处在形成阶段,兴趣爱好存在很大的区别,在学习的同时非常渴望能够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求知欲非常强。所以在隐性课程的设计中应尽量选取宽松亲切的方式进行教学,选取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首先可以通过学科教育达到教育学生心理的目的,具体而言,先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显性课程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性格发展以及心理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中,应明确规定学生应该拥有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充分利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心理辅导资源,对于学科教育而言,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因此在教育中往往是外显的,在隐性课堂教育中应有机结合学科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得到心理教育,并提高学生的行动;在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隐性课程的发挥提供场所,在教学中提倡师生平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态。
  第二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自愿参与、内容开放的课外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同时也是学校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课外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首先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设定,制约学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性格特点和兴趣,因此在采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时,因采取更加符合学生性格发展的形式。课外活动在组织中应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把探究性的自主活动作为主要的隐性课程内容。其次教育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设计隐性课程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导向和思想启迪,丰富活动内容,吸引学生来参加,避免学生出现旁观现象。
  (三)优化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虽然无固定的需求,但是在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品德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环境包括了校园的各种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教育方式。为充分发挥出隐性课程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需要不断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物质环境包括了校园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设置基础,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等通常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因此在进行学生的心理教育时,应不断加强学校的自然环境建设,使学生在其中能够身心愉悦,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校的外部环境如建筑以及教师的布置等应本着适合于学生发展的特点,不仅需要符合建筑学原理,还要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需求。
  校园精神文化内容是指校园内部所形成的许多无形的社会以及各种环境系统等,如学校的校歌、各种文化、规章制度以及校风、班风、各种人际关系等,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一方面体现了管理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引导学生的心理上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学生长期在这种精神文化下生活,也能通过各种感召、认同、熏陶以及暗示等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变化,达到常规的教育不能达到的目的,优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影响,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对隐性课程进行了概述,重点讲述隐性课程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心理隐性课程的开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符合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同时也是非常与实际相连的教育方式,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心理品德和素质,当然在教育中还应该与显性教育课程有机联合在一起,共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林,张凯斌.关于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7):154-156.
  [2]李月琴,程和平.浅析高职院校如何开发和运用好隐性心理课程[J].科技资讯,2012,32(34):231-231,233.
  [3]周晓东,周玳宜.试论隐性课程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125-126.
  [4]朱翠英.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疏导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70-72.
  [5]郭艳霞.浅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3(2):107-108.
  [6]李显朋.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2):132-133.
其他文献
2006年高考在即,复习也进入了最为紧张的阶段,怎样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最佳的状态去复习和应考,对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取得高考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
目的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观察FPA对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酶分离法(胶原酶+白蛋白)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在生物倒置显微镜下对豚鼠心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暴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方法对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开展病例诊断、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结果共调查38例,1